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天下-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子兵法》中不是有讲到吗,“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
即便是到了后世的现代化战争时期,信息战不也是极端重要吗?
泄驾虽然没读过《孙子兵法》,也不知道后世的事情,但是他身为一国将领,对于信息收集之事也是极为敏感。
因为他自小接受的教育便是,他是郑国公室的一员,绝不能做出任何损害郑国的事情来,所以,他从军以来,打仗极少行险,作战风格极为稳健,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在郑忽战场首秀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独领一军了,他也不过大郑忽三岁而已。
在他眼中,郑忽是储君,是郑国未来的掌舵者,自己是副手,是用来辅佐新君的。
就像他老爹原繁和郑庄公的关系一样,他给自己的定位也是大致如此。
不得不说,此时郑国公室的嫡庶教育做的极好,历史上要不是郑庄公率先将之打破,郑国也不太可能会出现郑庄公死后的四子争位之乱。
就像公孙子都,虽然在射死颍考叔后再也不被重用,但是在后来的驱逐公子突,复立原主的事情上也是出过大力气的,再如强鉏(chu),也是郑国公室中的一员,同样也为复立原主出过力。
可以这样说,郑忽即便是不与公子突争位,也有的是人选择支持他,当然这些人以郑国公室中的人居多就是了。
历史上,要不是祭仲在郑庄公的一干老臣中的威望太高,换个人来,绝对不可能将原主驱除出郑国,祭仲就是郑庄公死后的一个大bug。
郑忽自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迫切的想要建立自己的班底,他可不想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托于一人之手。
当然,这些事,泄驾并不知道,他只是迫切的想要赶到上蔡完成祭仲交给他的任务,同时了解一下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顺便再看看郑忽。
他与郑忽也是好长时间没见了,自从郑忽去齐伐戎之后,他就再也没见过郑忽,后来,郑忽在宗庙策勋之时搞了一出闹剧,他也听自家老爹说过,当时,他真为郑忽捏了一把汗。觉得以郑忽的从前的脾性是不可能如此行事的。他虽然有意助郑忽一把,但是事关重大,他也不敢贸然出手,故而,事情就一直这么压着。
再后来,自家老爹去长葛帮助郑忽练兵之前,他听自家老爹说,世子如何如何了得之类的话,他心中虽然替郑忽高兴,却也更加疑惑,当自家老爹感叹了句“吾老矣,未来郑国的天就靠着你们这些年轻人来看护了!”时,他心中的疑惑达到了顶点。
在他眼中,自家老爹什么时候说过这样服老的话,每次都是教导他,要为郑国发光发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故而,他现在对郑忽极为好奇。究竟是郑忽做了什么才会让自家老爹有这样的感慨!
“至上蔡时,得好好的和曼伯聊聊!”泄驾想到。
蔡国小行人见泄驾一言不发,也不知是在想什么,好奇的问了句:“泄大夫可是有心事?”
泄驾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回了句“无事,小行人费心了,我只是看到汝水周围的景色,觉得蔡国真是个好地方!”
“泄大夫过誉了!”小行人听着泄驾的吹捧的话,忍不住得意一笑道。
之后,小行人便充当起了导游,不停的为泄驾介绍着蔡国各地的景致,泄驾矜持的笑笑,静静的听着。
浑然不知,上蔡已经被鸠占鹊巢……
第71章 鸠占鹊巢()
随着郑军士卒进入上蔡,郑忽也黥丑父的交锋也暂时告一段落。
此次短暂的交锋,虽以郑忽的胜利告终,但是郑忽却没有一丝得胜的喜悦,反而心中的不安之感更加强烈了。
若没有蔡侯在手,他这次十有八九要阴沟里翻船了。
没有急着将第一批进城的士卒召回,郑忽护送着蔡侯直接去了西城的宫室区。
在蔡侯、黥丑父和公子缶三人喷火的目光中,郑忽威逼蔡侯将宫室中所有的宿卫撤出。
蔡侯虽然恼怒非常,却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只得按郑忽说的办。
黥丑父见状,脸色阴沉的似乎要滴出水来,但又不敢轻举妄动。
郑忽的难缠,他已经见识过了,绝不是普通的膏腴子弟可比的。
所以,他虽心忧如焚,却也还保留了理智。
郑人挟持自家君上究竟是何目的,到现在他依旧是无从知晓,不过,有一点他很明白,那就是郑人绝不敢对自家君上不利。
对此,他很笃定。
不然的话,郑人大可以在两国诸侯相会的时候便将自家君上袭杀,没有必要再送到上蔡来,这是多此一举!
