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教皇-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考官随后又带领所有考生一起祷告,感谢圣母赐予人类智慧,引导人们走向善良和发展……恳求圣母赐予在座考生大智慧,让他们发挥出应有的学识,考后荣登榜单,获得为服侍圣母的机会,云云……
这次也没有例外。只不过,当听到主考官的声音时,考生们惊讶的发现这次的主考官发出的竟然是女声。
在坐的所有人登时想到一个人——“天呐!齐王妃竟然亲自来监考了。
416天
正如考生们猜测的那样,本次国考的主考官正是蔡琰本人。
栾奕派她主考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其二,朝廷面向公众招募女性官员的政令刚刚下达一个月有余,前来参考的考生都是层层选拔上来的聪明人,立刻看破栾奕让蔡琰主考的用意。一方面,作为栾奕最为信赖的人,由身为齐王妃的蔡琰亲自主考最能体现出栾奕对本次考试的重视;另一方面,作为大汉第一位女官,栾奕还想利用蔡琰主考一事举措继续表明自己对女子为官一事的支持,借此呼吁更多女性为国效命,为教会分忧。
思及此处,考场里女性考生的眼神中无一例外散发出勃勃生机,黄月英尤其如此。
在过去的时间里,她阅读过蔡琰创作的所有诗歌,蔡琰谱写的每一篇乐曲她都会吟唱。
蔡琰是她最大的偶像。
如今,偶像成为她的主考,也就意味着她成了蔡琰的门生。
成为偶像的门生……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值得兴奋的吗?
更让人期待的是,偶像当官了……华夏文明中第一个女官。前阵子人们还争相议论,让女人做官乃是齐王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是齐王妃为哄齐王妃欢心的无聊之举。那个所谓的齐王机要秘书不过就是个无用的头衔,不会真正参与朝政。
可是现在,齐王用他的实际行动给了那些质疑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为国考主考人过去只有红衣主教才有资格担当。可是现在,齐王却委任齐王妃担任主考官。足可见机要秘书并非虚职,而是拥有真正的实权。
把权力分发给女人,这在过去着实难以想象。但在继往开来的圣元年里成了事实。
想到自己也能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黄月英充满了向往。
正因为怀揣这样的情感,蔡琰的讲话并不长,算不上热情洋溢。随后的祷告词也并不降,短暂而有力。但黄月英却听得津津有味,心潮澎湃。
伴随蔡琰一声清凉的“国考开考!”驻守闱场的卫士随后将第一日的考题分发给了号里的考生。
说起来,题目算不上难,多数都是读书人必学的四书五经知识,间或些许算术题目。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日常生活常识,以及历史考究类答疑题。
值得杨修自傲的是,满张试卷一百道题中竟有四道题出自他所著的《自然百科全说》一书,占了足足四分。数量比《论语》多出一倍。同时也意味着,杨修有着十足的把我吃下这四分。
至于诸葛亮……“哼哼……”杨修不由自主想到诸葛亮因丢了这四份而排在自己之下时的那副落寞表情。
首日的选择题考试历时一个时辰。时间一到,锣声奏响,自有卫士前来收卷。随后,将收得的考卷用蜡汁封口,装入木箱封存,等到正常考试结束之后,只得由主考官开启。
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在各自号内休息一夜。第二日辰时三通鼓后,蔡琰一声令下,笔试考卷又经卫士之手传到众考生面前。
今年国考的笔试卷上共有五道题目,第一道题乃是剖析题,题目下方写有一句话,“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让考生对这句话进行深入剖析。
第二题、第三题乃是创作题,分别要求考生以“旃香园”创作一首诗歌,以及用战后的城池为背景写一封安民告示。
第四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应对能力。题目中模拟出一种情形,大体为某村落有一农户家家中老人卧病在床,男主人因要照顾老人无法务工,导致家中收入稀薄。原本,男主人指望女主人助他一臂之力,助他养家。却在这个时候得知,女主人闲他贫穷,不愿跟他过苦日子,便舍下男主人、病卧在床的老夫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离家而走。这户人家随即陷入深度贫困,形成贫困不休的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村子里一名神职人员,你会怎样帮男主人走出贫困?
