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愚配-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了风寒外加惊吓,无正经发起高烧。因为没人护理和请医生拿药,不几天就呜呼哀哉了。
无正经为人不正,他的父亲懒得打听不孝之子的死因。买了口薄棺材,把他埋在乱葬岗子上了事。
时间不长,村里传唱起一首“巧媳妇与憨丈夫”地歌谣:
人都夸那巧媳妇;巧嘴巧舌有巧眼光;巧手巧脚有巧主张。
抓一把云彩能裁衣裳,捉一线雨丝能织锦帐。
人都说那憨丈夫,憨头憨脑有憨心肠;憨胸憨背有憨力量。
巧媳妇是一面透亮的窗,憨丈夫是一道挡风的墙;
巧媳妇巧思巧想巧安排,憨丈夫憨实憨厚尽力量。
夫妻拧成一股劲,日子越过越欢畅。
正文 194 第五卷 第十章 饺子的来历 字数:3835
冬至这天,按着当地民俗,梅兰花和王仕峰一块儿包饺子吃。
一张小小的圆饺子皮,在王仕峰的大手里怎么也拿不顺溜。捏了这边漏了那边,两边都捏完了,饺子里外全是馅儿。往盖帘儿上一放,仰面朝天地躺着,舒坦得浑身没有一个折。
“看来,我不是做家务的料!”王仕峰自嘲地说。
“这怕什么?一回生,二回熟嘛!谁一下生就会!”梅兰花鼓励他说。拿起一个饺子皮,盛上馅儿,一个步逐一个步逐地示范给他看。
其实,两个人吃饭,梅兰花一人满能承担。就是吃比较麻烦的饺子,她一个人也用不了一个时辰。之所以拉着王仕峰做,目的是为了锻炼他的手指功能。都说手脑相同,手指灵活了也能促进脑部的发育。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梅兰花决不放过。
“饺子好吃是好吃,就是忒麻烦。”王仕峰一边包一边说,又一个“懒”饺子躺在了盖帘上。
“是谁发明的包饺子呢?”王仕峰望望自己包的饺子,看看梅兰花,问道。
梅兰花发现,王仕峰最近一段时间的求知欲特别强烈。他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只要梅兰花在身旁,遇到不知道的就问,见什么问什么。吃饭时,他会问“人为什么一天要吃三顿饭”?“最初的粮食种籽是怎么来的”?看见马了,他会问“马为什么不躺着睡觉”?“骡子为什么不产驹”?听见狗叫了,他会问“狗为什么汪汪叫,猫又为什么喵喵叫”?总之,都是一些刨根问底的提问。
梅兰花通过他的提问看到了他智商的提高,心里像灌满了蜜。竭尽全能地给他讲解,给他解释,举一反三,把自己这方面的所有知识毫无保留地灌输给他。
“关于发明饺子的传说,民间有好几个呢。不过。冬至吃饺子却源于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医圣张仲景。”梅兰花满脸幸福地望着王仕峰,和蔼地说。
“哦。你快给我说说吧。”王仕峰说着。依然抱着他地“躺饺子”。
梅兰花边包边说:
“饺子原名叫娇耳。”梅兰花说着。把自己刚刚包好地元宝似地小饺子托在手里。“你看。它地形状像不像人地耳朵?”
