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光荣使命1937 >

第308部分

光荣使命1937-第308部分

小说: 光荣使命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能够成功突围,伊索夫少将将所部仅有的270辆坦克摆在了部队的最前面,他要坦克部队为步兵开路。

    几百辆坦克集体冲锋的阵势极为壮观,如同一条钢铁洪流一般,向着第八战区警卫师的阵地冲去。

    苏军阵地以北5公里处,马操坐在一辆t34坦克上,手持望远镜紧紧注视着苏蒙联军的动向。看到苏联红军开始行动了。马操将望远镜放下,然后大声命令道:“苏联红军已经开始向我们所在的方向突围了,我们的任务就是截住他们,消灭他们!”

    “截住他们。消灭他们!”众官兵齐声吼道。

    “好!就要这样的气势。按照原计划行事。炮兵部队立即炮击,装甲部队准备冲锋!”

    “轰轰轰”

    在苏联坦克冲锋的路上到处都是从天而降的炮弹,一百多门大口径野战重炮在苏军突围的路上建立了一道钢铁弹幕。将一辆辆苏联坦克打爆、打飞、打废。

    幸好这段路程不是很长,区区不足五公里的路程,在苏军装备的bt快速坦克面前根本算不得什么,苏联红军只用了十分钟就跑出了中国炮兵的炮击禁区。

    不过,灾难并没有结束,在苏军装甲部队距离警卫师本部不足一公里的时候,马操命令麾下的装甲旅立即冲锋。

    这是属于钢铁巨兽之间的对决,这是属于铁流洪涛之间的碰撞。270辆苏联坦克与400辆中国坦克迅速撞在了一起,这是发生在中国北疆的第二次大规模装甲战争。第一次是苏日之间的内蒙古战役,那一次苏联人赢了,但是这一次苏联的运气可不是很好。

    对于这次装甲战伊索夫少将很有信心,根据事先得到的情报,陈锋所部确实拥有大量的坦克,不过都是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九四式、九五式轻战车,这两种轻型坦克伊索夫少将在诺门坎战役中见过,性能极其垃圾,根本就比不上苏联的bt7快速坦克。

    作为坦克师的师长,伊索夫对于装甲作战还是比较在行的,而且他还参加过几个月前的诺门坎战役,是苏联现在仅有的几个参加过实战历练的高级指挥官之一。他很清楚装甲作战的特点,也许在其他兵种的作战中武器装备虽然重要,但是却不一定能够左右战役的胜负。

    但是在装甲作战方面就不一样了,坦克性能是否先进市战斗能否胜利最重要的因素,如果硬件条件不行,那么即便是最优秀的指挥官来了也是白搭。

    而他的坦克第59师原本就是为了对付日本人而组建的,所装备的bt7快速坦克是专门为了对付比九四式、九五式轻战车性能更强大的日本九七式中战车,因此这一战伊索夫少将势在必得。

    但是,现实却给了他又一次沉重的打击。

    “轰”

    一辆冲在最前面的bt7坦克开火了,显然这个坦克手是一个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装甲战士,知道先下手为强,而且这个坦克手的反应意识都很强,一炮中靶。看着不远处的那辆中国坦克车身上燃烧的巨大火球,苏联坦克手笑了。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这个坦克手差一点吓尿了,只见那辆燃烧着的中国坦克在原地停了不到一分钟,竟然不顾车身上的大火再次开动了起来,与此同时坦克炮塔开始旋转,瞄准了他的座驾。

    苏联坦克手迅速一个紧急规避,迫使中国坦克手不得不继续调整视角,继续瞄准。趁着这个空档,苏联坦克手连开两炮。

    “轰”“轰”

    这一次更为离谱,两发炮弹虽然都打中了中国坦克手的座驾,但是竟然神奇的弹射开了,在空中发生了爆炸,几乎没有给中国坦克造成任何伤害。

    苏联坦克手惊讶的不知说什么了,大嘴巴张的大大的,眼神中透露着浓浓的恐惧,这尼玛还是坦克吗?更令苏联坦克手感到害怕的是,此时中国坦克手已经重新调整好了角度。而且迅速开炮。

    “轰”

    这位苏联坦克手想躲,但是已经来不及了,他亲眼看着那发炮弹从中国坦克的炮管里射出,然后在他的座驾身上爆炸,随着一整巨响,接着他便失去了意识。

    同样的事情在战场上随处可以看到,苏联的bt7坦克打在中国坦克身上最多令中国坦克瘫痪,只有个别打到侧面装甲或者弹药库才会令中国坦克彻底报废。而中国坦克只要打中苏联坦克,那么结果就是车毁人亡。

