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踏秦川 >

第213部分

踏秦川-第213部分

小说: 踏秦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信忠心耿耿,手握重兵也不敢有一丝的反意,只是想给自己多捞一些富贵罢了。

    他从李左车颇显颓唐而又十分傲气的脸上看出隐藏很深的感动来,心中一笑,拱了拱手,道:“不才在未进赵代二国之初,就闻听赵国有一国尉能以奇谋定天下,今日得见真是三生有幸,还望先生不啬赐教。”

    “败军之将焉敢谈勇!韩大将军莫非在奚落在下?”李左车不冷不热的道。

    “岂敢,岂敢!”韩信摇头摆手道:“李先生之败非败在谋略不行,而败在我军太强赵军太弱之上!现今,我准备向北攻击燕国,向东攻击齐国,希望两头可以并进,两线可以开花,不知如何才能办到?”

    “我只是将军的一个俘虏罢了,哪有资格胡议军事?”李左车眉头一皱,已然计上心头,可是面上依然不冷不热的道。

    韩信早已对下边的仗如何打心中有数,找李左车来不过是拉拢罢了,何需由他出什么主意。心中清楚李左车所以不冷不热是不愤先前战败,在他面前摆谱是为了争一口气,夸赞道:“我们都知道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亡,来到秦国后却助秦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的第三霸。这并不是说百里奚在虞国时是个傻瓜。连累虞国亡国,到了秦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聪

    促使秦国成为一霸。而是他在虞国不为重用,君王~建议。李先生现在就如呆在虞国的百里奚,这一仗如果陈余听从你的建议,以三五万人马攻击我在‘桃河’边的兵马。其余人等坚守营垒,就算陈婴破了凹口天险,我军在粮草不继的情况下,终究会被赵军所破。怪只怪陈余急于求成,把兵马全部拉出营垒,致使营垒被我军所破,赵王歇被我军所杀,搞得群龙无首数十万兵马溃败。”

    李左车出的计没错。可是他也是未曾料到漠北军如此地厉害,竟能破了凹口。心中清楚就算陈余完全听从他的计策,坚守营垒不出也就是多支持十来日,多杀些漠北军罢了,终究逃不了被漠北军所破的命运。然而,韩信挟大胜而不傲,对他恭敬有加又把他比作百里奚,如何能让他心中不喜。胡乱谦虚了两句,道:

    “韩大将军谦逊了,败终究是败了。李某还是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比不了将军的。”李左车笑道:“既然韩将军以燕齐两**事问我,那我就胡言两句希望对‘漠北’大业有用。”

    “今天我与李先生是推心置腹,真心实意的想得到先生的帮助,还请赐教。”

    “韩将军渡黄河而过,先以声东击西大破西魏兵马,后又兵围三重。剿灭夏说大军。身陷赵军重围,无粮无路的情况下坚守数日而不败,只用了一个早晨便全破赵军数十万兵马,斩杀赵王歇、代王余,这种天下舍我其谁地霸气不是谁都能挡得了的。如今,韩大将军的美名海内皆闻,威震天下,就连田中耕作的农夫也都知道将军的威风。害怕大军所过之处玉石皆焚,草木俱枯,因此不再上田劳作,拼了命的大吃大喝。打着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每天夜里,韩将军大军还没到的地方百姓,无论年长年幼,不管是富是穷,睡觉的时候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侧耳倾听外边的动静,等待厄运降到自己地头上。”

    虽然李左车把韩信形容的如恶魔一般,不过听到自己有如此的威望,他还是打心眼里高兴。道:“李先生说的是我吗?我怎么越听越像是在说项羽,抢掠屠城的事情只有楚军能干得出来,我们漠北军军令严谨,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地。”

    “这都是陈余故意把将军形容成这样,使百姓产生恐慌。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是将军的优点,能把敌人吓破胆,仗还没打呢就已经胜了五成了。”李左车道:“但是将军的兵马也非没有一点弱点。将军自过河始,兵马长途奔袭,连遇三场大战,已经疲惫不堪。况且战线拉得如此之长,粮草途经千里方能运到,面临着断粮之忧。要是用这样的一支疲军兵分两路分击燕、齐两国,兵马势必困顿在坚城之下,想战敌敌人不出,想攻城一时半会又拿不下来,情势窘迫将形成长期的僵持局面。燕齐两国不能迅速拿下,留在齐国的楚军就会反扑,将军面临断粮与夹击之危,‘阳’的大王也会陷入被楚军重围的困境。谁赢谁负,中间变数极大。”

    韩信还没有想过士兵已经困乏这一点。他本来自信地就是兵马精良,战力奇强,兵分两路拿下燕齐两国应该不在话下。可,如果真如李左车说的那样,两军人马形成相持的局面,不能迅速的断截楚军粮道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李信也就败了。如果李信败了,凭他韩信一人能赢得了项羽吗?

