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

第10部分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第10部分

小说: 成大事者说话101法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人没有过失,无故受到别人批评的时候,应该学会用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不是反驳,不是矢口否认,而是对别人的一种感激,对别人提醒的一种肯定。

    有人对赵简子说:“您为什么不改正过错呢?”

    赵简子说:“好的!”

    侍从说:“您并没有过错,改正什么呢?”

    赵简子说:“我说好的,不一定真的有过错,我是希望有人来直言规劝我。如果我拒绝这个叫我改过的人,就是拒绝直言规劝我的人,那么,直言规劝的人就一定不会来了,我的过失很快就会有了。”

    别人的批评不正确,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我们对待批评的态度和行动,却会对我们造成重大影响。

    所以,听到别人谈论我们的缺点时,想办法不要急于辩护,因为这是愚人的习惯做法。让我们放聪明点也更谦虚一点,我们可以气度恢宏地说:“先听听他说什么吧,趁我这个缺点没有造成灾难之前让它死在这次谈话中吧!”这种对待批评的态度,大有裨益于自己。

    人们因为面子而坚持错误。事实上,改过的勇气能使人的形象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

    有一次,师经弹琴伴奏,魏文侯合着节拍跳舞,边跳边唱:“听我的话,不要违背我。”师经一听,马上拿起琴去撞击魏文侯,却没有击中人,只击中了帽子上悬抹的珠串,珠串被打散了。

    魏文侯恼怒地问左右的人:“做臣子的竟敢打他的主子,该当何罪?”

    左右的人说:“应该活活煮死。”

    于是,侍从们拖着师经走下堂。才下一级台阶,师经说:“我可以说一句话再死吗?”

    魏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从前,尧舜做君王,只担心他们讲的话没有人敢反对;桀纣做君王,只担心他们讲的话有人反对;现在,我打的是暴君桀纣,并没有打您。”

    魏文侯惭愧地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悬挂到城门口,作为我改过的符信;不要修补珠串,作为我的警戒。”

    魏文侯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种果断的行动不但没有损害他的形象,反而更体现了他的伟人风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优势,也都有自己的缺点与短处,扬长避短才算机智,拿自己最不擅长的柔弱之处去硬碰别人修炼得最拿手的看家本领,其结果便可想而知。人会有各种潜能与优势,但你不可能在所有地方都有机会发挥出来,你只能在两个地方用足你的力气。而在你没有用力气的地方,在你无暇顾及的地方,你必然不如那些在这地方用足力气的人。你的精力有限,机遇也有限,因此,你胜人的地方肯定很少很少,而不如人的地方绝对很多很多。只有对这一点看明白了,你才有从容的心态听取别人的批评并用心改正,也才能真正地胜于人了。

    其实,在很多时候,必须有表现自己才华的行动,这样才能够得到更多的机会。这种行动往往比自己说自己多厉害要管用得多。

    唐代的陈子昂被称为一代文学大师。他刚刚进京时,虽然饱学诗书,文采飞扬,但仍然是默默无闻的无名之辈。

    这一天,陈子昂正为怀才不遇而郁闷,心中感叹没有伯乐认识自己这匹千里马。于是他走出门来到大街上逛荡、散心。突然,他在大街的拐角处,看到一个人,手中捧着一把古琴,对来来往往的路人吆喝兜售,要价一百万钱。

    陈子昂仔细看那琴,没有看出什么特别之处。过路人看了,一个个摇头咋舌,都说太贵。

    陈子昂见状,计上心头,慷慨解囊,买下了那把古琴。众人见他连价也不还就买下了,以为他是个书呆子,纷纷议论说他上当了,哪有一把琴值一百万钱的?

    众说纷纭之际,陈子昂大声说:“本人自幼从名师学琴,识得真假。这把琴是上等桐木所制,确是古琴,一百万并不贵。各位如有雅兴,明日请到寓所来听我弹琴,并欢迎此道中人前来切磋和指教,相信你们会不枉此行。”接着说明了自己的地址,就匆匆离去了。

    一时间,京城大街小巷纷纷传递着这个消息,人们都期待着观看明天的盛会。

    第二天早晨,大家蜂拥而至,想听听一百万的古琴到底有何神妙之处。谁知陈子昂捧着琴,却不弹奏,高高举在头顶,“啪”地摔在地上。众人齐声惊呼,愕然不已,这可是一百万钱啊!

