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颈椎病中医调治150问 >

第19部分

颈椎病中医调治150问-第19部分

小说: 颈椎病中医调治150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skbshge

64。何谓蜡敷法?蜡敷有何作用?() 
蜡敷法也称石蜡疗法,是将石蜡加温后作为导热体,涂布或直接热敷于局部患处,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蜡敷疗法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是调治颈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蜡敷法调治颈椎病,主要是通过蜡的温热作用和机械压迫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的改善,以消肿、消炎和止痛,达到治疗颈椎病的目的。

    石蜡热容量大,导热性小,无对流,蓄热能大,能使皮肤耐受较高温度。石蜡涂在皮肤表面能迅速冷却凝固成一层蜡膜,阻止热能的迅速传递,故涂敷厚层的高温石蜡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温热作用,以促进局部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和水肿的消散,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提高新陈代谢,消炎消肿。石蜡含有油质,可润泽皮肤,增强皮肤的柔软性和弹性,软化松解瘢痕组织和挛缩的肌腱。蜡敷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皮肤营养,有利于软组织损伤的康复,缓解局部疼痛等症状。石蜡还有良好的可塑性、黏滞性,能与皮肤密切接触,促使温热向深部组织传递,并随着温度降低,冷却凝固,体积缩小,施压于皮肤和皮下组织,产生柔和的机械压迫作用,促进组织渗出液的吸收,防止淋巴液和血液渗出,故有消肿止痛作用。

    skbshge

65。颈椎病患者怎样进行蜡敷?() 
应用蜡敷法调治颈椎病,首先要选择好石蜡,用隔水加热法将石蜡熔化,之后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操作方法。通常每次治疗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在应用蜡敷调治颈椎病时,要掌握其适应证,严防有蜡敷禁忌证的颈椎病患者进行蜡敷治疗。颈椎病伴有恶性肿瘤、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及高热等病症者,禁用蜡敷疗法。敷蜡时要掌握好蜡的温度,不能过热或过冷,要防止烫伤发生,有感觉障碍者不宜进行蜡敷治疗。石蜡为易燃物质,必须隔水加热,注意防火。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治疗部位皮肤情况,如发现有皮疹、水疱等,应立即停止治疗,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蜡敷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多种,但就调治颈椎病来说,常用的有浸蜡法、刷蜡法和蜡盆法。

    (1)浸蜡法:将医用石蜡用隔水加热法(外层锅放水,内层锅放蜡)熔化,一般加热到70℃~80℃,持续数分钟即可。然后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到55℃左右时,用平毛刷浸蜡液,迅速而均匀地在治疗部位先涂刷一层较薄的石蜡(此层要大于治疗部位),冷凝形成蜡壳后,再将8~10层浸透蜡液的纱布敷于蜡层上,用胶布或塑料包好。

    (2)刷蜡法:将医用石蜡用隔水加热法熔化,倒入容器中,待其冷却到55℃~60℃时,用软毛刷蘸取蜡液均匀而快速地刷于患部,形成约0。5厘米厚的蜡壳,然后把所剩稍凉的半固体蜡倒在上面呈饼状,敷于局部皮肤上,随蜡液逐渐冷却,其机械压迫作用也逐渐增强。

    (3)蜡盆法:采用蜡盆法时,将医用石蜡用隔水加热法熔化,倒入铺有塑料胶布的盆中,厚度为2~3厘米,大小根据患部的情况而定,待蜡表面逐渐冷却凝固后,连同塑料胶布一起翻转贴敷于治疗部位。

    skbshge

66。何谓药物敷贴法?药物敷贴法能治疗颈椎病吗?() 
药物敷贴法简称药敷,是将药物经加工处理,敷于患部或穴位上,“外惹内效”,使外敷药物通过肌肤吸收或借助对穴位、经络的刺激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药物敷贴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天官》就有运用外敷药物治疗疮疡的方法。《黄帝内经》中有用“白酒和桂,以涂风中血脉”的记载。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首次记载了用毛茛外敷治疗疟疾的方法。这些都是药物敷贴法的早期文字记载。

    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方》中将外敷疗法用于急救,如治疗蝮蛇咬伤“以射罔涂肿上,血出即愈”。孙思邈还提倡用中药外敷法预防疾病,如“用膏摩囟上及足心以避寒心”。宋代的《太平圣惠方》有“治疗腰脚风痹冷痛有风,川乌头三个去皮脐,为散,涂帛贴,须臾止”的论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有更多敷贴疗法的记载,其中的吴茱萸贴足心治疗口舌生疮至今仍在沿用。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把外敷药和经络俞穴的特殊功能结合起来的治法,如《普济方》记载有以生附子、葱涎和如泥,贴涌泉穴治疗鼻渊脑泻。到了清代,中医敷贴已趋成熟,中药外治论著大量涌现,如赵学敏的《串雅外编》、程鹏程的《急救广生集》等。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撰写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广泛搜集整理前人的外治经验,收外治法近百种,载外治方1500余首,其中外敷药方200首,涉及内、外、妇、儿、五官、伤科等多种病证,并提出了“外治法可以统治百病”,“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观点,大大促进了药物敷贴疗法的发展。现今,随着科技进步,医用器材的不断创新,药物敷贴法得到进一步发展,如中药离子导入疗法、涂布渗透疗法的应用等,极大地丰富了药物敷贴的内容。

