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78部分

甲申天变-第278部分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吧,你们关宁军我说不好,我们大同军和赴死军还是友军哩……”

    “友军个屁,这种事情谁还管你是不是友军了?”说话的这个显然也知道一些个历史典故,颇有几分卖弄的意思:“秦灭六国,你当是横推六个敌手不成?也是又友军有盟友的,把对手一打倒,调转刀子就把友军先捅了。今天是友军明天就是生死大敌的事情有什么好稀罕的不成……”

    这种论调,这种情形,要说没有上层刻意安排的鬼影子,那才是真正见鬼了呢。

    是敌还是友,从来就没有什么清楚的界限,从来就没有什么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利益才是亘古不变的。

    现在的赴死军败了吴三桂,肯定是要染指甚至吞下陕西,到时候大同孤悬于赴死军势力范围正中,怎么看怎么危险。保存吴三桂的一部分实力,至少不能让他全灭,这不光是朝廷所致力的目标,也是姜瓖的期望。

    一边儿处心积虑的要打吴三桂这个落水狗,同时侵入他的地盘,一边还想着保存下吴三桂,这种看似荒诞到家的事情,只要掺和进了利益二字,就是再荒诞十倍也就不算荒诞了。

    朝廷已经降旨,杨廷麟为辅唐王为主,全权负责裁决陕西之事。

    可李四明白的很,唐王也就是充充场面而已,真正的责任还要是杨廷麟来担的。

    在这之前,必须和姜瓖这个老狐狸摊牌。

    要说起姜瓖,和吴三桂就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同是大明的地方大员,同是投了李闯然后叛变李闯,同了投了满清然后再反了满清。对于这种把家国社稷当狗臭屁把民族利益当垫脚石的家伙,必须以实力震慑之。

    “阿济格死在你姜大人的手上,按照七杀令的说法,姜大人和大同军也是我的兄弟部队。”李四声调忽然低了一点儿:“如今的局势姜大人也是看到了,吴三桂若是不肯投降,就只有灭亡。不管朝廷如何仲裁此事,至少我也会把陕西拿到手,这是我的底线,绝对不可更改……”

    姜瓖为人最是精明,对于局势的变化有着近乎天然的敏感,明白这是李四要摊牌了:“忠诚伯是不是也在打我大同的主意?是不是要反咬我大同军?”

    李四哈哈一笑,微微摆手,示意姜瓖稍安勿躁:“在姜大人眼中,我李四就这么没有义气?”

    “利自当头……嘿嘿,也不必我多说了,忠诚伯实力雄厚兵强马壮,意欲如何对待我这个友军?”姜瓖心里虽然不甘,却也是无可奈何,没有实力,再怎么慷慨激昂也是屁用没有。

    这个混账的世道里,实力就是一切。没有实力的话,再有理再委屈也得受着,其中的道理,诸如姜瓖这种人,心里就跟明镜儿一样。

    “没有那个意思,”李四笑道:“若是姜大人执意想拖我赴死军的后腿儿,我会怎么做姜大人心中有数。若是姜大人真心愿与我赴死军为友,自然是要考虑到姜大人的好处。”

    “大同军还是你的,大同府还是你的,长城以外……姜大人有兴趣的话,也好说。”

    保存实力和地盘儿,为了这个目标,吴三桂甚至不惜和赴死军以刀兵相见。这么具有诱惑力的条件,还有长城以外那一大片原本只是保留想纸面儿上的地盘……

    姜瓖不是没有见过市面的小毛头,心中的沟壑未必就比李四少了。李四能给出这么优厚的条款,绝对不是忠诚伯大人是什么善男信女,肯定还有更加厉害是后手。

    不过,姜瓖不得不承认这个条件的诱惑力确实无法抵挡,继续保有原来的地盘和实力,而且是赴死军的同盟战友。这个天下再怎么乱,也不会乱到自己的头上,依旧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依旧是北山西的土皇帝。

    “大同府诸州县,无论军、政、民事,还是姜大人拿总掌舵,”对付姜瓖这种小虾米,李四最少有七八种法子把他慢慢的消化掉,而不必非要使用战争这个最后的手段。

    “忠诚伯的条件确实很优厚,不过……”姜瓖很是忧虑的说道:“我想知道忠诚伯想要我做点什么,如此优厚的条件不会平白给我吧?”

