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喋血宝藏 >

第125部分

喋血宝藏-第125部分

小说: 喋血宝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兄弟抓紧时间收拾东西。其实也没有多少收拾的,无非几件衣裳,一点干粮,再就是盘缠。爷爷给他们准备了不少大洋,还把积攒的十多根金条全部拿出来。余龙不想拿这么多,爷爷要养老,家里这么多人要生活,每天都需要钱,不能把家里钱拿光了。可是爷爷坚决让都带上,尤其金条一定要带上,余龙拗不过爷爷,只好把金条大洋分开,每人带了一些。

    最主要的了解藏地,制定路线,以及沿途的情况。四兄弟把家里有限的书籍都拿出来,详细翻看,又到镇上其他识字的老先生家里寻找各种资料。还算幸运,多少找到了一些资料,甚至还找到了一张图,虽然极其简单,几乎就是示意性的,但大致的方向有了,也知道到藏地中间要经过一些大城市。

    四兄弟在余家镇无人不知,方圆几十乃至百里也都知道,至少听说过。人们都知道鼎鼎大名的余将军有四个孙子,武功高强,嫉恶如仇,一般的恶人都不敢招惹,就连山里的土匪也轻易不敢到镇上骚扰。

    老百姓非常喜欢四兄弟,又听说四兄弟相貌堂堂,还有文化,都想把闺女嫁给四兄弟。可惜四兄弟整天忙于练武交友,从不考虑个人事情。他们的父母也都以孩子还小为名不谈此事,余将军更是无动于衷,实际上这些长辈都在暗中观察,只不过没有遇到合适的人家,就一直没有吐口。

    四兄弟中,余龙最大,自然就成了老大。他也最会动脑子,遇事总要在脑海里过一下,然乎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久而久之,其他三个兄弟反倒不愿动脑子了,凡事都听他的。他训斥了多少次,让都动动脑子,可总是无济于事。

    这次远出寻亲,余龙深感责任重大,一点也不敢马虎,总想准备的更加充分,想的更加周到。可惜找到的资料实在有限,镇上没人去过藏地,去地方最多的还是爷爷。他整天缠着爷爷,把爷爷半辈子从军去过的地方全都问了,还把先祖的遗训又问了一遍,加深了印象。

    一切准备就绪,四兄弟出发了。余将军一直送到数十里之外,不住的叮咛着:“龙儿,只要没有日本人,就一定走大路,能坐车就坐车,能坐船就坐船。要是遇到日本人,千万不可硬碰,进入山里,远远绕着走,宁可多走一月四十天也不要跟日本人计较。找到老三后,就尽快返回来。实在找不到老三,也找不到老大,也赶紧回来。”

    “爷爷放心,我们一定能找到他们,一定能的。您老人家也要多多保重,凡事都忍一忍,等我们回来再做道理。”

    “爷爷记住了,你们走吧,快走吧!”余将军不住的挥手让四兄弟赶紧走,直到四兄弟消失在山脊,还在不住的挥手,浑浊的泪水洒湿了衣襟。

    镇长找到余将军,说跟游击队联系上了。游击队说不能跟日本人硬拼,要吸取其他沦陷区的教训,如果跟日本人硬拼,最后的结果大都是屠城屠村,损失惨重。游击队说镇政府可以悬挂太阳旗,警察局、保安队等机关也可以悬挂太阳旗,表面上迎合日本人,这样既可以避免日本人屠杀,又能保住有生力量,还尽可能的不让日本人及其培育的势力渗透到镇上,就能最大限度的保护老百姓。

第一百三十四章进入镇子(一)() 
“将军,这就是说,要咱们投降日本人啊!”镇长非常痛苦。

    “镇长,要看长远,最主要的是保护余家镇的黎民百姓。咱们这些人受些委屈,背负骂名,那也是不得已的事情,游击队会理解,余家镇大部分黎民百姓也能理解。再说这也不能叫投降,跟那些主动投靠日本人的汉奸不一样。我觉得游击队说的有道理,就按照游击队的意思做。”余将军沉思良久,终于做出了决定。

    “唉我这辈子是完了,全完了”镇长泪流满面。

    “镇长,为了咱余家的黎民百姓,你就委屈一回吧!再派人给游击队送信,就按照游击队的意思办,同时请游击队要记住镇长,也记住我们这些为了余家镇黎民百姓的人,还要请他们在关键时候帮助余家镇。”

    “好吧,我这就安排。”