相较而言,第五题的题干远比第四题简单得多,只有短短四个字,“如何治国?”题目虽简单,其中所蕴含的格局却是格外宏观。
迅速答完前四道题的杨修、诸葛亮、黄月英随即陷入沉思,一直想到下午太阳微微偏西,才有所得,提起狼毫挥洒泼墨。
一阵急促的锣响过后,圣母教第二次国考宣告结束。考卷如昨日一般封入木箱,考生们随即陆陆续续离场。
在与诸葛亮擦肩而过的时候,杨修得意一笑,道:“大考之后月英非我莫属。”
诸葛亮眼中电流滚滚,“嘴上逞强算不得本事,咱们张榜之日再见真章。”
“哼!谁怕谁!”杨修向黄月英报以温暖的微笑,负手而走。
考试之后,便是阅卷环节。参加阅卷的神官一共二十二人,其中十人检阅选择题,没人负责十道题。看完自己那十道题,随后传给下一人,如此往复。另外十人负责笔试卷,每两人阅一道题,一人看完另一人看,以免出现个人喜好带来的分差。剩下两名神官作为后补,一面有阅卷神官半路生病影响进度。
作为本次考试的主考官,蔡琰不用亲自参与阅卷,只需监督其他神官便可。
不得不说,阅卷的过程是枯燥而又乏味的。在过去的时间里,各地考生为了应考,对教会的各项方针政策耳熟能详,特别栾奕的讲话和文稿,成了考生们争相背诵和牢记的对象。为了获得栾奕一些内部讲话的内容,家里有亲戚在教会里任职的考生们登门求教;没有的则想方设法通过请神仆吃饭、送礼的方式学习;还有的地方教会,为了让自己辖内有更多学子可以考入教会,干脆在郡县教堂教学的时候,同意向考生教授应考知识。可谓各显神通。
之所以如此费尽心思,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内容很有可能就是未来国考的重点。即便不会考到,在写文章的时候引用进去也会赢得考官的好感,从而获得高分。
但是这样的缺陷也是明显的,这些考生的答案虽然符合教会的准则,内容却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更有甚者干脆就是换了自己语气的教会公文,没有任何内涵。
对于这样的结果,不但阅卷官们不满意,蔡琰也很不满。
正当蔡琰喝了三碗浓茶才压住自己困意的时候。一位阅卷官喜笑颜开的叫了起来,“王妃,终于有佳作问世了。”
“哦?”蔡琰顿时精神焕发起来,随手接过试卷先是快速游览一遍,随即细细研读其中内容。
前面一至四题,都是应用题,所有考生的答案都差不多,关键就在于这第五题——《如何治国》。
眼前这张试卷,主要观点认为:国家想要强盛,必须富民为基础。
这一观点显然与栾奕长久以来提倡的完全一致,其主题虽然也显陈旧,但文章辞藻优美,宛若一首长诗,令人回味无穷。
蔡琰读之亦觉美不胜收,随即在这篇文章之上画了个大大的优字。优字的勾还没写完,另一位负责阅读第五题的考官又送上一卷。“主考官,又有佳作问世,请您查阅。”
这第二份试卷,仅看字迹便与第一份截然不同。这份试卷上文字娟秀而又朴素,浸淫笔墨多年的蔡琰一眼便可看出试卷的作者乃是个心地善良而又纯朴的女子。
卷面上文章的题目只有一个字——《天》。
文章的开头,先对“天”字进行了解读。解读方式是在过去栾奕说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度升华。
按照栾奕的说法,天乃是“二”字与“人”字的结合,既人才是天地之根本,体现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权是皇权的根本,百姓的诉求应凌驾于皇帝意愿之上。
而这位女性考生则通过她文章大胆提出疑问,天为什么是“二”和“人”结合?而不是三、四甚至五?
