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工业霸主德意志 >

第252部分

工业霸主德意志-第252部分

小说: 工业霸主德意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埃里克在情报总结单中确定自己看到了“克里斯蒂悬挂”这个词汇。虽然就一个悬挂系统而已,可他担心的是美国会在德、苏关系上选择永久平衡,并不断从中渔利,最终达到左右两持续对抗的目的。

    就美国现在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值得一提,别的不说,海陆空三军哪一个独立兵种拿出来都无法与德国相抗衡,但是,青蛙虽然不咬人,但叫起来糟心。巧就巧在美国人并没有直接与德国叫板,德国也不好直接命令美国人从欧洲离开。

    伦德施泰特、格勒纳等人属于情绪急躁型,面对美国的软实力挑衅,两人相继在国内外媒体上发表了措辞强硬的言论,但美国与苏联也很快就进行了外交反驳。几个回合下来,口水战打了不少,但美苏之间的合作却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

    此时此刻,埃里克并不怕惹毛大洋彼岸的老美,但也不想就此与美、苏同时闹翻,毕竟埃里克要的不是两败俱伤,而是绝对胜算。在还没有必要完全摊牌之前,德国不会让毫无意义的局部战争给拖住。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埃里克才会选择对斯拉夫人的野蛮与无理进行一再忍耐。一方面不进一步刺激整个斯拉夫世界,另一方面继续控制这块“本土化”地区,创造自己的战略纵深。

    为了给德国争取更多的国际空间,埃里克不惜挑起西班牙的内战和葡萄牙的混乱,并通过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将军点燃了北非针对法国殖民统治不满的熊熊烈火。与此同时,埃及与东非也迅速拿起枪杆子与殖民统治者进行了坚忍不拔的斗争。

    因为德国的暗中煽动,印、巴相继宣布独立,加勒比海独立圈也在联情局和军情局的帮助下掀起了反对殖民统治的高潮。

    论情报收集,埃里克现在已经横行世界,无孔不入,获取情报的手段也可以说无人能比。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隐蔽战线的地下工作者,埃里克才能及时掌握世界各国的细微动态,当然也因此比别人更多了几分烦恼。

    德国和英国是最早创立情报机构的国家,但相比之下,英国要逊色许多。因为全球经济的大萧条,英国不堪财政重负,不得不停止了对许多地方情报人员的薪资。显然,英国人还没有把情报工作摆在军事与战略的第一。

    苏联也是较早仿效德国情报收集的国家,但相比德国训练有素的情报人员,苏联情报人员就粗糙多了,根本就上不了主流社会的台面,充其量不过是以美色和肢体引诱有价值的对象就范而已。

    1923年前,英国伦敦是全球的情报集散地,但随着地缘政治和英国在全球影响力的削弱,华府和纽约相继成为了全球情报人员汇聚的中心,因此,英国人也就失去了重振旗鼓的耐心。

    现在,只有美国这个乡巴佬还在做着发财的美梦,觉得战火不会烧到自家门口。

第421章 全面战争的580万() 
凭借几次大战和多年的执政经验,埃里克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什么武器是不被淘汰的。三号坦克作为德国当年的顶梁柱,不但守卫了广袤的疆土、拓展了外贸渠道,还训练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乘员。

    随着四号坦克的研制和首车顺利下线,三号坦克不得不逐步淡出德国陆军的视线。

    德国对于三号坦克的国防订单一直不大,普及率也不如同期的友好邻邦。因为国家和企业都需要休养生息,这是促使企业家们优先生产外贸订单的缘故。但是,德国依然在10年的时间里为陆军添加了足足6061辆三号坦克。这还只是正常现役坦克的数据,没有计算因训练和战损、以及其他事故造成的闲置。

    四号坦克的问世让三号坦克在德国的国防地位一步步下滑,它们的命运将不得不相继走向坦克的“坟场”。但是,随着日华战争的爆发与升级,替换下来的三号坦克似乎找到了很好的归属。可是,问题也来了,首先是价钱问题迟迟无法定音,然后,购买力也令人十分头痛。

    对于三号坦克的命运,国防军内部有几种不同的声音,文官节俭,想折价出售,武将恋旧,想留下壮大声威。显而易见,武将们的态度相当明朗,不怕差,就怕少,只要是武器,多多亦善。

