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226部分

甲申天变-第226部分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恼怒的鞑子立刻派了几个人冲进了酒楼,过了良久之后,也不见动静。

    在这个大环境里,就是脑子里缺三个筋,也知道进入酒楼的旗人是受到了暗算,立刻就哇哇叫着冲杀了进去。

    至于那个充满挑衅味道的屎尿坛子是不是有意丢出,已不可证,甚至已经没有探究的必要了。呐喊着要冲进酒楼的鞑子还没有等冲进去,就受到强弓的偷袭。

    在七八个鞑子中箭倒地之后,才明白过来,这箭明显就是早就准备好的,无论是方位还角度都是经过精心布置。正在这些鞑子犹豫之时,在居高临下的弓箭掩护之下,二三十个身穿土黄色衣裳的人们就冲了出来。

    当时的情况下,一见到这种土黄色,立刻就联想起赴死军的军装,这已经是最直接的反应。这些鞑子本就不是战兵,虽然手持武器也不具备军人的素质,心中本就忐忑,一见到赴死军的军装,心里防线立刻崩坍,顿时就做了鸟兽之散。

    也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才能看出这是一场早有预谋的暴动。

    四下逃散的旗定很快就被堵截了回来,七八十号同样装束的人们从大街小巷中涌出,或用刀子或用棍棒,还有天桥上打把势卖艺才用飞那种特大号的大扎枪,就痛下杀手。不大的工夫,就把二十多个鞑子歼灭。

    这些无一例外的都剪刀了辫子,把鞑子的脑袋高高挑起,用最正宗不过的本地口音高声大喊:“赴死军七杀营到了,各位老少爷们快快出来杀鞑子,都算是军功的。就是老人和孩子也出来,有本事的搭把手,没有本事的也站住脚吼几嗓子,替咱们爷们呐喊助威……”

    这话怎么听也不是赴死军的调子,更象是“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那种天桥道白。可到了这个时候,心头早就烧的熊熊烈烈的火焰正找口子呢,趁着这个机会就爆发了出来。北地的爷们儿,本就是血热,一听说赴死军来了,随手抄起个家伙“嗷”的就是一嗓子蹿了出来,加入到人流当中。

    “这他娘是把戏也耍不好,你冒充赴死军也要冒充的象一点儿呀,全天下谁不知道赴死军是用叉子的?这还提着门闩呢,赴死军里有用门闩杀敌的?”虽然已经有很多人看出了其中的破绽,知道眼前这些杀鞑子的“赴死军”十成里有九成九是西贝货色,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喊叫的反而更加大张旗鼓:“赴死军七杀营的勇士到了,给鞑子拉清单的时候到了,是爷们的就上啊……”

    京城中的旗人本就撤离的不剩下多少,这么四面八方里里外外的一分散,把守着几十上百个街道路口,就成了撒胡椒面,反而更加淡薄。

    这些“赴死军七杀营”的勇士们并不算多,真正能够派上用场的也就十来张弓,二十多口大小刀子,还有三两杆的大扎枪。其他诸如杀猪刀和生铁棍子等物,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制式武器,至于别人手里的推碾棍和擀面杖之流,别说是制式,就是武器也算不上了。

    真正的可怕之处就在于这些人的数量众多,从开始的百十号人,只不过是几嗓子的光景,就已经汇集成了两百多。再过几个道口,杀散了几处街垒之后,已经爆炸性的增长开来,满街筒子都是人,都这些暴怒的人们。

    隔着的街道也在呼喊着,从大街小巷中出来的人们也不用多说什么,如万涓入海一般汇集起来,再经过几次合流之后,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了。

    这些明显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很多人都不知道究竟要去什么地方或者去做些什么,只是很“自然”的走上大道,然后把吓的面无人色的旗丁吓的更加面无人色四散而逃,或者是趁着兴头就去追赶堵截,然后把无路可走跪地求饶的旗丁砸碎为肉泥;或者就干脆是在大街上继续前进,顺着街道的方向前进。

    到底有多少人参与到了其中,就是当初的主使人也说不出来,哪怕就是一个大致的数字也没有,只是带着这些人在京城中胡乱游走。

    “血债血偿。”

    “有仇的报仇,有冤的伸冤,算总账了。”

    一个个被这种气氛激的热血沸腾,大声呼喊着砸碎一切他们认为应该砸碎的东西。只要是给鞑子卖命的,不论如何求饶,也绝对不会饶恕,斩其身,杀其家,焚起房舍。

    如洪水一般四下游走并且不断壮大的人流,在经过最初漫无目的的乱撞之后,似乎逐渐找到了感觉,正有意无意的往内城方向靠近。

    “杀鞑子,拉清单。”

    “拉清单去!”

