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屌丝重生咸丰帝 >

第173部分

屌丝重生咸丰帝-第173部分

小说: 屌丝重生咸丰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还不断发来催促电报,要求彼得洛夫尽快与大清达成和谈,以便将与清军在尼布楚地区对峙的十万大军调回国内,镇压爆动。

    大清的四名代表,早已在会议室等待着各国代表的到来了。而且这四人好像不是来参加和谈的一样。每人面前泡着一杯白烟轻飘的香茶,正在彼此谈天论地。将三国代表的队伍视如无物。

    双方代表到齐了。公证人德国驻华大使马克夫,作为此次和谈的公证发言人,首先起身向双方众人优雅地躬身行礼之后,便用流顺的英文与中文说道:“各位先生们,今天本人很荣幸能成为中英法俄四国和谈会议的公证人!“说着,他优雅地再次一躬身才道,“我们都是文明而爱好和平的国家。对于此前四国发生的那场不愉快的战争,本人在此表示万分的遗憾。今天四国能以谈判的形势结束这场血腥的战争,实在令人欣慰。那么,现在让人马上开始和谈会议吧!“

    马克夫不得不将他准备了许久的开场白,尽快的结束。因为当他说着兴浓之时,一转头看到了英法俄三国代表非常不友善的眼神。好像他不马上停止他这冗长而无聊的开场白的话,这三个人有可能当场爆起,将他扁成猪头。

    果然,当马克夫刚刚坐下之后,一向性子火爆的法国代杜南德便急不可待地站起身来。虽然很克制得压住了自己心中的愤怒与不悦,但是在场各人都能看出他此时心情非常不好。也是,要是你是一个战败国,而要到战胜国去举行和谈。而战胜国却根本没有将你们放在眼里,不时的借口拖延谈判日期。而你本国国内却十万火急地希望你能说快结束这场该死的谈判,好借此平服国内的动荡。

    不知道你此时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马克夫代表的德国一向与大清友好。两国合作由来已久,自然不能了解杜击德此时心中的急迫心情。进一步说,就是马克夫巴不得能在这次四国和谈会议上多看看英法俄三国的笑话。

    杜南德恨恨地望了一眼有些兴灾乐祸的德国人马克夫,尽量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些地道:“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开始谈谈这场由大清政府引发的使双方都损失无数的战争吧!首先,我国。“

    他本想再接着说下去是:首先本国政府对于此次大清政府对三国联军发起的无礼挑衅。什么的。但是当看说完一看对面的时候,他的那两撇好看的八字胡差点没气得翘起来。因为他看到当他这句话的时候,大清帝国的四位和谈代表根本没有将洋意力投注到他的身上来。

    “肃中堂,您老是圣的最信任,也是最先跟随圣的老人,此次皇上令韬居中堂之上,实在令韬倍感不安啊!“王韬认真的向坐在自己身旁的肃顺道。神色极为诚肯,恨不能马上就回以北京进言咸丰,让咸丰将肃顺提到大清内阁总理大臣的位置上,而自己甘居肃顺之下。

    肃顺是当年扶保咸丰登上皇位的第一功臣,也是最早毫无异意赞同咸丰所有改革的第一位大清中堂大人。可以说要是没有肃顺的支持,咸丰的改革,也会完成得这么顺利。至少满清权贵那一关就很难过去。所以时至今日,所有的大清官员仍对肃顺称之以中堂之称,表示敬意。

    肃顺摇头摆手,笑眯眯地道:“唉……!此话,王韬大人就说不过去了。王大人见识非凡,熟知西方政体。如今皇上在大清大兴改革,全有赖于王大人的帮助。大清能有今日之成就,王大人居功至伟啊。肃顺岂敢有什么怨言,唯忘王大人尽心辅佐皇上,成就我大清万世基业啊!“

    。

    两人如相交甚久的忘年之交一般,你来我往的推让了许久。而其实两人在此之前,相见的次数都可以用一只手的手指数清楚。这也就罢了。场上的两位大清代表在那里论起了私情,而另一边的话题却更令杜南德觉得七窍生烟。

    只见石达开端着杯香茶,神情极为舒畅地细细闻着茶香。而另一边李鸿章却是悠哉游哉地率先喝了一小口。箍巴嘴在向石达开大肆吹捧着自己的茶道经验:“如何,石将军。这喝茶便要如鸿章这般,平心静气,先闻其香再品其味,方能真正品出这茶中的滋味。来来来,石将军,你也来一口。“

