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崛起1900 >

第314部分

大国崛起1900-第314部分

小说: 大国崛起1900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贷款的支持下,加上中国经济的繁荣,南洋华侨办工厂的愿望很强烈,一时间大量的罐头厂、橡胶加工厂开办起来。

    新加坡华侨领袖,刚刚被英国人任命为新加坡议会华人议员的陈嘉庚,雄心勃勃的带了一个代表团来到中国,现在上海进行了一番活动,跟多家银行达成了贷款协议,接着就杀奔山东而来。

    “轮胎厂?”

    对陈嘉庚这种民族情结浓厚的爱国华侨杨潮还是很尊重的,哪怕他曾经跟炮哥走的很近,就冲他愿意出巨资支持在祖国建设学校,杨潮就得见他一面。

    陈嘉庚希望能得到技术支持,他们打算直接在新加坡开办轮胎工厂,将新加坡出产的橡胶制造成轮胎出口,利润会比直接出口原胶要高一大截。

    显然这个华侨领袖对华人在南洋地位的提高心生豪情,大有要干出一番事业的劲头。

    “是的,如果我们建了轮胎厂,就不用白白把橡胶低价卖给美国人,我们直接卖给他们轮胎!”

    陈嘉庚慷慨激昂的刚说完,突然想到山东也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汽车工业,不然他也不用来山东寻找技术帮助了。

    于是连忙道:“当然,我们依然会给中国提供足够的橡胶,祖国的汽车工业绝对不会因为缺乏橡胶而受窘。”

    杨潮摆摆手笑道:“没有这个必要。你们的想法很好,但是也不要光靠华人的力量单打独斗,可以跟英国人联合,控制南洋橡胶资源。向美国高价出口轮胎和橡胶,这样是最有利的。”

    杨潮将卡特尔的概念告诉了他们,组建一个类似欧佩克的橡胶组织,何乐不为,反正喝的是美国人的血,一想到美国人开车都要向华人多掏钱,杨潮还是很高兴的,让你们嚣张,让你们号称汽车王国。

    杨潮接着道:“至于轮胎工厂的问题,我是全力支持你们的。你们要搞独资,我可以给你们转让技术,你们如果愿意合资,我可以派技术人员过去直接跟你们合资在南洋开办轮胎工厂。”

    陈嘉庚忙道:“杨大人要入股,我们当然欢迎了,南洋的华人都会欢迎的。”

    杨潮道:“那就好。对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去巴西开拓种植园,我们在亚马逊雨林中圈占了一大片土地,你知道橡胶就是巴西原产的,所以那里的气候不用说是很适合橡胶种植的。但是我们没有懂技术的人员。如果你们愿意,可以提供一些熟练工人我们一起合作。相信你们在南洋控制了橡胶产业,美国人不会那么妥协的,他们肯定会自己寻找橡胶来源,巴西是他们最好的选择。那么我们就连巴西的橡胶行业也控制住,让他们别无选择。”

    陈嘉庚点头:“我们当然愿意与杨大人合作。大人指哪里,南洋华人就打到哪里。”

    国家强大了,这些华人的凝聚力现在空前提高,海外华人那种民族自豪感比国内更甚。

    两人一拍即合,杨子财团跟南洋华人的联合,让这个群体资金、技术全都不缺了。

    可以预见,南洋大发展的时机到了。

    而随着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是空前的,可以想象南洋那些华侨肯定会通过各种关系,亲友、相邻、宗主,动员国内华人大量移民南洋,有一个下南洋的热潮必将掀起来。

    而这一次的热潮注定跟以往不一样,不再是活不下去的苦力去南洋谋生,而是资本在寻求新的发展,就好像摩根家族从英国移民美国一样,不是为了生活,而是为了事业。

    ————————————

    30推荐票加更。月票还差一票了。(。)

第四百三十五节 白澳枷锁() 
昨天忘了定时了,一次发出来吧,包括加更的也都发了。

    ————————————

    靠近赤道的萨摩亚让帕图申斯基真正体会了什么叫做热带。

    生活在俄国的犹太人,也跟俄国人一样,认为到个黑海,就算是在热带度假了,可是黑海哪里的纬度算起来跟北京差不多,而萨摩亚距离赤道的距离,跟越南差不多。

    所以西萨摩亚对这个西伯利亚来的家伙来说,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不过他倒是很喜欢,这里有椰树、沙滩,最重要的是有淳朴的岛民。