“哎。平常不注意。你这一说。还真得挺像呢。”王世峰有些惊喜。
“所以。它最初地名字叫娇耳。娇:美好、可爱。过分疼爱地意思。娇耳。可以理解为美好、可爱地耳朵。也可理解为疼爱耳朵。”梅兰花解释说。
“说它像耳朵。比喻成美好、可爱。还说得过去。疼爱就很牵强了。好好地耳朵长在脑袋上。干么需要过分地疼爱它?”王仕峰不解地说。
“你说的是好好的耳朵。娇耳起源个别的耳朵。因为个别,才有故事。听完了你就不这样想了。”梅兰花耐心开导。见王仕峰点头,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
“东汉末年,各地灾害严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阳有个名医叫张机,字仲景,自幼苦学医书,博采众长,成为中医学的奠基人。
“张仲景不仅医术高明。什么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医德高尚,无论穷人和富人,他都认真施治,挽救了无数的生命。
“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
“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过,决心救治他们。
“张仲景回到家,来求医的人很多,他忙得不可开交。但是,穷苦老百姓们那冻烂了地耳朵,时时出现在他的脑海里。给他们医治吧,烂耳的人很多。根本医治不过来。于是。他仿照在长沙地办法,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开张,无偿向穷苦的老百姓施舍药物救治冻烂了的耳朵。
“张仲景医治耳朵的药名叫去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每天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大年初一,人们在庆祝新年的同时,也庆祝烂耳朵地康复。就仿照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除夕夜里辞旧迎新的交子之时吃。
“因为这是一种新食物,人们一时还掌握不了操作技能。有那手巧的,抱出来的娇耳像个小元宝,放在盖帘上能立着。有的包得就立不住,扁扁的躺在盖帘上。”
说到这里,梅兰花用手指指王仕峰包的“躺饺子”,开玩笑说:“就像你包地这样的。”然后继续说道:“所以,人们就给这种食物起名娇耳交子和扁食。张仲景距今已近1500年,但他这祛寒娇耳汤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冬至和除夕夜里,人们必定吃饺子。为的就是永远记住和感谢张仲景的恩情。
“后来,人们用不着用娇耳来治冻烂的耳朵了,久而久之,娇耳这个名字也很少提起,就把交子的交添上个食字旁,成了现在的饺子。因为饺子好吃,营养也丰富,成了人们喜爱的食物,也就成了人们最常吃,最爱吃地食品了。”
“原来冬至吃饺子是这么来地呀!”听梅兰花讲完,王仕峰高兴得手舞足蹈。“看来。不会包饺子的还不光我一个人,要不,怎么会有扁食这个名字呢?”
故事讲完了,但饺子还没包完。王仕峰耐不住寂寞,又央梅兰花说:“你不是说关于饺子地来历和传说有好几种嘛,趁着今天包饺子。你全都说说,让人家也长长见识嘛!”
梅兰花见王仕峰说出这样的话来,心里高兴,便倾其所有,一个个地讲了起来。
“关于饺子地来历,民间还另有一则传说。”梅兰花沉浸在民间故事的暖流里:“从前,有一个皇帝,整天不理朝政,只顾寻欢作乐。朝里奸臣得宠。忠良受害。闹得国家贫穷交加,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天,人称潘素水的奸臣潘奇叩见皇上。言明他有个好主意,能使皇上长生不老。
“皇上听后,满心喜欢。忙问:潘爱卿,有何妙法,快讲与朕听!
“潘奇奏道:人若能吃百样饭,就可增寿延年成神仙。皇上可下令在各地招选名厨师,让他一日三餐做新样饭菜,不得重复。吃到百种,不就如愿以偿了吗?
“皇上听后连连点头。即下令传旨,举国招选。
“不几日,全国各地好多有名厨师陆续被选送到京城皇宫。经过殿试,手艺高的厨师董巧生被选上了。
“常言说,伴君如伴虎。董巧生也深知这个道理。他对当朝的荒淫无道十分憎恨,是因为名气太大才被当地的官僚们选进皇宫来地。殿试那天,他并没有施展出自己的全部技能,只想草草地应付一下算了。不承想却得了个魁首被留下来。
“董巧生是个诚实而又要强的人,无论什么事情。不做便罢,做就做好。他非常喜爱自己的厨师行业。面对山珍海货,心想:就是不为昏君,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也不能糟践了这些宝贵的东西。
