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历代赋评注 >

第63部分

历代赋评注-第63部分

小说: 历代赋评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1]作蕃:耕种。北湄:河之北岸。湄,水边。诗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孔颖达疏:“谓水草交际之处,水之岸也。”

    [21]西伯昌:周文王姬昌,武王之父。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在位期间勤于政事,发展农业,礼贤下士,广罗人才,为翦商大业作了充分准备,但未及出师便先期死去。善救:乐善好施,救助孤老。

    [22]育:抚育。年艾:年老者。礼曲礼上:“五十曰艾。”唐孔颖达疏:“年至五十,气力已衰,发苍白色如艾也。”黄耇(gou):老人。诗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毛传:“黄,黄发也。耇,老。”

    [23]冀:希望。寄命:寄托生命。馀寿:馀生。

    [24]天命:上天。不常:无常,有变。

    [25]事变:世事多变。无方:没有定数。此句指伯夷、叔齐本是敬佩文王仁义投奔而去,可是他们乍到周,西伯昌即逝,其子姬发继位,兴兵讨伐商纣。伯夷、叔齐认为以臣伐君不谓仁,故又离开。

    [26]昌:即西伯昌。伏事:服侍、侍奉。此处指西伯昌始终视商纣王为君,尽为臣之礼。伏,同“服”。毕命:尽命。

    [27]子:周武王姬发。觏(gou):同“构”,构成。左传成公六年:“郇、瑕氏土薄水浅,其恶易覯。”杜预注:“恶,疾疢;覯,成也。”不祥:指武王伐纣之事。伯夷、叔齐反对此事,故认为不祥。

    [28]兴师于牧野,遂干戈以伐商:指牧野之战中武王一举克商。师,军队。干戈,古代兵器。这里是名词做动词用。

    [29]之:周武王。

    [30]步:走进、踏入。其乡:周武王统治区域。

    [31]余椋В╞i)口而不食:我们闭口不吃食物。椋В氨铡薄

    [32]并卒命于山傍:一起死在首阳山旁。

    [33]崣(wěi)(zui):山高峻貌。此句录自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李善注。

    评

    伯夷、叔齐是商未周初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因为不肯继承君位,相偕至周。后闻武王伐纣,叩马而谏,武王不听,于是愤而不食周粟。至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于此。临死前作歌一首,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与嗟徂兮,命之哀矣。”杜笃为伯夷、叔齐的气节所感动,于是写下这篇首阳山赋。或有所托,现不可知。

    孟子把圣人分为四种:“圣之清者”、“圣之任者”、“圣之和者”、“圣之时者”。他认为伯夷是“圣之清者”(孟子万章下)。由此可见孟子对伯夷由衷的敬佩。司马迁在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对伯夷、叔齐表示深深的同情。唐代韩愈在伯夷颂中又这样说:“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昭乎日月不足为明,崒乎泰山不足为高,巍乎天地不足为容也!”孟子、史迁、韩愈称赞伯夷、叔齐的目的不尽相同,但他们对二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维护礼的尊严的举动都充满敬仰之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伯夷、叔齐不是仙,但他们的精神感动着历代仁人志士,首阳山也因此闻名天下,这或许正是本篇赋以首阳山命名的原因。赋开篇即交代首阳山是座孤岭,似在暗示伯夷叔齐的孤独。但是,就是这样一座被世人忽略的孤岭却有着秀美的景色:“长松落落,卉木蒙蒙。青罗落漠而上覆,穴溜滴沥而下通。高岫带乎岩侧,洞房隐于云中。”这难道不正象征伯夷叔齐精神世界之丰富?作者来到首阳山,即被这里的山光水色吸引,同时还不由自主地沉浸于对两位先贤的追想。恍惚间,他似乎看到伯夷、叔齐二人采薇归来,神情从容,悠然自得。于是他与二老有了一番对话,“讯其所求,问其所修:州域乡党,亲戚匹俦,何务何乐”。二老一一做了回答。实际上,作者在去游览首阳山前,对伯夷、叔齐的事迹一定是了然于心的。因此,他之拜谒不是信马由缰地偶然路过,而是慕名前往。对两位先贤的敬仰使他殷切地希望能和他们有一番面对面的交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因此,才有了赋中似真似幻的一幕。这远比直截了当地陈述敬仰之情要深切、巧妙得多。这一点是此赋在艺术技巧上最具特色之处。

