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合纵连横 >

第154部分

合纵连横-第154部分

小说: 合纵连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王听到苏秦再次插话,也明白苏秦是有意为之,他回避陈需的陈情,而是专门回答苏秦的请求,说道:“苏卿家所言有理,寡人也听说张仪是天下的贤者,难得的人才。寡人愿意拜张仪为齐国的中大夫,不知张仪先生意下如何?”

    张仪听罢,再次伏地拜谢,说道:“微臣承蒙大王赐封,深谢大王,愿肝脑涂地,回报于大王恩赏。”

第298章 送别征人() 
就在苏秦与齐王对答的时候,宫女已经给齐王梳好了头,齐王抓住了机会,立刻站起身来,他向身旁的宦官吩咐道:“寡人已经准备好了,你快去前殿,宣谕群臣,寡人即刻上朝。”

    齐王向宦官下达指令后,转头冲着仍然跪拜在地的陈需说:“寡人马上举行朝会,不能久留陈丞相,你有什么事情,不妨与苏秦商量,由苏秦告诉寡人。”

    陈需眼里噙着泪水,就在要悲声欲起之时,却突然遇到齐王宣谕上朝的事,心知自己没有机会再施展准备好的悲情戏,不由得心内着急,动了动嘴,但是最后啥也没说出来。

    苏秦带头随齐王站起身来,他说道:“微臣谨遵大王之命,一定不辱齐国的国威。”

    张仪看见苏秦起身,他也随之而行动。最后,陈需也只好不甘心地从地上起来。他历经艰难,总算见到齐王了,但是没料到却是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齐王迈步要离开寿宁宫,苏秦等人怎么还能呆着住,他们急忙跟在齐王身后往外走,苏秦看到齐王的嘴角还挂着笑,知道他是得意自己摆脱了难缠人陈需。

    苏秦心说:“好险,差点就让陈需在齐王面前缠着哭诉,那样局面就完全失控。”

    陈需带着无限的惆怅,耷拉着脑袋,垂头丧气的跟在苏秦的身后,他们一起出了临淄宫。苏秦到了宫外,让张仪和陈需先回客栈,他自己又去了北军大营,再次视察了准备出发的齐军,然后在下午时分才回到了鸿禧客栈。

    苏秦找到了陈需,与他商议出发的事件,陈需失去了增兵的希望,心说:“别连这三千人马都保不住了。”他此时对于苏秦是言听计从,苏秦让他往东,他就不敢往西。

    苏秦向陈需说道:“安邑的情况紧急,我计划明日上午就率领齐军出发,不知陈丞相你怎么想的。”

    陈需的头点得像拨浪鼓似的,巴不得即刻就能出发,连声答说:“一切听凭苏丞相做主,陈需言听计从。唯马首是瞻。”

    苏秦心里十分满意,暗笑几声,他深知陈需已经死心踏地,不会再反复其道,更不会与自己对着干,他此时更有信心与秦军在安邑城外大战一场。

    苏秦当天下午在鸿禧客栈又召集赵国使团的人马,向他们宣布要转赴魏国安邑的命令,这些人从魏国丞相陈需出现在鸿禧客栈时,已经听到风言风语:苏丞相要去魏国的安邑。

    因此,当苏秦向大家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后,随行的赵国使团成员竟然没有人感到吃惊或者不解,大家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新的使命,各自分头准备。

    此时最为难的人正是宁钧,因为他与田琳约定了婚期,等候一年后迎娶意中人,此刻离开她远赴安邑战场,难免惦念田琳。思前想后,他当天晚上,又到田琳在临淄的住处——孙膑故居,找着了她,两个人偷偷相会一场,畅叙衷情,然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别。

    苏秦带领着齐国三千兵士和赵国使团的随行人员出发赴安邑这一天,正值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天空中飘着蒙蒙的细雨。像是苍天的泪雨,在向即将远赴杀戮战场的男儿送行。

    已经听到齐军出发消息的临淄城居民,聚集在齐军出发之地。那些儿子在军阵之中的父母,有的默默在流泪,有的却嚎啕大哭,满街的悲声一片。

    齐军从临淄城的北门动身,齐王派出田成给苏秦和齐军送行,他向齐军宣布了大王的命令:以苏秦为齐军的主将,颜遂为副将,军中大事由苏秦和颜遂作主,违令者格杀勿论。

    齐国三千军士高呼万岁,举起手中的刀枪剑戟指向着灰蒙蒙的天空,排成整整齐齐的队列,向城外开拔去。

    苏秦乘坐着马车,看到身边这些精神抖擞的将士,心中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可能,让这些人带着荣耀,全身而归。

