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三国骁将 >

第209部分

三国骁将-第209部分

小说: 三国骁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千人。

    不过好在时间颇为充裕,在得到刘备军占据了赤木口之后,本来蠢蠢欲动的鲜卑大军反倒安静了下来。应该是看到了利鹿孤等三部落没了音讯,陇西、河西的鲜卑索性就把他们全数给忘了。

    既然没人来嘲舌,那就索性等到清灵灵的绿草长出来,那时候再大军出动。想来那蒲头心中此刻还会暗暗窃喜,利鹿孤三部落的灭亡,正好给了他吞下灵州以北这片肥美之地的机会。而且汉人也不会把那三个部落的鲜卑人全都杀光,等大军到后正好把他们作为奖励分给前来的各部头人。

    赤木口关前空地实在是够宽阔的。但因为贺兰山缺口的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却使得赤木口前形成了由东向西三道通口。

    最东面的过口,为三个通口中最为宽阔的一个,由南北相隔的山体间距在二十里以上,纵深达到这个距离也是少见了那通口当面自然也不会短。中间第二个通口距离最东边的有五里之遥,较之东面的老大哥规模是逊色了很多;最险要易守的是最西面的通口,两山夹一道,险要难行之极。

    如果说刘宪有十万兵马的话。他会把五千人部署在最西面,中间通道部署一万五千人人,八万主力则全部集中在东侧,这样他还依旧会不

    没有成规模的建筑群,在赤木口这个地弈,步军委实是难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优势骑兵群的冲击。

    好在刘宪手中有三千元戎弩兵,这种战争杀器,对于初次见面的鲜卑人而言,注定是一场悲剧。

    刘宪的大营就是驻扎在东侧的通口中央。他将会在三日之后迎来他的第二批兵马,也是最后一批兵马三万步骑。

    扣除看押鲜卑人的三千兵马外。刘宪总共有四万七千人来打这一仗。

    五万人马,这已经是凉州部刘备军所能抽调出的最多兵力了。毕竟还有那么多的地盘和战略要地去守,而且说起来的凉州十万兵马,可里面的一些降兵委实是不成器,一股脑的送到前线,非但不会增加刘宪手头的战力,反倒还会在战事中搞得一团糟。

    这些不成器的士兵只能作为守土的郡国兵来使唤,让把他们拉上战场。难度实在是大了些。而且凉州刘备军中还有大批量的胡兵一窒茂、杨千万、阿贵、朴胡等,人马相加总兵力过两万三千人,扣除去年厮杀后的折损外,兵力还有一万五千上下。

    这些兵马与从南蛮南招来的无当飞军相比,差的不可以道里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因为部族归属的原因,并不能进行大规模的整编集,在刘备军中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为了照顾阿贵、杨千万等人的情绪,刘宪、庞统等也不能强行录夺掉他们的指挥权,如此得不到整编刮练,这些胡兵虽然编入刘备军已经半年多了,也历经了数次大战,却始终得不到战力上的升华。并且不能排除,伤亡太大或是战局不利时,他们弃战而逃的可能。

    再加上言语也有不通,作为郡国兵不合格,作为野战兵同样不合格。至少相同的人数,战力上不能把他们与刘备军等平相看。

    刘宪此次麾下的五万兵马,其中就包括了阿贵的四千人,杨千万的四千人以及朴胡的两千军。 

三百一十四章 调兵遣将() 
刃宠。向朗胞弟!子二性行淑均,畅晓军事。试用千军冬哪、曰能。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对于蜀汉政权中后期的这位栋梁之臣,刘宪隐约还记着的有两个事例。一是在刘备夷陵兵败的时候,6逊火烧连营七百里,数十万川蜀精锐为之尽丧,败兵多如乱麻,涌如潮水,而向宠所部则是退回白帝城的残军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一营。其部实力依在。

    乱军之中,那般错乱复杂的局面下。向宠依旧能够掌控部队,既能在东吴大军的追袭下且战且退,做到军心不动,阵脚不乱;也能在乱兵、溃军如潮中,保持己军的阵容严整,不被己方败兵所累。

    做到这两点是很不容易,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之姿。

    但可惜的是,人无完人。向宠治军虽然厉害,可自身的武艺却是上不了档次,论手上功夫比之雷铜、吴班之流还要差上一筹。那让刘宪至今依旧有印象的第二件事就是他自身的死。

    记得是在刘禅中期,汉嘉一带少数民族生叛乱,向宠率军前往平定,局面本是大好,可他自身却在混战中身亡。以至于一代将才掉落在南蛮荒野之地!