    “呵呵,姜大人果然快人快语,哈哈……”

    《甲申天变》来源:

第218章 皇家无小事() 
短头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218章皇家无小事

    大顺四年四月丁卯日。大西皇帝张献忠,并东西南北四王、左右丞相及各部尚书等议事于文昌殿,经日未有决断之策。(张献忠的大顺是他的年号,天知道为什么用这个做年号,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大顺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作者按)

    夜深,众人散去,唯有张献忠一人独坐文昌殿。

    天下的大势已经很明显了,赴死军会成为当之无愧的霸主。老对头吴三桂和豪格败在李四的手下,肯定会被李四给吞了,张献忠丝毫也不怀疑这一点儿。咄咄逼人的赴死军占据了川陕,左近就是豫南和鄂北,从地缘上已经把大西兜住,到了这个地步,赴死军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四川了。

    前一番张献忠确实是想着联合李四把吴三桂打走,因为吴三桂确实是太厉害,打的大西四王五军节节败退,不得不做出联合赴死军共取吴三桂的策略。

    现在的吴三桂已经完了,不管怎么谈,也就是争取一点更加优厚的条件而已,吴三桂必然并入赴死军。到了这个时候。张献忠必须要考虑自己的安危。

    作为李四个人的代表,红娘子很直接的指出了李四的意思,现在的张献忠面临的道路只有两个:其一是继续割据四川,然后与赴死军和闯军作生死之战。

    闯军和赴死军勾勾搭搭不是一天两天了,这时候张献忠清楚的很。红娘子这么说也比较可信,闯军的李延和郝摇旗等人肯定早就和李四有了什么秘密协议,很可能会成为赴死军的外围力量,至于李四拿出了什么条件,张献忠根本就不大关心,无非是保证闯军残部人员的安全和前程而已。

    赴死军对四川有兴趣这是肯定的,李四的实力如此膨胀,对全天下的地盘儿都兴趣,这是一切有霸王之资的人物所共有的特点。

    和赴死军打的话,败的可能至少有九成。张献忠很清楚大西的六十万大军到底是怎么一回子事情,这几十万大军到底有多少能战的,有几个可以和赴死军一较高下的,张献忠很明白。

    很显然,李四对这六十万大军没有一点儿的兴趣,也没有丝毫要把大西五军吞并的意思,因为在李四给出的第二个选择中,根本就没有提起关于军事方面的事情。

    第二个条件要缓和的多:去帝号,大西国并入赴死军的势力范围,忠诚伯会给张献忠本人一个风光体面的台阶下来。哪怕张献忠就是想着继续统领这六十万大军也无可无不可。

    关于大西过大顺皇帝(最后一次声名,这里的大顺是张献忠的年号,和李自成无关)这个称号,张献忠还真的不怎么在意。当初干过捕快,做过衙役,还给县太爷喂过牲口,一直到现如今,起起落落的事情也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回,对于称谓这种东西还真是看的很淡。

    按照红娘子所说,要是可以的话,李四还能奏请朝廷赏个什么什么王的封号下来,还能继续统领几十万大军,按说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可张献忠清楚的很,这些风光体面的背后,也隐藏着致命的杀机,最要紧的就是“大西国并入赴死军版图”这个,连地盘儿都没有了,几十万大军怎么办?谁来养?这样的话,几十万大军根本就不是什么可以倚仗的力量,反而是几十万张大嘴,想吃饭就得依赖他李四。

    投降,在张献忠看来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又不是没有投降过,降了又反反了又降的事情早就做的熟们熟路。真要是到了危急的时候,张献忠根本就不介意用投降的把戏换取喘息休整的机会,反正也不差这一回了。

    可现在的局势没有那么乐观,和甲申年之前的形势完全相反,只要这一回降了李四,再想起来可就真的没有机会了。

    甲申之前。天下乱成了一锅粥,只要保存住住根本的武装力量,找个机会随时都能再次崛起,就算没有机会,那些造反的“朋友”也能创造出机会来。不论如何,天下越乱,张献忠这样的人物就越有机会。

