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

第3部分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第3部分

小说: 博弈论的诡计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家企业a、b合作建设一条汽车的生产线,协议由a方提供生产汽车的技术,b方则提供厂房和设备。在对技术和设备进行资产评估时就形成非合作博弈,因为每一方都试图最大化己方的评估值,这时b方如果能够获得a方关于技术的真实估价或参考报价这类竞争情报,则可以使自己在评估中获得优势;同理,a方也是一样。至于自己的资产评估是否会影响合作企业的总体运行效益这样的“集体利益”,则不会非常重视。这就是非合作博弈,参与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非合作博弈论最基本的分类有两个:

    一是按照博弈各方是否同时决策,分为静态博奔和动态博弈。“囚徒困境”就是同时决策的,属于静态博弈。决策或行动有先后次序的,叫做动态博弈。但是,只要局中人在决策时都还不知道对手的决策是什么,也算静态博弈。比方说工程招标,截止日期是10月1日,尽管有的投标者在9月上旬就投了标,有的到了9月下旬才投标,虽然决策时间有先后,但效果与同时决策并没有什么区别。

    另一分类是按照大家是否都清楚各种对局情况下每个局中人的得益,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完全信息博弈指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有“完全的了解”,否则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严格地讲,完全信息博弈是指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支付,是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公共知识”的博弈。对于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所做的是努力使自己的期望支付或期望效用最大化。

    现实中的博弈多是不完全信息博弈,以军事斗争为例,敌对双方都尽量隐蔽自己的意图,秘密地调动部队,以期给对手以突如其来的致命打击。而指挥人员必须在敌方情况不明了的情况下制定作战计划,这样的决策过程就是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所以,在军事斗争中,侦察员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最重要的是掌握信息,如果在掌握信息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那么从总体上已经落败了,在分析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必输无疑;即便是分析水平较高,也不一定能赢。因此,占有信息是不完全信息博弈第一大事,谁在信息方面落后了。那么谁就先输了一招。

    博弈智慧

    在不完全信息博弈中,如果各方在信息占有上是不对称的,则占有较多信息的一方在竞局中占优,因为他在分析计算时可以更明确。这就好比有人用魔术扑克和人打牌,他可以有办法看出对方手中有什么牌,自然是稳操胜券了。

第7章 博弈的规则() 
任何游戏都有自己的规则。生活这个博弈游戏自然也是如此,这就是法律、道德和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和惯例等等。当然,这些规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情况的改变和人们的要求不断修修补补,但是只要规则存在,你就必须服从它,否则就要大吃苦头。

    其实,也可以说,那些企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人具有某种“创新”精神——他们试图在社会通行的规则之外另搞一套。社会的游戏规则固然是稳定的、安全的,可是来得太慢了。如果我能一下子弄到一大笔钱,为什么还要一分一分地挣?应该说,这种不劳而获的心理是普遍的,可是为什么它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行为呢?

    银行大盗总有某些传奇色彩,可是研究人类行为的社会学家告诉我们:抢劫银行可能是最不划算的人类行为之一。其成功率之低、风险之大(包括漫长的法律追溯期)、潜在的不确定因素之多,简直令人怀疑还要做这事的人是否具备正常的理智。

    据一项统计:每1000起这类案件中,真正得手的只有110起,而且抢到的钱也少得可怜:平均不到2000元。按照一位长期研究银行抢劫案的犯罪学专家的想法,银行大盗们不该被送进监狱,而是该被送进疯人院。

    规则定得过死,游戏不好玩;可是如果规则宽松得形同虚设,游戏又玩不下去。制定规则的分寸,着实不好把握。好的规则是既能保证不出乱子,又能最大限度地给游戏者选择的空间。就如我们前面谈到的围棋,最简单的规则却创造了最复杂的艺术,即使在这个电脑时代,技术专家还是无法制造一台“围棋深蓝”打败人类,给我们的智慧保留了一些面子,为此不能不感谢这个“完美的制度”。

    在人类社会中影响最深远的问题是“效率”与“公平”的矛盾,也就是找到一种稳定且公正的方法来管理并分配各社会团体的所有成员,其利益、责任、义务、权利的方法。这些都是在政府出现之前就需要处理的。

