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文典--黄帝故事卷-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嫉礁詹琶俺鲅涛淼牡氐阆缚矗疾萸嗲啵挥腥魏慰障叮〔恢夤缮铣宓呐ㄎ砝醋院畏剑空饩褪恰盎屏臧司啊敝坏摹胺锪氪貉獭薄4臃锪敫韵滤匙啪谒暄严蚨15里,有个山冈形似龙头。因而名叫龙首村。这里山回水曲,绿柳轻垂,风景秀丽。每当晨曦初露,晓色空濛,山湾处云雾蒸腾,水气接天,由淡转浓,自薄变厚,形成乳白色的云雾,撕不破,扯不开,笼罩在山环水转处,随着微风,翻来滚去,似海浪在汹涌,配上那鲜红的朝阳,形成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色。直到朝阳上山,云雾才会消失。然而这云雾来自何方?匿向何处?又使你远处寻觅!这又是“黄陵八景”之一的“龙湾晓雾”。聪慧的黄陵人民把它概括为“龙湾晓雾迷长岸,凤岭春烟接暖岗”的对偶句。说起两处奇景,这里流传着一则有关黄帝的传说。
当年轩辕黄帝率兵战胜蚩尤,统一三大部落后,高奏凯歌返回桥山,解散部队,依旧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勤劳生活。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好,他教蚕桑,制衣冠,造舟车。大概上天也知道他们需要医治战争带来的创伤,所以五天刮一阵和风、十天下一场细雨,从此,人民安居乐业,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看到人民生活美好,黄帝非常高兴,他用刀砍下青竹,制成箫管,在劳作和处理完公务之后吹箫,抒发他欢畅的心情。从此以后,悠扬婉转的箫声,常伴着微风飘向天外。只要黄帝一吹箫,不但附近的人民凝神细听,就是百鸟也停止歌唱,飞集到他身旁来,天上的云彩也聚拢到他头顶的空中不动了。
有一天下午,黄帝田中劳作已完,回来处理完公务,而嫘祖的饭尚未做熟,他顺手拿着箫出了家门。登上桥山,来到亲手种植的柏树下,依着柏树吹箫,轻风吹送,悠扬的箫声立即飘向四方。不到剥两张狼皮的时间,周围已经聚集许多人在静听。这时夕阳将下,余晖满天,彩霞从四方向山顶上空聚拢,把整座山冈染得五光十色,像锦缎似的瑰丽无比。
“看!东边天上是什么东西飞来了?”听众中有个青年大声喊叫起来。
正在静听吹箫的人同时抬头向东望去,只见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一片五彩斑斓的锦缎向头顶飘来。有一个人不以为奇地叽咕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大约又是一片彩霞来听我们黄帝吹箫。”
刚才喊叫的青年争辩说:“不对,是只大鸟带着一群鸟飞来了!”
大家再仔细一看,果然有只闪着五彩光华的大鸟,率着一群各式各样的鸟飞奔而来。顷刻之间,这群鸟已飞临上空,它们盘旋了一阵后,就落在梧桐和柏树上。这只大鸟振动着五彩斑斓的羽衣,和着黄帝箫声的节拍边舞边叫,那声音如同金玉相击,清悦而且圆润。大家既惊奇于大鸟美丽,又沉醉于这美妙的鸣声,个个听得如醉如痴。直到黄帝箫声停止,鸟声渐歇,大家才清醒过来,七嘴八舌地询问见多识广的轩辕黄帝,向他请教这只美丽大鸟的名字。
黄帝看了看停在不远处的大鸟说:“这鸟叫凤凰,是百鸟之王,所以百鸟紧随着她。她不见梧桐不栖,没有璧玉不歇。她是吉祥的象征,只要她在哪里降落,哪里的人民就幸福安康,上天将赐福给那里的人。”
大家听后都非常欢喜地顶礼膜拜,欢庆这瑞兆的降临。
黄帝又笑着对大家说:“你们以前不是要我给这座山冈命名吗?今天凤凰在山上降落,就叫凤岭吧。”
臣民们又是一阵欢呼,庆祝这诗情画意的山冈名字的诞生。由于凤凰住在这里,因而山上百鸟飞翔,凤岭山下更加欢腾了。
凤凰带来欢乐,却也带来灾难。就在这一年秋收过后,突然有一队人马恶狠狠地扑来,在距凤岭15里的地方扎营。
黄帝得到报告后,一方面做好应急准备,一方面派一名大臣带着东西去劳军,询问他们的去向,以便安排招待。谁知这一友好表示,却被看成软弱可欺之举。过不了多久,使臣带回来一个对方的将领,他蛮横地对黄帝说:“我们魔王是最有本领的,应该统治天下,你只有率领臣民投降,求得魔王的宽恕,才有生路,否则,就要全遭杀戮!”
