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

第120部分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第120部分

小说: 与天争锋:倚天屠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弟兄们,敌人就在眼前,越是大雪,蒙古人越以为我们不敢来,我们越就能出奇制胜,打他们个措手不及,各位,我们深受皇恩,今天到了报效的时候了,打下迤都,各位都是国家的功臣,我给各位请功,如有再言撤退者,军法处置!”

    朱棣不愧是个天才的鼓动家,一番话说得众人热血沸腾。

    顶着温天飞舞的雪花,迎接着吹在脸上生疼的寒冬,在高低不平的崎岖道路上,朱棣和他的弟兄们加速前进,埋锅做饭,日夜兼程,终于到达了离迤都营地仅有几里的地方。

    “王爷,我们动手吧……”

    “不行!”朱棣的目光很坚定,语气不容置疑。他要做什么呢?

    如果朱棣摆摆手,让骑兵冲进去一顿砍,这片草原上,又会多出几千具尸体。

    但如果朱棣这么做,他就不是朱棣了,他要玩,就要玩个尽兴。他要做,就要做到极致。打仗要杀人,但打仗不是为了杀人,还有更重要的目的。

    他做出了一个让人目瞪口呆的决定:

    “停止前进,扎营休息,嗯,这样定了!”他看着那些面露失望表情的手下,也许在想,你们的智商,只能当将军,给人当枪使,而我是统帅,知道怎么样把人变成枪……

    随后告诉身边侍卫:“去把那个观童给我叫来……”

    乃儿不花忧郁地坐在大账里,想起过去这些年,自己的失恋、失败、失意,一时无限惆怅。突然卫兵来报,说营外有个叫观童的求见,自称是将军的老朋友。

    观童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三年前劝降地纳哈出,又是乃儿不花的老熟人,这次,朱棣又让他来劝降一位才朋友,这也是用其所长嘛。

    观童一刚进大帐,就很热情地给了老熟人一个热情的熊抱,乃儿不花毕竟是蒙古战士,没有汉人那么多心眼,一下放松了警惕。

    在昏暗的灯光下,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讲起了这些年的往事。乃儿不花同志郁闷啊,同是蒙古人,他的爷爷辈把这帮南人满世界地追着砍追着玩,他这个当孙子的,被南人满世界追着砍着玩,不但要当孙子,还要装孙子。

    观童看起来倒是气色不错,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讲述了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民族和解政策,大概意思就是,说自打投降之后,生活待遇也提高了,营养状况也改善了,还娶了好几个汉族小美眉,小日子过得很滋润。你老弟想都不用想,一年到头喝的西北风比喝的马奶酒还多,吃的沙子比吃的吃的烤羊肉还多,你就没有什么想法?

    乃儿不花听到这里,为了显示自己的镇定,很装13地跳起来:“我成吉思汗子孙,应当战死沙场,岂能投降那个叫花子南蛮?“

    “坐,坐”,观童乐了:“其实我刚才忘了告诉你,你的人都已经被包围了……”

    乃儿不花怒了“来人!”话声未落,一个身穿大明军装的进来了:“报告将军,你们已经被我明军完全包围了,燕王特意让我们请你到营中一叙,我们这就动身吧。”

    乃儿不花愤怒地回头看着观童,原来他的笑容是那么的虚伪,那么的恶心,怨谁呢?

    可怜的乃儿不花将军就这样被戏弄了,可怜的蒙古军人就这样被包围了,帐外已经相当混乱,明军已经将大营重重包围,想活着冲出去的希望不是很大,乃儿不花已经明白,自己的老朋友自打投降了南人,也学会了他们的阴谋诡计,自己太没心眼了!

