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郑王天下 >

第122部分

郑王天下-第122部分

小说: 郑王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忽一行经过十余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在六月十四赶到了临淄西北的棘邑。

    他和宣姜的婚期定于六月十八,总算没有出现延期的情况。

    为了能够如期赶到齐国,途径朝歌的时候,郑忽甚至拒绝了公子伋的一再挽留,一场宴饮之后便告辞离去。

    公子伋现在看起来和从前没什么两样,似乎对他父亲的夺婚也并未放在心上,反倒是对郑忽的担忧溢于言表。

    这搞得郑忽当时都有些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心黑了。

    后来想想,其实也谈不上,夷姜最终被卫宣公抢夺,充分说明了郑忽没有对不起公子伋。

    反过来安慰公子伋放宽心,郑忽临走的时候又暗暗给面有忧色的左公子泄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保护好公子伋。

    之后,郑忽一路之上也没遇到什么波澜。

    就这样顺顺利利的抵达齐国。

    毕竟带着甲兵三千人,盗寇之流根本不敢挑衅,除非是有人蓄意找郑忽的麻烦。

    不过,找麻烦也不会在他前往迎亲的路途上,而是应该在他迎亲之后的返途。

    棘邑依时水而建,距离临淄极近,从布局上来看,有点类似后世的卫星城。

    郑忽率人赶到棘邑时,在棘邑外等候迎接郑忽的是齐侯的同产弟夷仲年。

    与其他国家国君兄弟之间经常撕逼不同,夷仲年却是深的齐侯倚重。

    当初郑忽与文姜的婚事之所以能成,夷仲年可以说是出力不少。

    郑忽一行的车马在棘邑城下缓缓停稳之后,郑忽便急忙下车,与夷仲年等人见礼,并将赵夙等人引见与夷仲年及其他齐国群臣认识。

    而后,在夷仲年的邀请下,郑忽这才率人进城。

    对于郑忽,齐国群臣抱有好感者不在少数,夷仲年就是其中一位。

    别的不说,就拿在曲阜的事情来讲,郑忽能够在危难之际,毅然挺身而出,这种勇于承担责任的气度就不是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沉溺于享受的贵族公子所能比拟的。

    更别谈郑忽在曲阜自愿选择出奔不仅是救了郑国,也救了齐国。

    当时,齐国馆舍内虢公看似是前来做客,没有像对待郑国那样,以兵相逼。

    但事实上,若是郑国选择硬刚,虢公、宋公、鲁侯以及蔡侯恐怕不会轻易放任齐国君臣离去。

    这是必然的。

    就这一点来说,说一句郑忽亦有大德于齐,绝不为过。

    夷仲年是曲阜之行的亲历者,对当初发生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看起来是郑国与宋、鲁、蔡以及天子之间的博弈,即使是两方当场闹翻了,齐国也能够安然无恙的退出。

    但是从虢公命人阻碍齐国上下消息的传达中,就已经看出齐国绝无置身事外的可能。

    若不是郑忽挺身而出化解凶险,后果真的是不堪设想。

    入城守府,落座。

    夷仲年笑着对郑忽道:“自曲阜一别,世子风采不减,人之贤与不肖可分矣!”