    唐剑在山林里艰难跋涉,终于进入了平原地带。这里已经沦陷,到处都是烧杀的痕迹,一片片新坟随处可见。不时能看见无人掩埋的尸体,让他非常难过。可是这种情况太多了,他无暇顾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赶路。

    护宝队昼伏夜出,在村落之间隐蔽潜行。赵雷派人在周围寻找了一整天,想绕过这些被鬼子洗劫的地方。可整个平原地带全部落入敌手,根本绕不过去。没有办法,唐剑只能踏进了这片区域,都盼着夜里不要遇到鬼子汉奸。

    也许占领没多久,鬼子还顾不上乡下。接连走了几个晚上,都没有遇到鬼子。汉奸倒是遇到了几股,要么躲了过去,要么蒙混过关,走了两个晚上都相安无事,这倒让唐剑多少感到有些意外。

    向周围老乡打听,早已进入南余地界,距离余家镇也不远,唐剑更加小心了。据老乡说,余家镇主动挂了日本人的太阳旗,镇政府还组织镇上有头有脸的人士给日本人捐了猪肉等物质,向日本人表示衷心。日本人对余家镇这种顺应潮流做法很是赞赏,给了镇上奖励了一批缴获国军的武器弹药,用以武装警察局和保安队

    “这个余家镇,全是一帮软骨头,连日本人面都没见着,就打起了太阳旗,简直辱没了祖宗。这种人不见也罢,即使真的是亲戚也不能认!”夜里隐蔽休息时,刘春气呼呼的说。

    “老春,我倒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这个余家镇这么做,似乎有高人指点。”杨毅思谋着。

    “高人指点?你别自欺欺人了,还高人要是有高人就不会主动投靠鬼子,早就跟鬼子干起来了。”

    “就你这智商,恐怕也只会这么做。你想啊,一个镇子,大小该有上千号人吧?年轻人倒是可以扛枪打鬼子,那些老人和孩子呢?还有女人怎么办?都让去打鬼子?”

    “那也不能投靠鬼子!”

    “我认为,就目前这种情况,恐怕只有主动向鬼子示好,才是保住镇子,保住镇上老百姓。他们不是军人,不会出卖什么国家机密,仅仅挂个膏药旗,送几斤猪肉,能损失什么?相反的,这么做却能保护镇上的老百姓不受屈辱,所以我断定有高人指点,也认为这么做是正确的。”

    “切!有多少地方都主动向鬼子投降,难道都有什么高人指点?”

    “那倒不是!但是,从鬼子对余家镇的态度看,跟其他地方不太一样。余家镇毫发无损,听说还给奖励了武器,这其中难道就没有什么猫腻?”

    “哎,你是军师,你眼界开阔,反正我是看不出什么猫腻。哎,老鸭,这样的亲戚你还认吗?”刘春问。

    “老春,事情没有弄清楚之前,还是不能轻易下结论。我倒觉得扬子说的有些道理,没有原因,只是感觉。”唐剑说。他当然希望亲人全都铁骨铮铮,即使不是要找的人,只要是西夏的后代,那都是亲人,就应该奋起抗争。可又一想,镇上人当然想保住镇子,保住老百姓,只是老老少少的,手无寸铁,怎么能保得住?这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除了表面上顺从,还能做什么?话再说回来,那些沦陷区的老百姓,有几个真心归顺鬼子的?那不都是没办法吗?这么一想,他就有些坦然,也理解余家镇的做法了。

    “哼,那是你们家亲戚,当然向着他们说话了。扬子风吹墙头草,不坚持原则,丧失立场。你们同流合污,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可别怪我没有提醒你们,一旦你们滑入深渊,我可不拉你们。”刘春这张嘴总是不想吃亏。

    “老春,有那么严重吗?还丧失立场,这帽子扣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做了多大的汉奸呢!你这张嘴算了,好好睡你的觉,明天早早起来到镇上侦察。”唐剑笑道。

    凌晨,刘春和黑娃化装进入余家镇。他们在镇上大大方方走了个来回,还下了趟馆子,每人吃了三碗热乎乎的哨子面,这才意犹未尽的走出馆子。两个人转了几家铺子,买了些吃的,很随意的打听了一些事情。

    看看到了中午,两人又进了一家馆子,要了两盘烧肘子,肆无忌惮的吃了起来。把个黑娃吃的直伸脖子,摸着肚皮说再也吃不下了。刘春把剩下的东西一股脑倒进肚里,打着饱嗝走出馆子,慢悠悠的回到唐剑他们隐蔽的地方。

