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 >

第1部分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第1部分

小说: 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简介: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杨玺
 ://164136

前言1() 
前言

    大家知道,大脑是人体的中枢,是“司令部”。别看它仅仅有1200~1600克重,只是体重的2%~3%,约含有140亿个神经细胞,它的耗氧量却占全身供氧量的20%;每分钟需要动脉供血800~1200毫升,是全身血流量的15%~20%;脑的耗糖量占全身供糖量的25%。所以时时刻刻都要有充足的氧和充足的糖等营养物质供大脑消耗。

    大脑是感觉外部世界、指挥各种人体功能的“司令部”。大脑一旦缺氧,指挥就会失灵,当然,下属部门也就乱了章法。如果脑血流量中断5~7秒,人就会丧失意识;中断5~7分钟,大脑就会受到严重的甚至是不可逆转的损伤。如果停止部分大脑供血,所管辖的功能活动就会突然瘫痪,这就是长久以来让人听了发憷的疾病——脑中风。脑中风,又称脑卒中,是指脑部血管闭塞、破裂、畸形等造成脑循环异常,而引起多种脑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

    脑中风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据卫生部门统计,我国现有脑中风幸存者700万人左右,每年新发患者约150万人。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为了预防脑中风的发生,使已发生脑中风的患者治疗用药方便,笔者编著了《脑中风用药知识与防治》一书。

    本书从脑中风全程治疗,康复、调养、管理方面做了详细地阐述,它将以全新的知识层面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希望能够成为广大群众,尤其是脑中风患者的益友。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用药过程中一定要遵医嘱,若有问题随时向医生请教。笔者在写作方面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然而,由于水平所限,缺点、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不吝指正。

    杨玺

1。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1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

    大脑是人体“最高司令部”,即“中央”;难怪医学上称脑为“中枢”。成年人脑的重量为1400克左右,约占体重的2%~3%,约含140亿个神经细胞。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当眼、耳、皮肤、血管、肌肉等组织内的感觉器官受到内外环境的某种刺激后,它们就会发放神经冲动传入大脑,通过大脑分析综合,使人能说、能听、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情感和产生记忆。

    脑位于颅腔内,经枕骨大孔与脊髓连续。脑发生于胚胎时期的神经管前部,由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及延髓构成。通常延髓、脑桥和中脑合称脑干。神经管的骨腔,随各部脑的发育而变化,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诸脑室。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它的表面凹凸不平,凸出的部分叫做“脑回”,凹下的部分叫做“脑沟”,大脑最表浅的一层叫做大脑皮质,皮质下面的部分叫做皮质下部。

    大家都知道,脑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脑细胞的重量虽然仅占体重的2%~3%,但脑的需氧量却占人体总需氧量的20%左右,因此有人称脑细胞是细胞中的“贵族”。脑的血液供应异常丰富。脑细胞每分每秒都在极其紧张地工作着,必须耗用大量的氧和糖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可是脑细胞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不会制造和贮存任何营养物质,一切营养来源全靠“外援”——血液供应。因此,只有连续不断地向脑内输送血液,才能维持脑的正常功能。脑细胞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氧和葡萄糖。现已证实,脑细胞每分钟消耗的氧占全身的1/4,消耗的葡萄糖占全身的1/5,这么大量的氧和葡萄糖全部依靠血液输送到脑内,一旦血流不畅、中断或血管破裂,脑部的养分减少甚至没有了,神经细胞的功能将出现“故障”,甚至于在几分钟内死亡;此时“司令部”的指挥失灵,本来由其支配的身体器官也随之失去控制而出现相应的症状。

2。 脑血管及脑供血特点() 
2

    。脑血管及脑供血特点

    从解剖角度来看,进入大脑的动脉可分为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颈动脉系统支配大部分大脑,而椎…基底动脉系统则分布在小脑、脑干和大脑的后部。脑血管的分布就像茂盛的大树一样,分支不计其数,分了又分,越分越细(图1)。

    颈动脉入颅后依次分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由两侧的锁骨下动脉发出,在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经枕骨大孔入颅后,在脑桥下缘联合成为基底动脉。基底动脉前行至中脑处又分为两条大脑后动脉。椎…基底动脉在颅内尚先后分出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等。两侧大脑前动脉之间由前交通动脉,两侧颈内动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由后交通动脉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又称Wi11is环)。当此环的某一处血供减少或闭塞时,可互相调节血液供应。此外,颈动脉尚可通过眼动脉的末梢分支与颈外动脉的面、颞浅及脑膜中动脉的末梢分支吻合。椎动脉与颈外动脉的末梢分支之间,以及大脑表面的软脑膜动脉间亦有多处吻合。脑底动脉环与颈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相沟通,使两大动脉系统得以连通。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对调节、平衡上述两大动脉系统之间、大脑半球之间的血液供应,以及当此环某处血管狭窄或闭塞时从对侧得到血供,保证大脑的血液供应极为重要。

