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踏秦川 >

第208部分

踏秦川-第208部分

小说: 踏秦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处往西有个叫敖仓的地方,那里尚有不少存粮,足够大王一月之需。大王可令申阳派兵押送粮草解来阳。以解燃眉之急。”

    李信不得不把任清又上上下下打量了几番,怀疑这个老头并非自称的商人,而是隐藏在民间的一个奇才。道:“不知老先生为何要等月余再卖粮食。”

    “看来大王并非做生意的人才,岂不闻坐地起价之说!”任清道:“大王与项羽之争非一月可解决之战。必会拖上三五个月。战前,双方为了战稳阵角,会征民夫挖沟垒营形成僵持之势。战中,兵力消耗巨大,定会强拉民夫充军立于不败之地。战尾,应征的青壮将被征完,这时连未到入伍年龄的少年与已出入伍年龄的老年也会被拉入伍中,进行最后地决战。如此,应耕的土地无人耕种,应收的粮食无人收割,‘阳’附近千百里之内百姓将会如关中三郡一般陷入一片饥中,粮价亦会飙升到一万钱左右,那时卖粮岂不是要大赚。”

    一万钱一斛,这场仗打下来所需粮草绝对在几十万斛之上,那时欠下任家几十亿钱的帐,就算得了天下没有三五年也还不清所欠任家的帐。

    “这老头真是天下最大的奸商!”李信在心中暗骂一声,不过一万钱一地粮价无异于天方夜谈,除了疯子之外没有人会上任清这个贼当。李信不是疯子,所以他打起说服任清的主意,笑道:“老先生教我仁义,也是想天下安定之后百姓能过得好。如果这次我败了,老先生觉得自己有把握说服项羽行仁政吗?”

    “这个只怕不能!”任清摇摇头,道。

    “你任家靠囤积居奇来暴富,又靠仁义来消除天下人的忌恨,这个平衡点十分难掌握,试想老先生一死,儿孙如果没有你这套本事,任家将会迅速的土崩瓦解,这也不是你想看到的吧!”

    “老朽也常为此事苦恼,不知大王可有解决之道?”任清眯着眼笑道,右眼的角缝里露出一道智慧的光芒。

    “我觉得任家应该找个人来当靠山!”李信把背靠在太师椅的椅背上,笑道:“如果老先生能助我打败项羽地话,天下便是我的,那时可封先生为全国商运大啬夫,你便可摆脱私商的名份,有官府给你撑腰还不是世世代代都可享荣华富贵?”

    “谢大王赏赐!”任清从椅子上挣扎下去,跪在地上连叩三个头,道:“臣做这么多事,就是为了得到大王这句赏赐。如今大王即封臣为大啬夫,臣愿将所有的粮食捐赠给大王!”

    “起来吧!”李信笑着把任清扶起,笑道:“能为大啬夫也是看你地本事,并非你拿粮食来要挟我就能得到的。这个大啬夫之职,你们家可以世袭,所谓虎父无犬子,相信你的儿子孙子也如你一样的奸诈。”

    “谢大王之恩,总算了了一桩心事!”任清冲着门外把任泉叫进来,道:“快叫人把粮山里藏的数万斛粮食运到军营,另外去附近县城把所储的粮食全部调运来‘阳’城。”

    “是!”任泉领了令,朝李信弯腰拱了拱手,道:“大王请!”

    李信前脚迈出大门,回头指着那副残局,道:“这下我准能赢你了吧!”

    “大王鸿福在天,一定可杀得项羽人仰马翻。”任清一手扶着桌角,一手道。

    出了任家大门,上了马车,张良憋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大王以什么价格买到任家的粮食。”

    “一个大子没花!”李信忍不住哈哈大笑两声,摇摇头叹道:“没想到,真是没想到任清这个奸商做了这么多事,只不过是想混个官商的名份罢了!不过他这一步棋算是走得极对,天下之大国家之多就如天上的繁星一样多,等我取得了天下,有这样的一个奸商给我前往各国做买卖,我们中国一定会成为天底下最富有的王国。” 

第二十章 京索困战() 
食其马不停蹄的赶了两天路,就在他感到自己即将崩情愿立刻便死也不愿在马背上再呆上一刻钟的烦躁时,终于来到了‘夏阳’城。

    ‘夏阳’城至‘临晋’城这一带已经聚集了漠北三十万大军,陆地上人声鼎沸,水里边千船万舸,一片繁忙的景象。好不容易,在亮明身份后,一个千长领着食其来韩信临时大帐——‘夏阳’县县衙。

