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5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样的博弈你是站在有利的一方。
博弈智慧
如果对方的信息呈现出“灰箱”和“黑箱”的时候,进入博弈局时务必要谨慎。因为在这两种情况下,博弈结果的胜算率都是不明朗的,所以作为博弈者来说,此时不宜贸然进入博弈局。
第138章 只许佳人独自知()
博弈模型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博弈双方都有共同知识,也就是他们所能采用的策略与各种可能发生的结局不仅为自己,也为其竞争对手所知。但是这显然不符合实际。很多情况下,局中人事实上不可能清楚关于对手决策的所有信息。有时更会产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尴尬。在博弈中,往往会出现某一方所知道的信息而对方并不知道的情况,这种信息就是拥有信息一方的私有信息。正是因为私有信息的存在,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要理解私有信息的概念,我们可以从一首禅宗开悟诗说起。
圆悟克勤大师是宋朝临济宗杨岐派著名僧人。克勤禀赋聪异,曾经参访过许多著名禅师,后来投到五祖法演的门下。数年之间精进不懈,时有所悟,并且将自己所写的诗偈呈法演印证,但师父却始终认为克勤还没有见到自性。
后来,有一位曾在朝廷任职的吏部提刑大人,辞官返回蜀中,特来向法演问道:“什么是祖师西来意?”法演回答说:“提刑大人,你少年时代曾读过一首艳诗?‘一段风光画不成,洞房深处恼予情。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后面这两句和祖师西来意颇为相近。”陈提刑听了,心解意会,口中频频称诺而去。
克勤刚巧从外面回来,听到这段公案,满脸疑惑地问道:“刚刚听到师父对提刑举一首艳诗,不知提刑会也不会?”法演回答说:“他识得声音。”“他既然识得声音,却为什么不能见道呢?”法演知他开悟的机缘已经成熟,遂迅雷不及掩耳地大喝一声:“什么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呢!”克勤豁然开解,跑出方丈室外,看见一只公鸡飞上栏杆,正鼓翅引颈高啼,克勤笑道:“这岂不是‘只要檀郎认得声’的声音嘛!”于是,他将自己开悟的心得写成一偈,呈给师父:
金鸭香炉锦绣帷,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五祖法演欣慰地说:“见性悟道是历代诸佛祖师们念兹在兹的大事,不是小根劣器的凡夫众生所能造诣的。今天你能和诸佛声气相通,我真为你高兴!”五祖于是对蜀中的禅门耆旧传出消息说:“我的侍者终于参禅悟道了!”
克勤的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悟道如热恋中的情事,只能自证自知,旁人是无法知道个中况味的。悟境不立文字,好比少年的风流韵事,如鱼饮水,冷暖自知。这种“只许自知”的信息,就是私有信息。
私有信息的存在导致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也就是某些人掌握的信息要多于其他的人。
在生活中,我们去买东西,往往并不知道商品是否有严重缺陷的信息。这样的信息往往只被能接近和熟悉这种产品的人观察到,多数买主却无从了解或难以了解。所以有句俗话说“从南京到北京,买的没有卖的精”。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如果排除参与者的个体差异,而从买方和卖方两个人群来比较,无非是因为交易商品质量高低属于卖方的私有信息,自然卖方比买方更有主动权。
再比如一个女孩面对好几个追求的男生,这些男生的人品、上进心等信息对于这个女孩来说都是私有信息,女孩与追求者之间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因此,这个女孩到底选择哪一个男生往往就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博弈智慧
在包装术盛行的今天,这种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生活中有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子遇人不淑,也证实了这种风险的存在。
第139章 变化着的信息()
如何不断变化己方的信息变量?有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作弊”。这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抄袭夹带,不过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屡见不鲜的作弊形式——替考。变化己方的策略,最重要的就是使用不同的人去执行同一项指令,不同的人是会采取不同的具体策略的,这样一来,对手所掌握的己方的部署也就自然作废了。在三国演义里面,孙吴之所以能够夺取荆州,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关羽的大意和骄傲,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孙吴临时更换了主将。根据三国演义的记载,当时孙吴的大将吕蒙假装生病而辞职,孙吴委派年轻的陆逊做了长江一带的军事统帅。陆逊作为一个小字辈,对关羽表现出崇拜和谦恭,关羽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可是,就在这种条件下,孙吴偷偷地委派吕蒙率领军队化装成商人,渡江对荆州进行突袭,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关羽杀掉并且夺取了荆州。孙吴的做法固然精彩,不过,这一“作弊”行为最有效的一次,还要数战国后期秦国和赵国之间的长平之战。
战国后期,秦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展开围攻赵国重兵的大规模歼灭战。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攻取韩地野王(今河南泌阳),隔绝上党郡(今山西东南部)与韩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震恐,欲献上党与秦议和。上党郡守冯亭欲借赵军以抗秦。私献上党于赵。赵为固守西南屏障,于次年遣廉颇屯军上党郡地长平。五十五年,秦将王龅率军攻上党。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决取胜,开始即猛攻赵军。廉颇初战失利,就开始采取固守的战术。
秦军久攻不下,军队消耗十分严重,于是想出了“作弊”的办法。这个办法实际上十分简单,就是派秦国一个并非出类拔萃的将领统领大军,同时想办法让赵国把廉颇替换下去,然后再把秦国最能干也最勇敢的大将换上场,与赵国军队进行决战。