    一边石达开轻轻睁开微闭着的双眼,笑着向李鸿章道:“李大人果是此中高手,石某自愧不如啊。若非李大人提点,石某自今不知这茶道竟是如神奇,妙!妙!妙啊!哈哈。“说着他端起茶杯也喝了一小口,嘴中大赞此茶非凡。

    而李鸿章却是还在乐此不疲,向石达开称赞道:“鸿章却非茶中高手,若论此中高手,唯当今圣上。那风范,那架势。从茶叶到茶水,无一不精啊。下官岂敢以高手自居。石将军说笑了,哈哈。“

    。

    两人大侃了好一会儿茶道,双谈到咸丰平日如何饮茶,不时还那目光投向一向爱茶的德国人马克夫身上,指指点点,丝毫不将这场和谈会议当回事。或者说丝毫不将放在心上,只顾自己说话。

    而被冷落在一旁的科尔沁亲王殿下,有些不悦,沉声向正在大侃茶经的李鸿章与石达开道:“你们这些汉族人,就知道这些风花雪月。本人倒是觉得前些日子皇上谈及西洋战马品种不错。要是能弄来一些咱们大清自己培育出一些。我大清骑兵师又能涨层战力了。“

    李石两人,纷纷投过去认同的眼色,同声哦道:“哦,僧王果然见识过人。佩服佩服。“

    一时只有三国和谈代表与美国公使卫廉傻愣愣地望着这群大谈私事的人。就连德国公使马克夫都被李鸿章与石达开两人拉过去大侃茶经去了。其乐融融,气氛却是分外诡异。杜南德与艾尔等人却是脸色渐渐变成猪肝之色,气愤不已。

第236章 四国和谈7() 
眼见着四国和谈会议,就快被中国人与德国人变成一场毫无意义的茶话会了。英国和谈代表艾尔觉得再不制止的话,这样下去,这四国和谈今天就不用谈了,干脆再请个西洋乐队来,请些西方商人名缓,办成一个舞会得了。

    看着大清五个代表的架势,艾尔也得从其中知道一些原因。法国代表杜南德悍然将三国对大清发动的侵略战争,称之为由大清引起的战争,这一可能是引起大清代表不满的最主要因素。艾尔有些责怪地望了一眼脸色紫涨,快要爆走的杜南德。觉得法国除了搞浪漫会一套之外,真的是一无是处。

    当然在这场战败之前,法国人的陆军也是可以令人称道的强大存在。可是现在不同了。法国在这次侵略大清之中,陆军人数占据了绝大部分。而且中国人的战俘营内的俘虏也属法国人居多,达到了五万之多。

    艾尔拉了一把杜南,让他按在坐位上坐好,才轻咳了一声,表示自己的对于大清代表不将和谈会议放在眼中的不满之意。奈何王韬他们的谈话已经进入高潮部分,大有此进说话不宜大家换个合适点的地方再详谈的架势。

    一见这种情况马上要发生。王韬的身子都起到一半了。艾尔再也顾不得什么绅士风度了,重重的咳了一声。这一声咳有如在有些嘈杂的会议室内投下了一颗炸弹,可见艾尔这咳的功力足见深厚,也可足见艾尔的心情有多么的迫切。

    会议室顿时被艾尔这一咳惊动,瞬间安静了下来,几十双眼睛扑闪着望着有些尴尬的艾尔。他这一咳实在太惊天动地了。此时谈论地兴高采烈的大清和谈代表才想起正事来。王韬尴尬地向艾尔等人歉然道:“呃,实在是不好意思,各位代表先生,呵呵。我们几位多年不见,一时相聚,竟忘了正事,该死该死。请见谅见谅。“

    王韬带头道歉着,其余几人也纷纷起身至歉,同进附和着王韬的话。好一阵“道歉“之后,王韬才将话题转到正题之上,有些不好意思地道:“呃,那个,刚才法国代表行生,说什么?本官一时与老友叙旧,竟是没有听清楚!麻烦艾尔先生再重复一遍好不好?“

    他这话一出,三国代表的额头上顿时出现了向丝黑线。感情刚杜南德的那一句话,他们竟然都是充耳不闻的。顿时杜南德就要起身发作,却被眼急手快的艾尔拦住了。艾尔温和地道:“没关系,总理阁下。我想我们该就此前由于我们四国因为一些误会而引发的冲突作些解释了。我们是不是该就如何和平解决我们四国因此次冲突引起的不愉快展会必要的和谈了呢?不知道总理阁下就此次和平解决四国之间的冲突有何看法?“

