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云涌天下-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城都传遍了。”
蔡邕听好友这么说大感尴尬,毕竟李振是他请来的客人,还没有介绍认识就先数落起了。
蔡邕是位大儒,可在生活中从未与人争吵过,也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一时不知道怎么开口?
李振看蔡邕呆在那里,就开口说道:”不敢,在下就这几分能耐。”看着卫仲义道:”不像某人,说过的话到现在还没有承诺出来,最起码本人说过的话还算数。”
”你。”卫仲义站起用手指着李振,脸红脖子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哈哈,今日这么多达官贵人,你还是别拿你那套诗词说事,我们聊的可是国事。”王允说完拉着卫仲义坐下。
气氛由此而冷淡了不少,众人也都看向他们,蔡邕见此更加尴尬,对李振苦笑了一下,便请李振坐下。
蔡邕吩咐下人上酒上菜,众人也纷纷举杯聊天,才让这冷淡的气氛好转,但就是李振这桌孤伶伶的。
李振坐下之后,也是怒火烧身,自己喝起了闷酒,心中感到憋屈。
蔡邕敬过酒后,看到李振,想到女儿交待的话,举杯来到李振桌前道:”小友真的抱歉,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情来,我本想让你二人调和调和,谁知道?唉!”
李振站起举杯道:“老师千万别这么说,这事情是谁也想不到的,再说您也是好意,我并没有往心里去,来,我们干一杯。”
蔡邕见李振大气的样子,也非常高兴,毕竟自己的客人,要是在自己家中受到气,这自己也过意不去。
两人举杯喝完,蔡邕又倒了一杯,对李振说道:”我真的喜爱你的诗词和字,有空了我们要好好讨论下。”
”客气了,老师的飞白体,李振也是喜爱,有时间,我也想向您请教。”
卫仲义见蔡邕对李振有说有笑,心中大感不愤,自己端起酒杯喝起来。王允笑道:”贤侄莫急,这宴会刚开始,等会有的是机会,你放心好了。”
卫仲义听王允这么说举着杯子敬王允一杯,说道:”那我等会好好看看他的丑样。”
李振现在还不知道有事情等着他,但现在他也再着急,起身来到一仆人旁说道:”你家茅厕在什么位置?”
仆人快速道:”向后走,向左拐,看到一柱子,再向左拐,然后向前走就到了,你可明白。”
李振张大口看着他,心道:’这是什么极品人物?”
那仆人道:”你不明白那我再说一边,或者我陪你去。”
李振听道打了一冷颤赶紧说:”明白了,明白了。”转身就朝门外走去。
38 蔡言?蔡琰()
李振正打算回正厅,突听闻一阵琴声,琴声跌宕起伏伴随着一缕缕风声飘来,虽然李振不懂音律,但也听了后世许多歌曲,听得出这琴声给人一种流畅清新的感觉。
李振情不自禁迈开脚步,随这声音来找琴声的主人。
铮铮铮,悦耳动听的声音,由池塘边上小亭中传出,见小亭中有两个身影,一位低头散发正专心抚琴,一位站在她身后为她扇扇驱蚊,四周用帘布遮挡,让李振未能见其容貌。
清悦的琴声,使女子更加卖力地弹了起来,李振觉得以前听的歌曲也不外如此,没有这种纯音律这么动听,就找个地方靠着身子,专心听了起来。
一曲弹完,李振拍手大叫:”好,古人有:绕梁三日,三月不知肉味。今日听此应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啊!”
两人一听有男子闯进后院,大感吃惊,但惊讶的是此人还能说出这样的话。两人准备喊人,待看清来人的样子之后,身后之人小声道:”小姐,外面是李公子啊!我以为还有谁能说出这么好是诗句来。””嗯。””小姐,您要不要跟他见一面。”
小姐低头专心地抚摸琴弦道:”小翠,你去请他进来吧!”