    缓慢靠近的队伍忽然开始加速,猛然往内城而来。

    内城的旗人真的是颤抖了!

第192章 无路可走() 
《甲申天变》来源:

    第192章无路可走

    日已过午,这个季节的阳光还算不上是多么炎热。可再也让人穿不住大的衣裳了。

    身在禁宫中的孝庄虽是一身盛装,却感觉不到炎热,尤其是从内而外的凉意,几乎会产生这就是万木枯零的深秋的错觉。尤其是昨晚这一切之后,无力感觉顿时袭来,仿佛背着沉重的包袱行了千里之遥的那种疲惫。

    “城中汉人暴动,在赴死军的指引之下正往内城而来。”

    当大清国的皇太后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只不过是付之一笑,也仅仅就是一笑而已。城中汉人和旗人之间的矛盾早就尖锐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在这个时候爆发出来是再正常不过,不算什么预料之外的事情。要真是有赴死军的精锐作为内应的话,搅动起这么大的风潮绝对不会在这个时候去内城找旗人的麻烦,而是要火急火燎的往外城方向移动,以里应外合打开城门放赴死军主力进来。既然暴民都往里走了,那就足以说明不是什么赴死军,而是汉人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报复而已。

    局面已经到了今日这步田地,城中的旗人死多少根本就不是皇太后在乎的事情,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种暴乱必然引起莫大血腥,两个民族之间的仇恨将永远也不能化解。这样的话,无论是赴死军还是两辽的老派满洲势力,都会把对方视为最大的生死之敌。为了尽快把对方彻底消灭,都不会有机会喘息。对于即将远遁蒙古的皇太后来说,鹬蚌相争隔岸观火,两方势力撕咬的越厉害对她的好处也就越大。

    这种缺乏明确行动目的没有统一指挥的行动,就是闹的再大,也注定成不了什么气候。除了对于这些暴民的进展速度多少还有一点儿顾忌之外,孝庄甚至都没有在意这么大的事情。

    暴民已经不仅是在蔓延了,已经成了燎原之势,四下都在暴动都在打砸烧杀……

    孝庄甚至已经看到了那些汉人被仇恨烧红了眼珠子的狰狞模样,甚至已经看到了内能的滔天血色,可这些都不过是一种“势”的表现而已。对于“势”的运用,孝庄也是一把好手了,要不然这个身单力薄的女人也不会走到今日。

    “赴死军杀进皇城了。”

    御前侍卫面无人色,惊慌失措的前来禀报。

    孝庄却是微微一笑:“知道了。”

    这一回应该是真正的赴死军了吧,孝庄甚至能够肯定杀进皇城之中的就是赴死军中的七杀营或者锄奸团,很有可能就是七杀营和锄奸团联手而为。

    对于赴死军这个强劲的敌人,孝庄早就深有研究。先在敌人腹心之中预伏下奇兵,然后里应外合,这已经是赴死军的经典战法。在这种干系到赴死军未来的大战中,没有理由不使用。

    赴死军一旦准备在京城来个内部开花,绝对是提早就在安排布置,让人防不胜防。虽然很对人都料到了赴死军会用这个战术,但是绝大多数人都错误估计了七杀营这种特战部队的目标。

    京城和别处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里是精神和政治的双重中枢。这个政治上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威慑远远大于战略意义。从根本上来说,打进皇宫一举摧毁大清国的中枢,擒拿清廷重要人物这才是最大的战略意义之所在。

    若是能够完成这个目标,比打开京城的城门要重要的多。

    孝庄要是连这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话,她也绝对走到今天的这一步了。

    孝庄早就料到赴死军会使用这个招数,同时知道她本人和儿子福临才是七杀营的战略目标,也早就做了准备,听说赴死军杀进皇城之后,还真是一点儿都不惊慌。

    若是七杀营和锄奸团一直都不露面儿的话,孝庄才会感觉到威胁。

    就好像国手对局一样,真正的致命一击是让人能够感觉到却看不到招数,既然已经显露出来,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反而是一种看清对手招数之后的轻松。