    图脑底面示脑的动脉分支

    颈动脉系统,又称前循环,供应眼部及大脑半球前3/5部分(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等)。当发生脑中风时,典型表现为偏瘫、感觉减退及视觉障碍,有时单瘫或失语;椎…基底动脉系统,又称后循环,供应大脑半球的后2/5部分(枕叶及颞叶的基底面、枕叶的内侧面及丘脑等)及小脑、脑干。当发生脑中风时,最常见的症状为复视、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眩晕。

3。 脑动脉的解剖特点() 
3

    。 脑动脉的解剖特点

    大脑的血管比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更容易破裂出血和梗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它本身的解剖特点所决定的。

    (1)脑动脉的管壁结构与人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不同。它的动脉壁内膜层厚,有较发达的弹力膜,中层和外层壁较薄,没有弹力膜,因此脑动脉几乎没有搏动,这样可避免因血管搏动影响脑功能。

    (2)脑动脉不像其他部位的血管那样有静脉同行。脑静脉与颈静脉之间有静脉窦形成,它是颅内所特有的结构,这就构成了脑中风症状表现比较复杂多样。

    (3)脑动脉细、长、弯曲度大,缺乏弹性搏动,所以它不易推动和排除随血液而来的栓子,故易发生脑栓塞。脑血管内膜厚、无搏动,又易导致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脂类物质沉积,使血管硬化,管腔狭窄,发生脑梗死。另外,因脑动脉壁较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又容易破裂出血,如支配基底节、内囊部位的大脑中动脉的分支——豆纹动脉破裂,引起的脑出血约占55%,故人称出血动脉。

    skbshge

1。 脑中风名称多() 
1

    。 脑中风名称多

    脑中风是中医的名称,学名称脑卒中,包括有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脑出血、蛛网膜下隙出血、脑梗死、脑栓塞等。脑中风按病损性质,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类。其中,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和蛛网膜下隙出血;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梗死(分为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T1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后者又包括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skbshge

2。 脑中风家族的六个成员() 
2

    。 脑中风家族的六个成员

    在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是心肌梗死的8~10倍,死亡率是心肌梗死的3~5倍,是我国心脑血管病中的第一杀手。临床表现为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等症状。

    提起脑中风,人们都不陌生,一般人都知道它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但很多人把它当成一种病。其实,脑中风有以下6种病。

    (1)脑出血:是脑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是脑中风6症中最凶险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相当高。它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高血压病患者,起病急、来势猛,先剧烈头痛、频频呕吐,很快出现言语不清、昏睡、昏迷、半身不遂。重者鼾声如雷,呼吸深大,两便失禁。过去治疗此病完全依靠内科疗法,近年来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用立体定位(CT)进行手术清除血肿的方法,挽救了许多脑出血患者的生命。

    (2)蛛网膜下隙出血: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隙所致。常见的病因是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引起的脑动脉血管破裂,以青壮年多见。其起病急,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预后较好。若反复发生也可进行手术治疗。

    (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它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脑组织缺血时间短暂而已。它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身上,主要表现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单瘫、偏瘫、单眼视力障碍、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等,但均很快消失,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病情轻,发作时间短,却常是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先兆,一旦发现,不可忽视,应及早就医,认真治疗。

    (4)腔隙性脑梗死:它是脑中风的新成员,在CT问世之前很难确诊,其主要特点是病变多而小。病理基础是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症状轻微为其又一特点,一般人仅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5)脑梗死:它是脑中风6症中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脑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本病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起病,进展较慢,逐渐出现半侧肢体失灵,但神志清楚,预后比脑出血为好,一部分患者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6)脑栓塞:它与脑梗死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随血入脑,堵塞了脑血管。其起病急,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

    skbshge

3。 脑中风的高危因素() 
3

    。 脑中风的高危因素

    (1)高血压:是目前公认的引起脑中风的首要危险因素,且血压的高低和高血压持续的时间与脑中风的发生率成正比关系。如果高血压长期得不到控制,将大大增加脑中风的发生机会,即使无明显症状的高血压病患者亦是如此。

    (2)心脏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心功能不全等都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据统计,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脑中风发生率高于无冠心病患者近5倍。心脑血管系统本是一个体系,当心脏输出血量和循环血量减少时,脑部的血液供应也相对减少,这就增加了其发生脑中风的危险。另外,心脏的栓子脱落是脑栓塞的主要原因,且容易反复发作。故目前认为,心脏病是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

    (3)糖尿病: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对其健康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心脑血管合并症。糖尿病可以使动脉硬化加重,增加血液黏度,使脑中风的发生机会明显增加。而且一旦糖尿病患者出现脑中风,其恢复程度和预后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差。因此,预防糖尿病很重要。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其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可以反复发作。现已证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所有脑中风和缺血性脑中风的危险因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得愈频繁,脑中风的几率就愈高。

    (5)血脂异常:血液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的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减少将促进胆固醇的沉积,形成动脉硬化,并增加血液黏度。故调血脂是脑中风防治的重要一环。

    (6)饮食与肥胖:高脂肪、高盐、低钙饮食对脑血管是不利的。食用过多胆固醇和脂肪酸饮食将造成血脂异常,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高盐饮食能导致高血压是比较明确的。近年来,人们已开始认识到,低钙饮食不但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