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晚唐-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巢精神一震,道:“愿闻其详。”
黄揆道:“还是让杨贤侄说吧!”
杨行密从怀里掏出一张军事地图,他把地图平铺在书案之上,道:“高骈来润州,无非走水路或者陆路,因为水路是顺流而下,所以走水路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杨行密指着军事地图的长江水道上,道:“现在高骈大概应该到了鄂州,我们可以多拍些好手在繁昌北边的长江口埋伏。那里长江水道转而向南,一个转弯又折向东北,是绝佳的埋伏地点。到时候多找些水性好的兄弟,务必击杀高骈。”
黄巢神色平静的道:“希望行密不会让我失望,不过,行动过程中要一切小心,不要轻易一身犯险,如果因为要击杀高骈而让为师失去一个得意弟子的话,为师倒更希望能够正面和高骈决一死战。”
杨行密心中一暖,知道师父关心自己的安危,感激道:“弟子谨记在心。”
黄巢道:“高骈武功卓绝,你现在还不是他的对手,让你的两位师叔也和你一起去吧,那样成功的希望更大一些。”
杨行密点了点头,道:“谢师父关心,不过我还要向师父要一个人。”
黄巢疑惑道:“谁?”
杨行密看向了朱温,朗声道:“三师弟朱温。”
黄巢还没答话,黄颖上前一步道:“不行,这次行动太危险了,三哥功力尚浅,不足以担当此任!”
杨行密笑眯眯的看了朱温一眼道:“小师妹倒是挺关心三师弟的安危的,我这个自幼和她一起长大的二师兄的安危,她倒是一点都不放在心上。”
黄颖脸上一红,神情有些腼腆,可由于担心朱温的安危,还是插口道:“谁不知道二师兄你功力通玄,在江湖上罕逢敌手,哪里需要我来担心?”
朱温也有些尴尬,对于行刺高骈他并不赞成,毕竟历史上高骈的死还要在数年之后,如果高骈现在就死于长江之上,以后的历史将会如何?毕竟高骈在晚唐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可朱温也不敢肯定形势以后的发展会完全按照历史的轨迹发展,是以他并没有说话。他心中也有一个念头在转动。如果高骈真的死在长江之中,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长江以南将无人是黄巢的对手。黄巢完全可以实现当初利用长江之险和大唐王朝划江而治的战略计划,假以时日一统天下并非不可能。
可他没想到的是杨行密竟然让他也参加这次行刺的计划,这就出乎了他的预料之外,黄颖的出言阻止更是让他感到有些尴尬。男人的自尊心作祟下,朱温不得不站出来表一下态了。
朱温朗声道:“小弟虽然无德无能,可做个马前卒的能力还是有的,要说危险,哪位兄弟去了不危险?既然我身为义军的一员,就有义务要参加义军的各种行动,如果因为怕危险就不去的话,其他兄弟会如何想法?”
朱温的话在情在理,众人纷纷点头。
黄颖就显得有些尴尬,心中不住的暗骂朱温不识好歹。真是个傻子,你可知道高骈是什么人物?那可是大唐王朝第一名将,数十年来在大唐军中一直是神话般的人物,想杀他谈何容易?二师兄怎么说也是成名多年的人物,在年轻一辈中可以说是顶尖的人物,可你朱温算什么?习武才不过半年就想去行刺高骈,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吗?
可心中想归想,可她并没有说出来,虽然她和朱温的事情在义军之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可毕竟朱温是男人,她知道,在众人面前,自己作为女人是要尊重男人的决定的,要不然的话会让朱温更加的难堪。
可黄颖还是有些不放心,道:“好,那我也去。”
黄巢喝道:“胡闹,你一个女流之辈去了有什么用?还要让你两位叔叔和两位师兄分心照顾你。”
黄颖见黄巢发了话,嘟着嘴生气了闷气。
杨行密打了个哈哈,道:“小师妹不必担心,我让三师弟前去并不是让他跟高骈拼杀,而是想让他作为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刺客的工作就有我来做,三师弟给我发号施令就行了。”
黄颖眼睛一亮,瞪了杨行密一眼,仿佛在说:“你怎么不早说?害我白担心半天!”
