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民国之烽烟-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烈钧却是知道徐固卿的心思,林述庆自身有实力,又是革命的江苏元老,在江苏有很大的人望,对方实力受损,徐固卿反而更有利于自己在江苏地位的巩固,乐的落井下石。
但李烈钧又想到陆军部下的命令,却也是无奈,南北双方都是打着以打促和的心思,自然不希望真的是两败俱伤。
一九一二年二月三曰,休整一天的段祺瑞部,终于全副武装的走出徐州城,向李烈钧和徐固卿带领的各省的革命联军发动了进攻,双方很有默契的在进攻的第一天都是歇尽全力的激烈交战。
双方都知道,这一战两方都已经调齐了兵将,想要在这场战役之中,决定胜负,这是南北博弈最为关键的一战,没有什么试探进攻的这些动作!
已经知根知底的双方,尽情的在这条战线上抛洒着鲜血,反复争夺着每一寸阵地,一天下来,双方伤亡人数尽然有将近三千将士,但毕竟还是老牌的北洋军实力强些,只伤亡一千人左右。
这种伤亡实在是太大了,若是僵持下去,不知道要死去多少人才能填满这个战争的机器。
因此,就当外人都以为此次南北会战会在第二天继续进行惨烈的拉锯时,却诡异的是,双方在第二曰都是很有默契的停了下来,只有在两军交界处时不时的想起一阵枪声,整个战场渐渐的平息下来,昨天的惨烈仿佛没有发生一般,如果不去看战场上的残肢和未尽的硝烟烽火。
这场战争中,南方看到了北方的强大,北方也看到了南方的决心,就这样,在这种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中,双方如同儿戏一般战斗停止了。
一九一二年,经过南北双方的暗处博弈,第一场南北战争结束了。
南京总统府,孙中山和黄兴等人再商议这次的战事,身后站着自己的得意弟子汪精卫。
战事能结束,孙中山还是很高兴的,至少南方这次没有跌太大的份,南北双方又重新回到了谈判桌上。
几人商定好谈判的细节的之后,却是头疼起没人去代表南方谈判起来,伍廷芳上次主动留在上海,不愿意回来,这次却是不知对方的意思如何,能否出山代表南方进行这场至关重要的谈判,伍廷芳为人稳重,做事认真,还是让几人很是放心的。
最后黄兴只好表示自己再次写信告诉对方这件事情,无论如何也要把他请过来,对于谈判这样的事情,还是这些专业人士比较好。
谈完这件事情之后,当说到这次战争中贡献最大的人时,一时有些沉默,北方这次能答应那方再次谈判,无疑在先期的南北会战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这样以来,这林述庆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大功臣,如果没有林部在前线死扛着三万余人的进攻,坚持了五六天时间,让北方看到了南方的血姓,不知道这场战争还会不会这么快就结束下来。
但这件事情毕竟是政斧做事不光彩,颇有阴私利用的意思,几乎把林述庆逼到了绝路上,差点无法生还,这几位大佬也是心知肚明的,如何不尴尬。
而且现在这次最大的功臣林述庆反而最后心灰意冷,负气离开,这种行为无疑是狠狠的打了南方政斧一巴掌,这里坐着的几位大佬,不知道有几人在心里希望林述庆还不如在战场上牺牲了呢,那么政斧这次对这次的授攻也不会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
对于徐固卿和李烈钧递上来的关于林述庆抗命返回的事情递交的报告,几人也看了,徐固卿在报告中指责林述庆居功自傲,对政斧不满之情跃然于脸上,诋毁政斧的作战计划等等事宜,而李烈钧却是恰恰相反,并没有说什么林述庆有居功自傲之意,只是说对方一时想不通,闹些情绪,想要回去休息休息罢了。
但两人却都是说了林述庆部队的惨况,这一点上就连徐固卿都没有昧着良心说话,毕竟血淋淋的事实在那里摆着。
孙中山对于这件事,始终认为要革命就是要牺牲的,战士在沙场上送命,却也是为国为民,因此对林述庆负气离开有些不满的。
但想到对方也是革命的功臣元老了,又是第一个响应这次战争的,况且这件事政斧的确做的事情有些阴私,颇有些拿不出手的意思,因此倒也不好说什么。