    但是战争毕竟是残酷的,尤其是面对战斗力十分强悍的秦军,能否实现这个愿望,确是一个未知的巨大的问号。

    这支部队经过整整三天,终于到达了安邑城外,与魏军相救安邑的大军会合一处。他们所驻扎的地方,是一个名叫临云的小城,距离安邑不足三十华里。临云小城建筑在一处高岗之上,魏军在此加固了工事,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苏秦与陈需等人安顿下来之后,苏秦领着宁钧、张仪和颜遂等将领,围坐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他派吴景去请来了陈需,与他商议军情。

    陈需进到苏秦的帐中,苏秦延入座中,首先夸赞了一番魏军所驻扎之地的地形。他说道:“临云城虽小,但建大寨于高岗之上,秦军攻取临云不易,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地。”

    陈需听苏秦的赞扬之辞,脸上先是露出一片喜不自禁的笑容,但没笑多久,就有一丝悲凉滑过了脸庞,最后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苦笑。

    陈需不无哀伤地说道:“临云小城固然险要,但是现在关键是驻守在安邑城中的三万魏国大军,旷日持久地被围困着,外人进不得,里面出也不得,死战又被挡回。秦军加紧围攻,恐怕沦陷就在十日之内。”

    苏秦听闻陈需的陈述,眉头微皱,感到一丝棘手。他早年随魏卬征战,在秦国军队中呆过,知道秦军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再加之军备充足,尤其是战无不胜的弩箭之阵,所向披靡,绝非容易打交道的对手。

    苏秦问陈需道:“魏军在临云城驻扎的部队有多少人?他们怎么不去相救,如果此地的魏军与安邑城中守军里应外合,应该也是能获得营救守军的机会。”

    陈需长叹一声,回道:“我们在临云的驻军也曾达到了三万多人,但这些部队去进攻秦军时,屡次遭遇秦军的反包围,损失惨重,迄今为止,已折损超过万人,无奈只能自保。”

第299章 首战务求胜() 
苏秦听到这里,全然明白了魏军左右为难的处境,如果拼命去救安邑城的守军,那么可能损失更多的魏国军力,到时安邑救不下来,魏国的损耗更为庞大。一战下来,恐怕连守卫疆域的兵力都无法保证。

    可是,如果任由秦国的虎狼之师饿虎扑食一般,猛击安邑的守军,那么安邑城是一定守不住的,整整三万多兵士被秦军吞没,魏国的颜面何存?那么多男儿战死安邑,魏军却眼睁睁看着他们不救,又怎么向魏国的民众交代?

    陈需说着说着,眼眶里再次转出了泪水,他在众将面前流泪,心中自觉不妥,所以赶忙用衣袖擦了擦眼角。

    苏秦瞧见陈需一筹莫展的神情,心想:“此人已经用尽了所有的办法,勉强支撑到现在的局面,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位鞠躬尽瘁的丞相,在艰难中协调各方,四处求援,只怕是安邑城中的守军,早已被秦国拿下。”

    苏秦思忖:“魏军此时最需要的其实不是更多的援兵,而是士气,因为援军再多,如果本主魏国不使劲,提不起精气神来,最终也难免一败涂地。”

    苏秦不愿看到的局面是:他国投入越多的部队,也如同一点点地添柴入旺火一般,只能助长秦军更加嚣张的气焰。而自己所率领的合纵一方,则跟随魏军的低迷气势,陷入了被驱赶和蚕食的羔羊境地。

    苏秦在秦军中作过战,对于秦军的这种顽强军力加恫吓战术了解十分透彻,正是依靠着这种特殊的优势,他们才能所向披靡,撕碎了任何一个国家的阻挡部队。

    如果失去了心理上的先机,闻秦军之风而丧胆,东方合纵的军队人数即便占优势,也只是秦军盘中之餐,可怜兮兮地供秦人享用一番而已。

    苏秦明白:自己现在是赵、齐、燕的卿相,再加之魏国的合力,小合纵之势已然成型,合纵盟军作战,首战是最关键的一役,务必全胜,才能提振起魏军的气势。

    陈需详述了当前的魏军的紧急战况,而后苏秦陷入了沉思,张仪、宁钧和颜遂等人望着苏秦,见他眉头一直微皱,深深为他担忧。

    他们一听陈需所言,都觉得安邑战况非比寻常,只怕是败多胜少,最终还是空手而归。

    苏秦心中盘算着各种计谋,想了尽可能多的应急之策,踌躇了很久。

    他最终决定还是避开士气低落的魏军,首战以从齐国带来的兵士为主力,齐军尽管人数少,但是第一次投入安邑战场,心理上没有对秦军的畏惧,反而能减弱劣势。

    苏秦感觉想得差不多了,就开始征询一下众人的意见,此时距离陈需入帐已过了足足半个时辰,可见他内心经历的一番煎熬。

    苏秦终于开口说话,道:“我计划尽快对秦军有所行动,以减缓安邑守军的压力,不知你们怎么想。”