    赴死军也就只有这点儿招数了吧。

    孝庄微微一笑,心道:我还说赴死军中的李四是何等的料事如神,原来也不过如此。无论何等精妙的招数,一而再再而三的使用,终究算不得什么。

    宫中御马监(管马的这个单位属于清廷内务的四监十二司,到底是叫御马监还是御马司资料很混乱,欢迎考据——作者按)中早就预备好了,两百蒙古轻骑和一百多早就挑选好的内廷侍卫,都是绝对忠诚可靠,随时都可以使用。

    到了这个时候,孝庄反而轻松了,反正七杀营还在皇城,距离宫城还有老大的距离。无论这名动天下的决死之士如何神速,绝对不可能在瞬息之间到来。

    既然所有的安排布置都已经浮出水面,孝庄反而是真的气定神闲了,命人把宫里值钱的物件儿收集起来。装车出城。

    感觉时候也差不多了,孝庄心情好了许多。

    反正这个京城已不可守,就是失去也在意料之中,孝庄命人在慈宁宫的粉壁墙上书写一行斗大的墨字:

    “割喉掏心,大清代明之诀也,君欲再乎?”

    看了看墨迹淋漓的大字,孝庄特意让人再填上落款:大清国皇太后留字赴死军李者。

    当年满洲人直取北京,用的就是掏心斩首战术,这可是大清国玩儿剩下的,你赴死军还对大清国的皇太后弄这一套,简直就是雷门布鼓孔府卖文。赴死军中的七杀决死兵一定会来这里,也一定会看到墙壁上的留字。

    “走吧。”

    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了,孝庄想着费尽心机的七杀营扑空之后的表情,忽然就开心了许多,仿佛回到了十几岁的少年时代……

    片刻之后,几百轻骑打马而去,只留下空荡荡的慈宁宫和四下胡乱奔走的宫人。

    按照赵启峰的战术,本来是准备以强硬的奇袭作为突破,一举杀入皇宫的。但是关二爷通过韩小旗的关系避免了这种生硬的战法,从水门顺利进入皇城。

    即便是穿了清廷宫人的服色,这些人也不可能欺瞒太久,很快就被宫人识破。本就慌乱已极的宫人陡然见到敌人杀到了皇城之中,立刻就炸了营……

    赵启峰的核心目标就是乾清宫的福临和慈宁宫的孝庄,也不大和这些宫人为难。只要他们不挡路的话,也就不加追杀,不顾一切的飞扑进宫城之内。

    宫城中的侍卫和宫人有很多都是从关外带过来的,对于这个清廷还是有一点儿血诚之心的,也不象外围皇城的那些宫人,一见到七杀营立刻就吓的尿裤子或者作鸟兽散,甚至还组织了几起像样的抵抗。

    因为七杀营和锄奸团的勇悍,再加上精心的准备和铁黄瓜的威力。关键还是大环境的压迫,让赵启峰等人终于突破重重阻力,一路杀了进来。

    杀入鞑子的皇宫之中,这是何等的威风,又是何等的荣耀,此等战功起码能够流传千年。

    稍微一审,就知道满洲的娃娃皇帝早就跑了,只剩下慈宁宫的皇太后。赵启峰立刻就调头杀奔过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折损了十好几个弟兄,终于来到慈宁宫大佛堂。

    但是这里已经空空如也,除了因为贪心还在搜刮宫中财物的宫人之外,那个大清国的皇太后早已不知去向。

    就是审问这些宫人,这些低级的奴才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根本就不知道皇太后去了哪里。

    从蛛丝马迹上来看,这个皇太后很有可能是已经起码逃窜而去,又捉了几个侍卫,三木之下,果然如此。

    皇太后也跑了,而且是在蒙古轻骑兵的护卫之下跑的,已经逃走了有一阵子。

    如此精心的准备,如此周密的安排,动用的人力物力无算,居然落空,怎么说都让大家沮丧的很。尤其是宫墙上的留字,简直就是对七杀营和锄奸团最大的羞辱。

    在这些精锐里头很多人都是不识字的,包括他赵启峰在内,简单的字儿还能认几个,要说这种文绉绉的句子,还真是读不下来。

    可跟随着行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