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 >

第12部分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第12部分

小说: 鸡病智能卡诊断与防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因为该法诊病的“前、中、后”都在用数学。前,研究阶段用数学;中,公式和算式等你代入数据;后,用数据报告诊断结果。此诊断活动处处、时时都用了数学,还不可以叫数学诊断学吗!

    第三,医学里有诊断学。现在,诊病用上了数学,自然也应该叫数学诊断学。

    第四,李宏伟:我国古代发明了**却没有化学;发明了指南针却没有磁学。强于“术”而弱于“学”。吴大猷指出:“一般言之,我们民族的传统,是偏重于实用的。我们有发明、有技术,而没有科学。”

    我们有四大发明,但没有上升“学”的高度。西方是升了“学”的高度才有工业化,才强大。我们没升“学”,就受欺。

    我们研究马腹痛6病6人花4年,研究猪127病12人花8年,都获得了大奖。但都是探索,没有升到“学”的高度。2004年总结提高升华叫《数学诊断学》了,1个人60天将姚乃礼主编的《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623个病组2481种病研究完了;并用2年时间研究完成含千病的《美国医学专家临床会诊》和含3700多病的《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不升华到“学”的认识高度,是根本做不到的。

    10。描述诊断与证据诊断的区别? 诊病=断案。断案凭证据,诊病也必须凭证据。近年来,产生了循证医学、证据医学、替代医疗,但还未普及。

    自古至今,大家知道的都是描述性的症状,难学、难记、诊病时遗忘或联系扭曲,往往还是要查书。

    矩阵上内容,都是将描述性的症状,变成诊点(证据)与分值。有人在证据医学中说有“芝麻大的证据可以抱来大西瓜”。

    院士秦伯益说:“在疾病诊断上,过去是以经验为基础,今后将以证据为基础。过去凭经验,老中医一看就明白,你就看不明白。”“诊断凭客观证据,谁都可以诊断,就不会你看不出来,他看得出来”。

    我们认为秦院士的观点非常正确。但是遗憾的是,秦院士所指的证据是CT,B超,MR之类,而不是指症状证据。

    我们认为,证据不但包括CT,B超,MR,血清学反应、基因缺陷等,症状也是证据(比如出血、骨折、沉郁等)都是证据。

    以前,人们在竭力查找和记忆具有特异症状(证据)来诊病。遗憾的是这样的症状只有几个。然而用矩阵表示症状就不同了。可以说,凡是“统”字下的1,都表示此症状只有1种病才出现。

    11。关于“1症诊病”应从数学和诊断学两个角度回答。数学答题有几得几,传统诊断无法以1症诊病。用病组的病症矩阵回答,应该是题中之意,稍加解释如下。

    (1)“1症诊病”含义之一是“1症始诊”患者给1个症状,就以此症到目录中去找病组,开始为他做诊断,这是20字用法的前提。如果他告诉两个以上的症状,反而要权衡比较应该选择进哪组了。现在他就告诉1个症状,直接找组取卡诊断就是了。问诊肯定能问出较多症状来。

    (2)“无病无症状,有病必有症状”有症就能做诊断,这是病症矩阵的特点。

    (3)比喻解释 病组约等于一个家庭。在家庭里,1个信息如“穿童鞋”就可以定是某人;在诊卡里也是这样。

    12。何谓三“神”保佑? 世上无“神”、也无“灵魂”,只是比喻。我这里所说三“神”是指哲学、数学和系统学。

    很显然,一门科学如果没有这三“神”做灵魂,很难说明已经成熟了。

    数学诊断学的实体和灵魂就是这三“神”的体现。

    skbshge

(二)实践部分() 
13。“病组”是怎么建的? 在电脑上,因为Excel2007功能非常强大,横向可容6万多病,纵向可容100多万行。人类的1。8万种疾病,全都可以装下。我们已经建立6个大或特大矩阵。使用非常方便。但是还有许多农村读者尚无电脑,还得用纸作载体,特别要求用大32开本的书做载体。这样,就得分病组了。

    大多数生物病少,1卡能容下就不必分组;少数生物病多,1张卡容不下,需要分成若干病组。病组的建法:①按症状建组;②按年龄建组;③按身体部位建组。用电脑建立病症矩阵,分病组,研制智卡等,所有操作都十分快捷。

