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的战友我的妻 >

第122部分

我的战友我的妻-第122部分

小说: 我的战友我的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独立团牛团长急匆匆赶到特务连,为即将奔赴前线的特战队官兵饯行。特务连自打成立以来,屡立奇功,不过都是针对土匪恶霸或者其它军阀部队,这是第一次面对外辱,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战,意义非同一般。

    牛团长端起大海碗,闻了闻,闭上眼睛自言自语说道:“好酒呐,自古美酒敬英雄,今天我要用这碗好酒为三晋男儿送行,壮哉!”随后睁开眼睛,高声下令:“弟兄们,不管是不是特战队的都举起你们酒碗,跟我盟誓!”

第四百二十三章() 
“皇天在上厚土在下,过往神明鬼魂请作证:今日我独立团淞沪特战队即将奔赴前线,保家卫国,浴血沙场。牛某惭愧,未能亲自杀敌,然而诛寇之心日月可鉴!弟兄们,请举起酒碗,喝下这碗壮行酒,为咱们这十名热血男儿加油鼓气!”牛团长把大海碗高举过头,一百多双手臂也同时举起,阳光照耀下,白花花一大片,酒香扑鼻。

    “弟兄们,喝了!”——随着牛团长一声令下,众人仰脖喝下,牛团长把手中海碗使劲往地下摔去,“啪”得一声,碎屑四溅;其他人也相继把碗摔碎,院中响起一阵“噼噼啪啪”破碎声,犹如两军对垒催战的鼓点。

    “弟兄们,今天不醉不归,尽情敞开吃喝吧!”牛团长大手一挥,大伙儿如获赦令,扑向餐桌,开始消灭这些美味佳肴。十名特战队员都来自基层班排,有些还是服役多年的老兵,彼此感情深厚,酒碗未端热泪先流,唏嘘不已。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一去今生是否还能见面,谁敢保证?

    军情紧急,聚餐时间有限,特战队提前结束,整装待发。牛团长拍着安心肩膀,语重心长说道:“安副连长,这九个人就交给你了,希望你把他们完整带回来。我知道这是奢求,但愿望应该有,算是我在菩萨面前许下的心愿吧,如果真能灵验,一定去庙里烧柱高香!”

    安心郑重点头,答道:“请团长放心,生当作人杰死亦做鬼雄,倘若战友不幸牺牲,我不能把人带回来也要把骨灰带走,给他的亲人一个交待!”接着又对团长身边的薄鸿飞说道:“连长,拜托您的事请放在心上,我这个名字起得好,安心,什么时候可以安心?杀尽倭寇百姓安宁那一天就是我安心之日!”牛团长和薄鸿飞都默然不语,人生最难面对的是什么?亲人临终生死诀别之时,心中那般滋味有谁可知?

    与战友依依惜别,安心带领特战队坐上军用卡车,离开连部,开赴远在上海的淞沪战场。

    一路上战士们都没有说话,心事重重,哪个人没有亲戚朋友,没有儿女情长?临行前面对亲友家人千叮咛万嘱咐,战士们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豪情满怀,期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另一方面生死未卜,残酷的战争充满未知,能否活着回家谁也不知道。

    安心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脑海里只有作战计划——如何与敌人交战,正面交手还是迂回突击?如何最大程度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和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还是实施“独狼行动”?

    正思考这个问题,汽车司机忽然踩下急刹,战士们猝不及防,在车厢内来回碰撞,有人差点摔出去。安心坐在副驾位置,由于惯性,额头也碰到挡风玻璃上,幸好力量不大,只是有点疼痛。

    “你怎么开的车?不能小心点嘛!”安心怒从心起,对司机大吼道。驾驶员显然吓坏了,一声不吭,挂上档,又接着开,速度慢了许多。

    安心更来气了,几乎要跳起来,质问道:“开这么慢,啥时候能到上海啊?耽误军情谁负责?不要说你,就是十个我都担不起!”说完见驾驶员戴着钢盔,立刻找到骂人的理由,厉声呵斥道:“谁让你开车戴钢盔?有这么开车的吗?你们车队队长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教出你这种徒弟!”

