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大明奇女子 >

第3部分

大明奇女子-第3部分

小说: 大明奇女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心看坤木婶子支支吾吾,想说又不想说的样子,心理琢磨这一定是不好说的事,就笑着说:“婶子,有什么事我能帮忙的一定帮,您别客气。”

    坤木婶子一听柳心这么一说,脸红了,一红红到耳朵根儿,更加难为情了。

    过了半天才一咬牙说:“侄媳妇儿,你别恼,族长让我来问问你以后咋打算,要不你家这地族里收回去给你种着。”

    柳心心里咯噔一下,这是要来抢家产哪,先要我地,说不定过段时间再要我房,我这是遇到极品家族了。

    柳心顿时怒了,“婶子,我家相公尸骨未寒,我能怎么想,有儿有女的,我自然得把孩子抚养成人,帮他们成家立业。我那几亩薄田我有手有脚怎么也能伺候,就不劳别人帮忙了!”

    坤木婶子结结巴巴的连连摆手说:“侄媳妇儿,那个,那个,你别恼,族里想秀才这些年照顾大家,也免了粮税,秀才这一去,大家不能亏待了远哥儿,想你们孤儿寡母的,也没个劳力,这农活以后也没法干,就琢磨把你家地收回来,大家轮流种着,按二石一亩给你家口粮,地里的出产不够各家填补一点,咋不能让你们母子饿着,要不俺们也对不起秀才呀!”

    坤木婶子边说边看着柳心,瞧柳心一脸怒意,很是难为情,涨红了脸,喃喃地说:“那个,我们也不对,我们也寻思,万一你改嫁了,我秦家的孩子随了你去受委屈,想留在秦家,家产留给远哥儿……”

    柳心听她前面说的;已经消了怒意;又听她这么一说;倒是升起一种好感,秦家也没错,害怕自己改嫁孩子受委屈,给孩子保留家产,而且还答应每亩给两石粮食,这纯粹是要帮扶她家。

    这时代粮食产量低,亩产平均不到二石,上等田最多二石多,下等田也就一石多,再交了粮税,也就能剩下一石多一点。

    在这粮食紧缺人人吃不饱的时代,族人从自己嘴里省粮来贴补她们娘仨,这实在是应该感恩戴德的事了,至于说给孩子保留家产,柳心倒是没介意,别说她暂时没改嫁的想法,即使有也不可能亏待孩子的。

    柳心脸色转晴,笑了笑:“婶子,我知道大家是为我考虑,但相公走了,我就得顶门立户,远哥儿过几年就长大了,他还得读书考秀才,我得刚强些,啥事不能总靠别人帮着,得自个儿把日子过起来。不过到时农忙了,我也真的找大伙帮忙,婶子,到时我还得找你帮我收麦子哪。”

    看柳心把话儿拉回来,坤木婶子也面色好看起来,一个劲儿说到时一定帮忙。

    俩人又热热乎乎地唠了会嗑,柳心借机打听了村里的情况。

    知道了左边的邻居是关山家,这村有三户姓关的,是哥仨儿,关山是老大,家里日子一般;老二就叫关二,也不知还有没有大名,反正村里一直这样叫,是个铁匠,打些家什卖;老三关祥在集镇里开个小饭馆,这小哥俩日子过得挺好。右边的邻居叫秦坤水,是本家的堂叔,坤山婶子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些秦坤水家的事。

    柳心心里真服原主了,到这九年连邻居都不认识,这也太宅了。好在现在的柳心机灵,旁敲侧击地了解了不少情况。

    把坤木婶子送走后,要地事件也就过去了。

    不久没用柳心吱声,田里小麦秦家族人就给播种完了,只是快种完时缺了点种子,坤木婶子到柳心这儿来找,柳心这才知道族人已经帮自己快种完地了。

    柳心心理过意不去,到地里一看,十几个男子在自己地里忙乎,再有半个时辰就干完了,大家看柳心一个劲儿感谢,都憋红了脸不好意思起来。

    柳心回去后觉得过段时间有空还得和族里各家走动起来。

第6章 拜会李秀才() 
这日,柳心在一本字帖中看到一打盖着县衙大印的字条,按时间排序最后一张写着:“领取纹银壹两半,糙米壹石零捌斗,戊辰年冬,秦朗。”这是秀才领取补助的回执,看情况是一个季度领一次,而且是在下季度初领上一季度的。

    按照这么一算,秦秀才还有去年三个月及今年一、二月的没领,当然不知去世这个月算不算,或者这个季度算不算也不好说,但这可是笔大收入。

    这时代家家粮食不够吃,不出重劳力时每天都是喝粥,很少吃干饭的。

    柳心家这半个月坚持一天吃一顿干饭,家里的糙米快要见底了,白面也剩下不多了,这几日就要去买粮,这要是能领到粮食和银子实在是意外之喜呀!