既然是“二、人”,这两个人到底是谁?答案不言而喻,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是男人和女人共同铸造了一片天空。
所以要让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实现男人和女人的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平衡——尊严和权利的平衡。
而实现这种和谐的基础,就是归还女性应有的权利。
……
归结而言,这篇文章最核心的主张是在提倡男女平等,只有实现男女平等才能真正动员起举国之力,将所有国人拧成一股绳,形成超人意料的凝聚力。
一个拥有如此凝聚力的国家,任何强敌在它面前都不堪一击。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蔡琰足足看了三遍仍觉意犹未尽。不得不说,这篇《天》正对她的口味,字字句句直扣她的心门。同时,这篇文章也可称之为中华文明历史上第一篇强调女权的文章,在此之前蔡琰都不曾写过这样挑战传统的文字。仅凭这份勇气,也该给个高分。
思及此处,蔡琰在这篇文字空白处,也写了个大大的优字。写完之后,恭恭敬敬将试卷折叠起来,轻轻放回试卷箱中,动作之小心似是捧着一支脆弱的琉璃瓶,生怕一个不小心将其捏碎。
将试卷放回木箱,蔡琰眉头一皱,又从箱子里把之前那篇撰写民富国强论的试卷出来,在优字后面添了一笔——“良”。
417张榜
自那篇《人》之后,接下来的百余篇试卷中虽也有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却再也没有出现过扣人心弦的大作。
枯燥的阅卷一直持续了一天有半,在阅卷的最后一天,百无聊赖的蔡琰闲得发慌,正一边拨弄桌上的卷宗,一边轰赶着身边嗡嗡不休的苍蝇时,眼睛的余光却发现一名阅卷官脸上忽的露出狂喜的神采。
蔡琰立刻意识到这名阅卷官必然是看到心仪的美文了,可是就在她想要索取文卷,也来一饱眼福之时却看到阅卷官的眉头又猛地皱了起来,先是露出痛恨的表情,恨不得将试卷撕碎,在愤怒到及至的边缘又呼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表现出欣赏的神态。
时至此刻,文章已经阅到结尾部分,在这个该给文章最终成绩的时刻,考官忽忧忽喜,忽而析疑忽而哀怨……跟疯了似的,一副阴晴不定,甚为纠结模样。提起笔来哆嗦许久,愣是半天没敢落笔。
思量半天,仍旧举棋不定,只得将试卷捧到蔡琰面前,道:“尊敬的主考官。这章试卷辞藻之华美百年难遇,读起来亦是朗朗上口如歌似曲。只是其中言语太过犀利,观点亦是闻所未闻。下官甚是许久难以品评,还望主考官亲自过目给出最终答案。”
方才阅卷官反复不定的心情已然勾起蔡琰浓浓的兴趣,毫不犹豫把试卷攒在手中,逐行阅读。
眼前这篇大作,且不提别的,仅这手文字就足以让人拍案叫好。文字的字体乃是当下流行的飞白体,也就是蔡琰之父蔡邕蔡飞白一手创造的书写模式。但是与蔡邕手书不同,眼前这篇文字更大气、更豪迈,每一个文字都仿佛一只盘踞纸上的游龙,一副随时准备冲天而起的模样。而这才是飞白体的真正内涵。
与之相对应的,栾奕作为蔡邕的徒弟平日也喜欢用飞白体。只不过他的飞白体更倾向于苍劲有力。每一笔都似有千斤重,仿佛泰山压顶一般,表现出一览众山小的气势。想来,栾奕乃是在长久率领千军万马,战场上厮杀不经意间这种气场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来的,随后又通过文字表现了出来。
一笔一划中的气势之宏大,以至于飞白体这种文体都难以承载其中豪迈。
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将飞白体比作一只麻袋,那么栾奕豪迈的情怀就是一支巨熊。麻袋装米可也,却装不下这只巨熊。如果将巨熊硬生生塞进麻袋,那么巨熊庞大的身躯必然将麻袋撑得千疮百孔,最终四分五裂。
因此,栾奕的字总给人一种杀气腾腾的感觉,压得人喘不上气来。
想到这儿,蔡琰再次将目光移到眼前的卷稿上。一笔一划收放自如,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涨了眼睛一样。就精神层面而言,作者的字比栾奕还漂亮。
看完字体,蔡琰才开始关注文章的内容。文章的题目叫做《以公振国》。
文如其题,在第一部分便开门见山,提出“只有维持国家稳定的基础是建立公平的社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