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血时代 - 两晋南北朝的另类历史-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鼓从尔朱兆后面又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而入阵中,尔朱兆军大败。败逃之际,尔朱兆对慕容绍宗捶胸大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尔朱家族四散奔逃。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抢先一步回到洛阳,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相继被俘斩。
为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派人慰劳高欢。此刻,高欢觉得自己从前所立为帝的安定王枝属疏远,就派属下魏兰根前去观察节闵帝为人如何,准备重新迎立他。
魏兰根认为节闵帝神采高明,恐怕日后难以挟制。高乾兄弟及其他手下也劝高欢说节闵帝是尔朱氏所立,其名不正,劝高欢废掉他。高欢就把节闵帝幽禁在寺庙中。
挑来拣去,选中平阳王元修。当时元修正躲藏在和他关系不错的散骑侍郎王思政那里,突然见到王思政带高欢属下人马找他,吓得面无人色:“您是把我出卖了吧?”
思政说不是。
又问:“能保我一命吗?”
思政答:“世事变化无常,我真的说不准。”
元修被四百骑兵拥夹在中间,到高欢大帐中。高欢下拜陈述衷由,泪下沾襟,元修回拜,表示不敢。王爷这时才知道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立他为帝。安定王手写的禅位表已经递到他手中,于是签字同意。元修成为皇帝,是为北魏孝武帝。
五月,魏朝鸩杀节闵帝(时年三十五),又杀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业。可怜这些龙子龙孙,完全成为武将权臣们手中的“物”,想用就用,用完后就扔掉杀了省心。不久,又杀孝武帝的叔父汝南王元悦,因为他“位属逼迫”,大有当皇帝的可能。
魏朝孝武帝纳高欢女儿为皇后,高欢成为国丈。
转年,尔朱家族最后一个漏网之鱼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氏最后一个钉子被拔掉。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深知“各为其主”的道理,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计前嫌。
宰制朝廷 魏裂东西(1)
原属节闵帝臣下、又抢奔回洛阳杀光尔朱氏党羽的斛斯椿见到高欢势力强大,心中很不舒服,他与南阳王元宝炬,武卫将军元毗和王思政一同劝说孝武帝除掉高欢。
斛斯椿重新安排宫内都督人选,增加侍卫人数,选出数百骁勇武士担任孝武帝的近卫军。皇帝又多次以出猎为名,与斛斯椿排兵步阵,互相密谋。又派人与在外拥兵的贺拔岳、贺拔胜兄弟暗中联络,准备内外响应。
魏朝司空高乾本是高欢的死党,孝武帝想收买高乾以为己用,借一次在华林园宴饮的机会忽然要与高乾拜盟结为兄弟。由于事出忽然,高乾来不及多想,表示自己“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而后见到孝武帝增加武卫,又屡屡交结外臣贺拔岳等人,知道事变即将发生,暗中劝高欢准备。高欢把高乾召至并州面议,高乾就劝高欢自立为帝。
高欢当时觉得时机还不成熟,装出非常害怕的样子拒绝了高乾的提议。高乾进退两难,猜不透高欢的心思,在朝廷里夹在两派之间很难受,于是密启高欢要求外派,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孝武帝获悉高乾要外任为官,害怕他泄漏自己密图高欢的事,就先发制人,诏告高欢说高乾与自己立过盟誓,反复两端。
高欢得知高乾与孝武帝盟约一事也很生气,就把高乾劝自己称帝的事通知给魏帝。这下倒好,高欢和孝武帝两个人聚在一起,把高乾召至殿上质问。高乾被双方所卖,这位自少就“性明悟、俊伟有智略”的河北豪杰也无计可施,说:“陛下您自立异图,现在反过来说为臣我反复。人主加罪,无话可说!”