黄帝的大将应龙听后,气得眼中喷射出火焰,对着使者大吼一声:“狂妄至极!你们去打听一下,蚩尤是怎样全军覆没的!”
黄帝平静地说:“你们想必知道,我才与蚩尤决战回来,人民吃够战争的苦头,需要休养生息。如果你们首领有引导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好谋略,我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来使傲慢地回去了。大臣们都劝黄帝做好准备,迎击这批入侵的敌人。正在这时,进来两个人,这是刚才跟随那使者来的人。他们看到黄帝这么和蔼可亲,这里的人民如此相亲相爱,自由平等,就偷偷跑来说:“圣明的黄帝啊,我们的首领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凭着他的妖术,到处抢掠,天天杀人,希望您杀了他,解救我们。”
黄帝安慰并收留了他俩,命人领他俩去休息,然后就召集大臣商议,大家一致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了。为了做好防御敌人的准备,黄帝下达了动员令。
随着命令的传出,各部落都立即行动起来了,号角在晚风中吹响,人民束紧虎皮裙,带着弓箭和戈戟迅速集合。夜幕刚刚降临,桥山上下立即篝火熊熊,号角声声,雄壮的战歌在山谷中回荡。
天刚亮,魔王的使臣又来了,他狂妄地宣称:“如果黄帝已经惧服,就必须完全听令。魔王痛恨凤凰不在他管辖的地方停落,却径直飞到桥山来,为此,黄帝必须用箫引来凤凰并把她杀死,献给魔王,并且从此每一月送去十名美女,否则,就必须应战!”
黄帝听后非常愤怒,他对来使说:“我们不希望打仗,但并不惧怕打仗。既然你们这么不讲理,我们明天就决战!”
打发走来使后,黄帝叫出昨天来投奔的人,询问魔王的情况。其中一个说:“这是个虎头牛身图腾的部落,打猎为生,凶悍成性,那魔王是个山魈,会布五里迷雾。”
黄帝了解完情况后,让他们回去休息,就命令力牧带着一批部队,携带他大破蚩尤时的指南车,正面迎击敌人;又命令应龙率领部队从侧面助战。
这一夜过得很平静,只有号角声在漆黑的夜空中回响,预示着一场恶战就要到来。凤岭冈下,大家情绪激昂,个个摩拳擦掌,准备严惩来犯的敌人。
第二天,晨星刚刚隐落,黄帝登上凤岭东望,只见15里外迷雾遮天,白色的浓雾滚滚向桥山涌来。很明显,敌人已经进军了。必须把敌人堵在外面,不能让他们进入桥山!他拔出剑来,转身向传信官下达进军令。霎时间,凤岭上下战鼓轰响,号角齐鸣,大军呐喊着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敌人。
如雨的羽箭交错,迷雾中刀光闪烁,一场空前的大战在白色浓雾中展开。震撼山谷的喊杀声催人投入战斗,战斗的腥风血雨,浇湿了勇士的伟躯;咚咚咚的战鼓声,召唤着后援部队的到来。由于有指南车的指引,战士没有迷失方向,但迷雾越来越浓,使人伸手不见五指,更不用说辨清面前的敌我。正在这时,应龙的援军赶到了。应龙将军见迷雾太浓,他就地一滚,变成一条闪着金光的巨龙,以尾划地领路冲向敌人。在应龙的尾划过的地方,平地马上出现了一条河,这就是现在的沮河,河的两岸就成了山峦。迷雾被雷雨压入河谷中,消失在沮河水上,山峦露出来了,敌人就被迅速消灭,并且活捉了魔王。
由于应龙在战场上与敌人搏斗,往返冲杀旋转,所以距凤岭15里的地方,沮河环曲多湾,又由于应龙回头堵住魔王逃跑的退路,所以那里就叫“龙首村”。正因为此地山回水曲,水蒸云蔚,因此春秋仍然迷雾空濛。
为了让魔王有思悔的时间,也为了不让他再祸害人民,黄帝命令壮士把魔王压在凤岭冈下,并随手用印台镇住,这就成了与凤岭隔河相望的“印台山”。
几千年过去了,魔王被压在凤岭山下,看到人民安居乐业,深悔自己不该来破坏这和平安宁的环境,不该来进犯这勤劳勇敢的人民,有时就悔恨地吁一口气,成了从平地上突然冒出的烟柱。
整 理:何炳武 刘 杰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四节 黄花沟的传说()
