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合纵连横 >

第273部分

合纵连横-第273部分

小说: 合纵连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仪知道赢驷真正忧心的是渑池秦军的安危,为此他才不惜放下了国君的架势,亲自操持自己出使之事。事不宜迟,他看到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就向国君赢驷辞了行。然后率领着人数多达二百多名的阵容赫赫的秦国使团前往楚国。

    赢驷将张仪送至了咸阳宫的外城门外,在张仪的力劝之下,他方才停止了送别的脚步。

    张仪带着秦国使团出了咸阳城的东门,他命令使团的车队在东门外暂且歇息一下,使团的人不明就里,还以为张仪是让大家休息一下。有人就悄声议论:“这刚刚出了咸阳城,就要休息,不是说急着赶路吗?”

    张仪也下了马车,他站立在东门之外的路边,先瞧了一下四周,然后又焦急地望着城门口。他是在等候新婚不久的夫人嬴汐前来送行,昨天离开府上的时候,他曾让管家张通告诉嬴汐,如果嬴汐想要见他一面,可在辰时到咸阳城的东门外一见。

    然而,此刻辰时已过,他仍未看到嬴汐的踪影,不由得心头非常地失望,心想:“看来自己对于嬴汐还是有本不该有的,过高的期望,毕竟是临时才结合在一起。而且夫妻二人各有所图。”

    张仪长叹一声,吩咐负责使团安全的校尉郑成,命他立刻指挥使团的车队上路。他自己也再次登上了自己乘坐的四匹骏马拉着的高大的马车,临入车厢之前,他又向咸阳城的东门口看了一眼,还是没有看到嬴汐的身影,张仪把心一横,钻进了车里,放下了车帘,马车随即启动,马蹄滴答,向着东方渐驰渐快,一路奔跑而去。

    就在张仪马车启动之后不一会儿,咸阳城的东门口紧趋着出来三个人,正是张仪新婚夫人嬴汐、她的父亲嬴桓和张府管家张通。张通望着远去的使团车队,直跺双脚,说道:“紧赶着路,还是迟到了一步!”

第506章 半道之务() 
嬴汐擦了擦头上的汗珠,轻喘着气,脸上一脸失望,她都快急得哭了出来。父亲嬴桓安慰她道:“没关系的,过一段时间张仪不就从楚国回来了吗?不急在一时。”

    张通不满地望了一眼嬴桓,心想:“你倒是说得轻松,还不是都怪你这个老头儿。若不是你一早过来捣乱,拉着女儿说话,耽误了时间,夫人能耽误了辰时赶到东门吗?”

    原来嬴汐辰时未到咸阳城的东门,并不是张通忘记了通禀于她,而是临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今日一早,嬴汐的父亲嬴桓就急吼吼地赶到了张仪的府上,他急着见女儿,向女儿求情,要张仪帮着自己谋个一官半职。

    秦君赢驷连夜封拜张仪为相,还令左庶长以上的大臣们作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一夜就飞遍了咸阳城。嬴桓也从自己的宗室亲友那里听到了消息,他夜里就兴奋得睡不着觉,觉得自己嫁女儿给张仪,真是嫁对了人,自己穷困潦倒一生,终于熬到了彻底翻身的一天。

    天色刚亮,嬴桓就起了床,徒步来到了张仪府上。女儿嬴汐此时也已起床,正在房间里梳妆,嬴桓就耐心地等着嬴汐画好了妆,于是到女儿的房间与她叙话。

    管家张通昨夜就告诉嬴汐张仪嘱咐的话语,本来要赶着去咸阳城的东门外见丈夫一面,但是看到老父亲前来,她也不便急着动身。偏偏嬴桓又一时不好意思直接提出请女婿帮忙的事,他支支吾吾了好一番,与女儿费了很多的话,最后才在嬴汐的紧催之下,说出了内情。

    嬴汐急忙回答父亲道:“我也正要赶着去见他,你不如随同我一起到咸阳城东门,你亲自向他提出来吧。”