    古老的政府形态都要确立一个领导人,他拥有绝对的权威,借用武力、共识、年龄、家世,或是宣称拥有神权以主导重大决策。在危急的情况下,一个受认可的领导者不论多么无能,都比完全没有领导人要来得好,所有的军队都明白这个道理。绝对权威也许并不公正,却可以发挥效用,特别当危机来临时更是如此。

    权威体制的另一种形态就是交由法律管理,在这样的制度下会产生一套严格而概括性的规范,这套规范可能自古老传统衍生而来,像各种宗教经典及汉谟拉比法典都是很好的例子,十诫则可算是一种精简版。

    至于其他规范来自于普遍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决策都只能达到最低标准,对置身其中的人可不一定是件好事。

    此外,还有一些规范是来自多数人的约束。这方式可能产生所谓的多数暴力,使得少数人的权益被牺牲掉。这个问题会因时间而变得微不足道,但在民主制度中是无法避免的。丘吉尔曾经表示,民主是无法避免的恶,这句话正说明了上述的两难。

    博弈智慧

    犯罪为什么不是好买卖?风险太大算一个,不利于财富积累算一个,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这就是为什么罪犯不会适时收手的原因)也算一个。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点:作为个人,试图挑战规则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8章 战争的爆发() 
8岁的男孩问父亲:“爸爸,战争是怎样发生的?”男孩的父亲回答:“很简单。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因为德国入侵比利时”在一旁的妻子立即打断他的话:“你讲得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是有人在萨拉热窝被刺杀了。”丈夫听了一脸不悦,冲妻子不耐烦地说道:“是你回答这个问题,还是我回答?”妻子听了也是满脸的不高兴,她转身跑出起居室,砰的一声将门关上。紧接着,从厨房传来碗碟猛摔在地上的声音,过了一会儿,整个屋子陷入死一般的沉寂。男孩眼眶里含着泪水,轻声说:“爸爸,你不用说了,我知道战争是怎样发生的了。”

    夫妻二人以一种两败俱伤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明白了战争的发生和夫妻两个人吵架之间的内在关联:让国家之间一步步走向世界大战的机制,同样也正是同一屋檐下夫妻失和的原因。

    也就是说,无论国与国之间,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冲突,其中所蕴含的博弈原理是大同小异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曼在权威的帕尔格雷夫大辞典中,对“博弈论”词条的解释十分精辟和凝练。他认为,博弈论描述性的名称应是“互动的决策论”。因为人们之间的决策与行为会形成互为影响的关系,一个主体在决策时必须考虑到对方的反应。

    对具有博弈性质的决策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甚至更早。20世纪20年代,法国数学家布莱尔用最佳策略法研究弈棋和其他具体的决策问题,并从数学角度做了尝试性的分析。

    1944年约翰纽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一书出版,这标志着现代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纽曼和摩根斯坦认为,博弈论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有利益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活动中制定最优化的胜利策略的理论,博弈策略即根据游戏规则制定的处理竞争、冲突或危机的最佳方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博弈论的思想方法、研究手段被运用到军事领域,显示了它的重要作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与“边际分析”和“凯恩斯革命”并列的重大“革命”,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方法论和思维。

    1994年,美国著名的数学天才约翰纳什,由于在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分析理论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对博弈论和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获得当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除了经济学领域,博弈论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界在运筹学的博弈概念基础上综合运用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和策略学等原理,逐步形成国际关系学的博弈论。这既是研究国际冲突的策略理论,也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实际手段,能够为行为者在面临危机和冲突时设计出各种合理选择和理性决策。

    博弈智慧

    时下,对博弈论的研究是如此的广泛,以至于有些人说,最新的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都已经被博弈论重写了。

第9章 你身处何种博弈中() 
博弈可以分成很多种。处于不同的博弈时,决策是不一样的。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在弥留之际,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听说吴国要建立一支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常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夫差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勾践饱受侮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于是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被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不时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百姓一起参加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越国日益强大。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后悔当初未听伍子胥之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另一个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诸葛亮首战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后,下令放了孟获。

    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孟获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也将他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捆绑了送至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他却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

    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仍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

    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他这次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判断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就再次放了他。

    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

    孟获这次回去后不敢大意,他去投奔了木鹿大王。这木鹿大王之营极为偏僻,孔明带兵前往,一路历尽艰险,加上蛮兵使用野兽参战,使汉兵败下阵来。这之后汉兵又碰上了几处毒泉,使情况变得更为不妙。幸亏得到伏波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