    埃里克也有自己的盘算,因为政府手头并不宽裕,希望能换点现钱贴补下一代改进型坦克的研究经费。

    曼斯坦因和隆美尔是埃里克最值得信任的爱将,随着绝密文件的暗中签署和企业之前的改组,两人毫无疑问地站到了埃里克的立场上,随后,这种抱着老黄历不放的思想也慢慢地消散了。

    与华夏的军售谈判让人感到身心疲惫,毕竟这时候的华夏财政就象一张白纸,甚至比战后的德国都困难,若想赚华夏的钱,就犹如在钉子上削铁。最后,双方一致同意预付一成到五成不等的款额先把货拿走,至于尾款,偿付期限为十年,等于是半卖半送了。

    钱再少也是钱,军方终于又可以在部分军工企业中尽情采购四号坦克了。好在企业通过良性改组后生产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以前每月生产200多辆四号坦克,生产线还要加班加点,现在每月提升到600辆整车下线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这种效率几乎是奔着战时生产目标去的,让西方强国都刮目相看。

    这个可怕的生产效率让法国、苏联、英国终于坐不住了,纷纷提出了质疑。德国明明没有战事,却在全国范围内不停地扩充兵员,部队明明装备充足,却在不停研制和采购。这么大规模的生产军备,自己玩玩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大张旗鼓地对外发售、弄得全世界惴惴不安呢。这样的声音一经发出,美国也迅速帮腔,莫衷一是。

    英国历来以国际尊者自居,首相拉姆齐·麦克唐纳更是因为政绩不佳而备受在野党的挤兑,此时,他象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不断对埃里克的联邦政府说三道四,想以此缓和民众对自己不满的情绪。

    唐宁街10号,麦克唐纳首相给汉莎宫接连打了几个电话,但得到的回答却只有一个理由,“为了有效防止苏联的西进”。

    这个理由也说得过去,况且不让苏联西进也是西方国家历来的宗旨,说来说去都无可厚非。但是,善变的麦克唐纳并不认同德国的回答,并申明阻止苏联的义务并非德国发展军备的理由,英国人可以派出海外部队协助德国来完成阻止苏联西进的任务。

    此话一出,埃里克立即明白了麦克唐纳的意图。英国人想打着阻止苏联西进的幌子在德国保留军队,让德国引狼入室。埃里克听后哈哈大笑,想都没想便拒绝了麦克唐纳的“好意”。

    麦克唐纳的计划破产后,再一次发表了德国武装力量不透明的言论,一时间,其他国家也纷纷跟着一通瞎指责,让埃里克心里总是窝着一团火。

    对于英、美、法、苏等国的指责,总统府和外交部发言人在历次的记者招待会上都反复重申:武装部队是德国的安全基石,不会对他国产生任何威胁,耗的也是自己国家的财力,轮不到他人说三道四。但英、美等国似乎怎么也听不进去,仍然自说自话,时间一长,新闻已不再是新闻,记者们也觉得疲惫了。

    英、美等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加大本国的军费投入,称霸世界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却反而贼喊捉贼,并习惯了对别人的正常发展指手画脚。这一点,埃里克实际上早就看出来了。

    “让他们自说自话好了,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努力工作,自强不息。”为了让国内戒急用忍,埃里克及时告诫康斯坦丁和格勒纳。

    “是的总统先生。但我最看不惯的是他们那副自以为是的丑陋嘴脸,所以总想向全世界揭露他们的本来面目,甚至真想直接干死他们。”康斯坦丁仍不解气。

    “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部长阁下。其实世界各国都知道他们的险恶用心,只是现在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真话罢了。我相信,当全世界真正爱好和平的人都能团结一心的时候,美、英等国的霸权思维就自然没有市场了。别急,这是早晚的事。”埃里克端起茶杯,一口而尽。

    英国是全世界拥有殖民地最多的国家,号称日不落帝国。麦克唐纳也象历届英国首相一样,将大部份军队派驻世界各地,用来四处维护其横行霸道的海外权益。相比德国,英军的总员额并不低于德国,然而,它们的军队分散在全球,一旦遭到进攻,却要面临国内无兵可调的境地。