    “请李先生指点?”韩信十分诚恳地道。

    “兵马困顿,粮道过长就是将军的弱点,一个擅战的将军绝不会以弱敌强而会以强敌弱。”李左车道:“如果我是将军,我就不会急于去破燕齐两国,而是先屯守于此让兵马得到充分的休息,好解疲惫之忧。然后安抚赵代两国百姓,使百姓们明白我们是一支义兵而非杀烧抢掠的匪兵,击赵打代是为了解救他们于水火之中。过不了三五天,你就会发现百姓们运送猪牛美酒前来犒劳,有了百姓的支持粮草之忧也就解了。弱点既已弥补,将军便可把大军调往燕境,形成大军压境之势,派一能说会道之人,告诉藏茶不降就会得到魏豹、赵歇、陈余的下场。藏茶在将军势不可挡凌利无敌的威势之下,必然屈服。兵书上说‘不战而屈人之兵’,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妙哉,妙哉!”韩信大叫两声,道:“不伤一兵一卒而得燕国,既可保存实力又可节省时间,此计真乃妙计!藏茶屈服之后,我再联合燕军渡河与齐国战,如此兵威更壮,田横本就恨项羽屠灭齐国五成往上的城池,并且支持田假使齐国内耗,也不知死伤了不知多少齐人。我率大军而来,他见自己并非孤立无援,估计会与我再次联合,攻入‘彭城’断绝项羽粮道将指日可待也。”

    “正是如此!”李左车点头笑道。

    ……两人一直深谈至三更,越谈越觉得对方是个军事天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二日,韩信下令,让兵马休整数日,并颁下命令以解百姓因为不了解而对漠北军产生出来的惧意。

    居于‘阳’的李信近几日眼皮直跳,总感觉有种危险正在步步逼近。九月三十日,天狗食日,正午时分天色却一团漆黑,阳城内百姓惊恐,纷纷谣传这是上天在暗示‘阳’城不久将会被楚军围困。于是,畏惧于项羽淫威,害怕‘阳’被楚军屠城的百姓们,纷纷拖家带口,收敛财物出了‘阳’城往西逃跑,‘阳’渐有空城之势。 

第二十六章 权衡() 
姓们的猜测并非是毫无道理的!

    ‘彭城’方面吴与共敖已经失败,五十万楚兵分成两路,一路朝‘临江’、‘衡山’国进发,一路朝‘阳’而来,这些情况百姓们不知道他李信如何不知?这也是英布急忙从赵国韩信部返回的原因,希望可以从‘阳’调一支人马去救‘衡山’国中的妻儿。然而‘阳’已到无兵可调的窘状,李信东拼西凑的也只是给英布凑了百人让其前去。

    ‘阳’方面,这几日从‘九原’经‘咸阳’过‘敖仓’运‘阳’的粮草总会被一股盗贼所劫,李信连派数支人马前去清剿,可每次都没找到这股盗贼的影踪。由此可见,这股盗贼并非普通的盗贼,似乎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兵马,很可能是项羽派出的一支断漠北粮路的奇兵。

    ‘’方面,韩信兵马迟迟不来,每次派使节前去催促,韩信总是有诸般的理由。不过,那边总算打开了一个局面,西魏、赵、代、燕四国已经拿下,紧接着齐国也将与韩信结盟,眼看就要与屯留齐地的楚军接上阵了。诸多的原因使李信不敢很逼韩信,就连斥责怒骂的厉言也不敢说上一句,英布与陈婴已回到‘阳’,黄河以北无人能制约得了韩信,他真怕韩信一发狠在四国土地上称王称霸,再不管黄河以南的这场大战。

    楚军援兵马上就到。自己这边地援兵遥遥无期,‘阳’被围是迟早的事情,所以对于百姓的出逃李信是不管不问。这也是一件好事,当城中百姓越来越少而‘阳’又被楚军围困住的话,可以不用去为救济百姓而发愁,搜罗城中的粮草足够二十万大军吃上两三个月的。