    这里由萨瓦伊和乌波卢两个主岛及七个小岛组成面积虽然不大,只有两千多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一塌糊涂,德国人占领这里的时候,建造了总督府和警察局等机构,但是并没有好好建设这里,因为这里的条件对德国人来说没有什么价值,夹在英美势力中间,美国人占领的东萨摩亚甚至站在高处就能看到。

    可是对德国来说这里没有价值,并不意味着这里没有发展条件,犹太人不是德国那么强大的国家,他们没有挑挑拣拣的权力,只要能发展,没有掣肘的发展,对犹太人来说,就已经是难得的天堂了。

    帕图申斯基视察过后认为,这里还是有发展条件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建设几座可供居住的城市是绰绰有余,毕竟这里可比卢森堡还大呢,岛上大部分被热带丛林覆盖,不说可以开垦成耕地,就是全都是沙子,对于早就遗失了农耕技能,仅靠商业和金融业为生的犹太人来说也没有区别。

    犹太人最看重的,还是有没有开战贸易的条件,而萨摩亚这里距离新西兰首都奥克兰2000多公里,距离澳大利亚悉尼4000多公里,距离洛杉矶8000多公里。距离夏威夷4000多公里,这里完全可以作为太平洋的中转站。

    完全有条件开展远洋贸易,就跟耶路撒冷祖地地处地中海,培育了犹太人最早的经商才能一样。这里完全可以让犹太人谋生。

    最有利的是,这里的居民十分朴实,人口也不多,只有一万来人,听说是几年前的大流感中丧失了大半人口。如果不是从当地的中国人哪里听到确切的消息,帕图申斯基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整天吃面包果、喝椰子汁,打猎为生,闲暇只知道篝火跳舞的人群,不久前才经过瘟疫摧残。

    这些朴实,人口数量又不多的居民,相比巴勒斯坦哪里上百万的阿拉伯人对犹太人简直是太友善了,在这里他们完全不用担心会被袭击,会被驱逐,会需要武装自己才能生存。

    至于其他的条件。矿藏之类的,帕图申斯基并不关心,因为即便有那也是中国人的,杨潮只是答应帮助犹太人租借这里,地下以及沿海甚至海底的矿藏都归属中国,帕图申斯基也不可能知道这里的海底还会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

    值得帕图申斯基费时间考察一番的,不过是首府阿皮亚的航道情况,阿皮亚是1850年,才由德国人建设起来,是本国第一座城市。也是唯一的城市,德国人选择这里显然是经过勘测的,阿皮亚近海的航道相当优良,又有天然的避风港湾。建设一座天然良港不成问题。

    良好的港口,合适的地理位置,友善的本地人,有这些对犹太人就够了。

    所以经过考察之后,帕图申斯基就联系上了犹太复国组织,将他们的意见传达了过去。帕图申斯基到来之前,就已经跟犹太复国组织取得了联系,或者说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没有断过,犹太复国组织很清楚帕图申斯基的行动,而且组织上层对帕图申斯基的考察十分支持,甚至可以说是期待。

    一般的组织成员现在还抱着在以色列复国的目的,而高层,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其实已经清楚了英国政府的态度,是不会同意他们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国家的,甚至英国政府中已经开始了反贝尔福宣言的呼声,要求对贝尔福宣言进行重新解释。

    那么这个萨摩亚就成了犹太人不多的选择之一,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未必能在这里成功建国,但有一个备选,总是好的。

    帕图申斯基的调查报告通过昂贵的跨洋电报传到英国,英国犹太复国主义主席沃尔特·罗斯柴尔德勋爵很重视,正好英国人要来跟中国谈判南洋问题,沃尔特勋爵所幸通过运作,加入了这个代表团。

    杨潮见到的神秘英国人,正是这个沃尔特。

    自报家门后,杨潮已经想起来这人是谁了,在罗斯柴尔德家族之中,他的地位并不显赫,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主事人是内森的曾孙莱昂内尔·内森·德·罗斯柴尔德和安东尼·古斯塔夫·德·罗斯柴尔德。