“这郑人究竟是要干什么?竟然连一国世子都派来了,所谋必定不小!”黥丑父想道。
两刻钟之后,上蔡宫室中的宿卫已经全部撤出,只留下平常侍候蔡侯饮食起居的侍者和一些内官。
郑忽站在车上,居高临下的对黥丑父和公子缶拱拱手道:“还请黥大夫和大司马将第一批入城的我郑军士卒送到宫室中来,不然的话,这宿卫蔡侯的卫士太少,蔡侯的安危堪忧啊!”
一副全是为蔡侯安危考虑的语气,配合着愁眉不展的面容,若是不知内情的人在此,一定会大呼“忠臣啊!”
黥丑父听后,心中虽然窝火,却也只能陪着笑脸,拱手回礼道:“这是应有之理,应有之理!”
郑忽笑笑没回话,命令陈戎驾车护送蔡侯入宫室。
黥丑父和公子缶一直站在原地目送着郑忽一行进入宫室,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这才将目光收回。
“黥大夫?”公子缶在黥丑父身后唤了一声。
“哦,公子,何事?”黥丑父正在思索郑忽此行的目的,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君上已被郑人完全控制在宫室中,这该如何是好啊?”公子缶看黥丑父有些心不在焉,焦急的询问道。
“此事还须从长计议,不过,君上的安危应该是无虞!”黥丑父肯定的道。
公子缶心道,你当别人傻啊,你这个奴隶之后都能看出来,难道我这个戴侯子孙还看不出来?郑人要想对君上不利还会等到现在?
想虽这么想,但是公子缶还是知道顾全大局的,现在正是同仇敌忾,一致对外的时候,不能还没把敌人赶出去,自己这边反到内讧起来了,传出去让人笑话。
“黥大夫高见,缶不如也,只是而今的当务之急,是将君上从郑人手中给完好无损的救回来!”
公子缶这句话说的就有水平了,在捧了黥丑父一把的同时,暗示他,你的意思我也明白,但是这不是重点,现在的重点是要考虑如何将君上给救出来,而不是觉得君上没有危险就任由郑人将之挟持。
黥丑父自然也听出公子缶话语中的含义,道:“不若这样,公子在各宫门、城门处广撒暗子,一旦有郑人出宫、出城则立刻跟进,看看这些该死的郑人究竟想要做什么?”
公子缶闻言,连声应诺!
之后,再次看向黥丑父,希望除此之外,他还能拿出些其他的对策。
黥丑父见状,小声的对公子缶道:“公子,此处非叙话之地,待回去之后,你我二人再好好合计,合计!”
公子缶虽然有些不太满意,但也知道黥丑父说的事实。
深吸了口气,平复了一下躁动的心,对黥丑父做了个请的姿势。
……
在宫中寺人的带领下,郑忽一行在蔡侯平日里所居的宫室前停了下来。
随后,郑忽从车上下来,命令随行的士卒清宫,将所有的无干人等全部清除出去,除郑军士卒外,不准任何人和蔡侯接触。
同时下令,所有的郑军士卒不得擅离职守,更不得秽乱宫闱,违者,直接斩首,不必上报!
如此杀死腾腾的命令一下,整个军队为之一肃,原本有些士卒进入宫室之后还想着要找点乐子,或者是趁机卷走点财物,被郑忽的命令一震,顿时收起了小心思。
当然,打一棒子就得给个甜枣。郑忽现在也不知道援军什么时候能到,如果不能画个大饼撑住场面,难保士卒不会对郑忽的命令产生反感,进而哗变,虽说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郑忽却不得不防,实在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必须慎之又慎,得先团结好自家人才能再言其他。
于是,郑忽对着同行的士卒道:“我固知二三子辛劳,然今既已将蔡侯送归宫室,则我等之胜利已然可期,待完成此次君上所交代之事,我必会在君前为二三子请功,到时,君上定不吝以厚赏!”
