穿越明末之扬我中华-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现场观摩的刘烨高呼:“划时代的水泥诞生了!”
“这个已经接近于低标号的水泥了,但是硬度好像还不够,真正的波特兰水泥硬化后应该和岩石一样坚硬啊,是不是少了什么添加剂?”梁小明百思不得其解。
刘烨拿着一根铁棍敲打了几下,硬度感觉还不错。他无所谓地说道:“这样很不错了,用来造港口绰绰有余,修城墙也是可以滴。”
“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要添加炼铁产生的矿渣。这种水泥暂时先用着应急吧,等到开发铁矿自己炼铁之后,加入矿渣试试。”梁小明没有泄气,反倒是攻克技术难关的精神头上来了。
“很好,我们小步快跑,边用边完善。这种半成品就先用在码头建设上。”刘烨想了想,“抽调李二狗过来帮你把水泥作坊的架子搭起来,就让他做这个作坊的管事。”
水泥初见成效,刘烨开溜回了家。最近工作压力很大,需要唐钰的安慰。最近越来越喜欢她了。
第二天,李二狗急匆匆跑过来:“老爷,我正找你呢,李福回来了,好几艘大船,听说你要的人和东西都装运回来了!”
这是个好消息,刘烨精神一振。
赶到博辅码头,远远就看到停泊着四艘排水量将近百吨的货船,正在卸载货物。李福看见刘烨,一溜小跑过来。
“老爷,小人不辱使命,把您要的东西和人都带回来了。”
刘烨打量了一下李福,晒黑了不少,人也憔悴了些,看得出这段时间在广州奔波吃了些苦头。他鼓励道:“你辛苦了,这次功劳很大,老爷记着你的好呢!”
李福连说这是该做的。他为刘烨介绍了此行的成果:生铁两万斤、黄铜两千斤、硝石五百斤、硫磺两百斤、炼铁工匠五十二人、学徒四十五人、铁匠四十一人、学徒六十三人。
购买这批物资加上先行发给工匠们的安家银子,唐家庄的缴获耗费大半,这还是李福托了官府的关系,否则有钱都办不到——生铁和黄铜、硝石和硫磺都是官府禁止私下买卖的。
有了这些物资和匠人,钢铁厂和兵工厂的架子可以搭起来了。现在银子如流水一般花出去,赚的多花的更多,刘烨计算着几大工厂所需资金,必须在收支失去平衡前想办法增加新的盈利点,改变目前支出大于收入的局面——船厂就算建设好,也不可能马上就建立海上贸易线,面临的困难和对手还有很多。
梁小明义无反顾地投入了钢铁厂的建设。至于兵工厂,得在钢铁厂投产之后才能正式运营了。
造船厂、码头、钢铁厂三大项目同时上马,刘烨现在像个陀螺一样转了起来。
根据刘烨当初的计划,首先进行的是低碳钢的项目、在炼出合格的低碳钢之后,启动兵工厂的燧发枪生产线,至于铸造大炮所需的灰口铸铁,则纳入钢铁厂二期规划,如果需要小口径火炮,就用退火处理工艺先对付。
今年七月,百仞滩钢铁厂一期工程基础设施完成,一座接近于建国时期的高炉、一座类似于近代平炉的炼钢炉和一座大型焖烧炉在文澜河边矗立起来了。
考虑到利用水力,梁小明选择了一个靠近百仞滩——这在后世是临高本地着名的景点——的地方,这也是钢铁厂名字的由来。第一期工程的高炉,是为了将来炼化铁矿石得到生铁而准备的,目前直接以买来的生铁用炼钢炉炼熟铁,也就是低碳钢,而焖烧炉是为了将来退火处理铸造小炮准备的。
因为没有焦炭,炼钢炉采用的是普德林法——中世纪大规模生产熟铁的冶炼方法,和中国古代的炒钢法在原理上是一样的,又称搅炼法。
普德林炉的构造和炼钢平炉相近,只是没有下部的蓄热室。燃料燃烧后形成的长火焰送入炉内,靠炉顶的反射作用加热生铁,由于火焰中的过剩氧和炉底中大量的氧使生铁中的碳和磷经氧化去除。
但用木炭做燃料的炉温不够,金属无法融化成液体,呈半凝固状态,要靠人力用钢棒搅拌才能使冶炼继续进行,通过搅拌,使全炉的溶液都能接触空气,从而使脱碳更加彻底,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
普德林法是现代炼钢法出现之前的主要生产方法,曾达到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但由于对控制脱碳的技术要求很高,以及半凝固态冶炼环境下劳动条件非常恶劣——搅拌工人不仅要被高温烘烤,影响健康,而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更先进的贝塞麦法诞生后,普德林法即被迅速淘汰。