小翠打趣笑道:”可是李公子从未见过小姐如此打扮,只怕见到会大吃一惊的,你不怕把他吓坏。”
小姐装怒道:”小翠你又找打了,有你这么说话的吗,反正迟早他都会知道的。”
小翠来到亭边喊道:”公子请进亭一叙。”
李振听到邀约自己过去,也正好想见见这抚琴之人,就没有客气来到亭中。
”公子请坐,我去为公子倒茶过来。”小翠见李振走来,说完话撒腿就跑。
李振来到亭中见到石桌上摆放着一套茶具,心道:”这丫环真怪,还是自己长的吓人,把她吓跑了。”
李振哪里知道,这是小翠习惯了他与小姐见面单独聊天,也是今日他见小姐第一次女儿装的打扮,所以小翠才下去。
一声音传来:“公子请坐。”
李振听到这声音好比黄鹂之声,望去只见一位散落长肩披着长发的女子,她神情高贵优雅,美目带着微笑,这一颦一笑令人着迷。李振看着眼前的女子,感觉自己的心跳不受自己控制加快,这种感觉从未有过。
女子看李振呆呆的样子,含笑道:”小女子蔡琰见过李兄。”
”蔡琰。”李振听了这是第一才女蔡琰吗?刚才还念起,现在就这么快见到了。
李振用目光打量了起来,等等怎么这么熟悉,又低下眼光望向蔡琰的胸部,囔囔道:”蔡琰,蔡言。”
蔡琰见李振望向自己的胸部,又想起第一次见面李振也是这样,通红着脸,不过见李振不敢相信的样子,有想大笑起来,用跟李振一起说话的声音道:”蔡琰见过李兄。”
李振听到熟悉的声音终于相信,前些日子还与自己谈诗论词的人,就是眼前第一才女蔡琰。
李振抽这鼻子心道:”这玩的是那一出戏,梁山伯与祝英台吗?好像还差了一点,学堂和同榻之事。”
李振苦笑望着蔡琰道:“蔡兄你这真是把我瞒的好苦啊!”
蔡琰用小手捂这嘴呵呵笑了起来。
李振看着蔡琰笑的花枝招展,俏眉带着魅惑之光,又不禁呆了起来。
蔡琰看李振又呆呆地看着自己,啐了一口,用自己听到的声音道:”呆子。”不过见李振这么痴迷自己,心中还是十分的高兴,毕竟那个女子不喜欢男的痴迷自己。
蔡琰用小手在李振眼前晃了晃,李振清醒以后啊了一声道:”哦,今晚是月亮真圆。”
蔡琰抬头望向夜空,见只有星星,没有月亮,轻声道:”李兄,我怎么没见月亮啊!你怎么就知道今晚月亮圆哪?”
李振听了尴尬地笑着,心道:”我今晚这是怎么了?怎么老是犯这种低级的错。”
李振打叉不提这种话题道:”我还不知道今后怎么称呼你,还是接着称你为蔡兄。”
蔡琰小声道:”你不是都知道了吗,我待闺字昭姬,你自己看着办。”
李振看着她娇容面貌,下意识地道:”琰妹。”
蔡琰听了心道:这人怎么可以这样,跟自己亲近之人,还从未这样喊过自己,不过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李振见刚才唐突了佳人,赶紧起身道歉,说道:”你要是不喜欢,我改个称呼。”
”不,不用了,李兄想怎么称呼,就怎么称呼好了。”蔡琰低着望向地面,数起了蚂蚁。
李振听了心中大喜,还想有机会去钦慕佳人,看着蔡琰这样子,以后大感有戏。
李振对于才女蔡琰这一生坎坷感到不幸,蔡琰字昭姬,晋时因避司马昭之讳,才改为文姬。从她第一次嫁入河东卫家,卫仲道为妻,就开始了她不幸的生活,婚后一年卫仲道就病死了,家人以为是她克死了自己的丈夫,说起了风言风语,当时蔡琰心高气傲怎么能忍受这样的话语,就自己回到了洛阳。没有过多久发生了董卓乱政,军阀混乱的局面,被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蔡琰也被掳去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尝尽了异族生活的痛苦,而留下了后世著名的胡笳十八拍。
李振想起蔡琰一生坎坷悲惨,看着眼前柔弱的女子,心起怜爱,眼睛红润起来,下定决心要与天争争,改变她的命运,保护她一生。
李振红着眼睛低头道:”琰妹。”
蔡琰看刚刚好好的李振怎么悲伤起来,难道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虽为不解,但还是回应了一声:”嗯。”
李振听到回应,用深情喊道:”琰妹。”好像用尽了全身力气,把心中所有对她的情分,含在了这声中。
蔡琰听出这声”琰妹”,李振带出来的情分,此时她的心中也融进了这声的情怀中,慢慢地一道身影占据在心中。
蔡琰没有回应,只是用倩眼看着李振,见李振眼中清澈透明,深情默默,倒影这一人。
两人注视着彼此,谁也不想去破坏这样的气氛。
这时小翠来到亭边,看着两人的动作,大喊道:”李公子,现在也该到正厅了吧!我听下人到处找你那。”
一声叫声惊起了无数的野鸳鸯,和同时注视彼此的两人。
两人听了尴尬地同时道:”哦,时候不早了。”
小翠听了道:”你们俩个还真有默契。”说的两人都不好意思,蔡琰红着脸低下了头,李振是男的脸皮厚了点,说道:”时候不早了,那我们该日再聊。”
蔡琰看着李振问道:”刚才可是在宴会上与卫仲义发生了什么事情?”