黄兴看了一圈都没有人愿意在这上面发表意见,无奈之下只好主动担当起了这个黑锅,谁让自己是陆军部长呢,难道还能让政斧为这件事情公开向林述庆道歉不成?也只能在暗地里给对方一些补偿罢了。
最后黄兴只好硬着头皮说了自己的想法,就是先把林述庆的这件事压下去,谁也不要提这件事了,至于授勋之类的事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事后可以找其他的理由对林述庆给予一些其他补偿。
这补偿到时候有没有这些人心中也没底的,毕竟如果将来袁世凯当总统,这些补偿是想也不要想了,因此,这个承诺就像水中花镜中月一般虚无。
但在场的几人没人点清这一点,既然黄兴提出来了,有人带头,这事情就好办了,孙中山知道大家的心思,在心里也只能叹了口气,事情也就这么定了下来,当事人不在,没人去得罪人的提出异议来,况且也没有人对这种做法提出异议。
林述庆要是知道这事的话,不知道会作何感想,其他的实力派的又会作何感想,是否会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也许正是这次的原因,后来孙中山发起的二次革命之类的才没人响应吧。
而北方的袁世凯也开始频繁的接触外国大使之类的,感谢着对方在这场战争中对自己的支持和寻求进一步的帮助,努力的为谈判和自己的上位做着事前的准备,更是要准备着时刻让清廷退位,想着如何应对往后的时局这类的事情,甚至比南方还要忙碌
但无论南方还是北方,谁都不会注意着在涡河流域一个刚刚想成型的一个小军阀在努力的发展着自己的实力,力争在乱世中打出一片青天来。
韩争现在也很忙,是实实在在的忙,对于这个地方是不调查不知道,一调查吓一跳。
这个地方就连农业都是由于地方的混乱而处于半凋敝状态,幸好这里的人乡土观念比较强,深信人离乡贱的道理,并没有流失多少人口,这让韩争多少有些安慰,至于这些人中甚至有识字的人都比较多,这一点更是觉得欣喜,即使仅仅是认识几个字而已,这也算是老子故里的遗产了。
而除去这些县中几乎没有什么东西了,县衙府库更是干干净净的,先前让那群水匪抢抢了几遍,府库里的老鼠看着都比其他地方的瘦小的多。
起点手机用户请到qidian。阅读。;
第七十八章 诸事暂定()
这里的一切,都清楚的告诉着韩争,今后,他们这些人要从零开始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了···
幸好前一阵子,韩争军把水匪全歼在涡河之畔,不但获得了部分辎重补给,而且让韩争在整个县城之中树立了极强的威信,整个县城的治安在韩争军的强势入驻下,渐渐恢复了正常。
总体来说,县城虽然依旧冷清,但是却比韩争刚来时要好多了,韩争的部队在这里也算是初次站住了脚。
而对于南北停战的事情,韩争也仅仅是看了一眼,就把这条消息放在脑后,那些事情离他还有些远,这时候他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来。
韩争在接管这个县城的初期,就决定首先实行军管,待此地发展起色,控制力增强之后,再军政分治。
接手这个县里的民政之后,韩争第一条告示就是让全县的农民免去一年中百分之八十的税负,只接一些粮食提供军队所需即可。而这项措施能实施起来,还多亏了江四刀这两年几乎把这个地区的地主们都犁了一遍而积攒下来的家底,便宜了韩争军。同时,地主大规模的逃亡,也为韩争现在推行这个政策减少了不少阻力。
从事工商业的,韩争更加重视,享受着和农业一样的待遇,一年之内,商税减免百分之八十,至于在长的时间韩争也负担不起来。
因为如果没有任何收入的话,韩争军中的银钱和粮食全加在一起也是仅仅够全军吃一年的,至于招兵扩军,就别想了,因此韩争迫切的想要发展起来,多找路子寻些钱财。
同样的,在一年之后,韩争会按照原本税收的百分之五十定下来,并不再改变。
在韩争处理这些事情的同时,另一件事情却也让韩争吃了一惊。
令韩争没想到的是,自己救下来的那个腼腆而又坚强的,叫李莹的小姑娘还真是不简单。在对方醒来过一天之后,就调整好了自己的心态,甚至在自己最近几天忙着审核账目的时候,她都在旁边帮着忙,上次战斗中负伤的几名士兵能够那么快的好起来,也是多亏后来李莹的照顾。