朱温也不推辞,他知道杨行密既然让自己来指挥,就一定有他的道理,杨行密当然不会是傻子。没有一定的把握,他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正因为杨行密的稳重和谨慎,黄巢才让他负责江南的事情,就连黄巢的两位弟弟和黄巢的独生儿子也要听从杨行密的号令,可见黄巢对杨行密的重视。
由于事情紧急,当天晚上就要出发。
这是一次可以决定整个战局的行动,行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唐王朝的兴衰和义军在江南的发展。
第67章 准备伏击()
朱存、朱珍等人听说朱温要和杨行密一起去伏击高骈,都嚷着要跟去。
朱温自己也知道这次行刺计划危险万分,所以让朱存和朱珍留守在大营,只带了徐怀玉一个人和百十个身手好的亲卫兵前去繁昌。毕竟徐怀玉的武功更适合单打独斗,朱珍和朱存更偏向于在战场上的冲锋。更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朱温不想让朱存和朱珍二人以身犯险。
朱温还没忘带上几个经过吴福改良过的“炸弹”,引线问题已经被吴福解决了。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吴福把棉花做成线,再用火药洒在棉线上。棉线之外再包一层细麻,既可以防止引线过长容易断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防潮。
用投石车投掷的那种,吴福把它取名叫“霹雳弹”,士兵可以用手投掷的那种小的像手榴弹一样的家伙,吴福把它叫做“震天雷”。
现在朱温身上就带了十余个“震天雷”,徐怀玉也带了不少,跟随朱温的百十个亲兵也没人带了两个防身。“霹雳弹”总共带了八个,由于这次打的是伏击战,八个“霹雳弹”已经足够了。
本来从润州到宣州西北方向的繁昌县走水路是最近的,可由于是逆水,速度太慢,时间上也来不及,一行人选择了陆路。一行人快马加鞭,第二天中午时分就赶到了伏击地点。
朱温放眼望去,自西向东的滚滚长江从这里忽然折而向南,长江两岸是一个个不太高的小山头,山上树木茂密,确实是个伏击的好地点。
杨行密道:“朱师弟,你感觉这个地点怎么样?”
朱温点头道:“果然是个伏击的好地方,就是不知道高骈是否真的走水路。”
杨行密道:“我已经吩咐探马去查探,长江沿途都有我们的人,应该很快就有消息的。”
朱温道:“我先勘察一下地形,尽量选择一个绝佳的地点。”
杨行密笑道:“地形我早就看过了,我几年前来过这里,我知道有一个地点不错,你跟我来。”
朱温跟着杨行密二人下马步行,来到长江转弯向南半里左右的地方,那里是一个小山头,山顶地势平坦,且多树木,数百人隐藏在树林中绝对不成问题。
朱温原来的打算是趁敌船刚转弯之际,派人从岸上用投石车发射“霹雳弹”,那东西只要投到船上,必定是船毁人亡的结局。
可关键是由于时间紧迫,根本没有时间携带笨重的投石车。这就给投掷“霹雳弹”增加了难度。
高骈上任肯定是船队,时当乱世,高骈这样的重要人物出行定然携带重兵,如果单凭己方数百人的伏击队伍肯定是不够的。
朱温道:“杨师兄,你能否找到几艘渔船?”
杨行密疑惑道:“你用渔船有何用,快艇我这里倒是准备了二十余艘,数日前已经运至此处。”
朱温道:“快艇也有用,可最主要的还是渔船,这关系到这次行动的成败。”朱温心中已经想到了办法。
杨行密虽然不知道他要渔船有何用,但他是聪明人,知道朱温既然这样说,定然有他的用处。他二话不说,立即派人道附近的渔村收购渔船。
江南之地多水,特别是靠近长江附近的地方,河道纵横交错,长江两岸的人多以打鱼为生,没多久时间,他们竟然从渔民手中买来了十多艘渔船。
朱温一看,哑然失笑,按怪自己没有跟他们说清楚,渔船要两艘就已经足够了,多了反倒没什么用处。
刚好这时杨行密派出去的探马已经回来,杨行密赶忙道:“如何?高骈是否走的水路?高骈的船队又到了哪里?”
那人道:“据铜陵那里的兄弟说,高骈是走的水路没错,这时大概离铜陵还有百十里的路程。”
杨行密喜道:“来的好快呀!我知道了,你先下去休息!”
