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

第24部分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第24部分

小说: 内病外治腹穴疗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 毫针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脐中四边、水道、腹结。配穴:肠胃湿热,配合谷、曲池、阴陵泉、足三里;寒湿阻滞,配水分、三阴交;食滞胃肠,配下脘、上巨虚;肝郁气滞,配期门、太冲;脾胃虚弱,配气海、足三里;肾阳虚衰,配关元、肾俞、命门。若呕吐,加内关;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方法】 虚补实泻。天枢直刺1~1。5寸,气海、关元直刺或斜刺1~1。5寸,水道斜刺,向前正中线刺1~1。5寸,肾俞、命门直刺1~1。5寸,其余四肢穴位直刺或斜刺1~1。5寸。

    2。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水道、三角灸、关元。配穴:寒湿阻滞,配水分、足三里;脾胃虚弱,配太白、脾俞、胃俞;肾阳虚衰,配关元、肾俞、腰阳关;脱肛者,加百会、长强。

    【方法】 取腹穴及配穴各1~2穴,肠胃湿热者,温针灸或艾条温和灸15~30分钟;寒湿阻滞、脾胃虚弱者,艾炷灸或隔姜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15~30分钟;肾阳虚衰者,在肾俞、腰阳关隔附子饼灸3~5壮;脱肛者,艾条温和灸,先灸长强,后灸百会每穴15~30分钟。

    3。 照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脐中四边、关元、大横。配穴: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阴陵泉。

    【方法】 选腹穴及配穴1~2穴,红外线照射法15~30分钟;或特定电磁波照射15~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激光针照射5分钟。

    4。 拔罐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大巨、关元、水道、滑肉门。配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

    【方法】 选腹穴及配穴2~3穴,留罐或闪罐10~15分钟。虚证者闪罐为宜。

    5。 刮痧治疗

    【取穴】 腹穴:中脘、天枢、气海。配穴:足三里至上巨虚、阴陵泉。身热者,加刮曲池至合谷经穴部位;脾虚者,加刮脾俞、关元俞经穴部位;肾虚者,加刮肾俞、命门经穴部位。

    【方法】 曲池至合谷重刮3分钟,以局部青紫或出现痧点为佳;其余穴均轻刮3分钟。

    6。 磁疗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脐中四边、水道、腹结。配穴:同针刺。

    【方法】 选取腹穴、配穴各1~2穴,选用中等或小剂量磁片,(小剂量:磁片的总磁场强度为4 000高斯以下。中剂量:磁片的总磁场强度为4 000~6 000高斯),以胶布固定在所选穴位上,放置3~5日更换。

    (五)按语

    腹穴外治方法治疗泄泻、霍乱,由来已久,疗效颇佳。从《内经》时代,至历代有关针灸医籍,都有相当多的记载,积累了不少经验。到现代治疗方法也更加丰富,疗效也有所提高。特别对急性肠炎疗效十分满意,完全可以取代药物。但对于慢性肠炎,由于病程长久,反复发作,必须坚持长期治疗,方能奏效。可几种不同外治方法结合,以提高疗效。日常应注重饮食卫生,不吃污染腐败食物和未经煮熟的肉类,忌油腻、生冷,不暴饮暴食。急性吐泻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禁食1~2餐,待病情稳定后再进适量米汤、果汁、稀饭等流质或半流质,轻者也应进容易消化的软食,当腹泻痊愈、食欲恢复后方可转为普食。急性吐泻失水严重者,应及时输液,以纠正水盐、电解质紊乱。

    skbshge

四、便 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1次,无规律,粪质干硬,排出困难,或粪质不干,但排出不畅。

    (一)病因病机

    便秘在中医学称为“便秘”、“大便难”、“排便困难”等。发病有以下几种原因:若人素体阳盛或喜食辛辣厚味,嗜烟饮酒,致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津液耗伤,失于输布,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失常,而致大便秘结,排出困难。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致使气机淤滞,不能宣达,通降失常,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不得通下,可致大便干结,排出困难。劳倦内伤,或产后、病后及年老体虚之人,气血亏虚,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而排出艰难;血虚则津枯,肠道失于濡润,而致大便干燥,排出不畅,甚至秘结不通。素体虚弱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温煦无权,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使大肠传导无力,津液不行,则致排便困难。便秘的形成,虽然责之于大肠的传导失职,但也与肺、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热结、气滞、寒凝,虚证多数气(阳)、血(阴)亏虚。

    便秘是多种疾病的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病。其原因多由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生活规律改变、排便姿势不当、经常服用强泻药及灌肠等、精神抑郁或过于激动、睡眠不足、持续高度的精神紧张状态、年龄增加等致使肠蠕动减慢,或水分过量被吸收而导致便秘。临床上所讲的功能性便秘是指由于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饮食因素、排便习惯不良、药物作用等因素所致的便秘。功能性便秘又称习惯性便秘。

    便秘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便秘、慢性便秘。急性便秘原因多由肠梗阻、肠麻痹、急性腹膜炎、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肛周疼痛性疾病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多无明显症状,但神经过敏者,可主诉食欲减退、口苦、腹胀、嗳气、发作性下腹痛、排气多等胃肠症状,还可伴有头昏、头痛、易疲劳等神经官能症症状。由于粪便干硬呈羊粪状,患者可有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下坠感等不适。

    (二)西医辨病

    便秘的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减少,间隔时间延长或正常,但粪质干燥,可伴见腹胀,腹痛,食欲减退,嗳气反胃,大便带血等。常可在左下腹扪及粪块,肠反射降低,或痉挛之肠型。