    但沃尔特的身份却是犹太复国主义英国主席,在政治上的分量很大,英国人允许犹太人移居中东的贝尔福宣言,就是英国外交部长直接给沃尔特发的电报中确定的。

    所以,虽然沃尔特加入英国代表团官方的使命是来处理澳大利亚的皮尔巴拉大铁矿的,但他的真实意图是什么,不用想就知道。

    但真实意图往往是最后表露出来的,沃尔特跟杨潮寒暄一番之后,还是先说铁矿的事。

    杨潮发现这座大铁矿的消息通过摩根公开之后,在澳大利亚引起了很大的热议,澳大利亚人以为自己是一个铁矿资源贫瘠的国家,后来还出台过限制铁矿出口的法令,无数知名的专家都论断过澳大利亚的贫铁,所以本来的历史上,当农场主汉库克发现皮尔巴拉大铁矿之后,甚至都已经拿到了完整的数据和化验结果,官僚的澳大利亚政府竟然都不相信,导致好几年之后才授予他开采权力。

    甚至早在早在1890年,地理学家伍德沃德就指出皮尔巴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铁矿石,足以供应整个世界的需要,但这个地理学家的预测,澳大利亚政府也不相信,只是一个劲的派遣探勘队在澳大利亚胡乱的找矿,其实他们只要随便派一个学徒,到皮尔巴拉这片荒原上转一转就能发现了,因为这里的铁矿直接就暴露在地表上。

    澳大利亚政府可以不相信农场主的发现,不相信地理学家的预测,但是摩根说的话,他们却确信无疑,摩根告诉他们在哪里发现了铁矿,澳大利亚就确认哪里确实有铁矿了,报纸纷纷报道这个消息。

    但是接下来的开发成了一个问题,哪里是西澳荒无人烟的旷野,十分干旱,虽然不是沙漠,却也很少植被,距离最近的港口达尔文港1800公里,距离西澳首府伯斯也有1200多公里,距离最近的海岸线也要一百公里。

    要开发这里,那么就要修港口,修铁路,这些都不是问题,一百公里而已,可关键的是没人,从来找人?

    摩根提出希望招募华工,这可刺激到了澳大利亚人,澳大利亚此时的种族主义,比之美国有过之而无不及,1888年澳洲总理埃德蒙多。巴顿公开宣称“我不认为人类平等的原则包括种族平等。种族间是没有平等的,只有根本上的不平等。那些种族同我们白种人相比是较低劣的。。。”,将澳大利亚种族主义毫不遮掩的宣扬出来。

    在种族主义的推动下,1901年新成立的澳大利亚联邦政府立法通过了限制移民法案,目的是“在移民问题上作出一些限制。。。以清除。。。非法移民”,通过这个法案他们拥有对外来移民进行听力测试的权力,考官有权拒绝任何一个无法通过五十个词听力测验达标的移民,而测验的语言为欧洲语言,不限于英语,考官可以在欧洲语言中人选一种。

    这种限制其实就断了白人之外的人种移民澳大利亚,另外还有汹涌的民族主义者的迫害,甚至出现了澳大利亚参加一战回国后的士兵,集体攻击黑人移民的事件,而那些黑人也都是通过英国移民而来,甚至很可能还曾为大英帝国作战过。

    对中国移民也是嫉妒仇视,报纸上公开宣扬****,只允许白种人在农场中工作,等于绝了善于农业劳动的华人的生机,时不时还爆发殴打甚至杀害华人事件,于是导致华人在澳大利亚数量骤减,1850年代的时候,到澳大利亚的华工就已经有十万人以上,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了20万人,可是到了现在却只有1万5千人居住在澳大利亚。

    这些华人无法从事农业、矿业,往往只靠着做小生意为生,也有发财致富的,比如回到中国在香港和上海开办永安百货公司的郭乐、郭彪兄弟,创办先施百货公司的马应彪,都是在澳大利亚做生意发财的。

    马应彪和国家兄弟合作开办果栏批发发卖水果,但却要在斐济开辟种植园,就是因为在澳大利亚他们没有办法获得土地。

    华人在一个地方开始定居,人少越来越少这种情况简直不可思议,而且是这种急剧减少的情况,足以证明澳大利亚排华政策的恐怖了。

    澳大利亚的限制移民政策,叫做白澳政策,如同一道枷锁一般,套在华人移民的头上,现在也影响到了皮尔巴拉铁矿的开发。(。)

第四百三十六节 移民配额() 
沃尔特要跟杨潮谈的,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