不过在17世纪的临高,这种18世纪的落后生产技术已经是相当先进了,至于搅拌工人的人权问题,刘烨和梁小明选择了忽视,目前还顾不上这些。
虽然是军工企业的工程师出身,但是以古代方法炼钢还是第一次,普德林法和中国古代炒钢法原理差不多,关键在于对脱碳火候的控制,脱碳不够仍然还是生铁,含碳量太低就成了纯铁,只有处于两者之间才是钢。
第23章 重要的日子()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
在广州来的工匠辅助下,炼出了第一炉铁水,梁小明很紧张,刘烨也很紧张。古代炼钢法判断炼出的是钢还是铁,只有出炉了才知道。
铁水冷却后,一名有经验的工匠凭肉眼判断出不是钢。梁小明不死心,用铁钎去敲打,果然是质地很软的纯铁——火候没掌握好,脱碳过头了!
刘烨不懂炼钢,只能安慰梁小明:“没事没事,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这次买的生铁足够,炼坏一炉重新再来就是。”
话虽如此,心里却在滴血,花费了巨资不说,关键是生铁很难买到,纯属消耗品,开发琼州本地铁矿必须提上日程了。
梁小明考虑了一下工艺流程,围着平炉转了一圈又一圈。刘烨不敢打扰他,工匠们不知道他在干嘛,也没出声。
良久,见梁小明还没停下,有个工匠大着胆子说:“东家,这炼制熟铁是个精细活,我们在广州时,都是用小炉,一次最多炼两三百斤生铁。一般是十到八斤生铁,才能炼制出一斤熟铁。现在用这么大炉子,一次几百上千斤生铁放进去,不好控制火候,还是用小炉,慢工出细活的好。”
众人皆以为然,炼制熟铁一向如此,规模越小越容易把握火候。虽然中国汉代就出现了炒钢法,但是民间大规模炼钢是官府不允许的,官办的作坊又未必把炒钢的工艺传承下来,久而久之,大规模炒钢的工艺就很少有人掌握,小作坊小批量炼制熟铁成了主流,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
梁小明猛地停下,反驳道:“几百斤生铁一次炼几十斤熟铁,太慢,一年又能炼出多少熟铁?”
他抬起头看着平炉,想起了相关书籍上记录的古代炒钢法的关键工艺——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
眼下没有精矿粉,只有鼓风了,用空气中的氧气使硅、锰、碳氧化,避免之前单一搅拌法的缺陷。单一搅拌法没有经验的话,搅拌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脱碳过头的现象。通过鼓风,配合搅拌,减少时间,应该能够成功。
来不及制作水力鼓风机,就用传统的人力鼓风。重新投放一炉生铁后,十几个力气大的学徒轮流用传统炼铁的鼓风机向炉内鼓风,炉顶的工人同时开始搅拌。第二炉铁水出炉后,已经是日头偏西了。这次如果再不成功,只能明天再试了。
铁水冷却后,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于此。眼尖的工匠看到灰色的成品,叫喊道:“成了,是熟铁,不是软铁!”
梁小明用铁钎去试,发出了清脆的金属声,质地坚硬,有一定韧性,与硬而脆的生铁和质地软的熟铁都不同,按照金相学解释,既不是生铁,也不是纯铁,那么就是钢,而且最大可能就是相对塑性较好的低碳钢,制作火枪最合适的材质!
梁小明抱住刘烨,激动的大喊:“成了!我们成功了!可以大规模制造低碳钢了!”
在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生产出更先进的合金钢,显然不如亲手用土办法炼制出原始的碳素钢更有成就感。成功的喜悦充满了林伟业的胸膛,一种旧时空无法体验的情绪在他心中弥漫。
在后世,他虽然是工程师,但只是庞大的生产流水线上一个零部件,对于整个钢铁生产线而言微不足道,在这里,他能凭一己之力实现规模化炼钢,陡然生出一种战天斗地的豪情,他忽然间能领会刘烨那种开辟新天地的理想了——我们来了,我们看见了,我们将征服并改变这个旧世界!