    这补助怎么领,得找人打听下,柳心想起秦朗的同窗李秀才。

    李秀才叫李厚德,住在离这儿十里的集镇上,大概二十四五岁。这几年他来过家里几次,叫秦朗为秦兄,秦朗称呼他李贤弟。虽然秦朗没让柳心去见礼,可就这么三间房,还是有点印象的。

    看来得去趟集镇了,柳心盘算着。

    第二天早饭后,柳心领着两个孩子去集镇。

    走的时候,柳心还担心这十里路,明珠是不是得让自己背着,可这两个孩子蹦蹦跳跳权当郊游了,半个多时辰来到了集镇。

    这里是个热闹的小镇,柳心没空看风景,找附近的一个大娘打听下李秀才的家。

    这秀才在古代可是名人,大娘用手一指,前面大概二百米有一个黑木大门就是李秀才家了。

    娘仨走到门前,柳心从袖子中拿出昨天下午写好的拜帖,让明远拿着前去叩门。

    大门吱嘎一声响了,走出一个五十多岁的青衣老伯,问道:“有事吗?”

    明远把拜帖送上,躬身道:“小子秦明远,先父秦朗,秦家岗人,特来拜会厚德叔叔。”

    老伯拿着拜帖关门回去,不到一刻钟,大门又吱嘎一声打开,走出一男一女。

    明远一见来人,上前一步跪倒在地,口中说:“侄儿明远见过叔叔。”

    那男子赶紧扶起明远,看向柳心上前见礼道:“嫂嫂,小弟厚德有礼了。”

    柳心也赶紧虚还一礼。然后他又介绍他的娘子徐氏,大家又是一番见礼,才把几人让进院里。

    这是个二进的小院,院里有个小小的花池,看来这是个风雅的小康之家。

    落座后,李秀才面露哀色,说“秦兄半年未见竟离世而去,实在是晴天霹雳,好在明远侄儿聪慧,嫂嫂也该节哀。”

    随之又回顾和秦朗的往来情谊,众人都戚戚然。

    之后李秀才又说起领取糙米和银两的事,这是柳心在拜帖中提到的。

    “秦兄和我是廪生,按朝廷规定只能领取糙米六斗,可本县老爷对读书人多有照拂,又单给廪生每月半两银子,这是老父母对我等的期许。”

    柳心心理一沉,原来银两不是朝廷给的,而是知县给的,李厚德嘴里的“本县老爷”和“老父母”说的都是知县了,这就不好办了,朝廷给的可能还好要回,可银子就看知县老爷的态度了。

    李秀才也知道这事的轻重,思量了一下说:“嫂嫂,我看您也是通文墨之人,回去后写一份陈情给老父母,明日我陪嫂嫂及远哥儿去趟县衙,拜见老父母,看事情是否能回旋一二。”

    柳心忙道谢道:“实在是多谢贤弟为我奔波。”

    明远也上前施礼答谢。

    和李厚德约好明日卯时在集镇出发去县衙,柳心带着明远和明珠离开李家。

第7章 县衙() 
第二日寅时,柳心和明远明珠就启程去集镇,不到卯时就来到李秀才家。

    李厚德看到明远明珠都来了,诧异一下,说:“嫂嫂,县衙离此三十里,我们坐牛车也要一个多时辰,明珠还小,赶这么远的路有些不妥当,还是让你弟妹带她在家为好。”

    徐氏也忙抱住明珠,笑语道:“明珠,和婶婶在家,给你做好吃的。”

    柳心从昨天回去也为这事犯愁,可她和谁都不熟儿,把孩子放哪都不放心,徐氏这么一说倒是给柳心解了围。

    柳心忙道谢:“弟妹,这可拜托你了,我正发愁哪!”

