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甲申天变 >

第176部分

甲申天变-第176部分

小说: 甲申天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个天干营仅仅拿出来三个,还是摆在后面垫住撑后腰的位置,火铳营是摆在队肩上,可谁见过拿火铳兵做攻坚主力的?

    五个地支营和一个工兵营加起来也能勉强算是“大军过万”,可这些都不是赴死军的主力,尤其是人员最多的弓兵营,最多也就是打打掩护而已。若是李四真的想拼死攻城,火铳营绝对会取代弓兵营的位置,而弓兵营则会调到前头,这是肯定的。

    从忠诚伯的布阵上来看,分明就没有准备死命攻打,或许是为了试探吧。

    可在开封的日子也不少了,试探的还算少吗?似乎没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的再试探一回的必要。

    但是孔有德很清楚这次试探的必要,这是赴死军借以表明死战的决心,表示出要拿下开封的决心。

    不管忠诚伯摆这个样子是做给谁看的,这一次肯定不是真正的攻城决战。

    要是李四早就下了这个决心,提前好几天就开打了,还用等到今天?

    要么是李四在别的地方有什么企图,这是在开封弄了一个障眼法儿;要么就是忠诚伯还有别的布置。拿人命去填坚城,不是李四的作风,赴死军也没有这样雄厚的本钱。

    以孔有德的精明油滑,自然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早就嘱咐好几个贴身的士卒:“一会战鼓响起,拼了命的给我放箭,射中射不中不要紧,关键是不能露怯,又不是玩儿真的,咱们爷们没有必要害怕……”

    孔有德这根老油条是看出来了,可那些大师兄们哪里知道这些弯弯绕绕的道道儿?一看大军云集,摆出攻城的大架势来,一个个就跟打了鸡血一样。

    烧高香吞符水,又是请神有是附体的就折腾开了。

    杂七杂八的信徒弟子还就真以为有什么什么大仙什么什么天尊的保佑,一个个的胆子也肥了,气儿也壮了,念着些狗屁啷当的所谓“六字真言”就往前压。

    战鼓一响,大炮轰鸣,开封的第一次大规模攻击终于在万众瞩目中拉开帷幕。

    “放箭!”

    一声令下,弓兵营弓弦齐动,把箭雨泼上城头。

    和天干各营的主力不同,地支各应并非是那种崇尚绝对进攻的队伍,所以在兵种配置上更加合理。刀牌手、折冲手、钩枪兵、弓箭手一应俱全,攻击开始之初,立刻操弓引箭……

    万箭齐发,昏沉灰暗的天色中,如蝗群一般密密麻麻,带着让人战栗的声响如乌云压上城头。

    开封城上的清兵也早有准备,一看箭矢划破寒风这就如密云一般:“举盾——”

    多半个门板大小的木盾立刻树立起来,互助守城的士卒。

    如乌云似黑烟的箭雨顷刻之间已经落下,顿时成为白茫茫的密雨。

    “咄”“咄“声中,万千箭矢射穿护盾的皮面子,插进木骨之中,甚至有的利箭直接射穿盾牌,把盾牌后头的士兵钉死。

    “弓箭还击!”

    半空中飞箭往来,“嘶”“嘶”的声响不绝于耳。阴沉的天色猛然就是一黯,仿佛突然之间黑夜就要来临,闪耀着寒光的箭矢拖拽着白色尾羽就落了下来。

    在前几次的远程互攻之中,谁也没有占多少便宜,就如同校场上的演习一般按部就班。既没有什么亮点,也没有什么缺陷,就是你来我往几度攻守。

    待到赴死军掩护着步兵开始前压的时候,双方的箭雨再没有以前那么密集,开始胡乱攒射。也不知道是哪个天尊的弟子,或许是真得到天神的保佑而刀枪不入了,竟然带着一棒子信徒弟子冲到了最前面。

    “诛杀妖魔鬼怪,赤脚大仙在此,邪魔还不快快现出原形……”大师兄手里拿着一面镜子,咋咋呼呼的朝着城头的清军晃来晃去。看拿意思,是真把这倒霉的小镜子当作传说中的照妖镜了。

    其他的大师兄们一看,要是让赤脚大仙这种法力低微的九流小仙占了先机呀,一个个玉皇大帝、如来佛祖的弟子还有什么脸面再混下去?