    因为向宠自身武力的原因,再加年纪尚刘宪不敢轻易把他放在前线,多是留守大营或是引兵布置在第二线摇旗呐喊,打一打顺风仗。

    可现在几年过去了,在这样安排不免就有些不合适了。再加几年的磨砺之后,向宠在调兵运筹方面。表现极为突出,再放在后面却也显的浪费。刘宪一直在找机会把他推出去。毕竟当年与向宠同期的王平、马忠、张疑、宗预四人在西北和上庸战场上都已经崭露头角声名初现了。而那时候被公认为最有潜力的向宠反倒还籍籍无名。

    “向宠、刑茂、韩德。”刘宪一个字一个字叫出三人的姓名来,“尔等听令”

    “本将命你三人率步军七千。元戎弩兵五百,于大营前十五里处按营筑寨。”拔出一支军令。捏在手中。刘宪双目精光闪烁,“都给我听好了,未有军令。胆敢有后退者,立斩无赦

    “末将领命向宠以下,三人同声应喝道。

    “胡遵。”

    “末将在。”韩德下手,原本坐在席位上的胡遵立匆起身应道。

    “给尔三千乒卒,三百元戎弩兵。于大营东北方八里处安营扎塞。未得军令,不准擅退一步。”

    两座小营与刘宪本军所在的大营所组成的形状就好比一等腰三角形,本军大营与向宠小营就好比这等腰三角形的底线两点,而胡遵部则是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点。

    在东通口,刘宪南北方向布置下这样三个营寨,那为的就是羁绊住鲜卓骑兵的马蹄。让鲜卑骑兵大规模冲锋时,总感觉捆手捆脚不得尽作为赤木口通道最平坦宽阔之所在。东通口南北山头间距有二十里。东西通口横截面也有十多里之遥。这样宽阔的一片地方,足够鲜卑人纵马驰骋的。如果萧头的大军背依北侧山头扎营,那么就有二十里路的纵深供他们盘马,遥遥而对三道通口。

    刘宪手中兵力不足,根本无力把那赤木口前给彻底封锁住,而大营驻扎在通口处,甚至连两侧的空留地都控制不住。这种情况下,控制力自然也无从说起向前延伸。但白白的把通口前阔地让给鲜卑人也不成。刘宪苦思了数日,终于是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大规模骑兵群的冲锋二转进。需要有足够的阔地来施展。而只要限制住必要的地形空间,那几乎就可以说是给鲜卑人骑兵套上了一个笼头。

    如果兵力充足的话,刘宪甚至准备在通口前密布上十七八个小型营塞。而不是像现在只有两个。

    众多坚固的小型营寨,或安兵三五千。或驻兵千余,散布于赤木口前方圆二十里之内,就可以如同一张完全展开的坚韧铁网缠住了鲜卑大军南下的马蹄。

    可惜的是刘宪手中实力不足,所以他耍建的就只能是有数的较大型屯兵营寨,在坚固的同时也要保证足够兵力的屯守,让鲜卑人一口吃不下。

    向宠所在营塞地,位于刘宪大营正北方十五里处,再往前三五里就是贺兰山的余脉山头,除去山脚下坑洼不平、石块遍地的两三里外。能够用于跑马的只有两里地多些。而向宠所部中,除去五百元戎弩兵外,最主要的远程力量还是刘备军中在阳平关一战后赶制出的床弩。

    床弩,亦称为车弩,因为为了使的这种颇具重量的远程打击武器能够快移动,刘备军赶制出的床弩除弃本身弩臂、弩机等之外,还在下面安装了四轮小车。并且床弩本身也可与下面的小车一分为二。

    新式的床弩在绞盘拉力方面自然而然的运用上了滑轮组,这样虽让它本身重量增加了不少,可方面确实容易了许多,快挂了许多六弦大木为弓,羽矛为矢,引机之,远射千余步,多所杀伤。原本以威力强大、射程远但射慢、移动慢而组成的床弩,经过改进之后再也不需要;五十人去一起力搅动绞盘了,轻重三类床弩只需要五到八人就可装卸射。加之搬运箭矢等职司,大型三弓床弩也只需耍十人一组,中型两弓床弩需要八人一组型的单弓床弩更是六人既可。