    伊索夫少将惊呆了,抵近之后他才发现这尼玛那是日本猴子产的铁皮盒子。这是一种完全没见过的大型坦克。也不能说完全没见过,伊索夫发现中国。军队使用的坦克与伟大苏联的t26坦克有点神似,但是他可以肯定那不是t26。这个家伙要比他身下的座驾大了整整一圈,那粗大的炮管更是令人胆战心惊。其狂野霸气的姿势震慑了所有苏联坦克手。并且以君临天下的霸气横扫整个战场。

    伊索夫少将想不通。中国人到底装备的什么坦克,为何如此先进。而这种先进的坦克又是从nǎ里来的?

    其实也难怪伊索夫少将如此纠结,他的坦克第59师装备的bt7快速坦克也算是一款不错的坦克。bt快速坦克是30年代苏联著名的坦克。其原型是美国著名的克里斯蒂坦克,当时这些快速坦克达到的时速的确可观,可以达到时速也60km/h。bt…7是bt家族中的最大一个系列,1935年首次登场,主要换装仿制德国bmw发动机的m…17t汽油机,车体也重新进行设计。

    bt…7系列也有多种型号,该坦克保持了bt系列卓越的高速性能,使用轮式方式的最大公路时速可达86千米/小时,使用履带方式可达73千米/小时,公路行程超过500千米,远远超过同时代其他坦克。bt…7采用的45毫米炮,在30年代是威力较大的火炮,500米距离可击穿31毫米装甲。

    但是这种强大只是相对而言,与陈锋所部装备的t34坦克相比,bt系列的快速坦克不过是个渣渣,简直弱爆了。

    与苏联的bt7相比,t34坦克无论在装甲、火力还是动力方面都堪称豪华。车身装甲厚度都是45毫米,但正面装甲有32度的斜角,侧面也有49度。炮塔是铸造而成的六角型,正面装甲厚度60毫米,侧面也是45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因此t…34从正面看几乎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斜面装甲有两点好处,首先炮弹击中后容易弹开(即‘跳弹‘),威力大减。

    其次根据三角原理,一枚水平射来的炮弹,击中斜面装甲以后,需要穿过的钢板厚度相当于三角型的斜边,因此t…34坦克45毫米厚32度斜角的正面装甲,防护能力相当于90毫米,而49度斜角的侧面装甲也相当于54毫米。这样的正面装甲,即便是强如德国,其陆军坦克装备的任何火炮在500米距离上都无法穿透,更不要说苏联的bt系列的坦克了。

    另外t34的火力也远远超过了bt7,bt7装备的45mm火炮和2挺7。62mm机枪与t34坦克的76毫米l/30。5加农炮相比简直不是一个等级上的。t34坦克不仅仅要比bt系列的坦克强,即便是放眼整个世界,现在也没有任何一款坦克是它的对手。而bt系列坦克又是出了名的皮薄馅大,堪称欧洲的铁皮棺材,其装甲普遍薄弱,甚至于bt…71937年型的前装甲只有13毫米,难以抵抗普通反坦克枪的打击,更不要说是抵挡t34坦克的火力打击了。

    与空中的屠杀一样,地面的钢铁洪流的对决也是一场残酷的一面倒屠杀,270辆bt7快速坦克被中国炮兵集群消灭了四分之一,剩下的全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装甲对决中被击毁,仅有不到10辆选择了投降的苏联坦克幸免于难,其中就包括伊索夫少将的座驾。 

第四百五十四章 :苏蒙联军投降(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失去了装甲部队的掩护,苏联两万多陆军完全暴露在了陈锋所部装甲部队以及空中火力之下,空军的惨败以及装甲部队的悲剧彻底压垮了苏联军队的抵抗意志,在陈锋所部陆空联合立体的火力打击下,原本就士气低落的苏军只抵抗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全部选择投降。

    苏军投降后,陈锋立即命令部队打扫战场,收拢俘虏。很快战果便统计出来了,从6月1日凌晨发动进攻以来,截止6月1日下午四点整,苏蒙联军1个机械化步兵军、2个骑兵师以及1个坦克师,总兵力7万3千六百余人除了少量侥幸逃离战场之外,其余的全部被歼灭,同时被歼灭的还有苏联的两个航空师。