高乾被赐死。孝武帝又派人去杀高乾的弟弟高敖曹。高敖曹劫夺诛杀自己的敕令,带领十几个人奔晋阳投奔高欢。高欢与他抱头痛哭,大叫“天子枉杀高司空”。高乾另一个弟弟高行密也投奔高欢。借皇帝之刀杀人之兄,而又能获得被杀者二弟的尊信,高欢手腕之高,由此可见一端。
534年,魏孝武帝准备率军攻伐驻扎在晋阳的高欢,下诏戒严,声称要南伐梁国。又和斛斯椿征发河南诸州兵马,在洛阳近郊进行大阅兵。为了麻痹高欢,他密诏给高欢说要带兵攻打关西的宇文泰和贺拔胜。
高欢何等人,他马上回复,说自己属下五路兵马共二十二万已出发,助援皇帝征讨,并清除朝中奸佞,实际上是讲明了我已带兵赶赴洛阳要和你争个高下。
此时,孝武帝不得不和高欢摊牌,他令中书舍人温子升以自己名义给高欢写了一封历史上有名的书信(此位正是为孝庄帝草诏诛杀尔朱荣的那位爷,他的才华,公认是北朝第一。高欢日后确实没有怪罪他,还给他官当,很像当年曹操欣赏陈琳骂绝自己祖宗八代檄文那样的胸怀。高欢死后,儿子高澄上台后怀疑温子升与叛乱有染,在让他撰完《神武碑》后,关进晋阳大狱,不给饭吃,饿得这位大才子直吃自己棉袄里面的棉花,活活饿死)。书信内容如下:
朕不劳尺刃,坐为天子,所谓生我者父母,贵我者高王。今若无事背王,规相攻讨,则使身及子孙,还如王誓。……近虑宇文为乱,贺拔应之,故戒严,欲与王俱为声援。今观其所为,更无异迹。东南不宾,为日已久,今天下户口减半,未宜穷兵极武。朕既暗昧,不知佞人为谁?顷高乾之死,岂独朕意。王忽对昂(高敖曹名昂)言其兄枉死,人之耳目何易可轻!如闻库狄干语王云:“本欲取懦弱者为主,无事立此长君,使其不可驾御,今但作十五日行,自可废之,更立余者。”如此议论,自是王间勋人,岂出佞臣之口!去岁封隆之叛,今年孙滕逃去,不罪不送,谁不怪王。王若事君尽诚,何不斩送二首。王虽启云“西去”,而四道俱进,或欲南度洛阳,或欲东临江左,言之者就应自怪,闻之者宁能不疑!王若晏然居北,在此虽有百万之众,终无图彼之心;王若举旗南指,纵无匹马只轮,犹欲奋空拳而争死。朕本寡德,王已立之,百姓无知,或谓实可。若为他人所图,则彰朕之恶;假令还为王杀,幽辱齑粉,了无遗恨!本望君臣一体,若合符契,不图今日,分疏至此!古语云:“越人射我,笑而道之;吾兄射我,泣而道之。”朕即亲王,情如兄弟,所以投笔抚膺,不觉唏嘘。
文人刀笔犀利,把皇帝一番忧惧无奈、不甘示弱、晓以大义、表面贬损自己实际威胁对方的心迹披露无疑。
书面文字虽美仑美奂,高欢丝毫不为所动,只是上表极言斛斯椿等人的罪恶,兵进不止。
孝武帝的亲信中军将军王思政劝皇帝避高欢兵锋,前往关中依附宇文泰军队。东郡太守裴侠是个明白人,对王思政说:“宇文泰为三军信服,位处关中形胜之地,已握权柄,怎会轻易让权于人(指孝武帝一帮人)?如果去投靠他,无异于避汤而入火啊!”
王思政觉得很有道理,但南去荆州又离南朝敌国太近,就问该怎么办。裴侠说:“与高欢相战有立至之忧,西奔到宇文泰处有将来之虑,先往关右一带驻军观察一下再做决定。”
于是孝武帝以宇文泰为关西大行台、尚书左仆射,赐以公主为妻。又下诏宣示高欢的罪恶,两人从此公开决裂。
高欢宣示自己的军队说;“孤以尔朱擅命,建大义于海内,奉戴主上,诚贯幽明,横为斛斯椿构谗,以忠为逆。今表南迈,诛椿而已。”以高敖曹为先锋,浩浩荡荡而来。
宰制朝廷 魏裂东西(2)
宇文泰也发檄各地声言高欢罪恶,从高平出发到弘农屯军。贺拔胜屯军汝水。两人都观望待变。
534年7月,魏孝武帝亲率十万军队屯于河桥,以斛斯椿为前驱列阵于邙山之北。斛斯椿请两千兵马趁夜渡黄河趁高欢立脚未稳进行偷袭。孝武帝开始时觉得此计很好,黄门侍郎杨宽劝道:“现在这紧急关头把兵权给别人,恐生他变。万一斛斯椿渡河偷袭成功,那可是灭掉一个高欢又生出另外一个高欢啊。”
孝武帝闻言马上下令斛斯椿停止发兵。斛斯椿叹息道:“皇上不用我计,真是天意不兴魏室。”
在关中附近的宇文泰也听到风声,对左右讲:“高欢数日内急行军八九百里,疲军迎敌,是兵家大忌,正好乘其疲惫奇袭。当今皇上以万乘之尊御驾亲征,不主动出击渡河决战,反而沿河据守,很是失策。而且长河万里,只要一个地方被突破,必败无疑。”