    司机仍然不吭声,不过速度加快,挂上了最高档位。卡车在山路上摇晃前行,战士们东倒西歪,“哎呦哎呦”叫个不停。

    “停车!快停车!”安心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对司机大喊道。驾驶员一脚急刹,汽车猛然停下,安心前额又撞上挡风玻璃,这回有点惨,冒起一个大血泡。

第四百二十四章() 
“哎呀,你受伤了?”驾驶员发出一声惊叫,伸手过来摸安心额头,安心一把推开,嗔怪道:“你干嘛啊?动手动脚?”停顿几秒钟后觉得不对劲——怎么好像是女人?声音尖细,手指纤长,软软的,温润如玉。

    这时车厢内的士兵都跳下来,伸着懒腰,打着哈欠,大声埋怨,有人走到驾驶室前问道:“副连长,出啥事了?怎么老踩急刹呀?”还有人笑着说:“是不是昨晚梦游了,今天打算把咱们送到阎王殿啊?”

    安心余怒未消,站在汽车旁边对驾驶室喊道:“你给我下来,说清楚,咋开得车?”驾驶员磨蹭半晌才打开车门走下来,垂着头不吭声,任凭他们指责。

    “咦,这个司机以前怎么没见过?”一个老兵走上前,想掀开驾驶员钢盔,看个究竟,司机灵活躲开,闪到一边。“我命令你把钢盔脱下来,还有军帽,也取掉!”安心气不打一处来,指着司机责斥道。

    驾驶员见无法逃避,勉强取下钢盔,又脱下军帽,一头秀发蹦出来,披在肩上。那一瞬间不止安心,所有战士都惊呆了——这不是师部机要秘书曾倩倩嘛?她怎么会在这儿?

    安心不敢相信自己眼睛,半天才喃喃问道:“倩倩,咋是你呢?”“好意思说?还不是怪你,把我扔在山上,自己跑了!安心,我算看透你啦!伪君子!胆小鬼!”曾倩倩对安心怒目而视,恨不得把他吃喽。

    安心好不尴尬,浑身燥热,背脊上湿漉漉的,当着战士们的面这么训斥他,也太不够意思了。其他人看出端倪,悄悄溜走,到附近小树林溜达,把空间留给他俩。

    安心缓口气,走到曾倩倩跟前,低声问道:“倩倩,你这么做还有谁知道?如果师座、参座问起来我咋向他们交待?驾驶员呢,你把他弄到哪儿去了?”“一人做事一人当,这事没人知道,我走之前给师座和爸爸留了书信,他们会原谅我的。至于司机嘛,我把他打晕了,没事,睡一会儿就好。”曾倩倩轻描淡写答道。

    安心无可奈何,只得摇头叹气,整个101师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敢这么做,也只有曾倩倩做得到。怎么办呢?把她送回连部乃至师部已经来不及,耽误赴沪时间,谁担当得起?

    “通讯员,过来,快给团长、连长发报!”安心冲着小树林大叫一声,两分钟后通讯员小跑着来到他面前,取下电台,准备发报。

    “我口述,你笔录,立即发报,收报人:团长、连长,同时抄报师座、参座及师参谋部。”安心下达命令,随着“滴滴答答”发报声,电波穿越山野上空,飞向远方。

    对安心的请示,师部、团部、连部答复出奇一致:事已至此,顺其自然,加强保护,事后追责。措辞大同小异,意思都一样:既然曾倩倩已经随军出发,只好让她去前线,但必须保证她的人身安全,回来后再追究她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的责任。

    如同吃下一枚定心丸,安心长舒口气,对曾倩倩说道:“走吧,我的大小姐,不过你那技术不敢恭维,我来开吧!”曾倩倩见师部没有怪罪,高兴得欢呼雀跃,像小鸟一般跑去把医务兵找到,给安心包扎额头上的血泡。几分钟后卡车重新启动,加大马力奔向目的地。

    绥远地处漠南蒙古深处,与察哈尔、热河、宁夏并称民国塞北四省,远赴上海并非易事。一行人风餐露宿,星夜兼程,终于在两天后顺利抵达淞沪前线,到大本营向张治中将军报到,成为第一支入沪参战的特战队。

第四百二十五章() 
与此同时,另一支特战队也赶到大本营,只比第35军101师独立团特务连晚到四十分钟,他们便是号称“天下第一团”的中央卫戍部队特勤团一营一连一排,和安心他们人数相等,有十个人。(曾倩倩不属于编制内人员,暂时作为师部特派员安置。)

    说起来这支部队既历史久远又神秘莫测,早在民国13年(公元1924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即黄埔军校)创立之初便组建,建立的初衷在于保护国民党军政首脑,类似于古代宫廷的“御林军。那时候规模较小,只有一个营,但兵员全部来自黄埔军校刚毕业的学生,精兵强将,战斗力不容小觑。

    后来北伐军开始南征北战,特勤团始终不离左右,24小时贴身保护首脑安全,多次挫败敌对势力阴谋,化险为夷,受到奖励表彰不计其数。

    此次特勤团派遣人马参加淞沪会战,并非图谋名利,而是为荣誉而战,希望以战绩重塑特勤团辉煌,昭示世人:“天下第一团”称号当之无愧!

