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申天变-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清君侧”,什么“感念先帝旧德护卫太子”,连三岁的娃娃也骗不了,左良玉全部的心思就是保存实力和争夺权势,这一点谁都心知肚明。
不过西方的局面对赴死军影响不大,因为隔着大别山麓,谁也不可能直接展开太大规模的军师行动。尤其是满清和李闯还要死掐一段时日,在这些时间里,赴死军可以做很多事情。
相对于湖北的山雨欲来,江淮反而更让人揪心。
史可法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因为许定国等人的叛降直接对多铎敞开第一道关口。不久之后,多铎遣大军全面占领归德府,直面江淮。
北边是满清虎视眈眈,身后又有左良玉叫嚣着要清君侧,中枢之地还有个太子的打麻烦没有解决,外面的几个实力藩王都等着看笑话,弘光帝急的连他最宠爱的几个美童都没有心思去临幸了。
“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弘光帝整天念叨的就是这句。
马士英比弘光还要着急。
清军那边好说,不还有江北各镇的么,不还有长江天险的么。退一万步来讲,就是清兵真的打过来,还可以继续南退。可左良玉就不一样了,这个平贼大将军摆明了就是来夺权的。
左良玉一来,还有我马士英什么事儿?左良玉了来,东林的那帮小丑立刻就会起势……
拥立福王的初衷就是位了权势,宁可失去疆土也不能失去权势,就算失去权势也不能便宜了东林党。
“陛下可调史可法督淮师,以抵左良玉。”
史可法督淮、泗系,马士英督凤、庐各系,当面临兵马调动的时候,马士英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调动江淮防线上的人马。
至于调动史可法的那点人马是不是舍近求远,马士英等人并不是很关心。
东林领袖钱谦益立刻就洞察了马士英心中的这点小算盘,也期望着和东林人一个鼻孔出气的左良玉过来,所来立刻义正词严的上奏:“左良玉终为我朝臣,无论如何犹可稍缓之。以臣愚见,北敌最急。淮、扬之军不可动,尤要加强,可调庐州黄得功部协防……”
“嗯,我看也是这么个道理。”糊涂了半辈子的弘光帝终于明白了一回,以询问的口气问马士英:“朕以为左良玉不是真的要造反,至多是要些权势而已,不如加强淮、扬……”
朝廷想给左良玉好处以安抚之,那些好处从哪里来?当然是从马士英手中分权。
马士英绝对不干。
黄得功好歹也算是马士英系的人马,这不是摆明了要削弱自己的嘛。东林党耍的这点小聪明根本就瞒不过马士英,立刻跳着脚的大骂,如泼妇一般完全不顾君前之仪:“若是清兵杀至,我等君臣犹义和,再徐图之。若左良玉贼兵至京,我等君臣死无葬身之地矣。甲申之祸尤在眼前,陛下欲效大行皇帝乎?”
左良玉的军纪比闯军还要差劲,素有贼兵恶名,当年李闯也是贼军,马士英拿崇祯举例子还真把弘光帝给唬住了。
无论功过如何,崇祯至少还有殉国的勇气,弘光可没有那点骨气,立刻闭嘴不再说话。
“淮扬危急,亟待防守,睁目而无视外敌者,国贼也。”东林人骂人的本事不小。
“此位左良玉死党之谬论,妄不顾国家倾覆之危,而寻一党一人之私利,小人也。”马士英一挑三尺高的大骂,就差指名道姓的骂祖宗了。
两派大臣在朝堂上骂的那叫一个热闹,就连弘光帝也插上言,只能在龙床上热闹。
直到双方骂的头昏眼花口吐白沫,马士英终于祭起大杀器:“左右上前,再有议守淮河=者,拖出去,斩之。”
殿前侍卫多是马士英的人,这么一声断喝,还真没有人敢说话了。
调江北史可法系南下的决定就是这么定下来的。
第111章 露出来了()
第111章露出来了
清兵占领亳县之后,顺江淮而下的姿态已经完全摆开。弘光朝君臣当中不是没有看到这种威胁,只不过是为了各自派系的利益依旧执迷不悟,反而摆出和左良玉死掐的阵势,让许多有识之士为之扼腕长叹。
也许的东林人的影响足够强大,更或许是马士英和东林党之间取得了某种妥协,反而把庐州凤阳一带的黄得功尽数撤往江右。
如此一来,整个江左成为军事真空,小朝廷放弃周边死守南京的策略得以全面实施,许多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弘光朝的军事谋略彻底绝望。
史可法史督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被多铎轻易打开第一环之后,又被小朝廷一纸调令全盘抹杀。就是史可法本人也要调离扬州南下,还谈什么江淮防线。
市井间不是没有看清局势的明眼之人,面对如此昏庸的朝廷除了保持悲观的大骂几句之外,什么也做不了。
值得挨骂的人太多了。
左良玉该骂,马士英该骂,东林人也该骂,弘光帝更该骂,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似乎每一个可以指望的人都指望不上了。
值此国祚存亡气运延续之际,每一个都在揪心的看着,希望能够有一个真正的英横空出世。
煌煌华夏历三千年,堂堂大明垂三百载,不应该尽是些争权夺势的跳梁之丑类,总会有个力挽狂澜的人物来延续千秋运数吧?
