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之圣 >

第88部分

大唐之圣-第88部分

小说: 大唐之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当头一棒,大军还没有出征,就先笼罩了一层阴影。

    “将军,这是唐俭唐大人,掌管户部,不过之前可一点都没有陇右大旱的消息啊,怎么在这个时候”

    李邺嗣在宇文哲的身后,小声的介绍道。

    “既然有了大旱的征兆,就该提前呈报,为何到了现在朕才知道这个消息,陇右的地方官都是干什么吃的,户部掌管全国疆土,又干什么吃了!

    李世民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了下来,只要一入冬,讨伐突厥的战役就要打响,各个方面全都准备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传来陇右之地大旱的消息,简直不给人任何准备的时间,若是不予以理会,这个冬天还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如果激起民变,那就更麻烦了,到时候不要说征讨突厥,自己国家内部就乱了。

    “陛下,陇右之地流传了一些传言,官员们惶恐,所以瞒报灾情,到如今实在压制不住了,才呈报的户部,臣有失责之罪,请陛下降罪!”唐俭的腰弯的更深,惶恐道。

    “流言?什么流言?“李世民喝问道。

    “天子无德,天降大旱,请陛下颁布罪己诏”

    唐俭话音落下,整个太极殿都变得安静了下来,呼吸声清晰可闻,每位大臣的脸上都充斥着震惊之色。

    “天子无德,好一个天子无德!”

    李世民暴怒,大军未曾出征,就被笼罩上了一层阴云,搁谁身上都不会开心。

    古人迷信,若是有大的灾难发生,总会在帝王身上找些借口,而这些借口,就是大乱之兆。

    “怎么,现在大军已经基本准备完毕,可是又遇上了陇右大旱,现在怎么办,怎么都不说话了!”李世民看着下方全都低着头的众臣,大喝道。

    “陛下,臣以为,延迟出兵时间,震济灾民为重!”魏征踏出队列,道。

    “不可,陛下,如今突厥内部不稳,再加上银川一役损兵二十万,这几年冬天又格外的寒冷,才给了我们一举破敌的好机会,正所谓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是被突厥缓过劲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李绩出列,道。

    魏征顿时皱起了眉头,“李将军,是进攻突厥重要,还是我大唐百姓重要,国内有灾,却要在这个时候大兴兵伐,莫不是让陛下背上穷兵黩武的骂名!”

    “魏大人此言差矣,灾年嘛,熬一熬也就过去了,可是突厥之患却是没有尽头的,难道非得等突厥缓过劲来,再次逼近渭水,你才知道孰轻孰重吗!”又有一名武将出列,道。

    “将军,这是李孝恭将军!”李邺嗣小声的介绍道。

    宇文哲点了点头,瞳孔一缩,“李孝恭,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二,仅次于长孙无忌。”

    “哼,孔子云”

    程处默站在宇文哲和李邺嗣的后面,原本三人距离前面就远,甚至都要到了大门处,程处默迷迷糊糊的神游天外,前面只听了个大概,一阵凉风吹来,正好听到魏征的一句孔子云,缩了缩脖子,不满的嘟囔起来。

    “这老家伙真烦,就知道孔子云,也不知道突厥人在我大唐烧杀掠夺的时候,这孔子云有什么用,还不是我们当兵的在沙场拼死拼活,难道在突厥人面前说一顿孔子云就能让他醒悟了?不一刀劈死你才怪!要是没有我们,早就让突厥人给干死了,还能在这孔子云?真是笑话!”

第一百六十六章军火生意、雇佣兵() 
程处默的嗓门很大,正赶上群臣静默,虽说只是嘟囔,但还是传进了众位大臣的耳朵里。

    静!寂静无声!魏征张着嘴,却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脸色变得一片铁青。

    “噗呲哈哈哈,说的不错,我老程觉得挺有道理,当年银川瘟疫,为了扑灭瘟疫,受到感染的士兵比和突厥攻城死去的士兵都多,那会儿我们都错了,没准和瘟疫说上一通孔子云什么的,瘟疫就自行退散了!”

    程咬金不顾魏征越来越难看的脸色,哈哈大笑道。

    “知节,够了,刚才是谁那么没有规矩,这可是太极殿!”