两军未交锋,孝武帝一方已有贾显智、田怙等人暗中约降,高欢很快就率军渡河。魏孝武帝慌忙召集众臣商议对策,有的讲要奔依梁国,有的讲南依贺拔胜,有的讲西就宇文泰,有的讲守洛口死战,众口纷纷,不能定夺。正争执间,朝臣元斌之与斛斯椿争权,从军中跑至孝武帝处,欺骗皇帝说高欢军队已经逼近。孝武帝又惊又急,一面派人召斛斯椿还军,一面带着几个本家王爷率五千兵马准备出逃。
大家暗中知道皇帝要西逃,夜里就跑了大半。唯独武卫将军独狐信单骑追随皇帝。试想,成千上万的人马往洛阳方向跑,唯独独狐信一人只身匹马逆向而追,情景感人至深。孝武帝叹道:“将军您辞父母、抛妻弃子跟随我,‘世乱识忠臣’,此言不虚啊。”天日昭昭,这位风度翩翩、忠心耿耿的奇男子最后虽为宇文泰所害,但后代荣宠无比:长女为周明敬皇后,四女为唐朝元贞皇后,七女为隋文帝皇后。北周、隋、唐三朝天子均是他的后人,诸子也加官进爵,门庭赫赫。此为后话。
高敖曹为兄高乾报仇心切,率劲骑追孝武帝一直到陕西,终于没有赶上一路狂逃的皇帝。孝武帝一路饥渴困顿,缺粮少食,最后在长安东阳驿遇见率兵迎驾的宇文泰。
高欢自晋阳发兵以来,给皇帝上了四十多封奏表,都没有答复。他还亲自率兵追赶孝武帝,目的是把皇帝追回以掩饰自己逐君出逃的过错,但最终也没有实现此愿。无奈,高欢回洛阳后立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时年十一。当时清河王元檀(元善见之父)自己已经准备好当皇帝,高欢怕他日后不好控制,就选择了这么个少年推上帝位,以免重蹈覆辙。从此,魏朝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两魏五战 英雄辈出(1)
魏孝武帝果然是才出虎穴,又入狼口。史载孝武帝闺门无礼,有堂妹三人皆不令出嫁,名义上封为公主,实际上在宫中充当嫔妃。其中一个平原公主元明月最受他宠爱。宇文泰怂勇西魏元姓诸王把平原公主从孝武帝身边抢出来杀掉,以消乱伦之丑。
孝武帝恨恨不平,美人被夺,悲愤可知,他不时在宫内弯弓搭箭,或以刀砍击桌案,宣泄不平,言语之间也掩饰不住对宇文泰的恨意。宇文泰在皇帝身边耳目甚多,闻此也做事干脆,派人把毒药放进孝武帝的酒里,毒死了这位很有主见的皇帝,时年二十五岁。随之,他立平原公主的亲哥哥元宝炬为帝。
宇文泰,字黑獭,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其父宇文肱最早是六镇叛军中鲜于修礼的将领。其父战死唐河后,宇文泰又加入葛荣军。尔朱荣击灭葛荣后,喜欢他的骁勇善战,授他为统军一职。高欢灭尔朱氏后,他受贺拔岳之托去并州查看虚实,高欢见他身长八尺,垂手过膝,相貌非凡,想留下他为自己效力。宇文泰固请返军复命,高欢犹豫中允许他回去。过后马上反悔,想杀掉宇文泰以绝后患,追至关口也未赶上,正如项羽不杀刘邦、曹操放走刘备、桓玄容纳刘裕,最终养虎贻患。宇文泰之后最终灭掉了高欢之后。
高欢换掉皇帝后,又觉洛阳西近西魏,南近梁国,就决定迁都邺城。命令下达后,三日即行,四十万户民众狼狈就道。又任命司马子如为尚书左仆射(此人就是尔朱荣被杀后不顾妻子随尔朱荣一家逃跑的那位流氓文人。他当时还劝尔朱世隆反攻洛阳,魏孝武帝之死,究其根由,实赖其成),高隆之为右仆射,高岳为侍中,孙滕留守邺城,共执朝政。
536年,高欢率大军造三座浮桥,在蒲坂准备抢渡黄河。第一次东西魏大战——小关之战拉开序幕。
宇文泰确实是兵中奇才,他对诸将说:“高欢三面围住我军,搭建浮桥表示他要过河进击,实际上是想吸引我军的注意力,使窦泰从西进军两面夹攻我们。窦泰是高欢的一员骁将,屡战屡败,将士必起骄心,我们发奇兵先击窦泰,高欢则不战而胜。”诸位将领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