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

第15部分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15部分

小说: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次,康熙西巡到西安,让督抚大人转达了自己的看法,说李喁是当代大儒,想要亲自前去拜访他。这个面子,康熙皇帝给得实在太足了,可是,李喁却仍声称有病无法接驾,康熙帝没有因此大发雷霆,反而和言悦色地表示没有关系。

    其实,李喁内心早已臣伏于康熙了,只是为虚名所累,而且以前的姿态摆得太高,一时没办法下来。于是,李喁就让儿子带上自己写的几本书去见康熙,这实际上是向康熙表明态度:他是大明臣民,不能跪拜康熙,而他儿子是大清臣民,可以跪拜康熙。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脸面,又回应了康熙给他的面子。

    康熙召见李喁的儿子,得知李喁确实有病,也就没有勉强,于是对李喁的儿子说:“你的父亲读书守志可谓完节,朕有亲题‘志操高洁’匾额并手书诗贴以表彰你父亲的志节。”并告诉地方官对李喁关照有加。

    康熙此举,可谓深得读书人的心。那些表明誓不降清的人,早就没那么顽固了,而那些本已臣服的人,更是乐意为朝廷效力。康熙给足了别人面子,实际上也为自己捞足了面子。

    在生活中,当我们头脑冷静时,一般还能注意到维护别人的面子。若是别人犯了错,或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绪一上来,就只顾自己发泄,而考虑不到别人的脸面了,这正是智者尽力戒免的事。无论遇到任何事,他们都能保持从容气度,而不会伤及他人面子。

    在生活中,我们稍加留意,即可发现,越是地位崇高的人,越是谦虚待人,处处照顾别人的面子;越是地位低下的人,越是趾高气扬,不把别人的面子放在心上,甚至不惜践踏别人的尊严。并非地位高了自然会照顾别人的面子,恰恰相反,因为他们善于照顾别人的面子,才可能成就今天的地位。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照顾别人的情面,千万不要咄咄逼人。当你咄咄逼人的时候,只不过是在炫耀自己的口才有多好,这种炫耀本身就是让人厌恶的。咄咄逼人的人很多时候都会让人产生刻薄的印象,试问,又有几个人愿意跟刻薄的人交往?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要学会不说偏激的话,不多说批评的话,即使批评也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要针对过于泛泛的群体,因为这个泛泛的群体很容易就包括了你的谈话对象。其实在谈话的时候,不要过多地表现出自己的喜恶也是必须坚持的原则,因为你所厌恶的东西可能正是别人喜爱的东西,而你所喜爱的东西或许正是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东西,因此要想不在言语上有所缺憾,不但要学会少言,而且要学会说话的柔和。

第38章 用情理服人,不要以话压人() 
成大事者认为争论服不了人,但是情理可以服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用情理去服人,而不要用话去压人。用情理服人往往需要一些时间,因此我们必须学会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冷处理。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有太多的矛盾。如夫妻不和、邻里不睦、同事不谐等,这时候,可以用“冷处理”的方法,把正在闪射的“火星”冷却。“冷处理”是避免人际冲突的良方。当对方情绪激动,或存心挑衅时,你与他针锋相对,只会使矛盾激化,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不如冷静以对,使对方的情绪降温,就能避免一场纠纷。

    “冷处理”不是不处理。毋庸置疑,对各种不良倾向和错误行为,既不能姑息迁就、包庇护短,也不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是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每个人在性格特点、承受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问题发生的严重程度,灵活地进行处理。

    对一个良知未泯的人来说,做错事往往是一时糊涂。如果对他的错误抓住不放,求全责备,他可能就会自暴自弃。相反,给他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他也可能痛改前非,下定做好人的决心。

    三国时,有个北海读书人,名叫王烈。他处事公道、善于化解邻里乡亲们的矛盾。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威望,人们遇到什么事情都愿意告诉他,有摩擦、矛盾,人们都去找他评理。每次王烈都能以理服人,使闹矛盾的双方都心服口服。