    趁大家惊愕之际,陈子昂自我介绍道:“本人陈子昂,家居四川,早闻京城的父老好喜文弄墨,在下不才,有拙作几百篇,想与大家以文会友。至于弹琴之事,不过雕虫小技,绝非我陈子昂所关心,今天让大家失望,深感歉意!谨以拙文相送,以示补偿!”

    说完深鞠一躬,把箱子里的文章散发给在场的众人,大家纷纷传阅。几百篇文章,篇篇文采飞扬,字字灵动飘逸,人们立刻为陈子昂的才华所叹服。许多人感叹说:“如此风流才子却迟迟没有被发现,实在是一大遗憾啊!”

    一天之内,陈子昂立刻名满京城,并由此确立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陈子昂的行动立即让他获得了成功。成大事者认为,人很多时候就在成功的门前,但是很多人没有勇气去推开那一扇虚掩的门。因为他们的心态告诉他们说,一推开里面就会跑出来一条疯狗,自己一定会被咬到。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就这样的好。结果缺少行动的他们失去了一次次成功的机会。

第25章 忧愁烦恼,找知己诉说() 
成大事者认为,人难免有忧愁烦恼,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选择说出来。你并不能向所有人都倾诉你的忧愁烦恼,真正能够听你忧愁烦恼的是你的知己,其他人听去了对你往往有害。

    历史上有许多国君,在即位的时候很年轻,又很长寿,太子往往到了很大的年龄,这些太子们都难免有些着急。很多太子为了及早登基,往往通过不断蓄积自己的力量,来谋夺皇帝的宝座,而他们的父亲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会立即废掉太子。至于这些情况,父亲们是怎么发现的呢?大多是太子向别人抱怨诉说泄露出来的。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子们口风不紧往往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宋孝宗赵慎有三个儿子。在他即位后,立长子邓王为太子,封次子为庆王,封三儿子为荣王。太子因病去世,孝帝便再未立太子。有一天,皇子赵惇外出,遇到一个蓬头垢面的人拦住去路,嚷道:“三王得!三王得!”他听了以后,反复思考,认为:“我是三王子,‘三王得’究竟是什么意思?现在未立太子,这不正是说我将来要得帝位么?哈哈,这真是天意呀!”从此,他高兴万分,雄心勃勃,加紧习文练武,为将来即位后治理天下做充分的准备。

    一些大臣建议孝宗早立太子。按顺序,孝宗应立次子赵恺为太子,但孝宗却认为庆王赵恺性格懦弱、难以担当社稷大任。三子赵惇倒勤学苦练,英武过人,很像自己,但又担心越序立太子易生是非,故又暂时放了下来。

    过了几年,主管天文的太史上奏道:“根据天象,今年陛下应立太子。”宰相虞允文也劝册立。孝宗此时也觉条件成熟,便于立荣王为太子、进封为魏王。赵惇荣立太子,心中高兴,跃跃欲试,恨不能第二天便继位称帝。谁知一等,竟然16年过去了。他从24岁的年轻太子,变成了年已41岁的老太子,仍没有当上皇帝。孝宗仍然身体健康,毫无让位之意。太子心中如火烧火燎坐卧不宁,有心劝孝宗让位却又难于开口。久而久之,他精神有些失常,时而暴怒,时而大笑。

    吴太后知道后,很担心,又不知什么原因,便将太子近侍召来问话。“太子病了吗?为何性情无常?”近侍道:“太子当的时间太长了,心中着急所致。他盼望太后劝皇帝早日让位呢!”太后听了笑道:“这有何难,何不早说。”过了几天,孝宗到太后宫中,太后说:“官家年事已高,应该早图消闲,国事就让儿子去干嘛!”孝宗说:“我早有此意,只是惇儿还小,未有经历,故暂时还不能放手。若不是为此,我早就快乐几年了。”太后听了,也觉有理,便如实转告太子,并让他再等几年。