    大便数日一行,干燥坚实,排便困难,入厕时间延长。有的病人在排便时,粪块燥结难下,却会有少量水样粪质绕经粪块间隙自肛门流出,形成反常性腹泻(中医称之为“热结旁流”)。长期慢性便秘患者可伴有腹胀、嗳气、纳差、脱肛、肛裂、痔疮等。

    (三)中医辨证

    1。 肠胃积热

    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面红身热,或兼有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红苔黄或黄燥,脉滑数。

    2。 气机淤滞

    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频作,胸胁痞满,甚则腹中胀痛,纳食减少,舌苔薄腻,脉弦。

    3。 脾肺气虚

    面色白光白,神疲气短,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便后疲乏,大便并不干硬,舌淡嫩苔薄,脉虚。

    4。 血液亏虚

    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涩。

    5。 阴津不足

    大便干结,口燥咽干,形体消瘦,潮热盗汗,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等,属阴虚。

    6。 阳虚寒凝

    大便难涩,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腹中冷痛,或腰脊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四)治疗

    1。 针刺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大横、水道。配穴:肠胃积热,配支沟、内庭;气机淤滞,配期门、阳陵泉;脾肺气虚,配太渊、足三里、气海;血液亏虚,配膈俞、脾俞;阴津不足,配太溪、照海;阳虚寒凝,配关元、肾俞。

    【方法】 虚补实泻。天枢可深刺2~2。5寸,需缓慢直刺进针,余穴常规针刺。

    2。 灸法治疗

    【取穴】 腹穴:神阙、滑肉门、归来。配穴:天枢、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关元。

    【方法】 腹穴配穴各选1穴,腹穴可用艾灸器灸15~30分钟,或隔姜灸3~5壮或艾条温和灸15~30分钟;神阙应用隔盐灸15~30分钟。适用于脾肺气虚、阳虚寒凝者。

    3。 埋线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大横、关元、归来。配穴:肠胃积热,配支沟;气机淤滞,配期门;脾肺气虚,配肺俞、足三里;血液亏虚,配膈俞、脾俞;阴津不足,配太溪;阳虚寒凝证,配肾俞。

    【方法】 腹穴选1~2个,加配穴。选000号羊肠线,按常规方法埋线,隔15日治疗1次。

    4。 电针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配穴:大横、归来、足三里、上巨虚。

    【方法】 双天枢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选连续波,30分钟;或天枢加配穴1个,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连续波,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5。 拔罐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大横、关元、气海、归来。配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八髎。

    【方法】 天枢、大横、关元、气海、归来,闪火拔罐,留罐10~15分钟。虚证者,可在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八髎闪罐法;实证者,可在背部诸穴用走罐法。

    6。 刮痧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腹结、关元。配穴:大肠俞、小肠俞、次髎。脾虚,加刮脾俞、关元俞经穴部位;肾虚,加刮肾俞、命门。

    【方法】 均轻刮3分钟。

    7。 照射法治疗

    【取穴】 腹穴:天枢、大横、关元、气海、归来、腹结、滑肉门。配穴:脾俞、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八髎。

    【方法】 选腹穴及配穴1~2穴,红外线照射法15~30分钟;或特定电磁波照射15~30分钟;或激光针照射5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适用于虚证。

    (五)按语

    腹穴外治方法治疗习惯性便秘,疗效较好,特别是对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者,用之甚验。针刺相关腧穴,可使便秘病人的结肠和直肠蠕动的频率及力度大大增强,继而出现强烈的便意,使排便顺利。患者生活起居要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戒烟酒,不吃或少吃油煎、辛辣和炒制的香燥食品,多饮水,多吃含纤维素较多的新鲜蔬菜、瓜果,如白菜、菠菜、番茄、香蕉、蜂蜜、猪血、生花生仁等,有利于润肠通便。多做户外活动,加强腹肌、膈肌和肛提肌的锻炼。习惯性便秘(尤其是虚秘)患者,应禁止滥用泻药,已经使用者应尽快纠正。对于久治不愈者,应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如积极治疗痔疮等疾患,减少便秘的诱发因素。

    skbshge

五、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胃肠功能紊乱疾病,包含一组症状,其特征为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但找不到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

    (一)病因病机

    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的“腹痛”、“便秘”与“郁证”范畴。发病原因多与饮食、劳倦与寒温失常而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从病变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却与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原因多由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神经、精神、感染等因素所致。一般来说,中青年患者居多,其中女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高于体力劳动者。按症状表现分类有:①便秘型。伴有周期性便秘与较频繁的正常大便交替,大便经常有白色黏液,疼痛呈绞榨样,阵发性发作,或持续性隐痛,排便后可缓解。进食常会促发症状,也可以出现腹胀、恶心、消化不良和胃灼热等症状。②腹泻型。特别是在进食刚开始,或结束时出现突发性腹泻,夜间腹泻很少,常有疼痛、腹胀和直肠紧迫感,也可出现大便失禁等情况。

    (二)西医辨病

    肠易激综合征可根据以下几点诊断。

    1。 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2。 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

    3。 多次粪便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隐血试验阴性。

    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5。 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6。 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7。 无痢疾、血吸虫等寄生虫病史,试验性治疗无效。

    (三)中医辨证

    1。 肝郁脾虚

    腹痛欲泻,泻后痛减,食少嗳气,善太息,易烦怒,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2。 脾肾阳虚

    形寒肢冷,腹中冷痛,大便溏薄,日行3~4次,或五更即泻,泻后腹安,腹胀纳呆,喜温乏力,舌质淡,舌体胖,苔薄白,脉沉细。

    3。 阳明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