    有一次。一个行为不端的人偷了邻居一头牛。当他拿到市场上正准备卖钱时,被牛的主人抓住了。偷牛人觉得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就连连向失主赔罪,并要求惩罚他。失主原谅了他。偷牛人最后说:“我一时糊涂,偷了你的牛,很是惭愧。我发誓今后决不再干这种事了,但我要求你不要将这事告诉王烈。”

    偷牛的事情,传了出去,过了几天还是传到王烈那里。王烈听到偷牛人有悔改的决心,就买了一匹布,托邻居将布送给偷牛人。

    有人不解地问王烈:“那个偷牛人自己做了赃,很害怕让你知道,而你反而送一匹布给他,这是为什么呢?”

    王烈回答说:“这个偷牛人,不愿意让我知道这件事,说明他有羞耻之心。既然知道羞耻,就不难改邪归正。我送布给他,是想激励他痛下决心,真正重新做人。”

    一年后的某—天,一位老人挑着沉重的担子赶路,累得满头大汗,停在路边歇息。这时走过来一个人,对老人说:“你这么大年纪,挑这样重的担子,怎么得了呢?我来帮助你吧。”说完就挑起老人的担子,走了好几十里地,一直送到老人家门口才放下担子,没等进屋休息就要走。老人十分感动,问他的姓名。那人说:“这点事情算不了什么。”转身就离开了。

    过了几天,那位挑担老人出门探望朋友,并带了一把宝剑,准备送给朋友。走到半道上,不小心将宝剑失落。等到老人发现,才急急往回寻找。远远看见一人,站在路旁,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人。老人走到那人跟前,正要询问,一看竟是上次帮助他挑担的那个人,手中拿着老人失落的宝剑。还没等老人说话,那人就开口了:“这宝剑是您失落的吗?我已在这里等候很久了。”

    老人真是高兴,拉住那人的手说:“我应该怎么谢你啊?上次你帮我挑担,连姓名也没告诉我。今天又拾到我的宝剑,又还给我,你真是个君子啊!这回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姓名,否则,我会心中不安的。”

    那人见老人如此恳求,只好把姓名告诉他。老人回到家中,—直在心中感激那个拾剑人。他想,地方上出了这样一个拾金不昧的好人,应当让王烈知道才好。于是老人找到王烈,将两件事都告诉了他。

    王烈听了也很感动,说:“世上竟然有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我却没有与他见过面,真是惭愧!“于是,王烈按照老人告诉的姓名,四处打听这个做好事的人究竟是谁,住在哪里。一打听原来竟是那个偷过牛的人。王烈感到非常意外,那个偷牛人不但改正错误,还自觉地做了那么多好事。他非常激动地对人说:“—个人受到了感化之后,改恶从善的力量真是难以估量啊!”

    成大事者认为,如果真的想让一个人服气,就不用使用争论,而应该使用情理。这样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主动接受感化。

第39章 巧装糊涂,给人台阶下() 
成大事者认为,人最好不要树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巧妙的言语,甚至是看起来很糊涂的言语,给别人台阶下。

    古时有一位国王,在领兵跟敌国作战时,遇到顽强抵抗。战争异常残酷,持续了几个月之久。

    一次,敌方将领想出一个“擒贼先擒王”的计策——派一位武士行刺国王。这位武士骁勇机警、行动敏捷,他躲开岗哨,想从马棚偷进国王的卧室。不料,国王的马非常通灵,见有异客入侵,便嘶叫起来。这个情况是武士事先没想到的,他拿不准应该杀马灭口、继续冒进,还是脚底抹油、赶紧开溜?

    国王听见马叫声有异,估计出了情况,手持宝剑出来察看,发现了刺客。他一声招呼,卫兵们便蜂拥而至,向刺客扑去。武士知道此番性命难保,想举刀自刎,却已经来不及了,被卫兵们捆得结结实实,扔在地上。

    这时,侍卫长跑过来,一面向国王自责疏于防范之过,并请示如何处置这名刺客。

    国王走到武士身边,厉声问:“你是来偷马的吗?”