    嬴桓此时方知道原来女婿要出使楚国,今天早晨就从咸阳城动身,他心中暗怨自己不痛快,耽误了事。

    嬴桓这才急急忙忙地和女儿,以及张府的管家一同前来咸阳城的东门。然而,等到他们到了时分,张仪的使团车队留给他们的只是一个背影。

    带着无限的惆怅,嬴汐无奈返家,一路上父亲嬴桓见她的心情十分难过,免不了又是一通无用的劝解的废话。

    张仪带着使团的车队并没有取道直通楚国的武关,而是首先奔着函谷关而来。校尉郑成见此情景,心中有些奇怪,但是既然是丞相有令,他哪里敢不执行。

    张仪也不向郑成等人说明自己的目的,这是军事的机密。他到函谷关而去,是要会见一个人,他正是在渑池吃了败仗,当下灰头土脸地呆在函谷关,进退两难的公孙延。

    张仪到了函谷关之后,校尉向函谷关的守将出示了丞相府的印章和国君的诏告,函谷关的守将立即跪倒在地,参拜马车上的秦国新任丞相张仪。张仪命他免礼,然而连车都没有下,就让函谷关的守将带路,前往秦军在函谷关的中军大营而来。

    校尉郑成向函谷关的守将简单地吩咐了丞相张仪的命令:即刻让函谷关的诸位将领前来中军大堂报到,尤其是要通知到大良造公孙延将军,务必让他前来一趟。

    那公孙延屡次受挫,格外地垂头丧气,他不敢回咸阳去见秦君赢驷,担心他当场治自己的罪。如果离开秦国,他又不知该往哪里去?咸阳城中的家小,他已命人通知到了,让他们收拾了细软,藏身到了隐秘的地方,生恐因渑池战场上的作战不利,被判处灭族,连累了家人。

    就在公孙延举棋不定的时候,传来而来新任丞相到达了函谷关,要他前去参见的消息。

    公孙延听说秦国新任的丞相来到了函谷关,点名道姓要见自己,他心中一激动,心想:“这可算是自己的一个可趁之机,见到新人丞相,自己苦口婆心地把渑池的军情渲染一番,为自己开脱一下,说不定能得到新丞相的赏识和开恩,向国君美言几句,自己这道难关就算是过去了呢?”

    张仪还未到秦军军营,函谷关守将早已派传令兵将张仪的命令传达了下去。张仪来到中军大营门口时,诸将大多已提早感到那里。

    校尉郑成向来到营门口迎接的秦军诸将们宣布:“丞相驾到,诸将循礼参拜!”

    公孙延、冯良、邢孟等一众人急忙双手紧拱,鞠躬到底,恭恭敬敬地向走来的张仪行参拜丞相的大礼。张仪向郑成使了一个眼色,又将手一挥,指向了军营正中,他脚步不停,直接向秦军的中军大堂走去。郑成接着又向诸将宣布:“诸将免礼,请随我前往中军,丞相要与诸将议事。”

    公孙延见新任的丞相如此大的排场,心中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他自己投奔秦国,不就是梦想着能有这么一天吗?可是竟然阴差阳错地失去了机会。

    公孙延等人到了中军,望了望正席之上坐着的张仪,不禁都惊诧地瞪起了眼睛。尤其是公孙延,他此前并不是没见过张仪,可是那时他一直是一介布衣而已,又穷又贱,无人会多注意他一眼,公孙延纳闷:“怎么一夜之间,这个穷小子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堂堂秦国的丞相。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吧!”

    张仪见诸将都感到吃惊,他并没有在意,脸色平静地请诸将分头汇报所了解的军情,以及对于战局的看法。等到大家一一汇报完之后,张仪向诸将嘱咐道:“当下渑池战局模糊不明,合纵联军随时有可能趁机进犯函谷关,诸将务必专心一意,不得有丝毫的倦怠。”

    张仪其实心中对于渑池战局早有悲观的判断,所谓的“模糊不明”也是要在函谷关的诸将面前打马虎眼,不能令他们沮丧。

    他鼓舞士气道:“诸将放心,君上和我已经有了在渑池破敌之计,目前关键是要发扬坚韧的品格,死死地咬住对方不放,等候战局的扭转。”

    诸将都默默地听着,他们当然是各怀心事,这些人并不是傻瓜,对于当前的渑池战局中秦军的处境十分地忧虑。听了信任丞相张仪的话,这些人都将信将疑。

第507章 移花接木() 
张仪接着向诸将宣布:“诸将各自归营,勤加训练士卒,时时警觉万分,不可疏忽怠慢。”他向公孙延指了一下,补充道:“公孙将军你且留下,本相要与你详谈一下。”

    公孙延留了下来,他心中更是充满了希望,心想:“此前自己尽管曾经得罪过张仪,但是那时他是鬼谷子的弟子,秦国的敌人,自己也是为了秦国办事,想必他还是能理解自己的。现而今,两个人都是秦国的大臣,张仪应该有一定的胸怀,不计前嫌。”