    特勤团闻风而动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团长已经接到新的任命,即将外调其它部队,升任少将师长。副团长胡国荣早就期待坐上团长宝座,一直苦于没有战功,机会难得,因此接到康江路密报,喜不自禁,即刻向团长请示并层层上报,主动请缨,要求组建一支特战队前往上海参战。

    团长乐得做个顺水人情,爽快答应,假如特勤团立下赫赫战功,也是自己培养的结果,何乐而不为?经过团长再三请求,上峰终于同意,但把参战人数限定为十人以内,不得影响卫戍任务。

    中央卫戍部队属于特殊编制,通常直接从军校招录,军事业务水平优异是基本要求;政治立场坚定,对党国绝对忠诚,这两点是必要条件;作战勇敢、具备多种特殊技能是选拨军官的前提。

    团长几乎没有犹豫,当场拍板让一营一连一排前往,胡国荣表示赞成,特勤团任何一个战士拉出来都可以以一当十,问题焦点集中在领头人上:排长廖勇浩是一名富家子弟,兄弟三人号称“京城三少”,风流倜傥,声名远扬。

    胡国荣迟迟疑疑问道:“团座,您认为廖勇浩愿意去打仗吗?”“嗯,这个嘛,难说,他是家中幼子,父母最宠爱的小儿,即使他愿意恐怕廖家老小也不答应。”团长沉吟着回答,这个问题确实难办,临阵换将必然导致军心涣散,再说抽调他人接替一排排长时间也不够。

    “国荣,你有没有好主意?”团长问道,胡国荣面露难色,半晌答道:“要不这样,团座,我去廖家拜望一下他的父母,看一看他们的态度,您觉得如何?”团长点点头,叮嘱道:“言辞务必谨慎,廖家可是京城名门望族,人脉极广,千万不能得罪!”

    不用团长嘱咐胡国荣也会加倍小心,这廖氏家族自明清以来,人才辈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等数不胜数。远的不说,就连鼎鼎大名的同盟会元老、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都是这个家族成员,由此可见廖家根基深厚,非普通家庭可比拟。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胡国荣来到廖府,经门房通报后,管家把他带进府内。廖勇浩的父母年纪并不大,六十多岁,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对胡国荣待以上宾之礼。胡国荣是儿子顶头上司,即或不有意讨好也应该恭敬迎送,这是廖家祖训。

    宾主坐定后廖父微笑着说道:“不知道胡长官喜好,让下人泡了杯西湖龙井,假如不爱喝换掉便是。”“谢谢高堂美意,不用了,本人对茶叶没有特别嗜好。”胡国荣忙回答,同时端起茶盅小饮一口,以表示谢意。

    其实胡国荣深谙茶道,对全国各地茶叶如数家珍。这西湖龙井名气大,然而真正上品产量非常有限,仅限于狮峰山下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所产。据说清乾隆游览杭州西湖时,见这些茶树叶面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龙心大悦,当即封为“御茶”。

    西湖龙井按外形和内质的优次分作1~8级,上佳龙井茶简称明前龙井,又称女儿红,“院外风荷西子笑,明前龙井女儿红。”是对明前龙井的最好赞誉。

第四百二十六章() 
由于长期浸染茶道,胡国荣的味蕾已经异常灵敏,茶叶好坏通过“一闻二观三品”很快可以分辨出来。譬如廖府这杯西湖龙井,在短短三分钟之内胡国荣便断定:不仅是最正宗的明前龙井,而且采摘自狮峰山下胡公庙前十八棵茶树。

    嗜好茶道之人岂有放过这种好机会的道理?——胡国荣接连喝了好几口,添上热水,接着又喝,不到五分钟,茶水很快泛白,成了白开水。

    廖父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表面上不露声色,暗地里对管家说:“去准备两盒上等龙井,等胡团长临走时请他带走。”

    佣人换上新茶后胡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