    大殿内以及庭院四周到处堆满空酒瓮与空酒坛,可见最近韩信为了鼓舞土气也不知摆了多少宴席喝光了多少酒,让食其奇怪的是韩信为什么不把这些酒瓮与酒坛丢弃而要堆放在衙门里,更让他奇怪的是有近千名兵士正在忙碍的用泥把这些空酒坛子封好并在上边涂上一层蜡。

    “也不知搞这些东西有何用处?”食其在心中大摇其头,于县衙大门口的一个耳房内找到韩信。

    韩信正忙着,见食其大驾光临,放下手中的公文,吩咐亲兵去催促人马赶快把空酒瓮空酒坛准备妥当,站起身朝食其拱了拱手,十分客气的道:“典客突然到访,可是大王有最新的命令下达?”

    “那倒没有!不过我刚从魏豹那里回来,先去见了大王。大王听我说的几个消息十分有用,便让我火速前来告诉韩大将军一声,希望对将军的这次攻击有所帮助。你瞧这一通路赶地。两天一夜未曾休息,连水也没喝上一口,嗓子眼火辣辣的难受……”食其一边说着,一边在离韩信进的一张椅子上坐下,甩起大袖使劲扇了两扇。

    “是我怠慢了大人,来人。上茶!”韩信朝门外吆喝了一声,回头笑脸相迎,道:“送来敌方可是主将为谁的消息?”

    “韩将军不愧有大将之才,也难怪大王会如此放心的把数十万大军交由你来统带。”食其奉承了两句,道:“将军猜的没错,我来此处确是告诉将军敌方主将为谁地消息。这一次,魏豹任命柏直为大将,率领二十万人马屯于对岸的‘蒲坂’准备趁将军过河未稳一击而胜。”

    西魏国把兵马调到‘蒲坂’。韩信早已得知,只是不放心食其所说是否属实,道:“你能确定魏豹用的是柏直而非周叔?”

    “我敢拿脑袋担保,这次西魏国带军出征的是柏直并非周叔!”食其肯定的点了点头,不经意间他发现韩信的脸颊因兴奋而现出一抹红晕来,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

    “柏直,一个乳臭未干不成材的小娃娃罢了,魏豹这次明摆着要送我这场大胜!”韩信颔首叹道,满腔豪气顿生:“就是他用周叔又如何,不过麻烦一点罢了。典客。我准备明日渡河,典客大人如无要事,不如在此歇息一日,明日再走?”

    “韩将军不留我我还真不敢再此久呆,既然韩将军留我在此,那我就多呆上几日。瞧一瞧将军是如何大破魏豹,向大王禀报战绩时也好有个说道。”食其干笑两声,拱拱手准备告退找个地方先歇息一下。脚才迈出两步,他又想起一件事情来,道:“大王还有个交待,嘱咐你切不可伤了魏豹的性命,一定要生擒他。对了,大王还说。你应该出奇兵,亲率几万精兵由此向上去龙门山渡河,抢占西魏国都‘平阳’,引得魏豹回救。如此可对魏豹形成两面夹击之势。不过大王也交待了,这仅仅是他地建议罢了,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具体该如何打还得将军自己拿主意。”

    韩信为何要准备那些空酒瓮空酒坛,为的就是让大军在此佯装集结吸引西魏国的所有兵力,自己则率一支兵马以空酒瓮空酒坛架起一座浮桥,从别处渡河而过,直取西魏国国都‘平阳’。他所选择的地点正是龙门山附近!听完食其的一番话,韩信一愣,暗叹当初依靠他才可打胜仗的李信,如今已不再需要他,一时间心里酸甜苦辣咸诸味皆有,但这也只是在一闪念间,随即微笑道:“大王真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怎会没想到此声东击西之计……”等到把食其送出耳房找了个清静处消息,他又在耳房内发了一会呆,站起身出去查看架浮桥所需的空酒瓮、绳索、木板是否准备完毕,并督促将领们抓紧准备。连他也没有察觉今天自己的脾气有些大,说话的声音也别平常提高了八度,就如换了个人一般,吓得那些兵卒们不由自主的浑身一颤,手脚更加麻利地准备起来。

    》迷糊的双眼朝窗外一看,天黑得吓人。在亲兵的带领下来到‘夏阳’县校场,那里聚集起三万左右的人马。借着校场四周点亮的火把,食其发现这支人马的装备有些怪异,除了必备地武器装备之外,每个人身上还多了许多看似无用的东西。兵卒们以伍为单位,伍长身上背着一捆粗大的麻绳,士兵们后边背着一个空酒瓮或空酒坛,五个人还合夹着一块三尺宽丈余长的门板。