秦国使用的办法,就是派人到赵国进行离间。赵王本来就对廉颇初战失利然后守而不战的行为十分不满,所以秦国的策反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秦国的卧底进入赵国之后,买通了赵王身边的大臣,让他在廉颇的饮食里面下了泻药。赵王觉得廉颇总是防守不进攻的策略不怎么样,而且觉得这不像是当年骁勇善战的廉颇,于是就派这个下药的大臣去查探廉颇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这位大臣去了之后,因为廉颇吃了泻药,在一顿饭之间去了三次茅厕,这个大臣回去之后便借题发挥,说廉颇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连吃饭都要不停地去茅厕,身体已经支撑不了几天了,不能再胜任军队指挥工作。赵王轻易地相信了这一传言——因为廉颇席间去茅厕也是确有其事,于是就考虑把廉颇撤换下来。
这时候,秦国开始了第二步的信息博弈,就是到处散播消息,说秦国的军队,别人都不怕,只怕赵括,一旦赵括率领赵国军队出战,秦国的军队就会不堪一击。赵王听到了这个消息,考虑都没有考虑就下令让赵括代廉颇为将。实际上,赵括这个人言过其实,而且只读过兵书,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根本无法控制整个战局。
当知道赵括成了赵国主帅之后,秦国开始了最后一步的部署,就是秘密地委任军事天才白起为上将军,代替王龅为秦军的主将。白起在秦国以骁勇、智谋和血腥而著称,东方六国听说白起的名字没有不皱眉的,这次白起作为秘密的主将,目的就是为了彻底击垮赵国的军事力量。
果然,秦国的这次临场换人取得了功效。赵括秉承赵王意图,急于求胜,一到长平,即更换部将,改变部署,与秦军决战。而白起利用赵括只善于纸上谈兵而缺乏实战经验和骄傲轻敌的弱点,交战时佯败而退。赵括率军追至秦军营垒。秦军以主力坚守,以两万五千步卒切断赵括退路,将赵军分割为二;又以五千骑兵插入赵军营垒间,以防止营垒中的赵军出援。赵括攻秦垒不破,四面被围,又遭秦军轻兵袭击,于是筑垒待援。秦昭王闻赵重兵被围,亲赴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至长平,堵截援军,断其粮道。前来救援的齐楚军见秦军势大,观望不前。赵向齐乞粮不得,赵军饥饿四十六天,以致杀人而食。赵括分兵四队,轮番突围未成,遂亲率精兵搏战。被秦军射死。赵四十万众全部降秦,史传被白起尽数坑杀于平谷口(今高平西),秦军也伤亡过半。长平一战,赵国实力大损,再也无法抵御秦国的进攻,而秦国之所以能够一举将赵国的军事力量击溃,靠的就是在信息上做文章,让经验丰富而且作风强硬的白起作为秘密主将登场,操控了整个战局。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以下博弈矩阵来表示。
由此矩阵看来,赵国派赵括领兵,在信息上已经输给了秦国,战争的结局就由不可预料变得能够预料了。
博弈智慧
信息是一个变量。既然如此,就应该把握住这个特点,不断调整自己的信息策略,让对手对自己的信息掌握跟不上自己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手永远无法知道自己下一步将要如何行动。
第140章 华容道的博弈()
完全信息博弈指的是,如果一个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知道每个参与者的类型特征、对策和收益,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博弈则为完全信息博弈。我们熟知的华容道的故事就是一种完全信息博弈。因为诸葛亮知道曹操的每一个想法,也都相应地采取了措施,并且最后达到了自己想要实现的目的。
如果说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只能凭借手中仅有的部分信息,通过归纳、演绎等方法来推测未知信息的话,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的变化,这种推测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概率是很大的。而在完全信息博弈中,参与者精确地知道其他任何参与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就可以针对对方所采取的策略来制定自己的策略,或者调整自己的策略。也就是说,自己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有点儿猫玩老鼠的意思。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华容道”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完全信息博弈。
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仓皇逃回中原。曹操选择了从华容道逃回江陵,因为走华容县城是最捷径的路线。而且当时华容县城附近有曹军的粮草仓库,便于撤退中的将士补充粮草。此时刘备一方负责拦截败退的曹军。而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于是,设计了三道拦截,第一道由赵云为将,第二道由张飞为将,经过第一关与第二关的围堵之后,曹操兵马已消耗殆尽,最后一关华容道便成为关系曹操生死存亡的一道坎。而此时,曹军只剩三百余骑,且衣甲不整,灰头土脸,惊弓之鸟,草木皆兵。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随便派一个将领去,都能把曹操擒获。但诸葛亮选择让关羽来镇守第三道关卡。刘备并不知道军师的用心,提醒说:“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以诸葛亮之聪明,他当然知道派关羽去要坏事,却依然派他去,那到底是什么用意呢?诸葛亮解释说:“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这么说来,好像是老天爷不灭曹操,诸葛亮不过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诸葛亮让关羽镇守第三道关卡,就明知道关羽会放走曹操。但是这一切只有军师自己知道,其他人都被蒙在鼓里。关羽将曹操放走后,默然回营请死,诸葛亮装模作样地要把关羽推出去斩首,若非刘备兄弟情深,为他求情,关羽真要成为刀下冤魂了。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事实就是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精心策划好的,诸葛亮才是放走曹操的人,因为放走曹操是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的关键一步。而只有关羽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关羽重义,曹操对关羽有不杀之恩,关羽在曹操的苦苦哀求中放走曹操就显得顺理成章,不让人怀疑了。同时,诸葛亮将这个人情送给了关羽,关羽理应被军法严惩,但是在刘备的求情下又得以幸免。诸葛亮在和关羽的博弈中取得了胜利,从此关羽从心里佩服军师的神机妙算了。
之所以说是诸葛亮放走了曹操,这还要从诸葛亮的战略思想说起。在隆中对策中,诸葛亮分析当时的天下形势是,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刘备一方可利用、发展的空间只有荆益巴蜀这西南之地。诸葛亮为刘备定的统一天下的策略是分两步走:第一步三分天下,站稳脚跟;第二步才是统一天下。要实现第二步必须具备两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