    (杨玲)

第70章 书赋() 
杜笃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家经典愈被重视。此赋借赞美书函宣扬儒家思想,是儒家思想作为当时政坛主流思想在文学上的反映。

    惟书之丽容[1],象君子之淑德[2]。载方矩而履规[3],加文藻之修饰[4]。能屈伸以和礼[5],体清净而坐立[6]。承尊者之至意[7],惟高下而消息[8]。虽转旋而屈桡[9],时倾斜而反侧[10]。抱六艺而卷舒[11],敷五经之典式[12]。

    (艺文类聚卷五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

    [1]惟,句首语气词,无实义。书(hu):,通“槴”,书函、书匣。丽容:美丽的容貌。祢衡鹦鹉赋:“采采丽容,咬咬好音。”此处则是对书匣外观的称赞。

    [2]淑德:美好的品德。汉书王莽传中:“昔齐太公以淑德累世,为周氏太师,蓋予之所监也。”

    [3]载:承载。方:通“仿”,仿效。矩:画方的工具。履规:执守准则。规,圆规,画圆的工具。此句是说书函的外形方方正正,中规中矩。

    [4]加文藻之修饰:书函上通常需写明书名、作者、卷册等,间接起到了装饰作用。

    [5]屈伸:或屈曲,或伸展。和礼:符合礼的要求。

    [6]清净:清爽洁净。坐立:端坐或直立。这句暗喻君子无时不以礼约束自己,坐有坐姿,站有站相。

    [7]承尊者之至意:尊者,指书的作者。至意,指书籍的内容。因为书是装在书函中的,所以说书函承载着作者的深情厚谊。此句体现了作者对儒家经典及著作者的敬仰之情。

    [8]高下:指书的内容、意义有高下之分。消息:增加或减少。意即变化。

    [9]转旋:旋转。屈桡(náo):弯曲。

    [10]时:有时。反侧:翻转。

    [11]六艺:指儒家奉为经典的六部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六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卷舒:或舒展或卷曲。

    [12]敷:布。五经:五部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典式:典范、法式。

    评

    古代典籍通常需要书匣保护,因此书匣是文人书房、案头常见物件。当然,或许正因为常见,人们也就熟视无睹了,没有谁会为这不起眼的书匣花心思费笔墨,去写点儿什么。杜笃可谓慧眼慧心,从普普通通的书匣看到了人人眼中所有又人人意中所无的东西,那就是把书匣和读书之人联系起来,由书匣的特点想到读书人的品德,这真可谓于寻常处见不寻常。作者起笔即描写书匣的外观:“惟书之丽容。”书匣是美丽的,这种美丽是一种雅致含蓄之美,因此作者立刻联想到君子美好的品德。接着说书匣方方正正、中规中矩,这又像君子言行不逾纲纪。因为书匣总是根据书的大小而制,这使作者又想到君子常常是能屈能伸。至于何时屈何时伸则完全以礼为依据。书匣无论直立还是平放于案头,都给人清爽洁净之感,这岂不又是君子之人的表现?书匣中的书籍虽然有高下之分,但都表现了贤德之人对社会、人生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是“至意”。书匣偶尔也会倾斜、翻倒,但它总是尽职尽责地守护着“六艺”、“五经”。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借歌咏书匣传递的儒家思想。

    (杨玲)

第71章 悼骚赋(1)() 
梁竦

    梁竦(?—83),字叔敬,汉安定郡(今甘肃平凉)人,梁松之弟。竦少年有才,但因受到哥哥梁松一案的牵连,与母亲和家里人同被迁往九真郡。南迁途中,路经湖南,他创作著名的悼骚赋,凭吊楚国大夫屈原。后来遇赦回到故里(今宁夏固原),闭门谢客,潜心学习,著书立说。问世的代表作名为七序。班固曾对七序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后汉书梁统传)梁竦有三儿二女。二女皆被选送入宫,深为汉章帝刘炟喜爱,双双封为“贵人”。小女儿史称“小贵人”,即后来的汉和帝刘肇之母。梁氏姊妹入宫之际,正当窦皇后专权,窦家害怕梁家因为皇子的关系掌握朝政大权,便设计害死梁竦和两位贵人,将皇子夺到自己的身边。永元九年(97)窦氏死,梁竦的女婿、当今皇帝为其母舅家彻底平反昭雪。和帝生母“小贵人”被追尊为恭怀皇后,梁竦追封褒亲愍侯。梁氏一门诸子、亲戚多封侯,补授高官。梁姓外戚专朝政近二十年。传在后汉书卷三四。