    或是召唤五雷正法,或是呼唤十万天兵,一个个的大师兄们掐诀念咒,疯狂的又闹有跳,后面数以万计的弟子信徒们可就真的疯了。或举刀枪或扛云梯,一哇声的冲了上去。

    双方的远程力量都没有取得压制效果,这边儿大仙儿们可就当真了,乱糟糟的往前填。

    这种“勇猛无畏”的精神不仅让赴死军上下目瞪口呆,就是开封的清军也是有点慌了阵脚——都说赴死军不怕死,传言果然是真的。只是没有想到会不怕死到这种地步,这哪儿是不怕死呀,分明就是来送死的。

    “射,给我射!”

    因为这些大仙儿冲的太快,也太过靠前,自然而然就得到了清军的重点“关照”。

    密密麻麻的箭矢如雨而至,又是居高临下,眨眼之间就覆盖在大仙儿的头顶……

    尽管看不上这些装神弄鬼的家伙,可好歹也是一个战壕里的,怎么说也不能眼看着他们给鞑子这么收拾。

    “射,压制敌人!”孔有德本来还是留了三分余力,一看这架势,可就把全力都使出来了。弓兵营再次齐射,试图以弓箭压制敌人的弓箭。

    十几门火炮也是吼的地动山摇,和城上的大炮展开对轰。

    弓箭对弓箭,火炮对火炮,如兵家教典一般正规的战斗,对于赴死军来说,其实是吃亏的。

    最吃亏的还是那些刀枪不入的大仙儿。

    敌人的箭雨一下来,他们就最先倒地,很多人身上都插了十几甚至二十几支箭矢,一个个象是刺猬一样,还高喊着“刀枪不入斩妖除魔”的口号呢。

    浓重的血腥在凛冽的寒风中弥漫开来,冒着腾腾热气的人血滋润着这片干涸的土地。

    “英勇无畏”的大仙弟子们倒下一大片,一个个都愣住了。

    不是说刀枪不入的嘛?怎么会见血?难道是大师兄沾了女色?要不然仙家的法术怎么会失灵?

    一个裸着膀子身上用朱砂描着各种符文的大师兄,伸手拿过杨木弓,在箭上挂了一道符纸,大叫一声:“妖孽,看我神弓……”

    “嗖”的一声,箭矢离弦而去,也不知道是真有仙家保佑,还是瞎猫碰见了死耗子,就真的射中一个清兵的脑门儿。

    中箭的清兵惨叫一声,跌落城头。

    这么一来,开弓的大师兄可就来劲了,扯下一面满是符文的大旗披在身上,又跳又闹的高叫起来:“我仙家法术可泼鞑子妖法,神弓除妖,刀枪不入……”

    “噗”的一声,一枚飞箭射进大师兄胸膛。

    大师兄仿佛也愣住了,根本就没有感觉到疼痛,低头看看插进胸口的箭矢,还不肯相信呢。只是叫喊的声音低了许多:“刀枪……”

    又是一箭飞到,将大师兄仰面射倒,旁边的师弟师妹们立刻扑了上去,大呼“天尊保佑”。

    倒下的大师兄身中两处致命箭伤,胸中鲜血倒灌进肺中,呼吸之间口鼻已是满是血沫子。好像是拼尽了全身的力气,大师兄终于喊出最后一句话:“刀枪……不入……”

    殷红的鲜血流淌而出,大师兄还在抽搐的身子被满是符文的大旗包裹着……

    “七七四十九日之后,大师兄会醒来的!”那些弟子们还念着这些狗屁的咒语:“赶紧把大师兄的身子撤下去,不要着了凉……”

    原本以为这些装神弄鬼的大师兄和魏无牙是一路货色,完全是就用神鬼之说欺骗世人的神棍而已。想不到他们自己都信的实实在在,真的以为自己就是仙法护体刀枪不入。

    这和老神棍有本质的不同。

    虽然经常说什么神仙佛爷,可老神棍自己绝对不信那些蒙人的神鬼之言。可这些大师兄小师弟却真的信了,即使是见到血腥和死亡,依旧是信的很死。

    “让他们撤下来吧。”这已经是一边儿倒的屠杀了,这种冲锋绝对不是无畏而是送死,连李四也看不下去,命令士卒传令,撤下这些其实就是老百姓的“天兵天将”。

    “传二师兄法旨,暂且会兵……”老神棍知道怎么对付这些人,也不说什么军令不军令的,直接就把李四的“二师兄”身份给抬出来了。

    有几个大师兄已经去见他们的师傅了,群龙无首的时候,李四这个“二师兄”的号令也就管用了。

    几支队伍一撤,旁的大仙儿们也不得不撤回来,只留下身后遍地尸身……

    “可不能由着他们这么胡闹了,老神棍,我要接管这些人,你给我想想法子。”