    14。症状提示的作用是什么? 大家知道,每种病症状很多,每种动物的病多,症状就更多了。如果将所有症状都建立病组,书就会变厚,携带不便。因此,对许多只出现在1病或2病上的症状,就未建病组,而设立“症状提示”。它的作用是很大的。你可以顺藤摸瓜,很快能诊断出来。

    15。症状的分值是怎样确定的 33年电脑诊病科研,近1/2的时间在琢磨给每个病的症状评分打分,即将症状对诊病意义的大小用分值表示谓之症状量化,以便于人和电脑计算。

    将症状量化的方法很多,仅模糊数学的权数确定方法就有6种:专家估测法、频数统计法、指标值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模糊逆方程法。离散数学写了7种:①例证法;②统计法;③可变模型法;④相对选择法;⑤子集比较法;⑥蕴含解析法;⑦滤波函数法。其中1例证法讲了几页,我将其概括为1行:如身高,真定1分,大致真0。75,似真又假0。5,大致假0。25,假0。也可以灵活改成:

    真定10分,大致真8,似真又假5,大致假3,假0。心算都很快。

    本书我们创立“四等5分法”,即0,5,10,15,四等;每个分又都与5有关。

    (1)根据之一 依据权威专著所写症状前边的形容词、副词和数词等修饰词或修饰语,如“常常”、“多数”、“有时”、“偶尔”、“个别”、“特别重要”给不同的分。

    0分,就是无分,空白单元格,就是0分;

    10分,就是有肯定。如口干,前后没有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

    5分,就是有弱化“口干”的形容词或副词;如有时口干、少数口干等;

    15分,就是有强化“口干”的形容词或副词;如“以口干为特征”,甚或可以确定诊断时,也可以评35分。

    (注:15是权值,就是特别重要的症状,给以加权15分;而对示病症状,还可加权给35分或50分)。

    (2)根据之二 五分制1,2,3,4,5;四级制甲乙丙丁制;优、良、及格、不及格制;A,B,C,D制。

    “四等5分法”的优点:①包容,就是打分不够准确,也不影响诊断结果,因为有判点数把关;②明朗、易理解和好掌握,分值间距大,四等5分制与人脑潜在的四等法不谋而合。

    16。怎么快速找到智卡?找错了诊卡怎么办? 在目录中按患病鸡症状找。多读几遍目录,找卡不困难。如果熟悉病组像熟悉钥匙板那样找卡更快。

    找卡遵照原则:①主要症状与次要症状;②多数症状与少数症状;③发病中期症状与早、晚期症状;④固有症状与偶然症状。均以前者去找。这是各内科书都提到的。我又给加了1条,特殊症状与一般症状,也以前者去找。

    卡找对了,诊病既准又快。找错了也没关系,再找就是了。关键是怎么知道找错了卡?统计判点时,一、二诊判点都不高,或者拉不开档次。比如“打点”8个,而一、二诊判点才是3或4,就属于判点不高;一、二诊判点相等,或仅差1,属于拉不开档次。另找就是了。

    17。症状少或不明显怎么办? 数学诊断有一个特点——1症诊病,包括1症“始”诊。患者告诉的1症,说明是主要症状。就按此1症在目录找病组,然后开始问诊。有了较多的症状,诊断就可以步步逼近“是”了。“是”是正确诊断,逼近“是”就是逼近了正确诊断。

    如果问到最后还是只有1症,那就看此1症所对应的疾病数,即“统”下边的数字。如果此1症“统”字下是3,就应该对3病进行逆诊。如果“统”下只有“1”,那就找到“1”所对应的病,它就是该做出的诊断病名。把握不大的诊断,习惯做法是隔离观察,待症状出现的多些后,再做诊断;如果患者本人或家属,坚决要求治疗,就可以进行“治疗性试验”或“诊断性治疗”。请注意“1”症诊病是理论问题。世上不存在只有“1”症的病。笔者分析了1万多种病,只有肥胖症,在一本书上只写2个症状,这是最少的。