    艾尔说的很快,他生怕自己哪里说的不够圆润,会令整个和谈会议又无法进行下去,而演变成一声彻头彻尾的中国茶话会。于是他接连提了几个问题,将话题直接导入正题之上。这样一来,大清代表不会再次“充耳不闻“了吧。

    这一次英国代表的委婉提示,令王韬等人勉强可以接受。就法国人杜南德那种巅倒是非,将英法俄三国悍然侵略大清说成是“由大清政府引起的战争“的话,王韬四人不介意再次将和谈会议转变成茶经交流盛会。

    就连一旁的德国公使马克夫听了艾尔的话都觉得心里舒服多了。他很鄙视地望了一眼法国人杜南德。他实在没见过这么蠢的外交代表。明显自己国家被别人打得惨败,还要在这里充老大,巅倒是非。这种事情连德国人都不屑与为之。

    这次王韬没有令艾尔失望,他很和气地向艾尔等三国代表道:“艾尔先生,您就这样一句误会,将贵国三国联军入侵我大清的事实掩盖过去,怕是有些难以令人信服吧!就这一场由三国发动的战争,我大清损失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您应该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事情吧?“

    “哦,是的。首先,本人代表大英政府对此表示道歉,尊敬的阁下。那么贵国政府认为我们三国该作出怎么样的陪偿,才能令贵国满意,并放回三国的孩子们,让他们回家呢?您知道吗,尊敬的总理阁下。这些孩子们的有属多么渴望他们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艾尔平和地道。他算是搞清楚了状况了,要想再像以往那样用武力威胁的办法取得战败之后的最小损失,怕是不可能在大清人的面前实现了。

    所以,他尽量向王韬作出让步,并一开始便同意向大清作出战后陪偿的事宜。这一点令王韬很满意。但是对于经受过联军舰队炮火打击的沿海总督大人李鸿章却无法满意了。他的脸色阴沉下来,向艾尔道:“贵国在我大清沿海也造成的损失是无以估计的。这些不是一句简单的道歉就能抹过去的!“

    说到最后,他竟忍不住不重不轻地在谈判桌上拍了几下。而在天津城下损失了三万多部下的石达开尤其赞成李鸿章的说法。根本不把艾尔所谓的道歉放在眼内,重重了哼了一声。这时眼看着谈判就要进入僵局。受沙皇使命的彼得洛夫不得不站起来为双方打圆场。

    “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虽然很令人遗憾和伤心。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就这些再此起双方的不愉快,因而造成更大的遗憾。几位代表先生,你们以为如何?“俄国人是打定了主意,这次要将与大清的亲系彻底扯清。要不然就凭俄国国内的局势就能令俄国人头疼不已。因此彼得洛夫最希望这次和谈能快点圆满解决。

    沙皇正等着他将好消息带回国内呢。

    王韬赞同地向彼得洛夫点了点头,心中暗赞,这个俄国人硬是要得。英法要是能像俄国人一样识趣,还和谈个什么劲。搞这么麻烦,实在浪费时间。

    他用眼色平息了一下石达开与李鸿章脸上的怒气,缓缓道:“彼得洛夫先生说的不错。我们不应该因为过去的遗憾而造成各国百姓新的更加大的遗憾。那么各位代表先生的政府打算怎么样解决我大清因此次大战造成的损失及伤痛呢?“

    三国代表彼此望了一眼不知道该如何说,或者说不知道由谁先开头说出来。毕竟这种向另一国低头认错,并陪偿大笔战争陪偿款的事情,三国也是很少做的。尤其是英法两国根本近百年来,也没做过几次。

    谈判这东西,就是跟菜市场买菜的人与卖茶的人一样。赢的一方坐地起价,输的一方落地还钱。只是这其中关系的东西太我,程度自然与菜市场的讨价还价要激烈得多,不异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三国和谈代表都不愿开头发言。王韬只得率首开出了大清的条件,道:“这样吧。贵方三国各有数万俘虏在大清的手中。这些人英勇的士兵们贵方三国政府是不能不要回去的吧?“王韬淡淡笔着望了三人一眼接道,“就像艾尔先生所说,这些士兵也是奉而来,他们是父母家人也都盼望着他们早日归国。我大清也不强人所难,就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