    李四这么做也是为了他们这些人着想,要真是有心杀鞑子赴死军不介意和他们联合,可这根本就是送死嘛。

    “嘿嘿,对这种人,我老魏最在行了。”魏无牙嘿嘿的不住坏笑。

    “还有,南都方面能不能再给些支援?朝廷就是不出兵助战,起码也应归再拿出点钱粮吧。”

    老神棍笑道:“这好说,好说,我再拟个求援的条陈送过去,朝廷那边最少也得再支援咱们一千两千的粮食,嘿嘿……”

    南都,武英殿。

    今天的兴武君臣确实有点儿窝火,准确的来说是很窝火。

    随着赴死军在开封的进展,或者横扫中原或者突进河北(黄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朝廷拼出了吃奶的力气,好不容易打过了江去,也光复了已是一片废墟的扬州,可那个蒙古旗的威胁还没有解除,这事情怎么看也不如人家赴死军那边闹的风光。

    要是没有赴死军在旁边策应着,杨廷麟根本就不可能把整个蒙古旗吃下去。就算是兴武小皇帝也知道这一点儿,也默认了淮扬的对峙局面。

    偏偏这个时候,杨廷麟给了朝廷一个希望。

    杨廷麟已经和北边的山东义军取得联络,准备和义军夹击蒙古旗。

    这当然是个好消息。

    这么一来,朝廷就可以彻底收复淮扬,江南也就去了最大最直接的威胁。然后就可以腾出手来做更大动作。

    眼下的赴死军摆开的阵势极大,就是两浙的潞王也唱了一出千里奔袭的好戏。虽然潞王的举动朝廷里不大赞同,可人家的大军都出去了,过来说一声也就是表面上的功夫,难道还真能就因为朝廷的一纸空文就调回来?兴武朝对藩王的掌握能力什么时候如此强盛过?

    无论是赴死军还是地方藩王,都已经走在了朝廷的前面。

    这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儿,大有百花齐放的架势。可朝廷很知道其中的无奈和苦楚。

    大明朝是怎么来的?还不太祖皇帝打跑了蒙古鞑子?为什么没有让给赵宋子孙?因为赵宋子孙在驱赶蒙元的战斗中没有尺寸之功。太祖的江山是得自蒙古人之手,又不是篡的他赵宋江山,自然是要自己开国了。

    眼下的满洲鞑子和蒙古鞑子也差不多,现在的局面和南宋也差不多。要是小朝廷偏安江南,在收复国土的事情没有什么建树功劳,江南以外的江山可就说不准是谁的了。

    不管是谁,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会心甘情愿的交到小皇帝手中?这样的大忠臣还有吗?

    山东义军兵力雄厚,又是百战余生的勇士,要是能为朝廷出力,对于眼下兵力捉襟见肘的兴武新朝来说,可是求之不得。

    得到山东的义军不仅仅是兵力上的增长,更主要是树立起一面大旗:整个北方各式各样的义军也不知道有多少,朝廷要是能把山东的这股义军给收编了,对于以后收编其他抵抗力量也是开了一个先例。

    这些义军可是真正能够立刻就拉上战场的战兵,而且作战经验丰富又能吃苦,比朝廷的新军要强的多了。

    小皇帝和他的几个肱骨之臣刚刚高兴了开头,后面可就高兴不起来了。

    原来山东义军仅仅是准备和王师联合作战,不仅没有说要服归王化,反而要以扬州为界和朝廷划分势力范围。

    杨廷麟自然不敢在这种事情上擅自做主,虽然知道和山东义军联合有百利而无一害,还是赶紧把这个消息送回了南都。

    这样的条件无论如何小朝廷也不会答应的。

    这不仅是造反,而是要自立了,要不是还有满清大敌在附近威胁着,小朝廷立刻就要下旨让杨廷麟剿灭反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便是被鞑子占领的北都,兴武君臣也从来没有承认过满清的合法性,一直视其为反叛的藩属而已。现在一个地方性质的造反武装,就要朝廷承认其合法性,并且还要划分地盘儿,根本就没有任何可能。

    从根子来说,山东义军不管是义军也好,是反贼也罢,确实是大明朝内部的事情。因为早在李自成起事之前,山东这边就已经高树造反大旗了,所以根本就谈不上是什么“大顺”的残部。

    虽然闯军曾在山东占据主要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