    这一战,苏蒙联军损失兵员7万1千余人,其中1万八千余人被击毙;其余的全都成了陈锋所部的俘虏,包括此战后期最高指挥官伊索夫少将,而在这些俘虏当中有1万九千人是受伤被俘的。此战苏军还损失了万万多支步枪、一千二百多挺轻重机枪、两千具掷弹筒以及300多门小口径迫击炮,另外还损失了200多门大口径火炮和380多辆坦克以及650多架飞机。

    当消息传到远东,苏军远东军区顿时炸锅了,这怎么可能,没有人相信七万多苏蒙联军会在短短一天内被全歼,请注意是全歼,而不是被击溃。

    在军事上很多专业术语是不能滥用的,全歼、击溃全歼乃至于重创等等都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全歼乃是指敌人基本上被全部消灭,基本丧失战斗力。击溃则是相对较轻,只是打乱敌人原有部署、建制,使其不能再组织有效的进攻或者防御。重创是介于全歼与击溃中间的一个程度名词。是指大量消灭敌人主要力量使其短时间内难以恢复进攻能力,只能被迫防御或者被全歼。打垮:使敌人有生力量遭受重创,对自己部队造不成有效威胁。

    对于现在的苏联来说,不要说是被全歼了,既便是被重创甚至是击溃都是不能容忍的。因为在他们的普遍的认识中,中国不是东亚第一强国日本,更不是横扫欧洲诸国的强大德国,中国只是是中国,是哪个一百多年来一直都是仰着斯拉夫民族鼻子呼吸的弱小国家,甚至于可以归类为劣等民族。输给德国甚至是日本。苏联人可以捏着鼻子认了,但是输给中国人,苏联人无论如何不敢相信,更不会就这样算了。

    在苏联远东军区商讨应对策略的同时,全歼苏蒙联军的消息也在第八战区内部不胫而走,甚至于归绥城内竟然燃放起了烟花爆竹。颇有庆祝大捷的味道。而世界其他各个国家的大佬们也或多或少听到了一些风声,只不过第八战区没有主动站出来澄清,苏联也没有说话,所以都不敢确定消息的真假。

    对于这次胜利,既在陈锋的意料之中,又出乎陈锋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陈锋一直坚信这一战他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意料之外的是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了。在他的预料中,这一战至少也要进行一个星期,不谈全歼,如果单纯的击败甚至是击溃苏蒙联军也要3到5天的时间。

    但是任凭陈锋怎样高估自己的实力,低估苏蒙联军的战斗力,他也无法想象7。3万苏蒙军竟然在不到24小时内就被全歼了,况且这支军队还是一支拥有步兵、骑兵、装甲兵甚至于航空兵等诸多兵种的综合战略集团。

    这一仗最让陈锋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苏军的战斗意志,实在太薄弱了,不要说与宁死不屈的日军相比了,即便是**绝大多数的部队也要比苏军的战斗意志要强很多。在白天的战斗中,苏蒙军面对第八战区的猛烈进攻,步步后退不说,一旦被缠住就立即投降,实在大出陈锋的预料。

    在他的认识中。苏军虽然不是什么战斗意志顽强的部队,但是毕竟同强大的德**队打了四年多,而且还把八百万德军给硬生生拖垮了的部队,所以说陈锋不认为苏军会这么快就垮了,更没想到刚垮苏军就投降了,实在太令人惊讶了。

    其实这是因为陈锋对于东西方军队关于投降认识不同所造成的,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由于人才是靠科举制度选拔的,统一得很早,王朝基本稳固,冲突主要是和外族之间发生,这个忠诚度就很重要了,所以国家或者是统治者可以给军队灌输忠君报国宁死不屈的思想,投降也就成了懦弱等一些列贬义词的代名词。

    所以,如果遭遇绝境以身殉国是唯一的选择,这一点在其他东方军队身上也有体现,例如日本,所谓武士道其实也是在天皇实际掌权后才逐渐成了气候,原来还只是武士阶层的事,搞到后来,成了全民的东西,这也是对外征战的需要,太平洋战场上甚至上演几万平民跳海的惨剧。其实即使你投降,战后你回到国内也会受尽歧视,这使得东方国家的军队面对绝境时,战死成了唯一的选择,这一点从等古典小说里面可见一斑。

    而西方不同,西方的投降概念,源自于中世纪骑士战争。中世纪里,骑士阶层是战争和军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