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汉朝旧事 >

第41部分

汉朝旧事-第41部分

小说: 汉朝旧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

    陈平终于找到了突破浑似钢人般的冒顿的办法,那就是他的阏氏。冒顿新立的阏氏,深受冒顿宠爱,所以他每次出征必带着她!

    陈平想出办法的那一刻,汉军已在白登山苦挨了七天七夜。

    女人的嫉妒。

    事实证明,往往男人办不到的事情,女人可以办到。往往在前台搞不定的事,可以走后院。

    妇女能顶半边天,由来已久。

    这个时候,刘邦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陈平把自己的计策告诉了刘邦。

    世上最最悲哀的事情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金银珠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刘邦决定,不管明天是死是活,也要拿出军中所有的金银珠宝,甚至把自己帽子上的夜明珠都摘了下来给陈平去活动。

    白登山脚下单于大帐。

    雾色苍茫。

    一位持有汉朝使节符的使臣走到军营外,对门人说道:请通报一声,我是汉使,想见阏氏夫人。

    边说边隐蔽的给门人递上了一锭金元宝。门人收了礼金,自然乐得通报。

    阏氏听说汉使来找她,本打算不见。她见单于还醉酒未醒,恐怕耽误大事,于是屏退左右,在内帐召见汉使。

    汉使献上各种金银珠宝,阏氏顿时眼睛发亮。汉使见阏氏高兴,又献上一幅美女图,阏氏不解。汉使对阏氏说道:“这是我主想送给单于的美女,但考虑到阏氏与我主素无仇怨,先令本使来知会阏氏娘娘一声,如果单于继续围困,我主必将送此美女与单于,到那时候,阀氏之地位就保不住了……”

    阏氏顿时心中一惊,心想自己刚得宠于单于不久,若是被人争宠,以后的日子可不好过了,于是低声道:大使,那我当如何做是好?

    阏氏娘娘,只需照我所说转告单于,单于必将退兵,那娘娘就可以保住您的地位。

    为了避免自己地位不保,阏氏答应为汉军谏言。

    等冒顿醒后,阏氏对冒顿说道:单于,你还有心思睡觉?刚才有人来报,汉朝已派大军,正火速前来救援。

    单于笑道:汉军有何可惧?

    单于真是好自信,汉帝被困在此七日七夜,汉朝定会倾尽全力拼死来救,而我军远离本土,立足未稳,粮草物资用一日便少一日,怎可持续?

    冒顿听后,仔细想想,这话倒也不假。

    而且七天过去了,韩王信的部队还没有如约到达,若是那家伙跟汉朝合起伙来坑自己,那情况可就不妙,到那时压力可想而知,即便是四十万铁骑也不容易取胜。另外,冒顿派人四处查看了汉朝的情况,发现这个国家根本没有想象的富庶,到处都是残垣断壁,焦土一片,哪来的金银珠宝?哪来的美女如云?

    游牧民族向来对于定居生活是不感冒的,让他们在没有草地和牛羊的地方生活,还不如杀了他们。要知道,冒顿是来抢劫的,不是来杀人的,虽然往往抢劫的时候一般会附带杀人,但能不杀就不杀,白浪费力气还背个坏名声,太不划算了。这算是抢劫行业的行规,说好听点这也叫道义。

    江湖有江湖的道义,国家有国家的道义。

    甭管什么道义,精明的冒顿是不会做这亏本的买卖的。

    冒顿思前想后,再加上爱妃的煽风点火,冒顿在筹划好自己的退路后,同意放汉军一条生路。第二天,冒顿下令,撤开一角,放汉军下山。

    汉军士兵见匈奴撤围,都欢呼了起来。

    刘邦怕冒顿后悔,赶紧命令全军迅速下山撤退,而且必须做到井然有序,以防匈奴偷袭。

    天降大雾,视野不清。匈奴见汉军将士众多,而且又井然有序,也不敢上去拣点便宜。

    被围了七天七夜的刘邦总算捡回了一条老命,他的失败记录上又重重地添了一笔。

    汉朝与匈奴的第一回合较量,以汉朝的完败收场。

第56章 贯高事件() 
刘邦死里逃生,命令夏侯婴断后,防止匈奴偷袭。

    到达平城的时候,援军赶到了。冒顿见汉军人数越来越多,知道已经捞不到什么油水,于是率军退回大草原中。

    见匈奴人退走,刘邦也班师回撤,到达广武的时候,马上释放被羁押的刘敬。刘邦亲自为刘敬解开套在身上沉重的枷锁,看着刘敬蓬头垢面,刘邦心中一阵歉意:要是我早听这老头的话,不至于受败军之辱!

