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

第65部分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65部分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礼貌还是淡漠,取决于是否还要再见面;诚实还是欺诈,取决于是否还要再做交易;文明还是野蛮,往往取决于是否还有明天。

    博弈智慧

    在进行重复博弈时,如果一方采取欺骗手段,上当受骗的人就可以对对方实施“一报还一报”的报复行动,而对方也会以“一报还一报”的策略进行反击。进行重复博弈可以减少欺骗,增加相互的信任。

第152章 重复博弈会产生好结果() 
假如仅是单次的博弈行为,双方合作的几率非常小,而无限次的博弈则可能产生与之相反的效果,博弈的双方很可能会全力合作,以创造最佳的收益。

    很多商业行为都可以诠释这种现象。比如商家准备做一次性买卖时,觉得不可能和对方再有合作的机会,就会尽力谋取高利而且很可能带有一些欺骗性质,而商家对于“回头客”的态度往往是通过薄利行为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能够继续下去。

    多次重复的博弈之所以和单次发生的博弈结果不同,是因为在重复的博弈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报复对方的背叛行为,因为人们欺骗的动机可能会受到惩罚和威胁,所以参与者很可能出现“利他”心理,从而导致一个比较好的合作结果,“纳什均衡”也就慢慢趋向于“帕累托最优”。

    第一次博弈其实和一次性“囚徒困境”的博弈差不多,就拿前一章的“囚徒困境”来说,博弈的双方都明白这是唯一的一次博弈,所以双方都明白即使自己不招供,对方也难免招供,这对自己是没有好处的,于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双方都会坦白,甚至可以说只要是有限次数的重复博弈,他们的思路就都是相同的,商业中的价格往往是这样,众多商家很难形成统一战线,他们每次价格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全体降价。

    可是在人们生活中进行的也有很多是重复博弈,即有的博弈是没有次数限定的。

    通过“囚徒困境”的基本博弈结构,可以很明白地分析。“囚徒困境”:

    有两位参与者和一个庄家,参与者都拿着一式两张的卡片,卡片背面印着“背叛”“合作”。参与者都把一张卡片面朝下拿到庄家面前。这样两位参与者是不可能知道对方选择的。之后,庄家翻开参与者的卡片,根据下面的规则判定得失:

    一人合作,一人背叛:合作者不计分(受骗支付),背叛者得5分(背叛诱惑)。

    两个人都选择合作:两个人都得3分(合作报酬)。

    两个人都背叛:两个人都得1分(背叛惩罚)。

    一般形式的囚徒困境支付矩阵为:

    背叛:5,01,1

    合作:3,30,5

    以“胜—负”术语表示为:

    背叛:大胜—大负负—负

    合作:胜—胜大负—大胜

    现在我们用“t、r、p、s”的符号来表示合作和背叛:

    背叛:t,sp,p

    合作:r,rs,t

    简单博弈获得的分数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

    t:单独背叛可以成功获得5分。

    r:同时合作可以获得3分。

    p:共同背叛可以获得1分。

    s:被单独背叛不得分。

    以个人选择得分而言,可得出以下公式:t》r》p》s,也就是5》3》1》0;但是以整体得分来说,会得出下面的不等式:2r》2p或2r》ts,也就是2x3》2x1或2x3》50,双方合作会得6分,比起互相背叛所得的2分和单独背叛得到的5分,合作的结果显然比背叛要高。而重复博弈的人因为双方会不停合作,所以这将会让参与者从关注t》r》p》s到关注2r》ts。这将让参与者脱离困境。这个理论是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提出的。

    严格的“囚徒困境”有一个前提条件,即博弈双方不能进行合作,所以他们不会制订出有约束力的协议,其“纳什均衡”点并不会改变。可在现实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愿意进行合作的,比如组织国防、兴修水利、创建企业,这些都是由合作产生的,哲学家卢梭曾写了一本叫做社会契约论的书,他认为契约是整个社会存在的前提之一。

    其实,恋爱关系或者婚姻也是一种合作,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种重复性质的博弈。男女双方在交往的时候,随时都在进行博弈,因为在交往中,他们随时都可能因为某件事即“背叛”事件分手,因为背叛者获得的利益是比较大的。可是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婚姻就好像是男女双方签订的一种协议,它对男女双方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一旦一方背叛了婚姻,就会面临社会舆论的谴责和家庭的压力还有财产的纠纷,这对“背叛”者来说往往是不划算的,从很多富豪、大亨都保留“元配”的位置可以看出这点。

    其中也不乏“鱼死网破”的婚姻或分道扬镳的一夜情,这些都属于一次性或有次数的博弈行为,其中“背叛”的情况是常见的,因为当人们一旦知道博弈将要结束,或者将要时行的是最后一次博弈的时候,他就可能不再害怕以后对方对他的报复,从而会在博弈时做出背叛的选择,就像商家的一次买卖和一夜情一样,总有因背叛而获利的一方。这种情况就另当别论了。