    武士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含含糊糊答应一声,心里却想:我是来取你性命的,怎么说我偷马呢?

    国王回头对侍卫长说:“这家伙一定是来偷马的。现在是战争时期,老百姓都很穷,想偷马卖钱,情有可原,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急忙说:“不能放!他明明是来行刺的,不是来偷马的,应该将他就地正法。”

    国王说:“他明明是个偷马贼,为什么说他是刺客呢?我看他也是一条好汉,一定是迫不得已才干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把他放了吧!”

    侍卫长无奈,只好把刺客给放了。

    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称颂国王心胸宽广、爱惜人才。各地的勇士如潮水般涌来投奔他,他的军队实力大增,很快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后来,国王统一了北方各部,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这位国王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

    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量。圣经说:“原谅你的仇敌。”这并非道德说教,而是经验之谈,因为原谅仇敌可能带来很大好处。但是,原谅仇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很难克制自己的仇视心理;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做得恰到好处——带着鄙视、不屑心理予以原谅,反而成为新的仇恨的苗头。只有带着尊重的心理予以原谅,才可能完全收缴对方心中的锐器。

    总而言之,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一般而言,双方依赖面大,两人就是朋友;对立面大了,两人就是敌人。

    人在世界上,有一个敌人不算少,有一百个朋友不算多。所以,要尽量让别人对自己有所依赖,或者让自己对别人有所帮助。这样你就有很多朋友而少有敌人。万一非跟某个做对手不可,也要带着公平竞争心理去做事,而不要带着仇视心理,非消灭对手不可。

    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人在言语上假装糊涂。假装糊涂是一种大度的表现,这种表现往往能感化别人。

    从前,有两个国家打了一仗。打完后,胜利的那个国家的军队开始打扫战场。有一个士兵发现敌国的一个士兵躺在地上,嘴里一个劲地说要喝水。这个士兵发了善心,于是找了一壶水过来,递给了这个敌国士兵。突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这个敌国士兵拿起身边的一根长矛朝着这个递水给他的士兵刺了过去。手臂被刺中了,血流了出来,这个士兵很生气,十分愤怒地对着敌国士兵喊道:“你这个家伙,本来是想给你一壶水的,现在你居然刺伤我,我只能给你半壶了。”说完,自己就喝了一半,把另一半递给了敌国士兵。敌国士兵顿时感动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我们来看看这个过程,当敌国士兵刺伤他的时候,敌国士兵本身就抱着必死的心。但是没有想到这个人居然如此大度,不但不计较,反而还假装糊涂地生气了。这种大度让敌国士兵没有想到,因此十分感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难免会树一些敌人。在这个时候,如果想化敌为友,最好的办法就是假装糊涂。如果你很明确地去化敌为友,别人一定会认为你有更大的企图。其实假装糊涂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并不会损失什么,相反在这装糊涂的过程中,显示了我们的胸怀,也感动了我们的敌人。

    在很多事情上,人到最后,很多时候都是在争一口气,而并不是争事情的是非结局。所以应该学会给别人情面,给别人台阶,让别人好顺利下台阶。

第40章 人人平等,不要有优越感() 
成大事者认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一定要秉承人人平等的原则,千万不要有任何优越感。

    周公曾告诫他的儿子伯禽说:“品德高尚又保持恭敬的人,能获荣耀;土地广大富庶又能保持节俭的人,能获平安;地位尊荣又保持谦卑的人,能够显贵;人多兵强又保持敬畏的人,能打胜仗;聪明能干又保持愚笨的人,能够获利;博学多才又保持几分浅薄的人,能够益智。这六条,都是谦逊之德。即使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如果不谦虚,也会失去天下,身遭灭亡,夏桀、商纣就是最好的例子。天子都会因为不谦逊而致败,其他的人怎么能不谨慎吗?所以易经说:‘有一种方法,大足以守住天下,中足以守住国家,小足以守住自身。’说的就是谦逊啊!天道总是毁损自满的人而补益自谦的人;地道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