    药物敷贴法治疗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用药物敷贴法治疗颈椎病,药物的功效可直接作用于颈项部,不经消化道吸收,能发挥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诸多治疗功效,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

    skbshge

67。药物敷贴治疗颈椎病有何作用?() 
药物敷贴法和中医其他治疗方法一样,也是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思想的,正如清代医家吴师机所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也就是说,内治和外治法的理、方、药三者是相同的,不同者仅仅是方法各异而已。敷贴疗法主要是通过药物自身的作用、局部刺激作用,以及经络调节作用而起效的。根据颈椎病患者的不同证型,按药物性味、归经及作用进行辨证选药,药物通过皮肤渗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直接发挥药物自身的治疗作用。药物外敷后,局部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而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起消炎止痛作用。某些刺激性强的药物,通过神经反射来调节机体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可产生温通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祛湿散寒之功效,从而通过经络调整达到补虚泻实,促进阴阳平衡的作用。同时,药物通过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调节阴阳气血,扶正祛邪,起到整体治疗的作用。颈椎病患者运用药物敷贴法,能舒筋通络、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消炎止痛,并可调畅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和缓解颈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有利于颈椎病的顺利康复。

    skbshge

68。应用药物敷贴法治疗颈椎病应注意些什么?() 
为了保证药物敷贴法治疗颈椎病安全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应用药物敷贴法治疗颈椎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药物敷贴法的禁忌证:药物敷贴法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后,根据药物敷贴法的适应证选择患者,严禁有药物敷贴禁忌证者进行药物敷贴治疗。有皮肤过敏史、皮肤破损者,以及伴有出血倾向疾病者等,均不宜使用药物敷贴法。

    (2)做到辨证选药进行药物敷贴:外敷药和内服药一样,也应根据病情的不同辨证选药,抓住疾病的本质用药,方能取得好的疗效,切不可不加分析地乱用。要注意外敷药物的干湿度,过湿容易使药糊外溢,太干又容易脱落,一般以药糊为稠厚状有一定的黏性为度。

    (3)重视局部消毒及其不良反应:敷药局部要注意清洁消毒,可用75%乙醇做局部皮肤擦拭,也可用其他消毒液洗净局部皮肤,然后敷药,以免发生感染。一些刺激性较大或辛辣性的药物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皮肤红肿、发痒、疼痛、起疱等不良反应;有些患者敷药后还可出现皮肤过敏等现象,还有些患者对胶布或伤湿止痛膏等过敏。对这些患者应及时认真处理,或改用其他治疗方法。

    (4)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药物敷贴法作为综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与其他治疗方法起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在临床上还应注意与药物治疗、按摩疗法、针灸疗法等治疗方法密切配合,以充分发挥综合治疗的优势,提高临床疗效。

    skbshge

69。治疗颈椎病常用的药物敷贴方有哪些?() 
处 方 一

    【配 方】

    合欢皮60克,鸡蛋清适量。

    【用 法】

    将合欢皮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处,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功 效】

    活血止痛,消肿,安神。

    【适应证】

    颈椎病,能缓解颈部酸沉疼痛等症状。

    处 方 二

    【配 方】

    虎杖根60克,鸡蛋清适量。

    【用 法】

    将虎杖根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取适量放在麝香止痛膏的上面,贴于大椎穴处。

    【功 效】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能缓解颈项部酸沉麻木疼痛等症状。

    处 方 三

    【配 方】

    穿山甲20克,乳香15克,鸡蛋清适量。

    【用 法】

    将穿山甲、乳香分别研为细末,混匀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敷于大椎穴处,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功 效】

    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能缓解颈项部酸沉麻木疼痛等症状。

    处 方 四

    【配 方】

    白附子15克,葱白30克。

    【用 法】

    将白附子研为细末,与捣烂的葱白混匀后,放在麝香止痛膏的上面,贴于大椎穴处,并用同样的方法再贴于颈部压痛点。

    【功 效】

    祛风寒,逐寒湿,止疼痛。

    【适应证】

    颈椎病颈项部酸沉麻木疼痛,对中医辨证属痰瘀交阻型、风寒湿痹型及太阳督脉型者尤为适宜。

    处 方 五

    【配 方】

    鹅不食草30克,香油适量。

    【用 法】

    将鹅不食草研为细末,用香油调和后敷于颈部压痛点,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功 效】

    散寒化痰利窍,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头痛、颈背酸沉麻痛,对中医辨证属痰瘀交阻型、风寒湿痹型及太阳督脉型者尤为适宜。

    处 方 六

    【配 方】

    鳝鱼血、乳香各适量。

    【用 法】

    将乳香研为细末,与鲜鳝鱼血搅匀后,涂敷于后颈部。

    【功 效】

    行气活血,通络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颈项部疼痛。

    处 方 七

    【配 方】

    白附子15克,米醋适量。

    【用 法】

    将白附子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敷于大椎穴及颈部压痛点,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功 效】

    祛风痰,逐寒湿,止疼痛。

    【适应证】

    痰瘀交阻型、风寒湿痹型及太阳督脉型颈椎病。

    处 方 八

    【配 方】

    生山栀子、鲜韭菜、鸡蛋清各等份。

    【用 法】

    将生山栀子、鲜韭菜分别捣烂混匀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均匀敷于大椎穴处,敷药的直径约为5厘米,厚度约2厘米,并用纱布及胶布覆盖固定。

    【功 效】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以颈部胀痛沉麻木为主要表现者。

    处 方 九

    【配 方】

    白芥子15克,鸡蛋清适量。

    【用 法】

    将白芥子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分别敷于大椎穴及颈部压痛点。若局部出现小水疱可按烫伤处理。

    【功 效】

    祛痰利气,散结消肿。

    【适应证】

    痰瘀交阻型、风寒湿痹型及太阳督脉型颈椎病。

    处 方 十

    【配 方】

    鲜泽兰叶60克。

    【用 法】

    将鲜泽兰叶捣烂后敷于大椎穴及颈部压痛点,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功 效】

    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适应证】

    颈椎病以颈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表现者,对中医辨证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