“于是,董巧生凭着自己高超的技艺,精心研究,为皇上做了九十九个不同花样的饭菜,皇上十分满意。
“这一夜。董巧生很高兴。心想:明天早上再做一样饭就可以离开这个可恨的昏君。回家与亲人团聚了。但到了做饭地时候,他实在想不出第一百个花样来。竟不知该怎样做这最后一顿饭了。
“做不出花样来就意味着没完成皇上的旨意,是要被杀头的。他想到了自杀,想到了逃跑,还想到了毒死这个不理朝政地昏君。
“正在悲伤的时候,他看到了菜案上有些剩下的羊肉和菜,心想:横竖是个死,不如胡乱对付一样,闯过去了是自己命大;闯不过去也只有认倒霉了。便拿起刀把羊肉和菜一起剁碎,胡乱搁上调料,用白面皮包了许多小角角,然后放在开水锅里煮熟,当做最后一样饭让太监给皇上端去。
“皇上吃了几个从来没见过更没吃过的小角角,觉得很香,很合口味儿。对一旁的太监说:快去问问厨师,这叫什么名字?还要告诉他,朕喜欢吃这个,往后叫他常给朕做。
“正木呆呆坐着等死的董巧生听了太监的话,长长地叹了口气。抬头望了望案板上还剩的几个小角角,信口答道:这是民间上等食品——饺子。
“于是,皇上又留董巧生继续给他做饭。
“董巧生思念家中亲人,不愿再留在宫中,第二天便偷偷地溜走了。
“皇上知道后,大为恼火,传旨又把董巧生抓了回去。
“董巧生知道自己这一去凶多吉少,临行前,把自己在宫中研制的各种菜肴秘籍以及饺子地制作方法,统统地告诉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回到宫中以后,因为拒绝给皇上做新花样饭菜,被昏君传令处决了。
“后来,董巧生的亲朋好友为了纪念他,把他研制的菜肴秘籍及饺子的制作方法全部公布于众。因为饺子简单易学,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这样,一代一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正文 194 第五卷 第十一章 讲古励志 字数:4457
“听你这么一说,对饺子还真有了些许血淋淋的感觉呢!”梅兰花一讲完,王仕峰有些感慨地说。
“其实,这都是劳动人民对劳动者的歌颂。”梅兰花解释说。
“你说真有这回事吗?”
“传说,顾名思义,就是流传的说法。民间传说,就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对某件事迹的叙述和评价。有的以特定历史事件为基础,有的则是虚构的。”梅兰花继续解释说,“像冬至吃饺子,就是根据医圣张仲景为穷人治烂耳朵这个特定的历史事件为基础流传下来的。而董巧生创饺子,则是虚构的。因为里面连个朝代也没有,皇上也没说是谁。当故事听呗。”
“你还有这方面的故事吗?说出来,比较比较。”王仕峰认真的像个孩子一样。
“咱们县里有一个叫藏王林的村子,是吗?”
“有啊。离咱这里二十里地。村里有个小集市,挺火爆的。”
“这个藏王林和饺子还有渊源呢。”
“是吗?快说说看。”王仕峰有些急不可待。
“这是西汉末年的事。”
“嗬,一个东汉末年,一个西汉末年,看来,这饺子出在汉朝是定而无疑的事了。”王仕峰打断梅兰花的活,好像发现重大事情一样兴奋地说。
梅兰花笑笑。继续说道:“相传。西汉末年。王莽篡夺了帝位。为了斩草除根。到处追杀幼主刘秀。刘秀只身一人。被追得到处逃窜。
“一日。刘秀逃到我们这一带地大清河西岸。正要渡河东逃。不料王莽地追兵已到。他便到离清河不远地一片矮树林里躲藏了起来。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王莽地兵将围着矮树林搜查了三天三夜。刘秀也在矮树林里冻了三天三夜。等到王莽地兵将走后。一个老汉到矮树林里砍柴。才发现了他。老汉问明了情况。知道这是大汉幼主。便把他领到家中藏了起来。
“刘秀经过这一冻一饿一气。竟得了加气伤寒。一病十几天起不了炕。老汉请医抓药。精心护理。
“老汉有个女儿。名叫娇娘。长地端庄秀丽。还烧得一手好饭菜。她见父亲把大汉幼主藏在家中。又听说了刘秀地不幸遭遇。十分同情。就调着花样儿地给刘秀做着吃。
“那时候。人们地主食就是熬粥、蒸窝窝头。改善生活时就用麦子面熬糊糊、拌疙瘩、揪面片。把肉啊菜地调好了味儿。往锅里一倒。名叫味儿串。娇娘虽然聪明乖巧。也只能重复做当时那几样吃食“这样做了十几天。她觉得太单调了。一心想做出新鲜花样儿来。好增强刘秀地食欲。
“这天,是大年三十。娇娘和好了面,垛好了肉馅儿,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娇娘心想:这刘秀虽然遭难,但他毕竟是大汉幼主。来我家这十多天,吃的都是农家饭。今天是大年三十,这辞旧迎新饭难道还让他吃揪片儿?
“她看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