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黑衣国师 >

第77部分

黑衣国师-第77部分

小说: 黑衣国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来,这天下要乱了!

    (本章完)

第144章 战未起先声夺人() 
?    张辅乃是三朝元老,如何不知道其中的厉害,稍有不慎,不只是自己性命不保,极有可能将整个家族都葬送掉,忙命家将把孔方给绑了,将此事上报朝廷,等候发落。

    次日一早,徐天枢前来拜见,道:“张大人,请速速随我入宫,陛下有请。”

    张辅道:“徐大人,咱们是老熟人了,是吉是凶你给个话,我好和家人交代一声。”

    徐天枢道:“下官不敢妄言,但是倘若陛下对大人有所怀疑的话,上门的锦衣卫就不止这么几个人了。”

    张辅听了这话,略微放下心来,随徐天枢入宫面圣。

    武英殿内,皇帝朱瞻基正翻看锦衣卫送来的手札,张辅和徐天枢上前叩拜,道:“微臣见过陛下。”

    朱瞻基道:“两位请起,英国公已经看过画像,知道发生什么事了吧。”

    张辅忙下跪道:“臣知罪!”

    朱瞻基道:“你有何罪?都是徐天枢和马大有办事不利,才闹得满城风雨,若不是看在他们忠心耿耿的份上,岂会让他们戴罪立功,起来吧,你没有被孔方之言迷惑,还将他绑了送官,足见你对朕还是忠心的。”

    张辅道:“老臣以为此事绝不简单,恐怕是有人想要作乱,故而四处散播谣言,想要浑水摸鱼。”

    朱瞻基手下的东厂和锦衣卫不止是捕盗捉寇,还有监察百官之责,其实京中几个重要的武将都已经被暗中监视,张辅是其中最听话的一个,其他首鼠两端的人,会一个一个收拾掉,他道:“如今天下骚动,正要国公这样的老臣为朕排忧解难啊,你好好帮我看住京营禁军,其他的事,朝廷自有安排。”

    看来锦衣卫是故意让散播谣言的人得逞的,好借此探查百官的心意,自己的这一关是过了,张辅道:“老臣遵命!”领命离去。

    朱瞻基翻开手札,问道:“黄俨真的收了汉王送的银子?”

    徐天枢道:“汉王手下无生教护法胡九圭亲自押送了一万两黄金送到京城,收钱的人是中官侯太,由他转交给黄公公,侯太自己也得了白银五千两,另外宣府镇守太监王彦收到了三箱珠宝,也是汉王送的。”

    朱瞻基大怒,道:“好啊,朕身边的人都被收买了,镇军太监也被收买了,朕的这位皇叔是铁了心要造反啊!他造反是想当皇帝,这黄俨都已经是司礼监大太监了,为什么也跟着造反,难不成还能给他封王吗?”

    徐天枢心道:“哪有阉人不贪财的,见了送上门的黄金,自然是乖乖收下了。”

    他道:“陛下息怒,臣即刻派人将一应人犯全部捉拿归案。”

    朱瞻基道:“先不着急,汉王要收买的人绝不止这些,你给我朕好好盯紧了,凡是被收买的人全部记录在册,等汉王造反的时候,再把他们一网打尽!”

    徐天枢道:“陛下圣明!”

    京城中的波云诡谲还没有结束,山东又发生了好几件大事,山东都指挥靳荣收到了汉王的命令,让他收拾兵马,准备控制济南城,与汉王府所在的乐安城遥相呼应。

    同时山东其他几府的卫所都被汉王的护卫控制,附近所有郡县中的马匹牲畜都被征用,又将无生教教众和依附汉王的所有势力整合为军,配发旗帜和弓箭,归五军都督府调用。

    八月,汉王大军誓师,汉王朱高煦自立为天策大将军,掌管五军都督府,席弘机为军师,指挥王斌领前军,韦达领左军,千户盛坚领右军,知州朱暄领后军。

    诸子朱瞻垐、朱瞻域、朱瞻埣、朱瞻墿各监一军,世子朱瞻垣率中军居守,指挥韦贤、韦兴,千户王玉、李智领四哨,共计马步军五万。

    此时御史李濬巡守山东发现了此事,慌得面无人色,和家仆换了衣服后,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将此事报知了朝廷。

    朱瞻基升其为左佥都御史,一边故意派遣中官侯太赐书高煦,问起谋反之事,借此麻痹汉王,一边让阳武侯薛禄和英国公张辅调集大军,随时准备出击。

    侯太对此毫不知情,还以为朱高煦只是和以前一样,做做样子借此捞点好处罢了,一到乐安,见处处都是兵马,刀枪剑戟,杀气森森,如何不怕!