    18。为何一、二诊判点拉不开档次? 如果第一和第二诊断的病名判点数相差2以上,就算拉开了档次。而且一诊往往就是以后正确的诊断。如果相差0或1,就算拉不开档次。拉不开档次的原因有:①疾病初期症状不明显或症状太少;②如果症状明显或症状较多,还是拉不开档次,但判点都较多,那是同时合并或并发两病或多病,或是疾病后期症状复杂化的结果;③笔者的体会,未用“携检表”收集症状,往往拉不开档次。所以,特别强调必须用“携检表”收集症状。

    19。老师为什么对读者诊病有那么大的信心? 其实,这个问题是颠倒过的。许多读者来信,说如何好使,如何诊对了。说本意,笔者当初是为基层技术人员研究的。可是他们有包袱爱面子不用,而那些外行读者,反正也没有包袱,他们就拿出卡来对患病动物进行诊断,对了,直至今天无一反例。这个事实的背后就不简单了,说明人们的创新观念多么重要。本课题组的研究者多是教授,求实地说,如果凭个人经验和记忆诊病,他们自己也信心不足。可是如果用数学诊断法诊病,就一点也不担心了。因为矩阵上病全症全,分值联系紧密,就不会诊错了。其灵魂就是哲学、数学和系统学这“三神”。

    20。什么是“携检表”?为什么“携检表”特别重要? “携检表”就是诊卡上症状的有序集合。首先它是电脑排序的结果,再加上业务知识——解剖系统和临床知识,还有系统学思想。实际上,症状要全而不重复。“携检表”上的症状,1项不多,1项不少,恰到好处——表示每种疾病的症状集合,也是全部疾病的症状集合。用它收集症状,当然全面准确快捷。

    我还要特别强调“携检表”。人类认识是不会统一的,因为认识是由大脑完成的,一个人一个大脑,决定了不会有两个人的思想相同,也就决定认识事物不会两个人是相同的,对于1个病例也是一样。但是,有了“携检表”就会取得一致或近乎一致的认识。笔者做过一个试验:把纸笔分给3人,笔者翻患者眼睛,让3人同时看结膜色彩,并记录下来。结果:甲写红,乙写白,丙写黄。在另外一个场合做同样试验,但笔者事先将结膜3种标准颜色画好,当笔者翻开患者结膜后,请3人将看到的结膜与标准颜色做对比,而后写出来。结果:3人写的就完全一样了。

    笔者还做过一个试验:将鸭和鹅的外形给某人看,然后只将其中一个脖子的局部还让这个人看,结果他答得很对。

    笔者做过另外一个试验:将一只趴在地上病鸡,让人看并问他,此鸡怎么了?他答:病了。笔者又说:此鸡趴着的姿势是劈叉吗?

    他答:是劈叉。笔者做此试验的头一问,实际上白问,他说出鸡有病,答得对,但没用。二问是劈叉吗?答是。这个点打上就意味着给马立克氏病打上点了。

    这3个试验使笔者充分认识到“携检表”的重大作用。笔者甚至把它作为10点发现之一。人们现在已经理解“描述”绝对不会统一,“携检表”就是统一法。

    skbshge

(一)营养状况() 
营养状况是根据肌肉的丰满程度而判定,可分为营养良好、营养不良、营养中等和恶病质。

    1。营养良好

    表现为肌肉丰满,特别是胸、腿部肌肉轮廓丰圆,骨不显露,被毛光滑。

    2。营养不良

    表现为骨骼显露,特别是胸骨轮廓突出呈刀状,被毛粗糙无光。

    3。营养中等

    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4。恶病质

    体重严重损耗,呈皮包骨状。

    skbshge

(二)发育情况() 
1。正常(或良好)

    身高体重符合品种标准要求,全身各部结构匀称,肌肉结实,表现健康活泼。

    2。生长缓慢(或不良)

    体格发育不良,身体矮小,体高体重均低于品种标准,表现虚弱无力,精神差。

    3。消瘦

    由营养不良或发病引起。可分为急剧消瘦(多见于高热性传染病和剧烈腹泻等)和缓慢消瘦(多见于长期饲料不足、营养不足和慢性消耗性疾病)。

    skbshge

(三)精神状况() 
1。正常

    健康活泼,食欲旺盛,具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