值此危急关头,神州气数已到丝缕断续紧要时刻,终于有一支赴死铁军挺身而出,高树“兴汉灭虏”旗号,出现在人们视野当中。
赴死军打出“兴汉灭虏”的旗帜,就已经表明他们不是为了哪一方势力,而是为了这个即将陷入最深沉苦难的民族。
作为太子长城泰山之靠的赴死军第一次抛弃太子的名号,祭起“兴汉灭虏”的大旗,已经表明这些与那些党争之徒是多么的不同。
“今华朝危急而四海动荡,当道诸公每多退让,致使胡辈傲嚣天道将倾。华夏圣地神州乐土,唯我汉家之疆。
今之满洲者,狼子野心,窃据神器,窥我河山。易我衣冠,改我宗庙,凡此种种,罄竹难书。
李四虽不才,一介村氓者耳,北望汉地尽入虏掌,南顾王师徒自心伤。当此炎黄危急华朝动荡之秋,击金鼓执战旗,以抗暴敌。
父兄相协,子弟为助,赴死之军万千同袍愿为星火之先。
诚期战捷频传,同胞竞起,天下燎原。
不论南北东西,中华大地俱为屠胡之战场。
诚此愿偿,九死不悔。李四不才,先行一步,天下诸君仆继相随,更待何时?
今以此为檄,传遍九州,唯勉之、励之……
前有七杀雄文的腾腾杀气,中有锄奸死士玉石俱焚的慷慨,最后这篇号召天下尽起抵抗外敌的文字让江南北地万千百姓看到了一丝毫希望。
通篇檄文未有只言片字提及正统党系之事,只有胡汉之争的昭昭血诚。
在这个处处绝望的大环境下,终于有一个英雄以抗击外敌急先锋的面貌出现在天下人面前。
最先为李四这个檄文击掌叫好的反而是身负天下清流之望的东林党人。
在李四整军备战的时候,檄文已传遍天下,无论两浙福建还是南京的清流们,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先帝识人,赴死忠诚。”
“雄文一起,星火燎原。”
“赴死军雄壮之士为先,我等圣人门徒唯有鼓动唇舌,为忠诚伯摇旗呐喊之。”
东林党人的热烈欢迎,其中自然有许多借此讽刺马士英系人马的意思,但是李四可没有闲心思去理会这些。
就连一向自认聪明绝顶的老神棍魏无牙也不得不承认:“此文一出,搅动天下风潮,胜似雄兵百万,占据大义之先。若说观大局之能,我……还真的不如忠诚伯呢……”
“说这些不着调的屁话有什么用?赶紧去做你的事情吧。”
宣慰使魏无牙魏大人多多少少也算有了一点可怜的班底,在李四的命令下,这些人早就撒了出去,尽其所能的联络各地抵抗力量。
现在的赴死军指挥使大明三等忠诚伯真是忙的不行,根本就无暇理会其他,一门心思的抽调手上力量,为即将展开的江淮大战做最后动员。
由于小朝廷死保南京的战略,现在整个江左地区已经是事实上的军事空白地带,赴死军再无任何牵绊,直接把前锋开到庐州——含山一线,摆开随时准备北上的架势。
根据最新战报,看清楚南明君臣战略部署的多铎已经兵分两路,准备急进徐、泗、彻底撕开江淮防线。
面对清军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李四也忙着调兵遣将,整合手头上的所有力量,准备一次性推出所有筹码做一场惊天豪赌。
包括庐州——含山一线的先遣在内,赴死军作战部分勉强可以凑够万人的规模,这已经是收缩集合所有兵力之后的结果。
在跟随赴死军一路同行的乡亲们征召一万四千多名民夫,随军同行,这几乎把基地中所有青壮男子抽调干净。
“我带领青壮离开之后,女人和娃娃们必须接手以前的劳作,”李四面色如铁:“所有人必须动员起来,这一战干系到赴死军的生死存亡,每一个都要使用在刀刃上。我相信老魏你能打理好这一切。”
