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83部分

甲申天变-第183部分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高空落下的箭矢在电光火石之间撕开清冷干裂的空气,一瞬间落在众人头顶……

    “举盾!”

    双方几乎同时树起盾牌,片刻之间,盾牌的皮面子上已插满了挤挤挨埃的羽箭。

    弓兵再度靠前几步,终于稳住阵脚,身后就是零星倒下的战友。

    遍地都是冒着热气的鲜血,在一片片积雪当中显得更加触目惊心。

    身后的叉子兵和地支各营主力战兵一拥而上,顷刻间就越过了弓兵……

    几乎是前脚赶着后脚一样,火铳营立刻就垫了上来,何钧力沉稳而又富有节奏的口令响起:“前排,放——”

    “后排前进,放……”

    在这样的战斗中,火铳兵这架精密的杀人机器,不再追求能给敌人造成多大的杀伤,而是尽其所能的压制敌人的远程攻击力量,只要让敌人的弓箭手抬不起头来就可以。

    自从换装了新式的火铳之后,以前每射击七次的功夫,现在就能够放九次。在击发速度上虽然还无法于弓箭相提并论,可火铳所特有的片式杀伤覆盖的范围更大。而且火铳兵不象弓箭手那样消耗巨大的体力,可以更加持久的为前面的主力攻击部队提供源源不断的火力支援。

    密集成排的火铳兵立刻就招来了敌人的炮火。

    双方的火炮都不敢说打的能有多准,这个时代准求火炮的精确度还是一个笑谈,能打的偏差不是太大就算不错了。

    尽管如此,火铳兵还是被敌人的火炮打出了好几个缺口。

    “后排,填,前排放!”

    几乎不带一定点儿的感情,何钧力好像根本就没有看到自己手下出现的伤亡,依旧按部就班的把后面的火铳兵填过去,象打补丁一样补充缺口,以保持打击的密集度。

    在敌人火炮发威的同时,赴死军炮营也在做延伸射击,力图把敌人布置在后头的炮群打成哑巴。

    “小炮,都给我上去。”

    这个命令其实有点晚,因为炮营士卒早就已经开始做了。

    挽马迅速前进,砍断皮索之后,近两百门四百斤小炮摆成矩阵……

    “轰”的一声巨响,仿佛是万雷齐齐滚落一般,所有的小铁炮在一瞬间齐开,声势真是惊天动地。

    城头上忽然就倒下一片,谁也想不到赴死军会有如此密集的炮群,气势为之一窒。

    数以万计的战士们冒着密集如雨的箭、石、炮火前进,后头还有如潮水一般的队伍,层层叠叠也不知道有多少。在快速的前进当中,不时有成片的战事倒下,鲜血洒满雪地,却没有人回头……

    白的雪,黑的是泥,红的是血,各色杂陈,艳丽无比。

    “架梯子,”在扯破喉咙的命令声中,二十多架云梯在呐喊中树起。

    “垫车子,”四轮梯车迅速到来,几乎没有耽搁哪怕是眨一次眼睛的功夫,就把云梯支架固定起来。

    最为惨烈的蚁附攻城大战展开了。

    在远处一直密切关注,也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的李四豁然起身,大声命令:“预备队,全体压上。”

    “命令各会党弟兄,不留余力攻城。”

    这一回,李四下了真本钱,一下子就把预备队全都投了进去。

    看着弟兄们不顾一切的攻打,两个先锋营的战士们也是憋足了劲头,腰里的铁黄瓜掏出来又塞回去,塞回去又掏出来……

    手里那柄叉子早不知擦过了多少回,胸中热血几乎要沸腾起来,脑浆子不住翻滚,一看到前边有弟兄倒下,几乎就能爆裂开来。

    要不大帅的命令没有到,要不是忠诚伯没有松开手里的锁链,先锋营都能比野兽更加狂野的冲出去了。

    手里的这柄叉子,早就已经名动天下。只要一提起赴死军的叉子,什么样的神兵利器也得先逊色三分。这才真正是阎王的催命符,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天下第一凶器,是实打实杀出来的威名。

    哪一柄叉子没有饮过敌人的胸中热血?哪一柄叉子没有夺过敌人生命?

    这些叉子被战士们视为珍宝和最大的荣耀,叉子柄上都有自己的番号和名字,就是自己死了,叉子也不能死,还要给自己的子弟后代流传下去……

    看着传令兵快马如飞,三个天干营的营官立刻就站立起来,不约而同的迎了上去。

    还隔的远远,传令兵就开始大吼:“大帅有令,预备队,攻击……”

    “杀!”