    阳平关一战后,介于曹军对床弩的应用以及投石车的沉重和人员所需众多的原因,刘备军为了保证必要的远程威慑力,便将床弩重新提了上来。如今赶制出的一批,运到军前有一百二十具驾之多,其中三弓床弩二十具,两弓床弩三十具,轻型单弓床弩七十具。

    一百二十具床弩刘宪在戈居和吴旗各留下了十具三弓床弩,而把剩下的一百具悉数带到了赤木口前线。

    作为当其冲之所在,向宠本部给配置了三十具两弓床弩。有了这些射程可两里之遥的两弓床弩坐镇。可以说向宠部北面的威胁几乎是微乎其微。除非是鲜卑人能够容忍在列队期间就饱受打击,然后再让伤亡惨重的部队去死命的冲击向宠部坚固的硬盘。

    不过鲜卑人虽到不了向宠部的北面,却可以通过南面绕去东侧,到底还是三面受敌。由胡遵部、大营和向宠部构成的这个等腰三角形。如果说底线是十五里,那么它的高就是五里,用勾股定理算一算,胡遵部斜向距离大营和向宠部的距离在九里左右。有这样长的间距,胡遵部是不可能对向宠部进行支援的。况且它本身的任务也不是去支援向宠部,它的存在乃是为了死死锁住大营右侧也就是东面的通道。

    如果不是兵力不足以支撑他再度分兵,刘宪绝对会在向宠部大营一线的左侧西侧同样位置以及中间位置再安排上两座坚营固垒。因为没有胡遵部东面临近山头的优势;也没有向宠部北面临近山头的优势,想在左侧平野之地竖起一座五万鲜卑骑兵无法攻陷的大营,那至少需要一万军力,这样才能在刘宪大营的左侧空留地上上一把锁。而中心营寨兵马虽不需要太多,却也不该少于五千人。然这一万五千兵力,刘宪却根本无力拿出。

    刘宪的本军大营不可能把东侧通道十几里长的横截面给彻底封死,他所能做到的只是把大营立在中央,然后尽可能的向左右两方延伸控制。如此若是大营前列没有两个用来分散承担压力的小营存在的话那面对鲜卑骑兵的冲锋,刘宪凭靠现有的兵力去支撑那实在是够呛的。

    胡遵部所承受的冲击力仅次于向宠部,所以刘宪给他配置了二十具单弓床弩,而把余下的五十具单弓床弩悉数配置在大营。连同元戎弩兵。这些就匙叮宪、向宠、胡遵抗拒鲜卑骑兵冲击的最大本钱。

    四万四千兵马三千步卒在看守鲜卑降部,再减去三千元戎弩兵。分出去一万人之后,刘宪在西侧通口部下了两千人以及二百元戎弩兵;有校尉阎芝把守。中间通口,布置步卒五千,元戎弩兵五百,由关平负责,并且刘宪再给关平留下了两千后备军,以防备西、中两通道突然吃紧。连同西侧的阎芝部,这些兵马全由关平负责统一指挥。

    除去这些后,刘宪手中还剩有两万五千军,以及一千五百名元戎弩兵,而这两万五千人中,骑兵占据了八千之多傅彤部三千骑,吴班部五千骑。从成都出来的是一万骑兵分出半数归属张飞指挥调度。吴班先率两千骑随同傅彤转进,余下三千骑随大部队赶来,可以说刘宪真正能在一开始就派上用场的兵马只有一万七千人,加上一千五百名元戎弩兵,人马也不足两万之数。

    纵观整个战场布局,刘宪布置下的最重要的两个棋子就是向宠、胡遵两部,而其中向宠部又是重中之重。如果他被攻陷,那么蒲头就可以把他的鲜卑大营完全侵入阔地中心地段,也就是东段通口的正上方,然后大军居于上,而遥遥挟其下军。

    反之,向宠部若能在鲜卑人的狂轰乱炸之下支撑下去,那么蒲头的大营就只能在赤木口中间通丘的上方立足。

    不但回旋空间比不上宽阔的东部通口上方,且攻击东段通口的位置也不顺便,除非蒲头一门心思的去进攻关平把守的中间通道,否则想要把兵力部署到刘宪大营正面进行大规模冲击,那可就有太多的不方便了。

    而且因为胡遵部和向宠部的存在。蒲头想要不受影响的进军,那就只能把方向定在刘宪大营的左侧空的。如此而因为胡遵部的存在,右侧守卫压力的本军大营也就有充裕的力量来在左侧进行防御反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