    不等刘春开口,杨毅就凑到刘春和黑娃跟前上下闻了一气,又检查了两人带回来的东西,微笑着点点头:“嗯,不错,大大的不错!红光满面,满嘴都是肘子味,黑娃到现在肚子还是鼓鼓的。能买到这么多吃的,还尽是好吃的。这说明镇上很平安,可以自由行动,物资基本也还有保障。综合判断,镇上暂时还没有鬼子,其他警察保安队什么的也不扰民,这个余家镇是个相当不错的地方。”

    “杨哥,你都知道了?那我们还去搞啥侦察啊?”黑娃非常惊奇。

第一百三十四章进入镇子(二)() 
“黑娃,别听你杨哥瞎胡乱卖弄。要不是咱俩去侦察,他能知道这些?也就哄哄你这个新兵蛋子,其他人他能糊弄谁啊?”刘春很不以为然。

    “哎,春哥,有吃的还不赶紧拿来,在那瞎叨叨啥啊?是不是想”萍儿瞪着眼睛窜了过来。

    “萍儿大人,不想,一点都不想这是给您老人家买的,都是特好吃的糕点,您老人家慢慢享用。原本还想给您老人家买个玩具啥的,可是走了整条街都没有买到,实在没办法,这不就回来了”刘春点头哈腰,满脸陪笑。

    “你个死春哥,我都多大了,还玩玩具啊?是不是想找打?看在买吃的份上,就先饶过这一会,下次再唔唔”萍儿张嘴正骂着,刘春冷不丁往她嘴里塞了块糕点,当即美滋滋的吃着,抱了一堆东西朝杨先生和杨谨小芬走过去。

    “扬子分析的没错,镇上除了主要机关和商铺以及显著的地方悬挂了一些膏药旗,再看出什么异常。警察所正常上班,有二十多个警察。保安队据说总共有四五十人,只是现在春耕了,他们轮流回家种地,就剩下二十来人值守。镇长家打听到了,距离镇政府不远,是个快五十岁的中年人,据说做事比较小心,换句话说就是个胆小的人。镇上有几千人,绝大部分都姓余。听人说镇上许多大事其实由族长决定,镇长也得听族长的话。”

    “镇长听族长的?这倒新鲜。”杨毅问。

    “是啊!我也觉得新鲜,随口问了几个人,都说族长是什么将军,不光镇长,就是县长见了也得老早下车。”

    “这个族长大多年纪?住的地方打听到了吗?”唐剑问。

    “打听了,族长有七八十了,之前在什么队伍里做将军,告老还乡以后才做的族长。住的地方好找的很,很大个宅院,相当气派。”刘春回答。

    “老师,我想去会会这个族长。”唐剑看着杨先生。

    “绝大多人都姓余,大事都听族长的,说明这些余姓人都是一大家子,族长才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从之前查阅的资料看,余家镇的人是从北方迁徙而来。既然从北方而来,不管跟西夏有无关系,都要去问一问。我跟你一起去,会会这个族长。”杨先生说。

    “那好,咱们这就走!”唐剑下定了决心。

    “唐长官,我跟你一起进去,其他人在外面接应。”赵雷说。

    “赵长官,镇上并没有鬼子,就不用接应了。你们只是看住周围,不让鬼子进入镇子当然了,万一鬼子要进入镇子那也挡不住,到那时再把我们接出来就是了。你也不用去,跟韩长官掌握队伍,保护小芬等人。我和老春、扬子陪老师进去就够了,郭大哥和黑娃也去。对了,文轩也去,有时候南方话我实在听不懂,帮我翻译翻译。”

    “也好!我们就在镇子周围,一旦有什么情况立即跟你们联系。”

    杨先生穿身长袍,戴上礼帽,当真就成了做大生意的老板,也像做大学问的先生。本来就是大教授,那种气质无论怎么化装都无法抹去。长袍和礼帽是从林泉教授家里拿的,林文轩说这身长袍质地很好,从没穿过,也适合老师的身份,就给老师带上,没想到今天就用上了。

    唐剑几人都是随从,也不用怎么化装,收拾干净就行了。武器也都带着,全是撸子或小左轮,藏在怀里,从外面看不出来。唐剑和杨毅、刘春的刀都背在身后,黑娃的双节棍插在后腰。林文轩揣了支撸子,穿的整整齐齐,有点像管帐先生。

    郭林平提了根齐眉棍。别的兵器不大好找,唯有棍子好找,弄坏一根就再弄一根,这一路也不知换了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