    三个营官根本就没有回头,不约而同的爆发出一声咆哮。

    三个天干营当中,一个是李四直属,两外两个都是先锋营,三个营头汇合起来,就代表了赴死军最为强悍最为勇猛的力量。

    现在大帅终于松开了紧紧攥在手里的锁链,就如同放出了天地之间的洪荒猛兽一般。一群见血的猛兽嘶喊着咆哮着,立刻冲入战阵当中。

    稍微靠后,是数以十万计的宗社会党众,这些人行动远远不如天干营的迅速快捷,也没有天干营那样的无边杀气。但是这些人都被一个个大仙儿一个个天尊鼓噪着,高唱着“刀枪不入”的口号,在披红挂彩身涂朱砂的“大师兄”率领之下,如倒灌的海水一般,紧紧跟在赴死军的浪潮之后,以更大的声势压了上去。

    床子弩,这种古老的兵器虽然笨拙缓慢,依旧被使用着。

    缓缓绞开的弦子到位之后,“啪”的斩断锁子,一丈多长的巨大箭矢带着骇人的声势就射了出来,如撕开一章湿透的薄薄纸张,几乎没有任何阻隔的射穿了弓兵前面的盾牌,然后贯穿弓箭手的身体。巨大的势能和惯性作用之下,房梁长短的大箭带着串是上面的尸体,接乱射穿几个弓箭手的身子,余势仍未消尽,“嗡”的一声,斜斜插进冻土当中入地数尺。

    如糖葫芦一样,巨大的箭杆上串着好几个人。这些人都还没有死透,胸腹所被贯穿手脚还在乱划,想发出一声惨叫,奈何肺部早被灌满了血甚至早已破碎,气流之久从破开的巨大伤口中呼出……

    鲜血顺着箭杆儿留下,如春日里化开的溪水,温温热热的泽润着身下冰冷冷的土地。

    “回首后望者,斩!”

    孔有德和几个赴死军的老队官一起,恶狠狠的大喊着,以血腥而又残酷的战场纪律威慑众人,保持最基本的弓箭密集程度。

    到了这种惨烈的战场,也顾不得许多,也不管有没有死透了,就把前边战友的尸体拖拽过来,用各种齐聚支撑着,垒成一道血肉胸墙。

    旁的弓箭兵也有样学样,也不管是人尸还马尸,都拖拽过来叠起,然后就隐在这些血肉工事之下开工放箭。

    因为长时间的重复同一个动作,拽弓放箭又需要消耗莫大的体力,大伙儿两臂早就酸麻,只是机械性的把弓弦张开,把箭矢射出,至于有没有射中敌人,已经没有人去关心了。

    在攻坚的最初阶段,也是双方死伤最大的时候,城上城下,到处都殷红赤艳的颜色,在干冷的阳光照耀之下,闪烁着妖冶诡异的光泽,仿佛本身就有了生命。

    在弓箭营这一片儿阵地上,多是些新附军改编过来的“新兵”,这些人不是没有见过大阵势,也不是英勇无畏的和天干营叉子兵一样不计生死,而是麻木了。

    最开始的时候,看到身边曾经和自己公用一个木碗的战友脑门上顷刻间就被利箭穿透,要说不怕那纯粹是胡扯,一条人命,说没就没了,谁也不是真的刀枪不如,还能不怕了?

    真要上了战场,无论何等威猛,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也起不了什么高调。但是一个团体所能够带动起来的那种士气和嗜血的精神,却可以决定一支军队的本质。

    军队的高下之分不是看装备的华丽与否,不是看指挥官的名气,而是看这支军队的顽强程度。

    当所有人都勇猛起来的时候,即便是一个连鸡也没有杀过的懦夫,也能直面血腥。当大多数人都热血沸腾的时候,参与其中的个体也同样会热血沸腾。

    赴死军的整体士气带动了某些意志不坚定者,而残酷的战场纪律更是一种预防,其中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所有人对于赴死军战斗力的过分迷信和崇拜。

    只要赴死军出来,就没有可能失败,不管前面是什么样的敌人,绝对是必胜。

    这种信念已经成为一个迷信,身在一个永远也不会见到失败的团体当中,无疑也能让士气高好几个层次。

    “嗖”的一箭飞来,正从锁骨之下穿过,被箭矢的惯性带动,受伤的士卒仰面栽倒。

    这个士卒是孔有德手下的老兵,已经四十多岁,经年的征战和奔波让他须发半白。

    孔有德只知道这个老兵姓巩,至于叫什么名字一时间也想不起来:“老巩,你死了没有?”

