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光荣使命1937 >

第295部分

光荣使命1937-第295部分

小说: 光荣使命1937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宗昌亲自下山去看。他早年在海参崴混,会说俄语,但俄文一个字也不识。询问之下,这个人名叫葛斯特劳夫,曾任帝俄的白军炮兵司令。在俄国共产革命中,被红军追击,走投无路下逃入中国边境深山中。张宗昌用马驮他返师部,细心照料,延医治病,十多天后恢复健康。

    葛斯特劳夫感谢张的救命之恩,见张的士兵缺乏枪枝弹药,透露俄境不远的山沟中,有一条铁路支线,停有一列车,满载军火,还有大炮若干门。是帝俄军队丢下的,只是没有火车头,不能行动。如果张能派一个火车头去拉回,军火就是张的了。他又指出,红军很快会来,必须快去拉。

    张宗昌大喜,向中东铁路要了一个火车头,由葛斯特劳夫带路,将一列车的军火悉数拉回,尚有三百多名白俄士兵跟了来,张宗昌全部收留他们,编成白俄兵团,由葛斯特劳夫率领。当时白俄大量流亡到中国东北,不少是军人,多投到张宗昌麾下,很快发展到一千五百多人,成为作战力坚强的劲旅。后来张宗昌就是靠着这支白鹅籍佣兵军团屡立战功,深得张作霖青睐,在非嫡系奉军中渐露头角,而那支白俄佣兵军团人数最多时甚至超过了万人。

    张宗昌能做到的陈锋不相信自己办不到,况且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八千多白俄精兵,在这几年的战争中陈锋对这些白俄籍官兵一视同仁,不管是在升迁上还是粮饷待遇方面都与汉蒙各族一样,在第八战区有叶赫莉娜、安德烈、维克多、波。波莎等高级军官,基层军官更是多达几百人,所以在第八战区这些白俄籍官兵很有归属感。

    经过多方侦查,陈锋得知虽然过去了十几年,但是生活在中国的白俄依然很多,而且这些白俄的生活都很贫困。以至于很多白俄妇女不得不以出卖肉体为什,以至于上海大大小小的歌舞厅似乎都被白俄艳女垄断了,她们特有的金发高鼻和缤纷的霓虹灯成为那上海夜生活的主要代表。据统计,在16岁到45岁之间的白俄女子,有22%从事卖。淫工作。

    逃到中国的白俄几乎是赤贫,因为生活实在窘迫,年轻的白俄女子开始走向声色场所,最终无可避免沦为妓女。难民的涌入彻底改变了原来白俄社群的面目,他们面临的困难是巨大的,首先他们都没有了国籍。

    1921年,苏联政府取消了所有逃亡白俄的国籍,这些人拥有的唯一身份是当时国联的护照,这种护照仅被51个国家承认,其中并不包括中国。

    在了解到这些之后,陈锋于39年开始支持叶赫莉娜招募白俄难民,经过多半年的努力,成果相当显著,共有3万八千人白俄籍难民辗转来到塞北,主要是以东北境内的白俄以及上海的白俄为主。

    这些人抵达塞北后,只要经过审查就会被安排工作,甚至会被招入部队,接受严格的训练。

    原本陈锋打算就这样慢慢发展白俄部队,等到关键的时候将这支部队派到苏联去,但是由于那个协议,这让陈锋看到了一个提前进入苏联的契机。

    4月3日,陈锋亲自视察了驻扎在二连的第八战区铁路警备旅,其实只有叶赫莉娜和少数的几个高级军官才知道,这个铁路警备旅实际上全都是由白俄籍士兵组成。而且这支部队虽然只是旅级军事单位,但是军官的配置却相当高,旅长为由叶赫莉娜亲自担任,为中将军衔。

    而副旅长则是多达三人,皆为少将军衔;参谋长2人,少将军衔;副参谋长4人,上校军衔。这个铁路警备旅下辖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所有作战单位的军官都是按照一正双副或者是一正三副配备,而且军衔都高的吓人。

    要知道在第八战区军官的军衔可不是摆设,不说其他的,每提一级军衔军饷就能增加不少,如此多的军官每个月单单军费就不少增加。因此铁路警备旅的所有军官都清楚,他们这支部队随时都可能会扩编。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陈锋这次来的目的就是要从这支部队里面抽调2000名骨干前随同一部分中国籍士兵一同往秋明地区,充当nǎ里的驻军,这在陈锋看来是渗透苏联最好的机会。