    韩信对他微微点了点头,话不停歇的接着道:“……这次的任务极其重要也极其秘密,现在是三更时分,天色阴沉星月不见,为了不让对岸的西魏兵发现我们的影踪,行进地路上一定要保持安静并且不许点火把。身为伍长的人,要照料好一伍人马,身为屯长的人要照料一屯人马,身为千长的人要照料好一千人马,全力以赴不使一兵一卒掉队。好了,我要说地就这么多!现在出发,目标龙门山。”

    “韩将军这唱的是哪一出?”食其登上高台。站到韩信地身边,指着兵卒身上的那些物件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到时

    知。”韩信请食其上了马,两人并骑而行,至第方赶到龙门山附近。

    一队大约百人的游水好手在黄河里把麻绳结在一起,绑上空酒瓮与空酒坛。上边又铺上木板。只用了大约不到两个时辰,三座浮桥昂然架通黄河两岸,吃饱喝足了的士兵整理装备依次顺着三座浮桥过了黄河。韩信一边令传令兵前去通知夏阳的英布、陈婴率大军准备渡河,一边伸手请食其过河。

    “我说韩将军整这么多空酒瓮、空酒坛子干什么,原来早就胸有成绣,胜算在胸!看来大王是多虑了。”食其哈哈一笑,与韩信相携过了河,三万兵马无一损伤。快速的朝西魏国都‘平阳’而去。

    西魏国兵马,除了部分被项羽收编应付‘阳’战事外,其余地全被魏豹拉到了‘蒲坂’,‘平阳’城虽贵为都城,守城的人马也没多少,韩信大军自是轻轻松松入了城。就在韩信踏入西魏王宫的那一刻,‘阳’城外‘京邑’与‘索邑’两处同时遭到项羽数十万人马的冲击,几攻不下之后,李信凭借有利的地形在比敌人少了一半兵马的情况下与项羽军形成拉据之势。

    这场仗一打就打了月余。那五十多万人马在李信手里跟乌合之众无异,到了项羽手中却成了五十多万死士。如果不是他们只知凭一己之勇冲杀,而李信兵马又是精锐,依靠有利地形结成大阵相拒,半月前就被项羽人马给杀了个干净。

    双方的死伤十分剧大,每一寸土地都被血水所浸泡过,无论是哪方。要想前进一小步都会付出惨重的伤亡。仗打到这份上,拼得就是看谁能捱得更久一点,项羽把周兵县城地青壮都已征集干净,人数勉强保持在五十万左右。李信从关内往‘阳’调人马,兵马也保持在二三十万之间,不过因为关内新近遭受到的大灾,又是两线出击,调来的人马年龄越来越大。战力也越来越不及先前的二十万精锐。

    “我还是有点低估了项羽,时间拖得久了对我们有利又不利,利在韩信能腾出手来,不利在‘阳’战局敌强我弱。应该想个什么办法速战速决。最少得让项羽从此处退却,容我们喘上一口气来。”‘阳’城县衙大殿内,李信指着铺地地上的阳周边地势图道:“今日韩信来报,他已经生擒了魏豹破了西魏的十数万大军,问我用不用他前来相援!”

    “这是真的?”近一个月来,一直领着兵马在‘京邑’、‘索邑’与项羽兵马死磕的韩敬等将领,闻此言心中大喜,相视而笑后,韩敬道:“大王,‘京邑’与‘索邑’如同‘阳’的两扇大门,如被项羽所破,‘阳’将无险可守。臣觉得应调韩信主力前来相援,如此可保‘阳’立于不败之地。”

    “不!”李信道:“几日前,陈余给我写了一封信,说我以一个假张耳骗他出兵,他将集赵代两国人马前来‘阳’助项羽灭我。所以,韩信不能调,调之陈余很可能尾随相击,导致韩信兵马大败,这里的局势只能靠我们死顶。只要我们能守到韩信破了赵、代、燕三国,渡过黄河截断项羽地粮道,那时便可大胜项羽。况且,我们真正的敌人是楚国的大军,这是需要韩信前去牵制的。”

    “可……‘京邑’、‘索邑’两道防线岌岌可危,臣等担心万一守不住……”韩敬道。

    “我们打不动了,项羽同样打不动了,现在就得拼最后一口气,看谁先坚持不住!”李信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