    到达汉王府之后,他请出圣旨,高声道:“汉王朱高煦接旨!”

    朱高煦向南而坐,倨傲不拜,冷哼一声道:“都是自己人,就不必来这一套了,来,来,坐吧!”

    侯太劝道:“大王,你老人家安安生生在这乐安城做汉王不好吗?早知如此,我就不收你的银子了……”

    朱高煦骂道:“靖难之役的时候,如果不是我出死力的话太宗皇帝岂能登上大位,他亲口对我说世子多疾,要传位于我,没想到啊,天下太平之后就统统忘记,听信小人的谗言削我护卫,把我徙封到小小的乐安城中,本王岂能甘心!”

    席弘机一拍手,两侧文武官员分两列而入,文官皆穿锦衣,武官身披银铠,立在两旁,他道:“中官看汉王帐下官员气象如何?”

    侯太惊愕,不敢多言,只道:“好,好。”

    席弘机又引他到账外,见左右军事全装贯戴,持戈执戟而立,颇为雄壮,问道:“中官猜猜,汉王帐下这样的精锐有多少人?”

    侯太道:“三千?”

    席弘机摇头,伸出一根手指,道:“再猜。”

    侯太小心翼翼问道:“一万?”

    席弘机哈哈大笑,道:“步卒精锐十万,马军五万,兵器粮草无数!”

    侯太面如土色,暗暗咋舌,心道:“怪不得汉王要造反了!”

    席弘机将他请进大帐,道:“中官莫怕,当年太宗皇帝三万骑兵便可横扫建文帝五十万大军,何况乐安城离京城不过几百里,骑兵一日一夜便可兵临城下,只要你让宫里的公公好好为汉王做事,到时候少不了你们的好处,如若不然,城破之时,尽为齑粉也!”

    侯太被这一哄一吓,慌忙答应了下来,道:“小人领命就是……”

    当年靖难之役时,朱允炆身边的太监多被朱棣所收买,很多军机大事都被这些太监泄露出来,如今朱高煦不过是因循守旧而已!

    (本章完)

第145章 御驾亲征遇奇计() 
?    侯太回京之后,果然遮遮掩掩,极力为朱高煦隐瞒,但是此事如何能瞒得过徐天枢和马大有等人,拖入诏狱严刑拷打之后,就什么都招了。

    朱高煦道:“关闭城门,凡是暗中勾结汉王的文武官员全部给我抓起来!”

    是夜,锦衣卫和东厂番子全部出动,持手札一本,凡是用朱笔圈过的,不分男女老幼,全部诛杀,但凡在册的,立即捉拿到诏狱之中,严加审问,两帮人马好像在比赛一般,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司礼监大太监黄俨、宣府镇守太监王彦、中官侯太被捉拿下狱,汉王在京中布下的钉子全部被拔除了。

    既然双方已经撕破了脸皮,那就明刀明枪地战一场吧,汉王朱高煦派百户陈刚进疏,斥责朱瞻基的三大过!

    一是违背洪武、永乐年的祖训,诰敕封赠文臣,二是劳民伤财,大兴土木,扩建南巡殿,三是任用奸臣夏原吉和杨荣等人,就像当年建文帝任用黄子澄和齐泰一样。

    如果朱瞻基不立刻杀掉身边的奸臣,从谏如流的话,他就要效仿太宗皇帝之举,起兵靖难!

    朱瞻基叹道:“该来的还是来了,汉王果真造反了……”遂传文武百官前来议事。

    武侯薛禄道:“奉陛下之命,禁军十万兵马已整装待发,臣愿率军打破乐安,捉拿汉王归案。”

    大学士杨荣道:“臣以为不可。”

    朱瞻基一直在整军备战,准备一举击败汉王,问道:“杨学士,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杨荣道:“当年建文帝派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征讨太宗皇帝,谁知竟然全军覆没,致使京中无兵可用,太宗皇帝绕过勤王大军直指金陵,这才得了天下,乐安离京城不过两百多里,万一大军行军不利,京城危矣!”

    朱瞻基悚然而惊,皱眉道:“那就等汉王打上门来吗?”

    户部尚书夏原吉道:“太祖皇帝以江南之兵,驱逐胡虏,恢复中华衣冠,奄有天下,太宗皇帝为国戍边,驱燕兵靖难,席卷天下,皆有赫赫之战功,陛下何不御驾亲征,以先声夺人之气概,卷甲韬戈,一鼓作气可平定汉王之乱也!”