    “大夫谬赞,忽愧不敢当!”郑忽也是笑着回道。

    若是有一点办法,郑忽也不想离开郑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都是被逼的。

    “世子谦虚,寡君常以世子不入齐而入晋引为憾事!”夷仲年半真半假的道。

    “齐侯厚爱,忽素所知也,谨谢之!”郑忽亦客气道。

    齐侯对他的欣赏之意,他是心知肚明。

    一番寒暄之后,郑忽从夷仲年口中得到一个重要的消息。

    郑庄公已经遣人知会齐侯,欲使齐邾两国共攻鲁,而郑则攻蔡。

    至于宋国,三国虽然暂时不会遣兵攻打,但三国如此行事,无异于是将宋国架在火上烤。

    以鲁之力肯定难以独自应对齐邾两国的进攻,同样的,以蔡之力也难以抵挡住郑国。

    而宋国面对这样的情况,只有三种选择。

    若救蔡,则鲁侯必与宋公离心,届时,齐国则遣人至鲁策反,之后,郑齐鲁邾四国联合攻伐宋蔡两国。

    同样的,若宋国救蔡,郑国也会遣使至蔡策反。

    如果蔡侯执迷不悟,依旧要紧抱着宋国的大腿,郑国不介意灭掉蔡国。

    不要忘了郑庄公回到新郑时已经遣使于列国,蔡国周边的小国可不介意郑国吃肉,他们喝口汤。

    若宋国同时出兵救鲁蔡两国,郑齐两国各出奇兵一支趁其虚弱之机联兵伐之。

    至于宋国的好兄弟卫国,郑国已经许诺了诸多好处给它,而卫国的姻亲齐国,也在暗中发力,卫公已经许诺中立。

    陈国与郑国关系素睦,更不会插手此事。

    纪国届时会被莒国联合周边其他小国拖住手脚,无力他顾

    卫陈纪三国已被摆平,其他国家不会有不开眼的。

    或许淮泗小国迫于形式,会依附于宋鲁,但估计是出工不出力,无足轻重。

    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从来起不了什么重要作用。

    反倒是夹在大国中间,有可能把自己给玩死。

    这一整套计划可谓是高明之极,无论宋国做出怎么的选择,损失都是避免不了的。

    可以预见,宋国将成为这场博弈最大的输家。

    本来宋公能不死以至于回国继位,皆赖郑庄公之力。

    现在宋公不思知恩图报就罢了,反而处处与郑国为难。

    宋公虽处暗处,但郑国君臣又不是傻子,没有宋国的撑腰,蔡国敢这么和郑国硬刚吗?

    是以,郑国上下都憋着一口气呢,不给宋国点颜色瞧瞧,让他们长长记性,他们大概是忘了他们姓什么了。

    郑国含恨出手,宋国这次不死也得褪层皮。

    没什么颜面可讲的,反正已经撕破脸了,手底下见真章吧!

    教会宋国做人的道理是郑国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筹划这场战争,郑齐两国皆是搞了一个多月的外交,为的自然就是能打个漂亮的翻身阵。

    同时以武力告诉列国,郑齐两国绝不可欺!

    如有,那就准备承受郑齐两国的怒火吧!

    夷仲年虽然没有将一些具体的细节透露出来,但郑忽也能想象的到郑齐两国为了筹备这场战争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这场战争在郑忽婚后就会发动。

    届时,列国之间的形势或许要因为这场战争起一些变化。

    至于列国间的形势究竟会变成什么样,郑忽暂时还预料不到。

    ……

第226章 婚礼() 
六月十八日这天。

    一大早,棘邑便开始忙碌起来了。

    毕竟今日可是郑忽和文姜大婚的日子。

    虽说婚礼在黄昏才会正式开始,但是准备工作却必须得做足了,容不得有一点马虎。

    这可不是普通人结婚,一切从简。

    贵族之间的婚礼,仪式、礼乐等繁杂不说,而且还不能出一点差池的。

    只要在婚礼上有任何一点的纰漏,哪怕是极小的细节,也能上升到两人德行的问题,甚至是两国之间的结合不符合鬼神之意。

    话说天地鬼神也真是闲的无聊,专门去关注别人的婚丧嫁娶,关注也就罢了,还搞暗示,打哑迷,有什么话直接说出来不好吗?

    就不怕凡夫俗子会错了意?

    话是这么说,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社会大环境如此,谁也无法更改,唯有适应二字而已。