    谁知太子一听就火了,当即将头巾摘下,怒气冲冲地说:“小小小!请您看看,我已40多岁了,胡子头发都白了,还以为我小,这都是翁翁的罪过造成的!”这里的翁翁,是指高宗。其意思是说,宋高宗真不该在孝宗到了盛年才禅位,使得40岁出头的赵惇还被孝宗认为小呢!接着,他以问安为名,来到孝宗宫中,对父皇说:“最近有人送我一些染胡子的药,我未动用,不知父皇以为如何?”孝宗知道他的意思,脸上却故意装出一副严肃的表情说道:“胡子白了怕什么?天下人见了,以为你老成,何必要染呢?”赵惇讨了个没趣,只好怏怏退出。

    老子是皇帝,儿子不是太子就是王,没有当上太子时想得都发疯,当上了太子急得要发疯。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皇帝老子不让位,太子等得胡子白。赵惇虽然很急迫,但毕竟还心存仁厚,没有动起弑父之念,比起那些手足相残,父子相刃的谋权夺位者来说还是要好得多。

    赵惇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皇帝父亲只是责备了他一下。很多其他皇帝父亲都是直接废掉了太子,甚至杀了他们。因为在他们看来,那就是谋反。赵惇到处公开抱怨是做得极其不对的地方。像这种涉及谋反的事情,居然能够随便说出来,胆子也未免太大。幸亏他的父亲仁慈,而他自己也从来只是抱怨而已。

    成大事者认为,人难免有忧愁烦恼,当有忧愁烦恼的时候,要学会找真正的知己诉说。只有他们才能体会到你的忧愁烦恼,才会为你排忧解难,因为他们关心你。至于其他人,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你,对于你的忧愁烦恼,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你跟他们倾诉,毫无疑问是对牛弹琴,而且显得个人特别轻浮。

第26章 真心以待,少说违心话() 
成大事者认为,人与人交往,只要不涉及秘密,都应该学会真心以待,少说违心的话。当你用真心跟别人说话的时候,自然能够体现出你的真性情,这种性情往往能够和别人产生共鸣。其实你是否是真心,别人是能感觉到的。当你说违心话的时候,你的表情表现都会给别人留下不自然的印象。即使是再高明的演员,当他说违心话的时候,还是会有破绽的。

    当你真心以待,说出了你所想的话的时候,未尝不会碰到机遇。

    一天,汉武帝微服私访,来到郎署,偶遇一郎官。何谓郎官?“郎”,是“廊”字引申出来的,指古代帝王宫殿的廓。所谓郎官,在战国时期是负责皇宫勤杂事务的一种地位很低的小官。到了秦汉时期,开始设郎署,作为郎官办公的地方,同时,郎官的职责也有所扩大,主要负责帝王的护卫、侍从工作,并有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责任。武帝所遇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郎官。

    这个郎官,不仅须发皆白,衣服也破旧不堪。汉武帝问他:“你叫什么名字?从什么时候开始做郎官的?”只见这郎官从容不迫地回答道:“小人姓颜名驷,江都人氏,在文帝的时候就开始做郎官了。”

    武帝听后很惊讶,心想,这官虽不大,可已经是三朝元老了,不由肃然起敬。武帝又问:“这么多年,为什么一直作郎官呢?”颜驷听后,不由淡然一笑,而又无所谓地答道:“我是生不遇时,又有什么办法呢?文帝是个好皇帝,礼贤下士,十分爱惜人才,但他喜欢文,我却爱武;景帝也不错,也很珍惜人才。但他所喜欢用的是老成持重,深有城府的人,可我当时正年轻力壮,血气方刚;到了陛下即位后,又只喜欢年轻有为,勇于进取的人。而我呢,却又年纪太大了。就这样,我虽然历经三朝,却一次一次都赶不上机遇,也就只好甘做郎官了。”

    武帝听后,既觉得这郎官的回答有趣,又觉得所言很有道理,不由产生一种同情之感。武帝回宫之后,经过了解,知道颜驷不仅人品老实,而且思路清晰,很有才学,就下旨将颜驷召上殿来,经过测问,果真不错。又因他一直好武,便把他提升为会稽的都尉,主管会稽的军事工作。

    机会有时需要捕捉,有时需要去等,有时踏破铁鞋无觅处,有时得来全不费功夫。颜驷的情况属于后者。他虽人品不错,也很有才干,可偏生不逢时,又不善钻营,于是,一个小小的郎官,一干就是多年,成为三朝元老级的人物。好在郎官本人把官位看得很淡,倒也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