    观童劝说乃儿不花,让他命令部队不要行动,一切等和燕王谈判后再做决定。乃儿不花答应了,两人即刻出发,前往明军营地。

    早有快马前去通报,两个赶到盟军大营外时,只见锦旗招展,鼓乐齐鸣,帅旗下站着一位大将,身高背阔,气宇轩昂,朱棣亲自出来迎接了!这让乃儿不花非常感动。在他看来,自己一个败军之将,前往人家的地盘,就是找羞辱去的。他哪里知道,热爱表演艺术的朱棣,哪能放过这种机会,既然是演戏,就要让自己演得够尽兴。

    乃儿不花赶紧下马,拜伏在地,朱棣亲手搀扶,并给他引见了身边的将领。随后,朱棣置办了丰盛的酒席来招待乃儿不花,长年在荒漠当游击队长的乃儿不花和随从,光一桌子叫不上名字的菜,都能把他们看昏。

    要征服一个男人的心,首先要征服他的胃,今天的美眉还不明白的事,六百年前的朱棣倒很精通。

    这顿酒饭,让这几个几年没吃好饭的蒙古男人吃得相当舒服。好酒总能接近双方的距离,让这几个几年没吃好饭的蒙古男人吃得相当舒服。好酒总能接近双方的距离,让两颗本来仇视的心贴得更近。朱棣不会像蓝玉,做出脱下自己的脏衣服硬让别人披的狂妄举动。乃儿不花也不像纳哈出,把个人尊严看得太重。

    结果就是,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朱棣与乃儿不花商量了投降的优待条件,出乎乃儿不花的意料,朱棣开出的接收条件太过优厚,除了宣布名义上的主子由北元大汗变成大明皇帝外,其他政策都不会变,所有士兵及其家属的安全得到保障,还要上奏朱元璋,给予封赏。

    最后朱棣问“将军还有什么要求,小王都尽量满足?”给人感觉这不是在收编降兵,而是在安置国家功臣。

    乃儿不花赶紧表态:“非常好,好极了,我很满意!”

    他是个实在人,也知道自己既然玩花样玩不过人家,搞阴谋连人家搞剩下的都搞不好,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合作,让咋地就咋地,别让人反悔。乃儿不花立即回到了本部大营,向那些担惊受怕的弟兄们声情并茂地讲述了自己在朱棣那受到的种种优待,描绘了一个投降之后的美好前景,恐吓了一番不投降的悲惨下场。可以说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很快,所有人都达成了共识,只有两个字。

    投降。

    其实到了这时候,战争的胜负已定,别说什么置于死地而后生,别说什么绝地反击。战争最终拼的还是实力。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朱棣都占据明显优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蒙古人已经崩溃了。

    朱棣的第一次独立军事行动,就这样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从北平出兵,到班师凯旋,前后仅仅二十九天时间,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就让乃儿不花归降,还接收了他们全部的马驼牛羊。

    消息传到南京,据说朱元璋大喜,对朝廷臣说:“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意思是说,有我们老四在,北边蒙古的事我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而朱棣的三哥朱棡呢,他从太原动身,踌躇满志地出发,灰头土脸地回来。在茫茫沙漠之中转悠了一个多月,连蒙古包都没有发现半个,上万号人每天就在沙漠里盲目穿行,得白白消耗多少军粮,得给国家财产带来多大浪费啊,我们的好皇帝朱元璋最重视节俭了,在得知朱棣获胜的消息后,立马派人给朱棡下达命令

    ——你快回来!

    朱棣的第一次亮相相当给力,在老爸朱元璋那里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一仗尽管难度其实并不大,但却至关重要,影响深远。他不仅打败了蒙古人,也打败了三哥朱棡。

    有的人打了一辈子的仗,却只能为世界留下一次次的平庸记录,这是能力问题;有的人头一回上战场,就让对方小兵的冷箭给射死了,什么都没有留下,这是运气因素。一个成功者,能力与运气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

    而我们的男一号朱棣,恰恰这两点都不缺。

    朱棣三十岁一战成名,一炮走红,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不仅仅是个出色的将领,更是一个天才的领袖。他的成功,并不在于他活捉了元朝高官,带回了不少战利品,这些都是次要的。

第164章 气吞山河窥狼心【1】() 
更重要的是,他展现出了对战争进程超凡的驾驭能力。

    朱棣虽然是第一次独立带兵,却表现得相当老练沉稳。做事有章法,不急不躁。大军出关,先派出探马,探听敌人方位,而不是贸然行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影响士气。

    他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进军敌营途中遭遇大风雪,很多人打退堂鼓,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主张,得以出奇制胜。