    重复博弈和一般的动态博弈是不一样的。在多轮动态博弈里,参与的人可以了解到博弈的每一步,也可以推测出另外一些参与者会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什么选择,采取什么行动,而重复博弈的双方则无法了解到博弈中的每个步骤和另一方的策略选择,因为生活的变化是不可预知的。即使是“囚徒困境”,一旦它的性质转变为重复博弈,其情况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博弈的结局也就是“纳什均衡”点可能会产生颠覆性的改变。

    国外的黑手党组织非常严谨,对于背叛者的惩罚也是极其残忍的。如果一个黑手党成员告发其他黑手党成员,就会被组织谋杀甚至诛杀全家。一旦他们不幸入狱,也很难招出同党,因为他们宁愿被判无期徒刑,也不愿在出狱后被同伙杀掉,甚至让全家人受连累。

    由此可见,在重复的博弈中,签订合作协议对双方具有很强的约束力,这个合作契约的建立一定要牵制对方利益,假如不是这样,即使在合作协议签订之后,博弈双方都有可能产生“作弊”动机。

    博弈智慧

    博弈方面的专家用无数事实证明,在无限次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其合作关系将趋于稳固。假如不是出于无奈,两个理性的人是不会在重复博弈时背叛对方的。

第153章 道德能否维持均衡() 
在与对手进行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之时,道德是用来维持均衡的重要环节。如果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他在心理上会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感受,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高尚的动机。此时,诚信也就成为其道德升华的内在动力。在更多的情况下,你可能找不到更适合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与你博弈的对手,此时此刻道德即成为维系均衡的重要因素。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林肯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每天跟着父亲在西部荒原上开垦、劳动。他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间,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林肯勤奋好学,一有机会就向别人请教。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灯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长大后,林肯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而且守信用。

    他十几岁时当过村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将这几分钱退还给顾客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听了那个客户的陈述,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

    那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

    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我没有能力为您效劳。”

    那个人听了,什么也没说,默默地离开了林肯的办公室。

    这个故事清楚地告诉我们,在现实环境中,确实存在着一些道德因素可以化解个人理性与群体理性的矛盾,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与法律法规一样,道德也是对某些行为可以构成惩罚的机制。这种机制使得人类可以自发地从囚徒困境之中走出来。道德感自然地使得人们对不道德的或不正义的行为进行谴责或者对不道德人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从而使得不道德的人遭受损失。这样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就会受到抑制。因此只要社会形成了道德或不道德、不正义的观念,就自动对其行为产生了调节作用。

    博弈智慧

    需要注意的是,在你的生活之中,仅仅凭借对手的道德观念来对其约束的话,这是具有一定风险的。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对道德因素的考虑,对博弈策略进行相应的调整,把博弈变成长期的、多边的,从而形成对遵守道德规范的动力与压力。

第154章 让法律为自己撑腰() 
在每一个鼓励合作的方案里,通常都会包含某种惩罚作弊者的机制。

    一个坦白且供出合作伙伴的囚徒可能遭到对方朋友的报复。若是知道外面会有什么报应等着自己,尽快逃脱牢狱之灾的前景也就不会显得那么诱人了。人人都知道,警察会威胁毒品贩子说如果不坦白就要释放他们。这种威胁的作用在于,一旦他们被释放,卖毒品给他们的人就会认定他们一定是招供了而加以报复。

    在最初博弈之上增加惩罚机制的做法,其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作弊的动机。在博弈的结构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惩罚。一般而言,这种机制生效的原因在于博弈反复进行,这一回合作弊所得将导致其他回合所失。

    归纳起来,在一次性的博弈当中没有办法达成互惠合作。只有在一种持续的关系中才能够体现惩罚的力度,并因此成为督促合作的“木棒”。合作破裂自然就会付出代价,这一代价会以日后损失的形式出现。假如这个代价足够大,作弊就会受到遏制,合作就会继续。事实上,法国哲学家卢梭早就指出了这一点,他曾经有一本社会契约论,认为契约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之一。

    前面已经分析过,如果囚徒困境只是一次性的博弈,那么签订协议是毫无意义的,其纳什均衡点并不会改变。可以签订协议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博弈需要重复若干次,至少大于一次。

    重复博弈与一般性的动态博弈是不同的。多轮动态博弈中,参与者能够了解到博弈的每一步中其他参与者的在自己选择某种策略下的行动,而重复博弈的参与者无法了解到在任何一步中,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

    在重复型的囚徒困境中,签订合作协议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协议对博弈各方是否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任何协议签订之后,博弈参与者都有作弊的动机,因为至少在作弊的这一轮博弈中,可以得到更大的收益。

    霍布斯对合作协议的观点是:“不带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毫无力量去保障一个人的安全。”这就是说,没有权威的协议并不能导致民主,而是导致无政府状态。

    囚徒困境扩展为多人博弈时,暴露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社会悖论”,或“资源悖论”。人类共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人都试图从有限的资源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