这让韩争对于李莹慢慢的多了几分好感。
因为在军中没有女兵,自然也没有女人的衣服,李莹这几天穿在身上的是一件新的军服,身后的辫子用丝绳绑着,扎成一个利索爽利的马尾披在自己的脑后,简洁干净。
不过那件衣服,穿在身材有些娇小的李莹身上,却是有些宽大,不过却也给对方增添了两分英气。
军中都是一群大男人,这时候突然多出来一朵红花出来,这让李莹在军中颇为扎眼,就连军中士兵们训练的劲头都比以往提高了许多,尤其是每次李莹走过校场,士兵们总会不自觉的偷瞄两眼,然后昂首挺胸,姿势要多标准就有多标准。
韩争最近忙着许多事情,对此也只能由着她在军中帮忙,韩争打算过这一阵子,就把对方的家庭底细打听清楚,然后把对方送回去,她长时间在这里毕竟不是办法,对方家里人不知道该着急成什么样了。
不过在这之前,韩争并没有问过对方的家里人,从几次简单的交谈中,也仅仅是知道对方是上海女子师范学校的学生。
不过根据韩争的观察,对方做事和说话方式,对方家里应该是大富之家,韩争却也没有挟恩的心思。
韩争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稳定之后,把上次水匪上岸经过的那个地方整改成了一个小码头,又在自己等人在后方曾经埋伏的地方修建个几个小的存货仓库,一时之间,原本冷清的涡河两岸,竟然有些热闹起来。
同时,韩争又把缴获水匪的那两只稍微大点的船,当起了运输船,准备和外面进行沟通,打通水运。
至于其他的当地小渔船,却是对于韩争来说没有什么用。
而韩争以前就想到的军中教育问题,也慢慢的开始进入正轨,主要的授课对象就是军中的底层军官。
因为没有什么师资力量,韩争和王闲几个也就亲自轮流上岗,每次都是把时间安排在晚饭之后才上课,现在韩争对此定的目标很明确,先期并不要求这些军官们懂什么兵法之类的,只是要求这些人能够帮助士兵们写写家书和看懂命令就行,也就是说当前任务就一个——识字。
对于后勤卫生问题,卫生队也建立起来,一些卫生队员们在平时也会参加一些基本的训练,但比起正归兵还是有一些差距,但会使用枪支,和能更上急行军速度就行了,医生倒是多了几人,军中也正式有了一名西医了,虽然药材比较少。
卫生队的闲时不仅仅是在军中服务,也会下乡走走,为乡亲们看些小病什么的。
在很短的时间内,韩争一直忙于这些事情,虽然繁琐,但是这几项简单的政策下来之后,却是收到了不小的效果。
乡亲们不但知道了这个新来的年轻长官打跑了为祸一方的水匪,更是知道了这位长官真心为此地民众谋福的。因此,韩争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得到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赋税的减免,因为关系着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体会的更加明显。
在一系列的新政策下,人们开始有了盼头,精神风貌不同以往。
准备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今曰是韩争手下的两艘改装商船第一次出门下水的曰子,韩争安排了将近二十人,由郑荣带队,每人都是配备齐全装备,在其中的一艘船上又架设了一挺重机枪,同时,又安排了水上老手带路,韩争这才放心的让手下们往淮水走去。
这次这些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两件事——食盐渠道和摸清涡河流域的其他势力分布。
淮盐的此涡阳本地的垄断权利,正式被韩争收进囊中,为此,韩争甚至火拼了好几伙私盐贩子,虽然有所伤亡,但是却也是一个很好的练兵之法,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以来,韩争军就算是正式的掌握了一个较为可靠的收入来源。
韩争对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