    郑忽自然也不例外,身为今天当之无愧的主角,他必须得先将整个礼仪流程再熟悉一边。

    事实上,由于郑忽已经出奔至翼,齐国君臣恐郑忽在婚礼时对于一些礼仪流程不太熟悉,还专门遣人前来指导郑忽。

    从他入驻棘邑的第二天起,他就开始在齐国太宗官的指导下,熟悉婚礼流程。

    与郑忽一同受教的还有赵夙。

    不过,与郑忽不同的是,赵夙对于整个礼仪的流程表现的极为熟悉,明显就是在之前下过一番功夫的。

    即便如此,赵夙亦未尝有骄怠之意,反而不停的向齐国太宗官问礼。

    唯恐有不当之处。

    赵夙对于自己的事情这么上心,郑忽自然是无比满意。

    齐国太宗官对于这个好学的后辈也是极为欣赏,不止一次的在郑忽面前称赞这位玄鸟后裔。

    一上午的时间,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好了。

    郑忽身着爵弁服、饰以黑色下缘的浅绛色裙。

    他的座驾也换了,换成了墨车,又称载鬼一车。

    其意出自《易》,睽卦,所谓“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

    这大概就是古代的一灵异故事。

    讲的是一离家之人,夜间偶遇一车,众鬼皆乘,又有豕伏于道路中间,此人欲张弓射鬼,后来放下弓,仔细探查一番,发现这不是鬼,是人,不是贼寇,是正经的婚姻。

    然后,婚姻的墨车就开始被称为载鬼一车。

    ……

    酉时(下午五点),怀揣着喜悦之情的郑忽率人从棘邑出发。

    怎么说也结婚了不是,人生三大喜事好歹也完成了一件。

    扈从们于车前引路,待黄昏时便执烛火照明,又有两墨车随从在郑忽的座驾左右。

    赵夙作为郑忽的傧相,居左车,亦是身着一袭黑色礼服,名为玄端服,不止赵夙,郑忽的其余随从亦皆着玄端服,以与郑忽区分。

    人马车架顺着前往临淄的路途上缓缓而行。

    沿途中一些不知名的小鸟在树上的巢穴中,偶尔发出叽叽喳喳的叫声,仿佛在庆祝郑忽的婚姻之喜。

    入戌时(晚上七点),正值黄昏,此时太阳已落,唯有几片晚霞还在苦苦的抵挡着黑暗的入侵。

    而郑忽则恰在此时率人赶到临淄城下。

    这时,身为郑忽傧相的赵夙便开始代郑忽唱赞礼和接引宾客。

    这种盛况一直持续到郑忽的车架停留在齐国宫殿前。

    入齐国宫殿后,郑忽这才下车。

    之后,他被人引导至齐国正殿前。

    待到正殿前时,郑忽看到正殿西面已经布设好了筵席,而身着玄端服的齐侯则在殿外等待着他的到来。

    郑忽小步快走,到距离齐侯还有两米左右的地方停了下来,正对着齐侯。

    齐侯面朝西两拜,而后郑忽面朝东两拜,是为答拜。

    再接着,齐侯朝郑忽作揖,引郑忽入殿门,郑忽手执早已经准备好的雁随后入门。

    进门后,郑忽看到文姜在立于殿中,面朝殿门,身上穿着饰有浅绛色衣缘的丝衣。

    在文姜的右边有一用簪子和头巾束发的女子,郑忽知道这是所谓的女师。

    就是教授文姜婚礼以及房中事的高级女婢。

    在文姜身后,郑忽看到有十余位身着黑色礼服,头戴籫子和束发巾,肩着绣有花纹的单披肩的妙龄女子。

    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从嫁的娣侄。

    来不及欣赏一群貌美如花的贵女。

    郑忽与齐侯在殿门口内来回谦让三次,齐侯这才入殿内高堂之上,朝北而立,郑忽紧随其后上堂,将雁放在地上,两拜,行叩首礼。

    之后郑忽下堂出殿门,文姜跟随。

    婚礼进行到这里,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接下来,女师为文姜披上避风尘的罩衣,文姜登车,郑忽亲自为文姜驾车。

    而后,驱马开车。

    直至郑忽来时的下车处才停下,郑忽在此换车,先文姜一步出齐国宫室,至门外等候。

    至此,婚礼这才算告一段落。

    当然,这是对别人来说。

    对郑忽来说,婚礼走到这一步已经算是结束了。

    因为他无法回国,自然也就省去了婚礼的后半部分。

    虽说这有些不合礼法,但事实如此,谁也没有办法不是。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赵夙代郑忽答谢齐国群臣的相送之情。

    郑忽则率人在前开路,引着文姜巨大的陪嫁队伍缓缓离开临淄城。

    虽然天色已晚,但是临淄看热闹的人却是着实不少。

    本国的女公子出嫁,这样的盛事怎么能错过?

    一时之间,整个临淄的街道上可谓是人山人海,郑忽感觉比他来时的人还要多。

    一行车架在人群的簇拥中,齐国群臣的欢送中以及时不时发出的欢呼声中向临淄的城门处缓缓行进。

    用了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郑忽一行这才最终出临淄城。

    代替齐侯送文姜出嫁的是诸儿。

    出临淄城后,郑忽一行外加文姜的陪嫁队伍稍事整顿。

    而郑忽则与诸儿叙着话。

    “吾妹便托付于妹婿了!”诸儿拉着郑忽的手殷切的叮嘱道。

    “兄长放心便是!”郑忽将另一只手盖在诸儿手上,郑重承诺道。

    骗了人家两个妹妹,郑忽没有一点愧疚的觉悟。

    诸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