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68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68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忙道歉:“哎呀,要是状元公这样说,在下就不走了。”

    张謇冷哼道:“不用装了,铁路确实比纱厂重要,这可是中国人自己修的铁路,不但你要去,老夫还要去呢。老夫也想见一见这个詹天佑。”

    杨潮不由有些尴尬,原来张謇早就想到了,而且决定好了,枉费自己还提前来打预防。

    “那状元公就随在下起走吧。在下约了福建会馆的船,今天午时就到。”

    小清河外的水文条件还算不错,后世东营市在这里修建有港口,杨潮还没有修,但是用木桩子和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码头,百吨以下的小船可以停靠。

    张謇笑道:“也好,省的老夫这一把年纪还要来回奔波了。”

    如果不坐船去烟台,张謇就得坐马车沿着莱州湾走一圈了,坐马车确实不如坐船舒服。

    下午坐上龚照清派来的小船,傍晚就踏上了烟台的码头。

    烟台码头依然在忙碌的施工,张謇看的啧啧赞叹。

    “港口码头、铁路、兵工厂,老夫弗如你远矣!”

    张謇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然有些哀叹的说道。

    “状元公说笑了。办实业,状元公才是前辈啊。”

    张謇叹道:“老夫到底格局小了太多了。吾观你那盐碱开厂,必还有大手笔!”

    杨潮笑了起来,没想到被张謇觉察到了,杨潮确实还有后手,而且还要跟张謇商量呢。

    “杨大人,来了!”

    一群人匆匆赶来码头,竟然是詹天佑等人,杨潮不及多言,跟张謇一道,迎了上去。

第八十八节 运营仪式() 
第八十八节运营仪式

    “詹兄,记者来了多少?”

    跟随詹天佑一起来到福建会馆。

    杨潮立刻问道。

    “来了一百二十三个人,天津的记者三十,上海的有八十二人,广州的九个人,还有两个香港来的。”

    詹天佑是工程师,数据上总是一丝不苟。

    “都安顿好了?住在哪里?”

    “都在顺德饭店。”

    记者们的食宿、路费杨潮全包了,而且还打算给没人发个五十两的红包,大报记者给一百两。

    不过詹天佑这些工程师就住不下了,只能委屈他们借住在福建会馆中。

    “仪式筹办的如何了?”

    “已经妥当。其实不必如此铺张!”

    詹天佑对杨潮要大办开工典礼一事,颇为想不通,为了这次开工典礼,就花去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完全没有必要。

    杨潮笑道:“你不懂,这条路不是一般的铁路。我早就说过,他是一条争气路。值此列强欺辱,国家沦丧之时,我中国人太需要提一口气了。”

    “不过说到底,铁路也是产业,日后的运营才是重点。你们应该能应付了吧。”

    对于这些表面工作,杨潮认为很重要,但是核心的实际却更重要。

    詹天佑道:“大人放心,吾等已然办妥,决不让洋人看笑话。”

    其实六月份铁路已经竣工,当时詹天佑将施工队伍分为四队同时施工,速度奇快,比胶济铁路更先到济南,应该说是赢了德国人一筹,但是德国人十分不服气,其他洋人也纷纷发表意见,质疑中国的铁路质量,质疑中国人的运营能力,说就算修好了,也不会运营管理。

    法国人后来修正太铁路,当收回所有贷款后,依然不肯还给中国,他们的理由就是,中国人管理不了。洋人的这种论调,就好像后世说中国人无法管理好香港一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种族主义偏见。

    不过中国的管理能力确实很弱,詹天佑他们这些人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运营经验,修铁路他们可以,但是运营管理上只能摸索着来了,于是从六月一直到现在,半年时间都在不断的招募工人,培训,试车,进行各种演习。

    现在詹天佑有信心让这条铁路良好的运营下去。

    十五日,顺德饭店大厅之中,张灯结彩,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恭贺烟济铁路顺利开工运营,大吉大利!