    悼骚赋作于汉明帝永平五年(62)。后汉书梁竦传谓梁竦“坐兄松事,与弟恭俱徙九真。既徂南土,历江、湖,济沅、湘,感悼子胥、屈原以非辜沈身,乃作悼骚赋,系玄石而沈之”。

    彼仲尼之佐鲁兮[1],先严断而后弘衍[2]。虽离谗以呜邑兮[3],卒暴诛于两观[4]。殷伊尹之协德兮[5],暨太甲而俱宁[6]。岂齐量其几微兮[7],徒信己以荣名[8]。虽吞刀以奉命兮,抉目眦于门闾[9]。吴荒萌其已殖兮[10],可信颜于王庐[11]?图往镜来兮[12],关北在篇[13]。君名既泯没兮[14],后辟亦然[15]。屈平濯德兮[16],洁显芬香[17]。句践罪种兮[18],越嗣不长[19]。重耳忽推兮,六卿卒强[20]。赵殒鸣犊兮[21],秦人入疆。乐毅奔赵兮[22],燕亦是丧。武安赐命兮[23],昭以不王[24]。蒙宗不幸兮,长平颠荒[25]。范父乞身兮[26],楚项不昌[27]。何尔生不先后兮[28],推洪勋以遐迈[29]。服荔裳如朱绂兮[30],骋鸾路于奔濑[31]。历苍梧之崇丘兮[32],宗虞氏之俊[33]。临众渎之神林兮[34],东敕职于蓬碣[35]。祖圣道而垂典兮[36],褒忠孝以为珍[37]。既匡救而不得兮[38],必殒命而后仁[39]。惟贾傅其违指兮[40],何杨生之欺真[41]。彼皇麟之高举兮[42],熙太清之悠悠[43]。临岷川以怆恨兮[44],指丹海以为期[45]。

    (后汉书卷三四,中华书局1960年标点本)

    [1]仲尼之佐鲁:指孔子曾任中都宰、司空、司寇等官职于鲁国。仲尼,孔子的字。

    [2]严断:严格按照国家的法令处理案件。弘衍:宽大。司寇是司法长官,故有“严断”、“弘衍”之说。

    [3]离谗:遭谗。离,同“罹”,遭受。呜邑:即呜咽,因悲伤而哽咽。

    [4]卒:最终,终于。暴诛:诛杀。孔子诛少正卯见汉代刘向说苑指武:“孔子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于东观之下。”荀子宥坐:“孔子为鲁摄相,朝七日,而诛少正卯。门人进问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夫子为政而始(先)诛之,得无失乎?’孔子曰:‘居!吾语女其故。人有恶者五,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达而险,二曰行辟而坚,三曰言伪而辩,四日记丑而博,五曰顺非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少正卯兼而有之不可不诛也。”但有学者提出此事不足信。首先是与孔子“仁”的思想不符;其次,荀子之前的史书,如左传论语孟子国语等均无记载。况且,诸子之书中多虚构寓言故事;第三,孔子代行宰相职务七天就以大夫的身份去杀掉另一个大夫,似乎不太可能。两观:宫门前两边的望楼。此处指春秋时鲁国的宫门。

    [5]伊尹:又名伊挚,夏朝莘国人,商汤妻子的陪嫁奴隶。曾辅佐商汤起兵伐桀,建立了商朝。商朝建立后,伊尹身为相国先后辅佐商朝人丙、仲壬、太甲三代君主,为商王朝延续六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协德:协和之德。

    [6]暨:到,至。国语周语中:“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各以利退,上求不暨,是其外利也。”韦昭注:“暨,至也。”太甲:商王朝君主之一。在位时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