让老弱妇孺接手以前男人们的劳作,这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李四能把全部基地交到自己手中,也让老神棍感觉从来没有过的信赖和重用:“行,我就是榨干了脑浆子,也要把这个家给你打理的妥妥帖贴。”
赴死军从来没有如此倾巢而出的行动过,一直以来,李四就在为这场大战做着准备。如今,大家终于知道未来的战场就在江淮。
这一战,将是赴死军成军以来最大规模的行动,老神棍甚至已经感觉到这将是撬动天下的一场大战,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的命运。
“还有,你必须保证所有军资的及时补给,若是出了差错,第一个人头落地的就是你魏无牙,不要说我没有警告过你。”和老神棍魏无牙说话,从来就是嘻嘻哈哈的笑骂,李四破天荒的第一次用如此正式的语气和老魏交谈。
“那不可能,我老魏力气小肩膀薄,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魏无牙知道自己的能力,要想保障整个赴死军的军资补给和转运,不是凭借他手上的这点力量可以做到的:“武备军资什么的还好说,大不了日夜赶工的生产就是,反正咱们囤积的资材足够。可军粮的问题如何解决?粮食总不能让我给你变出来吧,这管家的活计我不做了,我还要留着脑袋瓜子吃饭哩。”
“老魏,”李四拍拍魏无牙的肩膀:“我知道你担不起这么大的责任,可我没有别人了。以你的脑袋瓜子,应该可以看出这一战是何其重要……”
“我也不瞒你,此战若是功成,赴死军将成天下第一武力,你我这样的都将成为彪炳青史的人物。”
魏无牙是什么人?是忽悠人的专家,屁股后头安条尾巴就是千年的老狐狸精。李四凭空划出这张宏伟蓝图自然忽悠不了这个人精:“拉倒吧你,我老魏才不稀罕做什么留名青史的伟人,再说我也成了。能吃几碗干饭我自己能不清楚?你就是把我抬到圣人的位子上,我也不能保证赴死军的军粮供应。”
“看来不拿出点实惠的玩意儿不行,你这老东西贼滑的很。”
“嘿嘿,老魏最懂什么时候可以讨价还价,你也应该给我点实惠的了吧?”老神棍眯缝着小眼儿笑的时候,使李四想起某种以狡猾著称的犬科动物。
“此战若成,你就是赴死军的军师……”
“就这些?你啥时候把我当军师看了?一个军师的位置摆明了就是个虚衔,再把价钱提一提吧。”
“哈哈,老东西对咱们赴死军还是很有信心的嘛,”李四忽然大笑起来。
不得不说老神棍的眼光之深远。
“开国之后,宰辅中枢之位给你留着一个。”
对于魏无牙这样的老狐狸,用不着隐瞒什么,他要不是图的这个,当初也不会投靠籍籍无名的护村队。
既然他对赴死军这么有信心,李四也不吝拿出点像样的利益来。
“成交。”魏无牙等的就是这句话。
要说李四是大明朝的忠臣,就是把魏无牙打死二十回他也不会相信。
老东西眼光毒着呢,早就看出李四胸中布局之大,不在这个关键时候给自己争取点什么,他也就不是老神棍了。
“不过你得给我留下十个小队的精兵。”
“十队?是不是太多了?”老神棍一开口,李四就知道他想做什么。
在军粮物资的补给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只有一个办法。
那就是走李四走过的老路——明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