    为了安抚刘敬,刘邦说道:朕不听公言,招此大败,朕已经将谎报军情的使者全杀了!为了弥补朕的过失,朕赐爱卿关内侯爵,增两千户,封为建信侯,爱卿可不要怪朕啊!

    臣不敢,臣不敢!刘敬匍匐在地上,忙谢恩不迭。

    刘敬由郎中一跃成为关内侯,不到一年时间,而且不靠政绩,只凭两次谏言就平步青云,如果做官有神话,无疑应该算刘敬一份,要知道,很多人苦干狠干流血流汗,混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混到这个位置。

    刘敬趁热打铁,给刘邦献上了三个对付匈奴的策略,供其挑选。其实,说是三条供选择,有两条是废话,只是为了照顾领导的面子,故意整出来让他裁夺,这样才显得领导水平高啊!

    刘敬深谙为官之道,像他这样获得官职的人,目前为止,只此一家,别无分店,自然要更加小心翼翼。他给刘邦的三条策略中,一为发兵端了匈奴老巢,这条计策,当然毫不犹豫地被刘邦否决,以汉朝目前的实力,冒顿不来端自己的老巢那就谢天谢地了,还发兵征讨,怎么可能?二是向匈奴称臣。说实话,这一条也不是不能考虑,泱泱华夏向夷狄称臣,确实有人这么干过,比如后晋的石敬瑭就向契丹称儿皇帝。但刘邦那时代,这几乎不可能发生,虽然打了败仗,但也没到这么贱的地步!

    前两条被否决后,只剩下第三条可以选了,这也是刘敬真实的计策,它也是汉朝的第一大基本外交政策—和亲,打个比方的话,和亲政策就相当于现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那么,采用和亲政策的好处在什么地方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敬是这样解释的:把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匈奴单于碍于汉朝的面子,将以公主为阏氏,如果公主生了儿子,单于又会碍于汉朝的面子,将儿子立为单于,那么以后的儿子就是皇帝陛下您的外孙之类的亲戚,陛下再派遣道学家教他好好学习文化礼仪知识,他就能认清抢劫可耻,孝敬光荣的道理。以后汉匈再互通有无,便再也不会有战事了。

    刘敬的话,咋听下去,理确实是这么一个理儿!可仔细分析下来又不对劲。谁说公主就一定能被立为阏氏?谁说她就一定能生儿子?生了儿子能立为单于吗?当了单于就一定会规规矩矩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孝敬长辈吗?

    刘邦也不是傻子,他知道刘敬尽挑好的说,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和亲政策上,也不靠谱,但目前来讲,这也算是一个比较现实有效的政策。

    采用这个策略,一则向匈奴说明我是不想打的,你看,我都来找你联姻来了。二则也表示真要打,也好,我奉陪,不就是嫁你个女人吗?

    至于方子究竟对不对,还得看疗效。

    刘邦采纳了和亲的策略,刘敬马上说道:臣请出使匈奴,订立和亲之约!

    刘敬敢于主动深入虎穴,决不是一时冲动的,他很清楚仅靠嘴皮子那点儿功夫就封侯封地,不是什么长久的事,谁知道刘邦是不是一时冲动呢?他要觉得不值或不该的时候,找个茬什么都可以收回去!所以,该出力的时候还得出力,该冒险的时候还得冒险,最好能挨点板砖出点血让人家看到物有所值,这才保险。

    刘敬随即被赐予使者符节,带领数百人的队伍向匈奴王庭进发。

    刘邦则继续率军回撤。

    在回撤的路上,刘邦惹了一件事,差点酿成了祸端。

    刘邦路过赵国,赵王张敖本是承袭父亲张耳王爵的,功劳并不大,而且张耳曾与刘邦约为亲家,所以他一直把刘邦视作恩人。

    那时候,赵王张敖与鲁元公主还并未大婚。

    虽然还没有成亲,但他早已把刘邦视为岳父,所以准备了一套重大的欢迎仪式并出城三十里迎接他未来的岳父,张敖的态度十分恭敬。

    可刘邦被围了七天七夜,心中窝了一肚子火,早就想找个出气筒,眼见这位未来女婿唯唯诺诺的样子,心中暗骂:这种废物怎么还能做我大汉的诸侯王?