    詹天佑等三十几个工程师穿着长衫,掩饰不住一种喜悦,站在横幅下面。

    他们对面则是一个个华洋记着,镁光灯不断的闪亮。

    “现在记者问答时间,各位请坐,有问题请举手。”

    拍完照,杨潮招呼记着和工程师们坐下。

    刚说完话,就立刻有一个记着举起手来。

    “我想请问杨大人,听说在施工中死了很多人,都被就地迈进了铁路路基中,有人传言说每一根枕木下都躺着一个无辜的灵魂。”

    这是一个法国记着,还是一个女记者,用悲悯的口吻说着,似乎十分痛心。

    杨潮笑道:“这位美丽的小姐,这个问题本不用我来回答的,但是我还是要说,释放出这样传言的人,肯定是别有用心。烟济铁路确实有伤亡,不过所有伤亡数字都有统计,我们也对不幸牺牲的工人家属做了赔偿。并且尽我们的一切努力,不让死者家人生计无着。并且我们已经修造了纪念碑,就树立在各个火车站,如果有兴趣,你们可以去看看。我要说的是,这条铁路是中国人修的,中国的铁路,我们不可能让自己的工人尸骨不存。我们不会像某些国家那样,对待为他们做出了贡献的华工以卑劣的态度。”

    很显然杨潮在指桑骂槐呢,骂的是美国人,是排华最为严重,在中国还最装模作样的美国政府。美国的太平洋铁路的枕木下,躺着无数中国华工的亡魂,他们流落他乡,连尸体都不能归葬祖坟。得到的,确实美国人的忘恩负义。

    女记者拿笔刷刷刷的写着,不住的点头。

    “下一个!”

    杨潮喊道。

    “一直有人说中国人解决不了管理铁路的问题,我听说你们的管理人员中基本没有运营经验。我不认为你们这是一个理智的态度,一个洋人管理人员都不聘请,我认为是不明智的。在科学面前,有时候无谓的自尊心,并不可取。”

    一个中年洋人记者问到。

    杨潮示意詹天佑解答。

    詹天佑点点头:“本人是烟济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本人负责建起这座铁路,也将负责经营她,至于没有管理经验的说法,我承认我们的团队此前没有独立负责过铁路运营事务。但是我想说一句,我们也没建铁路,但我们建成了,我们没有运营经验,我们也一定能够胜任管理经营工作。”

    詹天佑说的挺不错,杨潮点了点头:“下一个。”

    接下来一连几人都是华人记者,他们更关心的铁路修建的过程,遇到的困难等等。

    华人的提问就好回答多了,詹天佑他们专业的解答,也让记者很满意。

    “恭喜你们,你们创造了一个奇迹。”

    又一个洋人中年记者提问,他先是很礼貌的恭喜一番,接着就提出一个专业且尖锐的问题。

    “很抱歉,你们的铁路一运营,就要面对着胶济铁路的竞争,对此我本人很难乐观的看到这条铁路的前途。而且我一直认为,这条铁路本身就是多余的,山东不需要两条铁路。”

    这是一个德国记着,从青岛来的,今天一早才到。

    看到詹天佑有些为难,其实詹天佑自己都对这个问题没有信心,胶济铁路问题,确实是一个死结,德国人垄断了沿途矿产,几乎就垄断了大宗货物的运输。

    看到詹天佑不知怎么回答,杨潮笑着接了过来:“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想德国人肯定不会这么想。山东无论人口还是土地,跟德国人也差不了多少,德国的铁路是欧洲第一,加起来超过一万公里。他们修了那么多条铁路,也不担心经营问题,而整个山东目前才只有两条铁路,我认为这位先生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我认为不但不用担心铁路经营的问题,反而要担心铁路的负载太重,我们都已经在规划复线的建设问题了。”

    记者连忙快写,同时抢问了一个问题:“修建复线,这是您的认真态度吗?”

    “当然!”

    杨潮飞快的回答。

    然后道:“下一个。”

    记者提问虽然发生了一些不愉快,比如有些洋人记者不友好,很傲慢等等,但是提问结束之后办的酒会上,杨潮还是很友好的跟他们聊天,最后这些记者对杨潮的评价是,跟一般中国人不同,十分自信,且乐观。