    李信把战胜项羽地所有希望都交在韩信手中。打算就靠数万骑兵与二十万上下的步兵固守‘阳’三个月时间,直到韩信的兵马赶到。虽然他知道把自己的命运交在别人手上是件挺危险的事情,但现在这种情况也只能等待韩信大军渡过黄河断了项羽的粮草,与‘阳’的兵马对项羽形成夹击之势一条路可走。况且按照他对历史微薄的记忆,印象中韩信在刘邦与项羽最后地决战时明知倒向哪方哪方就会胜的前提之下,最后还是倒向了刘邦。而他对韩信不薄,相信韩信到时会助他消灭项羽的,至于抗令不遵这档子事只能等以后再算了。

    李信有十二分的信心相信韩信会助自己战胜项羽。可是自己无端端的出现在这段历史中间,又杀了刘邦创立出一个闻所未闻的漠北国。依据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扇翅膀可引发亚洲一场急风暴雨的这个可怕定律,他内心最深处还是怕自己的出现改变历史行进的脚步,最终出现一个项羽胜,楚国统一天下地结果。或者是出现一个韩信坐山观虎斗,漠北、楚两强相争,最后韩信称帝的结果。

    人一有惧意,思路就会不再清晰,以前所坚持的不再坚持,以前所信奉的不再信奉。变成一个畏首畏尾办事糊涂的人。这是人性普遍存在的弱点,所以,当食其拿着韩信推荐张耳为赵王地书信时,李信马上就同意了,并询问用什么办法才能战胜项羽。

    :。:了得,但对于时事的把握与战局的控制哪有什么独到的见解。然而他见李信问起,又不能不答,以非凡的口才从汤讨代桀谈起一直谈到武王讨伐纣,最后得出一个古怪的结论,道:“汤胜后,把桀的子孙分封到杞国为王。武王胜后,把纣的子孙分封到宋国为王。而今。正品德败坏,仁义沦丧,捣毁各国祭祀天地地神坛,使各国后裔连块立足的地方也没有。最终导致了天下大乱。如果大王此刻能够再找出六国的后裔,封他们为王,各国的百姓一定会感激大王地恩德,所有人都会敬慕大王的道义。如此,天底下的男人都真心实意的愿做大王的奴隶,天底下的女人都都真心实意的愿做大王的婢女。大王恩德与仁义俱备,天下百姓全部归心,就是不想面向南方称帝也是不能!”

    说完,食其意识到自己说的话有些矛盾,要知道他此番前来最主要的一个目地是要促成张耳为王,如果都找六国子孙为王那张耳怎么办?他笑了笑,接着道:“当然,有些实在找不到子孙的,就应该让得民心,曾经当过王的将领为王!比如赵国这种特殊的情况,赵歇没有子孙,张耳又在赵国当过王,深得民心可让他为王。这只是臣的一个建议,如何定夺还请大王示下!”

    所谓病急乱投医,李信细细思量觉得这个计策不错,而且运行起来十分的容易,只需刻六个印章就行,不需费一兵一卒。当即把食其夸赞一番,并约以时日让食其前来取印章,去寻找六国的王孙进行封赏。

    过了两三天,李信慢慢的从恐惧之中摆脱出来,意识到食其这些话听似有理其实无理,明白了韩信推荐张耳为王是在试探自己是否真的愿封他为王的道理。

    本来,为了能够战胜项羽,以封王来激励韩信是他早已想好了的,对于一个有**的将领总比一个没有**的将领好控制。可是食其的一番言论,加上韩信以一将军的身份在‘’封台拜将又让他怀疑韩信的**不止为王那么小。他想销毁那六枚已刻好的印章,又怕韩信一时激动,做出过激的事情来,所以到了约定的时日食其来向他要刻好的印章时总推说尚未刻好,如此过了十来日。

    这些日子李信一直在权衡这中间地利弊。直到项羽率兵把‘阳’围了三重,仍未下定决心。内有下属争权夺利之危,外有楚军围困之险,使得

    的烦躁,就连吃饭的心思也没有,总想找个人说道说不知该找谁说去。这一日,他正在帐内吃饭,体验着食肉无味的痛苦,回‘咸阳’催促萧何运粮运兵的张良返还‘阳’,站在帐外求见。

    “唉!”李信长叹一声,放下箸看了张良一眼。

    “大王是在愁城外的楚军?”张良问道,挤到桌前不客气地吃了起来。

    李信点了点头,又把头摇了摇。城外的楚军是他担心的。不过只要不出城与项羽战,守个二三月根本不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