    李靖站在武将队列的最前方,看着李世民越发阴沉的表情,道。

    越是沉默,才说明越是到了最为危险的地步。

    李靖的话音落下,众臣的视线齐刷刷的向后看去,程处默双手捂住嘴,努力藏在宇文哲和李邺嗣的身后,可怜兮兮的看着二人,这回算是彻底醒盹儿了。

    宇文哲无奈的摇了摇头,踏出队列,“禀陛下,刚才是末将所说!”

    “哦?这位小将是哪位?之前也没有见识过啊,竟然敢触魏大人的眉头,真是不知道是夸他有胆识,还是嫌平常没人盯着太轻松了”

    “看着眼生,不过那身衣甲却是禁军副统领的制式铠甲,难道他就是最近传的沸沸扬扬的林哲?”

    宇文哲站出来后,太极殿内再次响起了议论的声音,大多是觉得不可思议。

    “黄口小儿,不知教化,不懂礼仪,要是让你带领前锋军,那才是战败之征兆!”

    魏征气的手指都哆嗦了起来,脸色由铁青转变成了蜡黄色,道。

    宇文哲面色一沉,他不明白魏征为何老是针对自己,之前因为魏征为人值得敬佩,所以自己一直在忍让,可是如今涉及到前锋军将军之位,容不得丝毫退缩。

    “魏大人,你不想怎么解决大旱与出兵突厥之间的冲突,却总是为突厥争取修养时间,这又是何意?难道刚才末将说错了,国难危机时刻,一句孔子云,可救不了谁,大旱灾年,孔子云也当不了饭,孔子是圣人不假,可是孔子教育人之思想,却没有教育人实务,在这种两相为难之际,孔圣人就教会魏大人取其两者相害之重端吗!”

    宇文哲大喝道。

    诛心之言,不仅是魏征,就连长孙无忌都猛然睁开了一直在眯着的双眼,爆发出了一阵精光,看向宇文哲。

    “林哲,魏卿的为人朕最清楚,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再提,既然你站了出来,可是有了两全其美的对策?”

    下一瞬间,李世民开口,声音没有情绪,止住了魏征,也阻止了宇文哲。

    所有人都感到意外,李世民这是不想看到有臣子用这样的理由相互攻伐,尤其还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

    “陛下,出征突厥绝不能拖延,这是要永绝后患,造福千秋百业的大事,可是陇右之地的大旱也不得不管,说来归去就是钱的事,既然钱能解决的问题,那还是问题吗?”

    宇文哲看着面容严肃的李世民,咧嘴一笑,道。

    “此言差矣,虽说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库内也攒下了一些银子,可是由于要冬季用兵,国库的银子大部分都被调用了起来,剩下的都是一些俸禄之银、和长安城各个方面运转所需,即便是全都用上,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唐俭苦笑,道。

    “末将可没说在国库里拿钱,陛下,据臣所知,吐浑谷常年受到吐蕃侵扰,吐浑谷势弱,所以向我大唐称臣求援,我大唐便总是支援吐浑谷物资、人力,甚至有时还会派兵帮助吐浑谷抵抗吐蕃,是也不是?”

    宇文哲问道。

    “确实,吐浑谷称臣,每年都会来朝贡,我大唐乃天朝上国,朕也不好拒绝。不过和吐浑谷又有什么联系?”

    李世民不明白宇文哲为什么会提及吐浑谷,有些不解,道。

    宇文哲撇了撇嘴,李世民就是个极好面子的自恋狂,人家称个臣、朝个贡,就把好东西一股脑的给人家送了过去,也就是唐朝如今家大业大吧。

    “陛下,凭什么,就凭吐浑谷称臣,就要把自家的东西给他们,这些年,我大唐给出去了多少东西,他们可又曾懂得报恩,陛下可知一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宇文哲沉声道。

    “林将军这话严重了,吐浑谷摄于我大唐威严,自主来降,这是扬我大唐国威之事,当然要赏赐些东西。”

    长孙顺德的踏出队列,不屑的说道。

    “原来真有天上掉馅饼这样的好事啊!称臣,就能大把大把往家里捞东西,而且越捞主家还越高兴,自己都要穷的揭不开锅了,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吐浑谷称臣,让陛下派遣官员了吗、为大唐交过赋税吗,这算哪门子称臣。

    哼,就拿这一次陇右大旱,吐浑谷可曾表现出一丁点想要帮忙的态度,恐怕在吐浑谷的眼中,我大唐就是一个有钱没地方花的傻子!