刘烨长出一口气,能炼出钢,就能制作火枪,废了一炉生铁,也是值了。他与梁小明拥抱着,拍拍对方的后背,大喊道:“明子,好样的。”
兴奋之后,梁小明保持了良好的职业精神,他与工匠确定了整个生产流程的操作要点,然后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形成生产手册。
这么一来,以后负责整个工艺流程的工匠,只需按照生产手册执行即可,即便换人,也不要慢慢去摸索和掌握火候了——这就是古代生产工艺和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本质区别,古代工匠把技艺当做吃饭的法宝,绝不外传,导致先进的工艺只能通过口口相传继承,很容易失传,也不利于大规模生产的推行。
在场的工匠亲眼见证了几千斤生铁一次性炼出熟铁,比起他们平常十斤生铁炼出一斤熟铁效率何止高出几倍!有些心思活络的就眼神闪烁着,想着是不是记住这种方法以后出去卖个好价钱。
刘烨不懂工艺,但懂管理,他敲打了一番在场的工匠:“这个工艺手册只能在厂里保管,不能流传出去,不过传出去了我也不怕。你们不要想着靠这个去赚钱,除了我这里,没有人能有这么大的炼铁规模,就算有,他练出这么多熟铁卖给谁?官府首先就治他的罪了。再说了,你们在我这里干活,安家银子一分不少,工钱从优,哪里能找到比我这里更好的地方?”
炼铁之前,刘烨就向众人宣布过:钢铁厂的酬劳制度比照博辅造船厂,也是按等级划分,引入竞争机制,年底按炼铁炼钢的总量计算奖金。
众人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广东是全国炼铁业发达地区,可是也没有哪家炼铁作坊如此魄力炼制成千上万斤生铁的,况且炼出的熟铁一般是供官府制作鸟铳用,日用的农具铁器用的还是生铁,所以就算带着这种工艺方法跑到广东,也是“屠龙之技”,中看不中用。加上这里的工钱比原来在广东丰厚,在这里偷师再回广东,就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刚才那个提醒梁小明的工匠带头响应:“东家说的没错,这炼铁的法子是东家想出来的,咱们拿工钱做事,只管做好自己的本分,别去想那些有的没的。”
刘烨见这人很上道,便问道:“你是广东人吗?叫什么名字?”
这人连忙应道:“小的叫张卫,广东本地人,自小就在炼铁作坊做事,做了三十年了。”他在这个行业浸淫多年,资历很老,这批工匠隐隐以他为首。
“很好,梁老爷没空天天守在这里,炼铁这块就暂时由你负责。干得好,以后就给个管事你当。”
张卫没想到这等好事会落到自己头上,炼铁厂还没开张自己就捞了个工头,当即没口子地答应下来。
第24章 火枪()
成功的炼化出了低碳钢,下一步就是制作火枪了。火枪一直是刘烨穿越之后梦寐以求的东西,有了枪,才能与各种潜在的敌人抗衡,木杆铁头枪显然没有火枪让人有底气。
眼下摊子铺的这么大,全靠琼州地理位置偏僻,天高皇帝远,临高县衙又被自己用银子喂饱了,暂时没人来管,各个项目才得以同时推进。
换成在内陆,别说炼铁造船了,开个大规模的纺织厂都要被官府盯上,就算不安插个聚众生事的罪名,各种敲诈勒索剥皮吸髓是免不了的,更别提造枪铸炮,一准被官府当成造反的抓起来砍头。但安全也只是暂时的,有了武器,才能保障事业的发展。
继百仞滩钢铁厂之后,百仞滩兵工厂开始建设,由于各地都要搞基础建设,兵工厂的厂房只能先建几间板房凑合着用,等到腾出人手了再建造大规模的厂房。
炼铁专家摇身一变,变成了军火专家——资深军迷梁小明即将验证自己的成色,刘烨亲临现场视察。
铁匠和学徒们都被集中起来实行现场教学,挑出一组公认技艺最好的师徒组合试造火铳。
这个被挑出来的铁匠姓王,别人都不记得他的名字,就记住他叫王一锤,因为捶打铁器的手艺出神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