    拉住明珠的手,柳心细细嘱咐了一会儿,小家伙儿也没哭闹,和徐氏进了屋。

    辰时一刻,牛车进入县城,这明显繁华了许多,酒楼和客栈林立,小商贩叫卖声不绝,沿途走了约一刻钟,莱阳县衙就在眼前。

    柳心几人下了牛车,整了整衣襟走上前。

    县衙坐北朝南,木质大门,门上雕件略显陈旧,两个石狮子在大门两侧,虽日久色泽趋淡,但还威风凛凛,平常百姓见了不免顿生敬畏,狮子旁站着两个衙役。

    看见有人上前,一个衙役上前两步问询,不待柳心说话,李厚德朗声说:“本县廪生李厚德来拜会知县老爷。”

    衙役一听是秀才廪生顿时收起小觑之意,客客气气地收起拜帖欲往衙门里去。

    柳心忙上前拿出十文铜钱塞到衙役手中,“请官爷吃茶。”

    衙役一愣随即笑道,“我这就去报之老爷。”

    一刻钟,先前进去的衙役出来,“老爷现在有空闲,李秀才进去吧。”

    衙役带着三人过大门进入县衙,首先映入眼帘是青砖浮雕组成的一面照壁,正中有一个形似麒麟的怪兽,叫犭贪,主要是警戒官员不要贪赃枉法。绕过照壁,接下来是百米甬道的过道,东面置喊冤鼓一架,供百姓击鼓鸣冤之用;西面立有两通石碑,上面刻着诬告加三等,越诉笞五十。

    进入大堂,中间悬挂莱阳县正堂金字大匾,匾额下为知县审案暖阁,阁正面立一海水朝屏风,上挂明镜高悬金字匾额。三尺法桌放在暖阁内木制的高台上,桌上置文房四宝和令箭筒,桌后放一把太师椅,其左为令箭架,右有黑折扇。暖阁前左右铺两块青石,左为原告席,右为被告席。

    衙役把三人带到大堂旁边的迎客厅,说,“老爷正在迎客厅,你们自行进去就是。”

    柳心拉了下明远,紧跟李厚德迈进迎客厅。

    抬眼一望,对面案桌旁坐着一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头上戴着顶乌纱帽,面色白皙,留着短须,身上穿着青色官袍,袍服上绣着鸳鸯。

    柳心抬眼看罢顿觉得自己有些失礼了,忙随着李厚德和明远施礼道:“见过老父母。”

    “李秀才不用多礼,这两位是?”知县老爷诧异的问道。

    柳心忙答道:“老父母,小妇人柳心,这是犬子明远,先夫是本县秀才秦朗,于半月前去世,今小妇人求得先夫挚友厚德贤弟,带我母子前来拜会老父母,完成先夫遗愿。”

    言毕,柳心呈上陈情书。

    知县拿过陈情书,不一会儿面色古怪起来,一会儿惊诧一会儿欣慰,表情甚是复杂。

    下面的三人也都心里忐忑不安,不知知县老爷是什么意思。

    且说柳心这陈情书,自昨天从李厚德家回去,柳心就琢磨这陈情书怎么写,这大明朝的行文规则,柳心还是不太适应,这朝知县要银子也得斟酌斟酌,别惹恼了县老爷。

    柳心思来想去也没什么好办法,最后狠狠心想自己也就是个村妇,说说秦朗对县老爷的感激之情戴戴高帽,即使有错也不会太难为自己,于是就写了封半文半白的书信形式的陈情书。

    可知县王天书就不这样想了,这陈情书写得简单直白却情之切切,全文写到;

    “老父母:

    先夫秦朗半月前不幸辞世,徒留小妇人及一对儿女苟活人世,我母子三人顿觉晴天霹雳悲痛不已,小妇人亦想随之而去。然为母则强,我不忍一双儿女受父母双亡之苦,亦不想有付先夫所托,故埋悲苦于心底,立门户于当下。

    先夫在时,家境贫寒,苦读诗书,蒙老父母恩德,晋为廪生,得朝廷廪食月米六斗,且老父母月赠银半两资读笔墨。先夫铭感五内,遂三更灯火五更鸡鸣仍勤读不辍,自言‘若无金榜题名之日,怎报答老父母大恩’,及至病危仍嘱我教子女诗书传家,代其亲至老父母处拜谢。

    半月来,小妇人整理先夫遗物,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不能早日来见老父母顿心觉不安。因小女年幼,遂求得先夫挚友厚德贤弟携长子来拜谢老父母。小妇人不尝有先生教育,只是嫁的先夫后,听其读书,偷识些许字,词不达意,然我赤诚之心天日可见,望老父母见谅。

    小妇人:柳心拜上。”

    王天书做这个知县三年多了,朝廷吏部对地方官员三年一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分别为:称职、平常、不称职。

    年前的三年一考他得个“平常”,也就是中等,继续留任当他这个县令,心理也有些着急,没有什么突出政绩,想晋升难得很。

    今天突然来个妇人来拜谢他给秀才拨银两的小事,主要的是秀才到死还念念不忘他的恩德,他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