    英国公张辅道:“冲锋陷阵,臣之愿也,微臣愿带本部兵马两万人,擒拿贼首,献于陛下!”

    此时朱瞻基心中已有定计,道:“朕刚刚即位,觊觎皇位的不止汉王一个,北方草原的瓦剌和鞑靼也看着咱们呢,朕心意已决,御驾亲征,讨伐叛贼!”

    敕遣指挥黄谦,同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防止其南逃,并令指挥芮勋守居庸关,令法司尽弛军旗、刑徒等跟随出征。

    同时,命定国公徐永昌、彭城伯张昶守皇城;安乡侯张安、广宁伯刘瑞、忻城伯张荣、建平伯高远守京师。

    命丰城伯李贤、侍郎郭⒐础⒗铌贫骄茫恢M踔煺皥⑾逋踔煺皦幜羰乇本还闫胶钤荨⑽浒埠钪>⒍级秸派⑸皆疲惺榛苹础⒒聘!⒗钣阎毙兀簧偈﹀恳濉⑸俑笛钍科妗⑸俦O脑⑻由俑笛钊佟⑻由俦N庵小⑸惺楹鷿酢⒄疟尽⑼ㄕ构俗綮栊校谎粑浜钛β弧⑶迤讲獬晌确妗

    随后,将朱高煦之罪昭告天下,告天地宗庙社稷山川百神,遂率三十万大军亲征。

    朱高煦本以为朱瞻基刚刚即位,而且又没有带过兵,肯定不会亲征的,不管派哪一员大将来,既可以威逼利诱,也可以派高手前去刺杀,只要杀败了第一拨人马,就可以率大军兵临城下,趁勤王大军未到,里应外合,拿下京城,谁料到,朱瞻基竟然真的有一番勇武之气。

    席弘机道:“大王勿忧,我有急、中、缓三计,可让三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朱瞻基束手就擒!”

    朱高煦大喜,道:“军师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席弘机道:“禁军之中多是北方士卒,不善水战,未求稳妥,必定取大路步步为营而来,可派水军大将雷赤海和解蝎夺取山东水营的船只,走水道逆流而上,偷袭京城,断大军粮道,禁军必乱,可从容破之,此为急计。”

    朱高煦道:“军师果然妙计!”

    席弘机又道:“济南都指挥靳荣所辖兵马为我大军看守后路,不可轻动,不过可命他派散骑劫掠河北、河南,周围几府的官军便无暇分身,前来勤王,此为中计;江南富庶,兼之金陵城为太祖起兵之地,得之进可北山夺天下,退可划江而治,分裂天下,此为缓计。”

    却说朱高煦听了三计之后十分得意,遂派手下诸般人马一一施行,各将领命,收拾人马去了不提。

    席文博在汉王军中任行军司马一职,听了汉王的筹划之后,大吃一惊,忙找叔叔商议。

    席弘机见他匆匆忙忙赶来,道:“文博为何如此焦急,发生了什么事?”

    席文博掩上门窗,偷偷问道:“汉王所得急、中、缓三计可是叔叔为他谋划的吗?”

    席弘机奇怪道:“不错,莫非你觉着有什么不妥之处?有我这三计,汉王不说十拿九稳,至少有六七成胜算。”

    席文博道:“叔叔的前两计,是战阵谋划之策,小侄无话可说,但是第三计一旦施行,乃是断我大明朝的气运啊,自古以来划江而治的朝代有哪一个强盛的,不是被外族欺压,就是偏安一方,醉生梦死,太祖创下的不世之业岂能因为汉王的私心而毁于一旦啊!”

    席弘机叹气道:“我等学的是阴阳兵家之学,倘若天下太平的话,这一身的本领要到何处施展呢?”

    席文博怒道:“我宁可穷困潦倒一生,也不愿作这乱世之贼,被后人唾骂!”

    席弘机骂道:“现在说这些还有何用?汉王手下数万人马已经举起了造反的大旗,成则封妻荫子,败则人头落地,他们不会回头的,你只跟着我办这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吧,否则就凭你刚才的一番话,汉王一定会杀了你的!”

    席文博叹了一口气,道:“这种祸国殃民的事我做不来,你让汉王杀了我吧。”

    席弘机叹了一口气,道:“你若不是我的侄子,安能留你?”走出门来,道:“来人,把席文博关起来,任何人都不得放他出去!”

    席文博大喊道:“关我做什么?你问问自己,所谓的功业真的这么重要吗!”

    看守的人以为叔侄两人只是一时不和而已,谁敢真的把席文博关起来,虚应其事而已,席文博撬开窗户,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