    此时的秋明地区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城镇,方圆几百上千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不足30万,而且苏联政府对于那里也不是很重视,原来常驻部队不过几百人,所以陈锋相信这支白俄部队进入秋明地区并不会引起苏联政府的警惕,毕竟陈锋所部拥有外国籍士兵是有目共睹的。

    不单单有俄国人,而且还有其他国家籍的犹太人,还有朝鲜人以及美国人。况且以苏联政府与陈锋所部之间的关系,苏联政府也不会怀疑陈锋会包藏祸心,意图颠覆苏联的政权。

    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并不认为区区一个中国步兵团或者是一个由中国人和外国人混编成的步兵团会给苏联政府带来威胁,只要他们愿意,随时可以把这个处于苏联腹地的步兵团干掉。

    按照陈锋与叶赫莉娜等人制定的计划,这个步兵团抵达秋明之后并不急于渗透,而是向苏联政府大肆采购开采石油的工业设备和炼油设备,同时让一部分犹太人直接在秋明地区下车,在nǎ里建立根据地,然后慢慢发展。

    根据陈锋预计,如果资金和劳动力跟得上,秋明地区很快就能形成一个庞大的石油工业区,到时候这里将会成为陈锋出兵苏联的一个跳板。

    4月6日,叶赫莉娜带着这个步兵团走了,带走的不单单是一个步兵团,同时带走的还有陈锋的希望。 

第四百三十五章:日本要找小伙伴(求订阅、求月票、求各种!!!)() 
烟俊六显然是小瞧了八路军的实力,他无论如何没有想到,意识中地老鼠一般的支那土八路竟然敢围攻皇军重兵驻守的聊城,更重要的是还被他们攻破了,这简直就是在打脸,赤裸裸的打脸。

    作为华中派遣军曾经的最高指挥官,烟俊六一直觉得自己对于中国国防力量极为了解,但是这次却被土拔鼠一般的八路军打了脸,这让烟俊六大将极为愤怒。

    感觉权威受到挑战的烟俊六大将,一边命令聊城周围的日军立即向聊城外围靠拢,同时命令济宁附近的日军第109师团以及驻扎在菏泽的混成第十旅团立即增援聊城,而他自己则是带着观察团五六十个中高级军官移师济宁指挥战斗。

    聊城突然陷落令前线的日军很是担忧,前线部队的情况根本博很清楚,要是给养不能及时送到的话,不要说歼灭包围圈里的支那军队了,能不能自保都是一个问题。原本按照日军一贯的行军原则,任何部队外出作战必须要携带一个星期的给养和弹药。

    但是由于这次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所以根本博这次命令部队只携带三天的给养作战,现在给养库存已经到了警戒线以下,按照眼下的消耗速度,库存的那点给养最多只能支撑20个小时。

    食物还好说,毕竟附近有这么多的支那村庄,大日本皇军完全可以轻松筹集到大量的食物。但是弹药却是一个大问题,那些支那农夫手里可没有弹药。要是没有弹药的话。打仗不过是个笑话而已。无奈之下,根本博只好向烟俊六大将求援。

    这个问题烟俊六大将也意识到了,聊城这个后勤基地的丢失确实令孤军深入的根本博所部极为被动,弄不好还有被支那人围歼的危险。现在摆在日军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经所有日伪军立即与山东一纵一旅脱离纠缠,然后向北撤退到德州。另一条路就是围着山东一纵一旅猛攻的同时向日伪军空投弹药。

    地面运输就算了,德州和临清虽然距离战场很近,但是这两个城市原本就不是什么军事重镇,里面压根就没有库存多少弹药,另外地面运输的时间太长。除了空投日军别无他法。

    4月8日日军集结了三十多架运输机对战场上的根本博所部进行了空投给养。同时抵达聊城外围的日军与八路军聊城守军展开激战。

    八路军攻占聊城之后得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再加上这次徐向前一下子集结了三万余人,所以战斗从一开始就极为惨烈。一方是为了荣誉而战,一方则是为了生存而战。战斗一开始双方就各自把自己的最强攻击手段亮了出来。