朱温和杨行密对望一眼,他们都从对方眼神中看出了一丝兴奋之色。
杨行密兴奋是因为他终于可以和名扬天下数十年的大唐第一名将高骈短兵相接了,光是想想就让他兴奋异常,无论成与败,他都希望和高骈一战。不光是为了义军以后在江南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他要证明自己的实力,也想见识一下大唐王朝军中第一人的风采。
朱温兴奋却是因为他正在试图改变一段早已成为既定事实的历史,如果伏击真的成功,就意味着晚唐以后的历史将会改写。不但混乱的五代不会出现,就连以后的大宋王朝会不会有都还不一定。
朱温吩咐徐怀玉把“霹雳弹”拿来一个,杨行密疑惑的看着这个“长着尾巴又粗又短的铁棒槌”一样的东西,心中有些好奇,道:“这是什么玩意儿?”
朱温笑道:“这是我军中研制出的火器‘霹雳弹’,只要这东西能够投到高骈的穿上,我保证让他船毁人亡。”
杨行密大喜过望的道:“这可是好东西呀,呵呵,就这么一个么?”杨行密试探的问了一句。
朱温道:“我就带了八个。”
杨行密喜的嘴都合不上了,不住的道:“够了,足够了,呵呵,有了这个东西,成功的把握可以上升三成,如果说原本我们成功的把握只有一半,现在我们就有了八成的把握。”
徐怀玉见了杨行密一副见到宝了的样子,心中一阵鄙夷,“真是没见过世面的家伙,这玩意儿我们朱将军军中还有百八十个,你连这玩意儿都没见过,还是我们朱将军的二师兄呢!我呸!”
杨行密可不知道就因为自己的一时高兴,会让徐怀玉这个剑道高手在心中鄙视的一文不值。依然在不断的研究着那个沉重的“霹雳弹”,心想这次伏击过后,一定要到朱师弟军中学一下这个“霹雳弹”的制作方法。
朱温道:“杨师兄,高骈现在恐怕已经到铜陵了,铜陵距此地不过百里,时间紧迫,我们要赶紧部署好一切。”
杨行密笑道:“朱师弟放心,有了这么厉害的东西再搞不定那个高骈的话,我也就不用再在江湖中混了。”
第68章 完美伏击(上)()
朱温和杨行密等人知道时间紧迫,赶忙安排人手做伏击准备。
安排好一切后,数百人各自呆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高骈这条大鱼的上钩。
谁知这一等就是两个时辰,眼看着日已西斜,可广阔的江面上还是没有一丝动静,只有微风吹过在江面上荡起的粼粼波纹。
就在众人等的不耐烦的时候,朱温发现了前方山头的探子把事先约定好的信号旗连晃了三下。朱温精神一震,对身旁的徐怀玉道:“高骈的船队已经到了,通知各个埋伏地点的人,一切按计划行事!”
徐怀玉领命而去。
朱温心里有些紧张,虽然朱温对高骈的认识只不过是从后世的史书上零星的记载中看到一丝半点,可那并不代表他会轻视高骈。
相反的,高骈出身将门,文韬武略,平党项、镇南安、慑南诏,历任天平、西川、剑南、荆南、镇海、淮南等重镇的节度使。从这些方面看来,怎么看高骈都绝非是等闲之辈。
他戎马一生,每战必克,一生之中从未一败的传说,更是让高骈几乎成了风雨飘摇的大唐王朝的最后一张王牌。如果高骈会这么轻易的被伏击身亡,那他如何能活到现在?朱温有些泄气的想到。
可这时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高骈的船队马上就到,容不得朱温有其他想法。朱温习惯性的摇了摇头,有些东西不想去想,却时时不经意间涌上脑海,朱温每次都是用猛烈摇头的方法把那些想法甩开。这方法对他来说还挺有效。
前方山头上的信号旗又连晃了四下,早就准备在江边的两艘破旧渔船缓缓的逆流而上,每艘渔船上都是两个人,都是渔夫打扮。
其中一条船上是一老一幼,只见那老者够搂着身子,动作缓慢,手还有些微微发抖,仿佛随时都会被风吹入江中一样。可即便如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