“但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末路之难行可见一般,二三子在此时更应该戒骄戒躁,切莫因焦躁而断了前路,欲荣华厚禄还是身死异乡,便在尔等一念之间!”
说完,郑忽又问了句“二三子可听明白了?”
众人高声应道:“听明白了!”
郑忽见状,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最怕的就是这群士卒被蔡国宫室的“花花世界”给迷住双眼,届时,人心不定,容易被人给一锅端了。
现在看来,他的这一套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法确实将士卒给唬住了,至少暂时算是稳住了人心,至于能维持多久,他心里也没数,只能暗暗祈祷援军赶快到来,到时他才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变化,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只能尽量的将这千余人团结在一起,而且人数也太少,左支右绌的,安全感实在是缺乏!
第72章 应对之策()
黄昏,郑忽看着眼前泛黄成块状,硬邦邦的粟米饭发着呆。
进入蔡国的宫室,郑忽比往日里还要小心,侍候蔡侯的饮食起居的侍女都要经过郑军严格搜查才能获得允许,至于宫廷中的男性,像乐师、冢宰之类的内官,连见蔡侯一面的资格都没有,更别提那些侍御的宦官了。
这种事,郑忽不得不防,忠君观念可是这个时期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观念之一。别说是此时,即便是后来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哪个朝代没有愿意为皇帝赴汤蹈火,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忠臣孝子。
既然已经设防,工作自然要做的严密细致一点,于是,郑忽只得以身作则,领着士卒啃干粮。
干粮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现在中国的已经不可考,但是,汉代的王充在其著作《论衡·艺增》中讲到“且周殷士卒,皆伲浮!
由此可知,或许在周朝以前,古老的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这种能够保存较长时间且便于携带的食物。
像《诗经·大雅·公刘》中有这么一句诗“笃公刘,匪居匪康。廼(nǎi)埸(yì)廼疆,廼积廼仓;廼裹餱(hóu)粮,于橐于囊。”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早的关于行军干粮的记录,其中的餱粮就是所谓的干粮,从其本意也可推出一二,所谓的餱就是指吃过咸的食物之后引发的干渴和声音嘶哑。
之前的人们用什么制作干粮,郑忽并不知道。
但是在此时,人们大多以黍(黄米)和粟(小米)制作干粮,制作的方法也很简单,无非是蒸煮晒干。至于其中的滋味如何,反正郑忽是每掰下来一块都要蘸点水,送入口中之后还要灌一口水。
这也是被逼无奈之举,就像是身处在仇人家里,谁又敢安然的享受着仇人的仆从送来的饭菜,即便是提供食材让自己做,大多数人对此也会心存疑虑吧!
毕竟毒药不光有生药,也有熟药,所以,现在即便是喝水,郑忽都得先让蔡侯喝一口,这不是郑忽郑忽谨慎过头了,而是宫廷的中的侍宦是不可用常理来推测的。
“公子要是吃够了餱粮,大可与蔡侯同案而食,不必与我等同食,而且卑下刚刚可看到了,庖厨处的膳夫为蔡侯准备的是稻饭!”说着,露出一脸的向往之色。
郑忽看着陈戎那没出息的模样,心中好笑,不过,心中也确实为蔡侯的奢靡生活感叹。
要知道,此时的稻米可不是后世沙漠里都能种的杂交水稻。在中原地区,稻米属于珍贵食物。
这一点从后来宰予问丧,孔子反问了句“食乎稻,衣乎锦,于汝安乎?”就可以看出,至少在孔子所处的时期,吃稻饭在北方是被视为和穿锦衣一样的高级享受。
郑忽这个地主家的儿子除了在齐国时尝到了稻米的滋味外,回到郑国这么长时间也没吃过稻米饭,更别说陈戎这个小贵族之家了。
将口中的干粮咽下,又喝了口水,郑忽决定要给陈戎好好上一课。
“汝带领乡人去寻仇时,可是与乡人同食同住?”郑忽面对着陈戎反问道。
“是……可是公子乃千金之躯,怎可与我们这些粗人一样,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