李振摇头道:”没事,你不用担心。”
蔡琰见小翠还在身边,李振就说这样的话,囔道:”谁担心你了?你还是快去前厅吧!让人等久了不好。”
李振道:”那好,我先行告退了。”
小翠见李振走远了,对蔡琰道:”小姐,这就是书中所说的眉目传情吧!”
”小翠,你又皮痒痒了吧!你别跑,等会我逮住你,一定让你好受。”
亭中传来了一阵阵嘻闹声。
39 离我百丈远()
卫仲义见李振终于回到了大厅,用手轻拉了下王允的衣袖,王允见此含笑道:”贤侄啊!要静下心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考虑事情。”但在心中想道:年轻人就是沉不住气。摇了摇头。
卫仲义举着酒杯对王允道:”小侄受教了,但不知叔父要怎么做?”
王允捋着胡须笑了笑道:”他最擅长什么?我们就从这方面下手,当着这些达官贵人的面,要是他最擅长的拿不出手,明天怎么还能呆在这洛阳吗,呵呵。”
卫仲义看王允的样子,撅了下嘴巴,当时在洛水自己也是这样想的,可后来还不是自己丢脸面了,但看王允自信满满的样子,也不好再说下去,只能等待王允发招,到时候再看。
等歌姬弹完曲子下去,王允站了起来道:”今日难得在蔡兄府上相聚,这歌舞升平刚刚已欣赏,现坐的要么是文学大家,要么是朝廷栋梁,还有已名声传外的后辈,我们何不吟诗作赋,助助酒兴,也许能发现几个有用之才,来日好推荐给朝廷,让他们有所作为。”
蔡邕等人也觉得王允的提议不错,这样既能助酒兴,给小辈们些机会,发现人才,又能推荐给朝廷,真是一举两得。
蔡邕手抚胡须道:”呵呵,不错,酒宴自然是少不了吟诗作词,但不知那位俊杰来作诗一首,助助酒兴那。”说完,用微光看向李振。
少年俊杰一听都纷纷想展现自己的文采,要是能有前辈欣赏,也好搏个仕途或者得到些名望。
这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大部分人按耐住激动的心情,先等那些成名已久的士子先上,自己有多些时间好好考虑,等会踩着这些成名已久的士子,来个一鸣惊人。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第一位站出来要作好就罢了,博个好气氛,让人人记住他。要是作不好就弄巧成拙,坏了气氛,也让人记住,但不是好名声了。
虽然大部分选择了静观,但有人还是沉不住底气,只见一位清瘦文人站出道:”今日有许多高才,我等才疏学浅,本不该献丑,可还是不愿错过这次机会,希望让各位指点一二。”
文人交流气氛至关重要,众人虽未听他作诗,但还是卖力叫好。
清瘦的文人道:”我乃河东人氏,上贾下义,今借蔡大家的光,作诗一首,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保。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两宫摇踵望,双阙百余尺。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好,好。”众人鼓掌叫好,就是几个大儒听了也是抚须点头。幸好这里作的全是受文学熏陶的人,要是有豪权之人听了不跳起指骂他。
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走马观灯似的,把酒宴气氛推入**,也让许多才子露了个脸。蔡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