    既然这样,英国本来可以扩大征兵,但是,非常抱歉,英国人经历了1914年世界大战的消耗,尤其是大量陆军被德军俘虏后,年轻人对英国陆军的印象完全形成了鄙视,反而对海军非常认可。

    “柏林和约”是一个庞大的条约集锦,其中附有英、德之间的另一份协议,那就是十多年后让英国人后悔不已的《英、德双向海军条约》,不过,现在说起来也让英国人着实挺尴尬的。

    当时,因为劳合与施特雷泽曼在德国本土防卫的问题上难以达成一致,劳合转念一想,那么好吧,既然英伦三岛孤悬海外,其他问题干脆交由法国继续纠缠,英国只需管制好德国的海军就行,于是,一份新的条约就此达成了。

    结果,德国开始按“条约”管制要求对海军进行重点投入,但显然在很多方面超出了英国的想象。面对德国海军的迅速崛起,英国玩起了你造一条,我造两条的老套路,可是,这条路没走多远就被老旧舰船拖累,只得放下身段和德国重新签署相关条约。

    满心欢喜的英国人随后发现这份条约最后成了笑话,因为当初规定的吨位仅仅只局限于欧洲本土。

    其实,这也不能怪劳合,因为当时签署条约时,德国已经没有任何除欧洲以外的军事基地和殖民地。

    而现在德国有了科威特,甚至于有了阿拉伯世界这个庞大的朋友圈,造出来的军舰直接派遣到了这些地区,不但数量多,而且吨位持续增长。只要德国不将舰船放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在地中海或其他海域,条约便无法限制。

    等到英国猛然发现情况不对、想重新签署条约时,时效为期八年的约定还没有到期,德国人不想再节外生枝,便以此为借口,将这个问题暂时搁置了。

    得了便宜也不能卖乖,埃里克现在不想和英国闹翻,因为这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可能是德国进攻苏联时最好的帮手,所以,能够相让的地方就尽量让。

    但是,相让并不是没有底线,按照四艘航母,两艘战列舰,四艘重型巡洋舰,十八艘驱逐舰,六艘潜艇为模板的航母战斗群基本配置已经完成了三个,分别是波罗的海舰队,公海舰队,地中海舰队。

    科威特海港仅仅驻扎了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除此以外,东亚舰队拥有庞大的航母战斗群。这些都是德国长期派驻海外的部队,并不受条约的限制。

    用十六年的时间,德国几乎从无到有,很快位居世界第二大海军的行列,将第三位的日本远远抛在后面。此时,德国海军已经具备了与英国皇家海军一较高下的能力。

    这种令人恐惧的发展速度简直让英国人感到窒息,外交口碑极好的德国让英国无处下口,“聚众围抠”、“四处封锁”等手段都被德国逐一化解,英国人忙前忙后,最终也没能让德国停下发展的脚步。

    大西洋、印度洋、甚至太平洋广大的海域随处可见德国海军的身影,就在同一时刻,德国的陆军又开始增加军费,理由仍然是警惕苏军的西进。

    本来这件事并没有英国人想象的那么糟糕,就因为麦克唐纳的不断威胁与警告,让埃里克发现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那就是用强大的武装力量迫使英国人闭嘴比抗议一万次都管用。

    1934年的秋季,泽克特代表德国国防通过媒体向世界宣布,德国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国防军队……

    英国、法国、也包括苏联,都沉默不语了。

    按照埃里克向国防部提出的要求,除海、空军以外,德国陆军将在未来三年内增兵至580万!以实现本土防卫无死角。

    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养得起的数字,除非应对全面战争!

第422章 法国的应变() 
当一个人感觉不安全的时候,他会对周围的环境倍加警惕,尤其是在漆黑的夜晚,操一根木棒在手,胆量就自然大多了。

    放荡不羁,穷兵黩武。如此形容埃里克的人并非只有国外的政治家们,就连本国的民众也开始这么评价他们的总统。

    这样的评价虽然市场很大,但是,苏联大军的步步逼近,确实给埃里克创造了不断扩军的借口。德国的各界精英也清楚地看到了眼前的危险形势,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