    老兵一蹿就站起半个身子,左肩已是一片殷红。

    对于这种程度的红伤,只要是上过战场的人都有最果断的处理办法。

    老兵伸手稳住箭杆儿,孔有德早拔出刀来:“拿住——”

    一刀下去,箭杆断为两截儿,孔有德攥住穿透肩窝的箭镞也不说话,猛然往外一拔……

    鲜血泉水也似的劲射而出,喷了孔有德满脸。

    胡乱撕扯下衣衫,把身后的伤口按住,老兵自己单手按住身前的创口:“下去裹伤,只要不化脓,你这老家伙就还是我的兵。”

    在这个过程中,老兵连哼也没有哼一声,面色虽有点儿难看,依旧谈笑风生:“这么冷的天儿,化不了脓,我也死不了,哈哈……”

    密集的箭雨之下,不时就有身边的战友倒下,轻伤的自己想办法处理。重伤的一脚就踹进血肉胸前的根子里,面对被后续的飞箭钉死。要是有那些一击就丧命的倒霉鬼,立刻就垫在胸墙上。死了也就死了,只怪他自个儿运气不好,这当兵就是吃的刀口上的饭,哪里还有不死人的?死了倒好,不仅带走了晦气,还能把胸墙垒的更高……

    一个小兵射光了皮壶里的箭支,眼光四下扫视,寻找箭矢。发现“血肉胸墙”当中还有半壶箭,伸手就拽:“死鬼老兄,借你的箭使使……”

    死人身上的东西就是不大好拿,拽了几下也没有拿下来,小兵反而恼了,掏出小刀就把皮带割断,还不住的大骂:“死鬼也不是个好死鬼,你都死了还舍不得这半壶箭?老子拿来是打鞑子的,你还想带进棺材里?”

第172章 变数() 
第172章变数

    歪到了西边儿的日头成了一个大蛋黄。隐隐还透着一抹红晕,有气无力的照着。寒风打着旋儿,发出嘶哑的呜呜声,恍如夜半鬼哭。

    城墙上的好几个垛口已经在火炮的轮番轰击下坍塌,身后的瞭楼和角楼上早插满了箭矢,象秋后的收获过的稻田一般。

    脚下的鲜血凝结成厚厚一层,在寒冷的空气中变得更加滑腻,踩踏上去发出“噗嗤”“噗嗤”的声响……

    鲜血如污水一样还在缓慢流淌,沿着城墙的缝隙浸染而下,然后凝结起来。在夕阳照耀之下,这座千年古城如浴血一般。

    开封城下,皑皑的积雪早被踩踏成了稀泥,露出黑乎乎的泥土,遍地都是触目惊心的红褐色,更有一处处来不及收回的尸体,以各种扭曲的姿势伏在冰冷的地面上。断刃残枪撒的满地,残破的军旗还在风中孤零零的飘荡。

    在这多半天的攻坚战中,双方的死伤同样惨重。尤其是在总攻之时,赴死军所展现出来的凌厉攻击,数度撕破城防,那种真正无畏的气势。那种前仆后继的亡命精神,思之令人不寒而栗。

    即便是精锐的满洲战兵,面对这种不计生死的攻击,同样也是心寒色变。

    终究是倚仗了城防的优势,又有精心的准备,终于挺住了这血腥惨烈的第一天。

    照这样战斗下去,不要说坚守一个月,就是半月之后,开封也再拿不出可战之兵。

    尤其是赴死军临退之时,百十封书信射了上来。

    “三日下城,鸡犬不留。”

    寥寥数字,已经把李四的腾腾杀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日之内,若我攻不下开封,就再也不会攻打。若是在三天之内拿下开封,我就要屠城。

    屠城从来就是蛮族的行为,也是对防守一方的极大威慑。这个招数满洲人已经用过好几次,数百年来,就没有听说过汉人也会用这一招。

    李四当然不可能把开封屠的鸡犬不留,这也不是赴死军的作风。所谓的屠城针对的是谁,大伙儿心里有数的很:是要屠杀曾经抵抗赴死军的军事力量,无论是被赴死军视为死敌的满洲辫子兵,还是李四一直在争取和瓦解的新附军。

    只要开封城破,将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进行无差别的大屠杀。

    贯穿整个冷兵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