黄花沟距黄陵县城南1里,每年秋季,野菊花金灿灿盛开满沟,自古有“南谷黄花”之称。群众中也流传着许多与轩辕黄帝有关的传说……
远古时的黄陵,山势平缓,气候温和,沮河水就像一条宽阔的绢带,黄帝率领的华夏部落的就分布在沮水两岸。人们在沮河里捕鱼、西山里打猎、南北原上种地,进行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养。黄帝身为部落联盟首领,却与庶民同甘共苦。他每天不是背起弓箭,带着石球、棍棒去打猎,就是握紧石斧、木耜(sì,音四)去种地。据说黄花沟就是他们最早开发的地方。
用石斧砍倒了树木,用火把野草烧掉,四个人拉着石犁,或者直接用尖状棒和木耜点种。这天,黄帝正在这里点种,耜踩下去,闪了他一下,他以为用力过猛,再试一次,知道下面确实是空的,他继续向下挖,露出来一个大石洞。石洞张着阴森的口,黑咕隆咚不见底,一股凉气冲面而出。有人说这是妖气,里面一定有吃人的妖精。黄帝决心下去为民除妖,周围几个庶民壮着胆子要替黄帝下去。黄帝只是说:“没有什么可怕的,你们不要替我担心。”就手提了石斧、举着火把下洞。几个人只好用绳子把黄帝吊下洞去,再三叮咛,要黄帝小心。黄帝到了洞底,只听得“叮叮咚咚”的滴水声,清脆悦耳,用火把一照,洞顶悬着千万颗水珠,就像夜晚天空的繁星。黄帝举起火把,脚踩碎石,“哗啦哗啦”地向洞里走去。真像是入了迷宫,大洞套小洞,套了18个。黄帝边走边察看,终于走完这18个洞。啊?最后一个石洞里面是亮的,一条石案上放着一本经书,名叫《阴符经》。黄帝拿起它,看不懂,就带出洞来。百姓庶民以为黄帝得了宝,就一传十,十传百,都说黄帝“空洞得道”。黄帝回到中宫(俗称九龙宫,传说在桥山之巅),反复翻看,还是看不懂,就巡行天下,广拜贤士,拜了72个师傅,最后才在广成子的帮助下,在泰山上找到了人面鸟身的九天玄女,玄女给黄帝讲解《阴符经》,黄帝认真地跟着她学习了5个月,通得天机,终于在冀州之野讨伐了蚩尤,为天下人除了害。
打败蚩尤回到中部,黄帝经常夜深人静时来到黄花沟,站在洞外,侧耳细听水珠滴落的声音。据说,伶伦制乐还参考过这美妙的音响呢!
黄帝一辈子为民造福,乘龙升天后,仍然挂念着天下庶民,思量着要回来看一看。当时正逢数九寒天,到处一片银白。这可急坏了土地神,拿什么来迎接黄帝呀!谁知南谷的野草有灵,一夜间全变成了金灿灿的秋菊,一丛丛一朵朵簇簇拥拥,就像挤挤攘攘的欢迎人群,隆重热烈地迎接着黄帝的驾临。黄帝乘龙回来,看到这一沟的金菊,欣喜得赞叹不已。从此以后,每年冬天“九”里,不管雪落得有多厚,只要扒开雪层,在这里都会看到鲜活活的金菊。人们看到这黄花,就思念起黄帝的功德。
群众这样传唱着:
真金花,“九”里开,
金人把它手里逮。
山上明,川里黑,
金人金马站一堆……
整 理:李延军
流传地区:陕西黄陵
skbshge
第五节 黄花泉的传说()
距黄陵县城南约1里路的地方,有一个不大的山沟,它就是黄陵八景之一“南谷黄花开晚节”所指的南谷——黄花沟。南谷的黄花之所以有如此的名气,那是因为沟内有一个黄花泉。提到黄花泉,还有一段古老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传说。
相传,黄帝大战蚩尤获胜后,班师回营,“风伯”“雨师”打扫着道路上的灰尘,虎狼、腾蛇前面开道,鸨鸪(bǎo ɡū,音保孤)鸟驾着车子,就连大象也顺从地挽在车子之前。大队人马前呼后拥好不威风,每到一处臣民都是兴高采烈,夹道欢迎,纷纷赞颂黄帝为民除害的功德。
当黄帝和他的人马路经桥国时,看到这里的百姓怨声载道,纷纷逃离此地。大恩大德的黄帝就停下车子,询问百姓疾苦和逃难的原因。原来这里的百姓生活很富庶,沮河沿岸种着五谷作物,人们居住在离沮河不远的山洞里。前不久,不知从什么地方来了一个妖怪,那家伙生得青面獠牙,眼似铜铃,发如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