    我大唐刚刚立国之时,政局动荡,吐浑谷没少侵袭大唐边境,陛下,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哪有什么真正的臣服,如果不是有求于我大唐,吐浑谷怎么会主动臣服,要末将来说,撑过陇右大旱的钱粮,就落在吐浑谷身上了!”

    宇文哲冷哼一声,道。

    “不可,我天朝上国,怎么能向属国伸手借钱,绝对不行!”长孙顺德大喝道。

    宇文哲看了看长孙顺德,心中忽然涌起了极大的厌恶,甚至连理都不想理会,只是看向了李世民,“陛下,吐蕃袭扰吐浑谷,吐浑谷向大唐借兵,不能白借吧,凭什么我大唐的儿郎要为他国拼死拼活,一名士兵每年最少也要百两银子吧。

    每年部队淘汰的兵器,重新锤炼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质量也差强人意,不过比吐浑谷用的兵器还要好上太多,十两一柄,不贵吧。

    至于粮食、药材,按照市场价格,提高五成,也差不多吧,不然吐浑谷用着大唐的资源,养着自己的国土,每年只需要假惺惺的上表一篇朝贡书,也不知道,是我们太傻,还是吐浑谷太精明了。”

    宇文哲的话让李世民陷入了沉思,自从渭水之盟突厥退去后,大唐这几年太过于顺风顺水了,让李世民变得骄傲,再加上天朝上国的名声、儒家的礼仪教导,每当有小国来朝贡,都是大批大批的往回带着回礼,仿佛这一切都是应该的一般。

    不过真的应该吗,他们真的会感恩吗,答案是否定的,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益相连。

    “唉”李世民沉默了很久,最终一声长叹,响彻在每个人的耳边,“现在有多少部队驻扎在吐浑谷?”

    “禀陛下,有三千部队,领兵人乃是果毅都尉席君买。”李靖想了想,道。

    “拟旨,吐浑谷国王诺曷钵,就按林哲所说,想要大唐帮他,就准备好银子,朕的大唐乃是天朝上国,不是傻子,给他吐浑谷生存的空间,就已经是最大的恩惠,三千部队,每年三十万两白银。

    “三十万两?这就每年三十万两了?”

    “吐浑谷会答应吗?不可能吧!”

    “怎么不可能,要是没有我大唐的庇佑,早就没有吐浑谷了,我们只是合理的征收将士们的卖命钱,吐蕃可是虎视眈眈的盯着他国土呢!”

    “不只是三十万两,部队上每年替换的武器数量不小,吐浑谷早就垂涎,甚至比三十万两都要多!”

    “的确,林将军说的对,不能被人恭维一下子,就给这给那的,没准人家在家里还真偷偷的笑话咱人傻钱多呢!”

    众臣议论,都感觉一下子就多出了那么多钱,有些不太现实的感觉。

    雇佣兵、武器贩卖,这都是暴利行业,属于一本万利的那种,这个时代的人还没有这个意识,可是宇文哲有啊。

    “臣遵旨。”宇文士及出列,拱了拱手,道。

    “等一等,陛下,旨意上应该写清,若是吐浑谷不接受,那么大唐应当即退兵,可如果想要在请回去,就不是每人百两银子那么简单了,有些国家,不到绝望的时候,是不会松口的。”宇文哲阻止,道。

    “准!”

    “还有,以防吐浑谷不从,耽误了赈灾,应两手准备,陇右道大旱,同胞有难,末将心有担忧,正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末将提议捐款,如今国泰民安,百姓富裕,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谁又能说的准,下一次大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自己到时又会不会需要他人的帮助所以末将捐十万两!”

    “哼,你小子,说的好像你现在有十万两一样,还是在提点朕,朕欠你的那十万两银子?“李世民冷哼一声,道。

    “陛下,末将哪有这个胆子,不过末将还有一个提议,每位捐款者都要记下名字,捐了多少,最终把大家的善心公布于天下,末将只是好名声而已,所以倾其所有,至于到底捐不捐的出去,还看陛下什么时候能把装备十万战马马蹄铁的费用结算了。”宇文哲笑了笑,道。

第一百六十七章 两全其美之法() 
“记下名字公布天下能得到好名声“宇文哲话音落下,大殿上的众官员顿时眼睛一亮。

    “陛下,臣愿捐一百两。”

    “臣二百两。”

    “唐俭大人豪气,下官囊中羞涩,只能捐五十两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