    陈需听到苏秦的主意,心中大喜,他盼星星盼月亮的,可不就是要等着生力军到来,即刻投入安邑战场,以减轻安邑的守城压力吗?现在苏秦主动提出明天作战,他焉有不赞同之理?

    陈需兴奋地拍着巴掌,高声赞叹:“苏丞相眼力高,谋划远,有胆有识,真不愧是当今豪杰。陈需佩服得很。苏丞相尽管放手去战,我马上为你们向我国大王庆功、请封。”

    苏秦再次淡然一笑,他的所思哪在于“庆功”和“请封”?此刻最为紧要的是首战的部署,他不以为意地冲着陈需颔首一下,转头看着张仪和宁钧等人,眼光中透着征询之意。

    宁钧与秦国有着极深的怨仇,是因跟随多年的主将魏卬在秦国无辜冤死,而且他本人又是魏国人,当然渴望为魏国效力。

    因此,宁钧首先请战,说道:“末将不才,愿意领兵三千,明日与秦军首战,不胜秦军,绝不回营。”

    苏秦冲着宁钧点了点头,心想:“首战秦军,最合适的大将,非宁钧莫属。因为他在秦军中服役十多年,对秦军的排兵布阵再熟悉不过。他深知秦军的软肋,在加之又有一身好武艺,因此以一当十,力挫秦军锐气,也有七成的把握。”

    颜遂也是一员虎将,他见宁钧请战,自己也不甘落后,要为首次参战的齐军争光,他也请求道:“首战秦军,末将也愿当先锋,与宁钧将军合力杀敌。”

    苏秦看着颜遂,欣然微笑,颜遂胆气豪壮,正是首战秦军最需要的,也堪大用。有此二人合力,即便不能全胜秦军,也可力保首战锐气不失。

    张仪的祖国是魏国,自然也情愿为魏国出把力,他附和说道:“仪虽不才,但也愿拼杀疆场,救安邑之急。听凭苏师兄的布置。”

    苏秦提出抓紧时间发动对秦军的首次攻击,得到了众将的响应,士气顿时高涨起来,他深知这是战胜秦国的首要条件,心中甚是欣慰。

    然而,只是凭借着自信和高涨的士气,没有详细的准备,显然也是战胜不了不可一世的秦军的。他们已经多年未尝败绩,在东方战场上屡破各国对手,正处于极具战斗气势的时期。

    未经周密预备而作战,乃兵家大忌。不管是《太公兵法》,还是师兄孙膑留下的兵书,都有明确的告诫:绝不打无准备之战。三年前,苏秦与魏卬率领秦军突袭义渠,大获全胜,所依赖的恰恰就是事前精心到毫发不爽的准备工夫。

    因此,苏秦与众将合议之后,随即又约定陈需,当天夜晚悄悄地出临云小城,到两军阵前侦察一番地形,以及秦军的军情。

    太阳落山,月亮爬上东边树梢时,苏秦与陈需二人换上了常见的农人衣服,短衣短褐,以布带束发,手中拿了件普通农人常用的镰刀,潜出了临云城,身后只跟随着四个贴身的随从。

    他们一行六个人,尽量装作如无其事的样子,沿着田垄向前缓行。这些人远远看去,像是刚从田地里劳作归来样子。为了保险起见,苏秦将钧通弩随手藏在了怀里。

    他们到了两军的结合部位,在一处农田里停下来,隐蔽在一堆黄麻的秸秆后面。苏秦远远地望见了秦军大营中的篝火,观察到秦军的营寨也扎在一处高地之上,简单地以土夯成了一个一里见方,一丈见高的小小围城。

    苏秦问身边的陈需道:“不知对面的秦军有多少人?所驻扎的地方有什么蹊跷?”

    陈需回道:“秦军所驻扎的地方原来是一处村庄,秦军来到这里之后,将村子里的百姓都赶到其他地方,征用了村落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