    记者会后,还有大量的华洋商上门来恭贺,送礼就送了一万多两银子。

    张謇结束之后,当天傍晚就赶回去了,而杨潮却要在烟台多待一天,他要跟两个客人会面。

    来自上海的大隆机器厂和发昌机器厂的东家,严裕棠和方举赞二人。

    这两人都没有官方背景,是典型的民族资本家,在上海的红海中杀出来的。

    严裕棠十九岁就去了上海,在洋行中做过事,后来在铁厂当跑街,去年跟人合伙开了一家机器厂,专门维修纺织机。

    方举赞的资历比严裕棠老多了,1866年他就与人合伙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起先只是打铁作坊,接一些外国人船坞的配件活,很快就开始使用机床,十年后就仿制了小火轮,并且开始仿制机床,但是这些业务都没有开拓出来,主营依然是帮洋人修理轮船。

    杨潮找这两人来,是希望他们能够仿制纺织机、纺纱机等机器,表示他们仿制出多少,杨潮就要多少,张謇的纱厂需求无限,而且杨潮打算劝说张謇往上游开拓,纺纱跟织布结合起来经营。

    严裕棠的机器厂虽小,但是却有修理纺织机的经验,方举赞虽然没有生产过纺织机,但是却拥有两百多个技术工人,都是能够熟练使用机床的技术工人,这是最宝贵的财富。

    杨潮相信,这个时代的机器并不复杂,只要有市场,他们还是能够仿造出来的,毕竟二十多年前发昌机器厂就已经仿造过小火轮了,说明他们的技术能力是有的,只是产品质量比不过洋人而没有市场罢了。

    杨潮打算给他们创在一个市场,把机器制造业培养起来,培养一大批技术工人出来。

    张謇经营轻工业是很成功的,但是一直购买洋机器,这没有什么意义,在杨潮看来,轻工业最大的贡献,第一是解决就业问题,第二是积累工业化资本,第三正是给重工业提供一个市场。

    所以杨潮愿意承担发昌机器厂这样的小工厂早期不够优良的产品,给他们提供一个试错的机会和成长的环境。

    跟两人交谈了半天时间,两人都对杨潮的保证十分满意,立刻签订合同。

    杨潮告诉他们,可以向他们提供优惠贷款,邀请他们到东营附近投建机器厂,专门制造纺织机、纺纱机,并且承诺,他们仿造出来的机器,只要不是比洋人机器差太远,就全部收购,而且是按照洋人的价格收购。

    定下来这两笔生意之后,杨潮第二天才返回东营,赶在纱厂开工仪式之前赶回去了。

第八十九节 开战了() 
第八十九节开战了

    终于在大石房过了个年。

    但是这个年过的却比较冷清。

    因为自从马豁瓦第一个搬走之后,接二连三的那些士兵都带着媳妇搬走了,他们更喜欢在东营村买一块土地,建一个院子,前院可以养鸡,后院可以种菜,而不是整天待在黑漆漆冷冰冰的大石房里。

    只有黑牛两口子还在这里,这还是黑牛坚持不愿意搬走的结果。

    “大人,吃饺子,吃饺子。”

    黑牛媳妇忙碌一天,晚上端上了热腾腾的饺子,黑牛的爹娘抱着孙子嘴上乐开了花。

    看到黑牛一家其乐融融的样子,杨潮的心里也有一股暖意,可是更多的是一种孤独感。

    不知道另一个世界自己的亲人如何了,老婆吗,四五十岁的人了,能照顾自己,至于女儿正是上大学的时候,最让人不放心啊。嗯,当一个男人的女人长到二十岁的时候,男人也就从慈祥的父亲,往让人讨厌的老丈人转变了。

    “杨大人,我爹娘年纪大了,腿老疼。这里太潮了。”

    吃着饺子,黑牛支支吾吾的说着,一副难以启齿的样子。

    杨潮心里叹口气,黑牛也要走了啊,那以后这里就剩自己一个人了。

    不过却安慰他道:“老人的身子要紧,找好地方没有,钱够不够?”

    黑牛忙道:“大人,不是俺不愿意住这里,实在是。俺让爹娘搬走,俺自己个住这。”

    杨潮笑着在他头上拍了一下:“你一个人住这里,你媳妇跟人跑了咋办?”

    黑牛的媳妇刚端出来一盘菜,一听这话,羞红了脸,放下就跑回了厨房,在厨房里竟委屈的哭了起来,婆婆连忙劝说,黑牛媳妇说她自从嫁给黑牛,嫁鸡随鸡嫁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