    他明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的道理,知道用武器不能解决的问题,用谈判可以解决。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消灭乃儿不花,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给父皇留下的印象深刻。

    他注重信用,不搞阴谋,在把乃儿不花带到自己大营招待之时,没有趁蒙古人群龙无首就搞袭击,这更让对方能死心塌地投降。

    他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因些在军队中有很强的认同感,他重视细节,演技逼真,让蒙古人感激涕零,真心投降,而不象蓝玉一样,硬要把自己脏衣服往人家身上披。细节决定成败,朱棣做得相当到位。

    沙滩上建不起高大的城堡,县体校里出不了梅西。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雄心,从零开始。南京皇宫的竹林中,有过他刻苦练武的身影,凤阳郊外的山路上,有过他长途跋涉的记录;忽必烈当年住居过皇宫里,他秉烛夜读,学习兵法战略;关汉卿曾经生活的小巷中,他微服私访,了解民生疾苦。

    朱棣的成功看似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但成功的背后,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与付出,坚持与执着。

    正因为朱棣的表现如此完美,朱元璋才会看到眼里,喜在心头,知道老四很有自己当年的神韵,才会很自豪地说:“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

    朱元璋不光口头表扬,还有物质奖励,他奖励给朱棣一张面额一百万两的宝钞,这些钱的购买力约合今天的人民币一个亿。其实这个宝钞,据说是他是想奖励朱棡的,但老三却无功而返,白白浪费了国家无数粮食,当然不能奖给他了。

    因为朱棣大获全胜,这一年闰四月,各王府及百官和朱元璋进《贺平虏表》,为皇帝歌功颂德,但朱棣因为是胜利的操盘手,也在朝中为自己赢得了相当高的声望。

    第二年春,朱棣再次出征,他在傅友德的配合下,顺利击溃了蒙古将军阿里失的军队,虽然没有能抓获阿里失,但依然歼敌数千,并缴获了大批军用物资,他的声望进一步上升。

    在以后的岁月里,朱棣驻扎在北平,风里来雨里去,为大明王朝看过北大门。在战场上,他身先士卒,冲击在前;在营帐中,他爱兵如子,问寒问暖。对北平百姓来说,他是胜利的化身,对蒙古贵族来说,他则是噩梦的代名词了。

    朱元璋很快就进入古稀之年了,活一天少一天。他知道,让老四在北平戍边,让老大在南京监国,自己就会很轻松,可以安安稳稳地享福。让人感到有点凄凉的是,朱元璋虽然欣赏老四,但从来没想到让朱棣代替朱标,因为朱标做得还不错,而他对朱棣,根本就没有那样的安排。

    朱棣不是没做过当太子的梦,不是没想过夺权,但是他知道,自己面前横亘着一座大山,高得让他不得不仰视,自己面前有一条鸿沟,没有非常规措施,想跨过去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朱元璋的长子,大明帝国的皇太子及监国,他的大哥朱标。

    朱标只比朱棣大五岁,有他在,朱棣想继承皇位,连理论上的可能性都没有。除非朱标死了,他才有可能接班。可是,按明朝人的平均寿命,朱标死还得许多年。再除非,他是非正常死亡——那就不得走李世民的道路了。尽管有道衍的白帽子之说,但朱棣如何迈出这一步呢,难!他必须耐心等待。

    可是,有一天,这座山突然倒下来,这条鸿沟已经不存在了,那你会不会有想法?

    有想法当然是正常的,不想当皇帝的皇子不是好皇子。

    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十七,一条消息从南京传出,宛如惊雷,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太子薨了!朱元璋培养了二十多年的接班人朱标不幸去世,享年三十七岁。朱元璋非常难过,将其安葬于孝陵,追谥为懿文太子。

    消息传到北平之后,经过短暂的伤心之后,朱棣突然心中升起了希望——莫非是上天有意成全我?

    两年前,自己刚刚收降了乃儿不花,声望得到了很大提高。大哥死了,留下的几个孩子都小,最大的朱允炆还不到十六岁。自己的二哥三哥,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不招父皇待见。

    如果有一个皇位摆在你面前,你会不会珍惜?

    元至正十五年,朱标生于太平。因为这是第一个儿子,朱元璋非常重视,吴元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