    在这一刻,连日的郁闷彻底爆发了,怒火直往脑门上扑。

    他不但对张敖的恭顺视而不见,反倒不断地找茬!

    他喋喋不休的明里暗里骂个不停。

    刘邦的骂功那可是相当有水准的,想当年他在道上混的时候,这嘴皮子功夫,可没少练过,骂起人来,可以不眠不休不打结不短路,被他骂过的人除了心灵上受到极大的创伤后,大都会在心中燃起想找块豆腐撞死的欲望。

    光骂也还难以体现刘邦的水平,据说把他惹毛了,他会一个猛虎跳墙,直接蹦到人家脖子上去,边骂边揪人耳朵,狠一点还拿牙齿咬。要是你带着帽子的话,那就更惨了,帽子一旦被他拽下来,他定然会扔在地上,踩上几脚,然后腰带一解,一泡热乎的黄汤下去,刺啦一声,你得当场吐血。如果刚好碰到他在洗脚,说不定一盆洗脚水下来,准保你从头咸到脚,拿着舌头舔舔,你还得哭丧着脸奉承他道:味道好极了!

    张敖他知道岳父好女色,特地把宠姬送给他,但刘邦领了女人却并没领情。张敖有苦难言,谁叫他是岳父呢?而且是岳父陛下呢?

    嗨,招谁惹谁了!

    其实,张敖还是没想明白,刘邦并不是生气,他是在故意找茬,他不是要侮辱赵王,他看中的是赵王的王位。

    张敖是忍下去了,可赵相贯高,赵午实在看不下去。他们原本是张耳的属下,性情豪爽,但十分冲动。

    要不是刘邦的身边守备森严,他们准提了把斧头进去把刘邦给大卸八块了。

    刘邦走后,贯高,赵午就找到赵王,说道:大王,皇帝那么对你,臣等实在受不了了。依臣之见,干脆反了他娘的!

    赵王一听这话,马上咬破手指,大声说道:你们怎么可以说这样的话?请你们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

    说罢,便拂袖而去。

    贯高看着赵王离去的背影,说道:我王,孱王也!我看我们不如自己动手,事成归赵王,事败归自己。

    此后,两人便一直积极策划砍杀刘邦的计划。

    第二年(公元前199年),刘邦再次御驾亲征到东垣攻打韩王信的残部。这一次没有匈奴铁骑的帮助,很快便将韩王信残部击溃,刘邦得胜班师回朝途中再次经过赵国。

    贯高,赵午两人得知这个消息,在柏人县迎接刘邦,他们事先准备好的行辕厕所里埋伏好了刺客,计划邀请刘邦在此留宿,等时机一到把刘邦送上西天,然后拥戴赵王为天子。

    但计划总没有变化快。

    刘邦到达柏人县后,问下属道:这是什么县?

    柏人县!

    刘邦似乎嗅到了空气中不寻常的味道,并发现了些许诡异,说道:柏人,迫人也,下令全军,今晚不在这里留宿了!

    贯高,赵午等人辛辛苦苦策划的阴谋就这样泡汤了。

    不过,贯高,赵午并未放弃,他发誓只要他还有命在,一定要为赵王讨回公道!

    但不知怎么的,贯高的仇家得知了贯高等人的阴谋,十分兴奋,便马不停蹄的向朝廷举报他们谋反的事情。

    刘邦且怒且喜,怒的是他们竟敢如此大胆,包藏祸心,喜的是终于有借口可以搞掉赵王了,说起这个平庸的女婿,他就来气,占着茅坑不拉那个啥啥的,上次故意去羞辱他,本想激怒他治他个大不敬之罪,没想到那臭小子还真能忍。刘邦对张敖打心底里不满意,要不是看着他老爹的份上,他绝不会把王位封给他。

    现在好了,张敖撞枪口上了,正中了刘邦的下怀。

    好女婿,怪不得岳父,赵国这片土地,朕早就给他物色了新主人!刘邦心里窃喜。

    刘邦随即下诏,逮捕赵王及其同谋者!

    一个都别想跑!

    赵国官员得知消息,大为惊慌,聚集在一起商量对策。

    但思来想去,也没有力量与朝廷对抗,谋反之罪只要坐实,只有死路一条,而且对于这种罪,是没有所谓的刑不上大夫的限制,狱卒们逮到这些必死无疑的人,肯定不会放过锻炼身体的好机会。进了诏狱,就意味着耻辱!

    士可杀,不可辱。

    绝望之下,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最后一种保留尊严的方式,自刎。说时迟,那时快,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