    等到诸将散帐之后,张仪将中军帐内所有的人都打发了出去,只留下了公孙延。这时,他邀请公孙延道:“公孙将军请入客席,咱们坐着相谈吧。”

    公孙延见张仪单独邀请自己谈话,觉得有机可趁,他于是就把渑池的战局向张仪叙说了一番。渑池秦军的作战不利,在公孙延说来,都是因为司马错的目光短浅,没有料到苏秦所布下的围歼战略所导致。

    他说,如果司马错能早做布置,加强兵力,将白石城牢牢地扼守住,哪里会有今日被合纵军困在渑池的局势出现。

    他再言道:“司马错不仅目光浅,而且心胸极其狭窄,末将在上官城遭遇之败,以及白石城的败退,都是因为他故意陷害所致。他将精锐的兵力都布置在自己的身边,而将老弱病残士卒交给了我,人数又远少于合纵军,焉能不败!”

    张仪心中殊不愿听公孙延唠叨。关于渑池战事,他与樗里疾有着相同的看法,那就是秦军败北的根源就在于派兵冒进,再加之战事困难之际,军内两位主要将领意见不合,甚至相互拆台,所以才导致了严峻局面的出现。

    张仪尽管不愿倾听,但出于自己的笼络公孙延的目的,还是耐心地听他讲完。张仪接着公孙延的话头,说道:“渑池之战,秦军已然不利,公孙延将军恐怕也难辞其咎,起码在君上看来,你是犯了大错的。不知我这么说,将军是否认可?”

    公孙延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说道:“我公孙延这是生不逢时,无奈之下背了黑锅,然而事已至此,我还能有什么好推脱的,我就是跳到河水里也洗不清我的罪名了。”

    公孙延讲到这里时,眼睛里竟然有泪花在闪烁。张仪看在眼里,深知:人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在公孙延看来,他还真是一个受了大大冤枉的人。

    张仪劝公孙延道:“我有一条出路,指给公孙将军,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公孙延正盼着张仪作为新任丞相,能为自己开脱,美言几句。他闻听张仪有意指条出路,立即直了直身子,说道:“末将能得到张丞相的提点,真是三生有幸。愿洗耳恭听!”

    张仪看着公孙延,眼中充满着诚恳之意,说道:“我认为将军的出路在于他国,而非固守于秦国。你想过这条路没有?”

    公孙延瞪大眼睛,盯着张仪,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是否听清了,因为从堂堂秦国丞相的嘴里,说出的竟然是要秦国大将投奔他国的话,这不合常理。

    张仪见公孙延不是很明白,就接着说道:“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公孙延将军眼下已经获罪于秦,如果一心要返回咸阳,想必有什么可能的后果,你也是十分清楚的。轻则下狱判刑,重则当朝拉出去问斩,这个结果实在是太可怕了。”

    张仪说着,脸上现出了一丝忧惧之色,他轻轻地摇了摇头,表示对着这个可怕的后果实在不忍心见到。公孙延听到张仪的分析,他也眼中充满了惊慌。

    公孙延连忙说道:“末将所忧虑的也正在于此,如果君上不听我的任何辩解,直接就判罚死罪,那我岂不是白白给冤死了。”

    张仪问道:“那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想,如若公孙将军投奔了其他国家,并且在那个国家受到了重用,秦国国君会不会再问罪于你了呢?”

    他不待公孙延回答,自己给出了答案。说道:“我看那时秦国国君巴结你还来不及呢,因为与你交好,有利于秦国。他怎么还会追究你的过去?”

    “这正所谓移花接木、枯树逢春。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我在东方时,各国没有哪位君主会看重于我,但是如今到了秦国,却一夜之间就翻天覆地,荣登丞相之位。”

    公孙延听罢了张仪的话,心中对于张仪的见解十分赞同,他连点着头,说道:“张丞相之语,高明得很,真是发自肺腑,我公孙延听后,不由得不信服。”

    公孙延自己也确实觉得呆在秦国没有任何的出路,他想了一会儿,向张仪说道:“我一定是要离开秦国的,只是家小尚在咸阳,惟恐他们遭遇不测。”

    公孙延说到这里,急忙拜伏在地,给张仪鞠躬行礼,说道:“张丞相给我出了绝妙好计,我感激万分,你既然能想到这些,那就一定能帮我把家小接出咸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