    可现在的天下不是以前的天下了,李四以赴死军的强力弹压四方,各地都显现出了日趋稳定的架势,再想趁乱而起,已经难如登天。

    要是降的话,以前的努力就会丢的干干净净,要是不降,丢的更干净彻底,左思右想之下,心中愈发烦闷,遂步出文昌殿,在殿外的石凳上坐下。几个贴身的卫士张罗着要去内殿取软座,被张献忠制止。

    月朗星稀,玉宇无尘,低头踱步的张献忠低低吼道:“来人,有请红娘子……”

    工夫不大,外间就已响起人声,听得一个女声说道:“这短剑是我贴身之物,须弥也不离身的……”

    显然是外间值勤的宿卫要卸下红娘子的兵刃,因此起了争执。

    “虽久为谋面,却是神交已久,都不是外人,快点儿进来吧。”张献忠读书不少,虽然没有功名,却不是李自成那样的粗人。说起话来也是斯文许多。

    红娘子还是一身火红的装束,腰里盘着软鞭,还佩戴一把短剑,在几个宿卫的“引导“之下过来:“大王终于肯见我了?”

    “哈哈,这是说的什么话?好似我躲着不见一样,这不是忙嘛。”张献忠摆摆手,示意几个卫士退下:“崇祯八年,在河南一见之后,眨眼之间已是十数载的光景,咱们这些当年的老朋友却难再逢了。”

    当时张李合流,都在高迎祥的旗号之下,当时的红娘子还是青春年少……也就是在那之后,义军势力逐渐壮大,红娘子才“劝”李公子入了闯军……现在想起来,那些过去的时光已如隔世一般,很多事情都忘记了,很多事情却清晰的历历在目。

    “那是在河南固始……哎,以前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红娘子想做个笑容,却实在笑不出来:“当年的虎将如今已经开国称帝,居住深宫之内……”

    当时的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猛将,也都开了国做了皇帝。不过红娘子所指显然不是李自成。

    “哈哈,据我所知,红娘子可不是这么小心眼儿的。”张献忠个子不高,捻着一尺多长的胡须笑道:“宫里的卫士么,不知道你我当年是并肩作战的交情。攻固始一战当中,你红娘子和我相聚不过十尺,并着肩膀子在明军之中杀了个通透,卫士们要是知道这个,别说你是带把短剑,你就拉着一门大炮进来,也没有人拦你……”

    张献忠想起当年的豪迈,心思也就阔达了许多:“这天下女子当中,我最佩服的就是两个,一个就是你红娘子,还有一个……”

    红娘子如男子一般的哈哈大笑:“还有一个就是执掌白杆子军的女总兵秦良玉,因为她差一点就是打的张大王投降了,这话儿十二年前你就对我说过了……”

    “哈哈……”张献忠豪爽的一笑:“有这么回子事情。现如今我还经常提起呢,不丢人,不丢人……”

    “可如今不同了,”张献忠如遇到阔别已久的老友一般,推心置腹的说道:“当年打的不顺了,也就降了,不算个什么事情。可如今呢?相信你也看到了,我这里上上下下都是跟着我一路拼杀出来的东西,还有几十万的人马。再要说投降,恐怕是做不到了。”

    说的虽是淡然,神色也不见如何的肃穆,可这里头的风火之气未必就少了,张献忠这么说,已经是等于堵死了红娘子的嘴:绝不投降,替李四劝降的话你红娘子也不必再说。

    “打打杀杀的事情就不必说了,你我都明白的很,忠诚伯强要夺取四川的话,谁也挡不住。”红娘子说道:“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说的是真话,还希望你能好好的想一想。”

    “你说,我听。”

    “之所以遣我这个外人来川,就是因为忠诚伯念在你我俱是抗清的同道,就算是有了冲突,非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愿意以兵戈相见。”

    要真是硬打,两个张献忠也打不过赴死军的西路军,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陕西那边还在谈,可我现在就能告诉你最后的结果。”红娘子说道:“忠诚伯的底线就是占据陕西,委派地方官吏治民。至于关宁军,可以不收编。可以自成体系,也可以由吴三桂的人马继续指挥,军权还是吴三桂的也不是不行。关宁军要想继续存在的话,必须自己寻找养兵之地……”

    “这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