    4月9日。在山东一纵二旅、三旅的接应下。一旅残部以及两万多老百姓终于冲破日军的包围圈。但是根本博所部却没有后退。一万五六千人在根本博的指挥下向着聊城合围而来,至此,日军在聊城外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包围圈。

    意识到这是一个消灭八路军主力最好的机会。烟俊六大将急忙又从山东其他地方掉调集了一个混成旅团和一个炮兵旅团加入战斗。随着双方越打越勇,聊城周围的部队也越集结越多。

    截止4月12日,聊城战场上最少集结了8万人,其中八路军5万多大军据城而守,3万多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一次次发动进攻,双方都杀红了眼,所有手段都用上了。

    这一次烟俊六大将是彻底看走眼了,他原以为只动用一个混成旅团就足以将八路军鲁西根据地剿灭,但是现在动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一个师团3个混成旅团外加一个炮兵旅团依然没能拿下八路军,更不要说还有2个伪军步兵师在一旁协助了。

    日军日子不好过,八路军的日子同样不轻松。尽管他们占据了兵力上的优势,但是在火力上他们却远远落后于日军,尤其是在火炮方面,当日军的那个野战重炮旅团加入战场之后,前线的八路军压力陡增。

    坚持到4月16日,将大部分老百姓转移之后,徐向前命令部队向西突围。经过一番苦战,山东一纵终于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顺利转移到了鲁西山区。而日军也没有追击,围剿与反围剿战役结束。

    这一仗日军和八路军打的都很不爽,尤其是日军,他们原打算是一举消灭鲁西的八路军山东一纵,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损兵折将,还让八路军突围了,中间的过程中还丢了聊城这个后勤基地,损失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而八路军则是觉得这一仗打得很窝囊,一旅差一点被小鬼子包了饺子,一战损失了近一万多部队不说,根据地五分之一的村庄惨遭日军屠戮,老百姓死伤数万人,可以说是八路军近两年来最大的损失。

    战斗结束后烟俊六大将亲自将战斗结果上报日军大本营以及裕仁天皇,他在战斗总结中写道:“经卑职实地勘察验证,支那军队的战斗力确实有所提高,主要表现在支那军队的武器装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就连一向以装备简陋的支那土八路现在都可以达到了每人一支步枪,甚至还组建了炮兵队。其次变化最大的却是支那人的战斗意志,三年前支那军队与皇军交锋,往往是一触即溃。现在支那人不但敢于同皇军面对面拼刺刀,甚至于敢拉开架势与皇军打阵地战和消耗战”

    关于日军战斗力烟俊六是这样评价的:“事实证明大日本皇军的战斗力确实有所下降,而且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主要表现在皇军的兵员构成和战斗意志上。三年前大日本皇军几乎全部由从军三年以上的老兵组成,那些老兵都是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单兵素质极高,故战斗力也远远超出了同等兵力的支那军队。但是经过三年的战争消耗,皇军各部队老兵伤亡极为惨重,几近消耗殆尽。而新补充到各部队的新兵全都是临时征召入伍的新丁,最多只是经过三个月短暂的军事训练,根本无法与以前的老兵相比由于亲兵太多,所以皇军的战斗意志大大下降,三年前与支那军队作战,大日本皇军几乎没有投降的士兵,但是现在皇军士兵向支那军队投降并不罕见,没有了那种必死的决心,这也是大日本皇军战斗力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因此,烟俊六大将建议大日本帝国暂时不要考虑南下或者是北上,因为如果不把支那人打败,北上或者南下只会自取灭亡。同时烟俊六大将又给裕仁天皇发了一封秘密电报,建议裕仁天皇要继续与中国政府联系,在最短的时间内与中国政府进行和谈,即便是放弃一点利益也在所不惜。

    不过烟俊六的这份电报虽然引起了日本天皇的重视,但是被德**队惹红了眼睛的日军大本营几乎是一致反对与中国政府和谈。而由军部扶植上台的近卫文磨也公开支持军部继续扩大战争,甚至还提出了大东亚共荣的理念。这一次连原本支持和谈的米内光政等人也都不说话了,虽然没有明着支持军部,但时任谁都能看得出来,米内光政等人是默认了继续扩大侵略。

    其实也难怪日本高层的态度会发生这么大的转变,盖因德国人的表现实在太令人不可思议了。从39年9月1日到现在不过短短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