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升职记 >

第273部分

大明升职记-第273部分

小说: 大明升职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慈母特意叮嘱太史慈:“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于是太史慈只身驰援都昌,又从都昌突围而出向刘备求援,“冒白刃,突重围”,刘备遂派精兵三千人随太史慈一起解了都昌之围。

    不管是昌邑在还是黄县,太史慈的这段故事都是一段真正的佳话,现在史载勋用太史慈单骑驰援都昌故事来比喻柳鹏接济昌邑,柳鹏乐得都快找不到北了。

    听到如此动听的赞美之词,柳鹏不由多看了史载勋一眼,这位史载勋史举人是万历十九年的举人,而现在已经是万历四十三年,换句话说,他中举已经是二十四年前的旧事,而二十四岁的岁月足以让岁月印上太多的痕迹,现在史载勋已经是一位六七十岁的老人。

    而在史载勋的身侧,站着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眉目之间跟史载勋十分想近,必是史载勋的子侄辈。

    柳鹏笑了笑:“史老爷实在过奖了,我若是太史慈,您便是孔文举啊!”

    柳鹏或许有几分客气的意思在内,但是史载勋却是毫不客气:“一点不过奖,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

    史载勋念的这两句诗正是苏东坡的《留别登州举人》,“自非北海孔文举,谁识东莱太史慈”,史载勋这是以孔融孔文举自居。

    而柳鹏也是开心地笑了起来:“史老爷果然贯通经史,果然是名不虚传,只是说我是东莱太史慈,那还是过于抬爱,太史子义那段遗言我是印象犹新啊。”

    史载勋却是眼前一亮:“是那句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柳鹏却是摇了摇头,意味深长说道:“是吴书那一段。”

    他没说具体是吴书中的哪一段,但是史载勋贯通经史,而太史慈又是同郡名士,太史策传连同斐注自然都是倒背如流,因此他第一时间就明白柳鹏具体说的是哪一段。

    但正是因为知道柳鹏说的是哪一段,史载勋才不由微微色变。

    可若是不是他归隐读书二十余年,已经把性子都磨出来了,或许现在就不仅仅是“微微色变了”,因此他微微面色之后神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但很快就大声笑了起来:“卿吾之少友也!”

    史载勋这是真以孔融孔北海自居了,这是都昌解围之后孔融对太史慈所说的一段话,而柳鹏也大声笑道:“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柳鹏这句话同样是出自太史慈传,只是这话却是孙策收服太史慈时所说的,而史载勋也大笑起来:“我已经老朽不堪了,恐怕不能跟柳巡检共事,成就一番大业,但是……”

第452章 举贤不避亲() 
“但是……”

    史载勋的声音缓了一缓,他伸出手来向柳鹏介绍起自己身边的年轻人:“我儿史钦明现下正值当打之年,才思敏捷,贯通经史,能善能断,又是个真正的读书种子,不是老夫自夸,如果不出意外,我这个小儿子至少也是一个举人的功名!”

    柳鹏明白过来了,难怪这位平时一见面要打要骂的史老爷今天对自己格外客气,原本他是有意把自己的儿子推荐到身边,而史载勋继续说道:“柳巡检如果有意做一番事业的话,我儿子正好可以替给柳巡检作个记室……”

    柳鹏那是喜出望外:“那就多谢史老爷厚爱了,史老爷,举贤不避亲,我这边求贤若渴,除了钦明兄长之外,史老爷家中还有一位大兄,为什么不让他来帮我一起做一番大事!”

    史载勋却是笑了笑,没有回答柳鹏的问题,而是给史钦明打了一个眼色。

    史钦明算是全场之中最难堪的一个人,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父亲把自己叫过来居然是给柳鹏打下手当个记室。

    虽然说是“辅佐”柳鹏,但问题在于柳鹏现在也不过是从九品的巡检,而且他还只是吏员出身,哪怕官升得再快,路子太野,终点也不过是七品官而已。

    而史钦明自视甚高,而且正如史载勋所说的那样,只要不出意外,他肯定能拿下一个举人的功名,以后只要自己肯出仕,迟早也有一个知县、知州的好位置,可是现在自己父亲却让自己这个未来的举人老爷去随着这个小吏员出身的柳鹏干出一番事业。

    而且史钦明现在已经年近三十,而柳鹏却看起来是连二十岁都不到,这让史钦明越发感到难堪!

    老父亲这是怎么了,这样的大事怎么也要事先打个招呼让自己有所准备才好,只是现在既然事成定局,史钦明再难堪有再多的不解,还得先按照父亲的吩咐把事情办好再好:“柳少,你叫我钦明就可以了,或者呼我一声华云都可以!”

    华云是史钦明的号,他让柳鹏直呼其名的举动显然是拉近了双方的关系,而柳鹏也笑道:“钦明,你好好劝劝你兄长一起帮我干一番大事,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啊!”

    柳鹏所说确是实情,但是华钦明却说道:“柳少,倒不是我大兄想慢待柳少,而且我家中早有规矩,历代子弟只能有一个读书种子,还有一人必须经营家业教书授业!”

    史载勋补充了一句:“对,我们家向来就是这么一个规矩,我这一代虽然家道中落少时贫寒,但仍然是各有分工,我兄长教书授课是本邑名师,他从牙缝里省下钱粮供我读书,让我有机会考中举人。”

    这就是很多名门世家的自保之策,只是不同的家族各有不同,昌邑史家的政策就是一个专心教书一个潜心功名,互相扶持。

    史钦明继续说道:“我大兄也是走我大伯的那条路子,而且他乐在其中,教书育人确实是一件快事!”

    这其实算是史家对柳鹏还有所保留,但是柳鹏却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大家各有各的处世方针不能强求,而且史载勋居然把史钦明送到自己身边,那真是意外之喜。

    史载勋可以说是昌邑最传统最保守的缙绅之一,而且声望极高,对昌邑有着惊人的影响力,而现在史载勋把史钦明送到自己身边的举动,代表着整个昌邑县的缙绅都达成了联盟。

    因此柳鹏当即嚷了一声李修维的名字:“修维!”

    李修维当即抬头挺胸站了出来:“柳少,属下在!”

    柳鹏跟史钦明介绍起李修维:“钦明,这是咱们龙口接下去派到昌邑的巡防队长,你们认识一下!”

    巡防队长只是龙口体系内部的职位,但是史钦明早已经了解到龙口的武力核心就是巡防队,虽然不知道龙口的巡防队如何编成,不过每一个巡防队的队长都应当是龙口的中坚力量,而且这位李修维还是昌邑的巡防队长,那更应当好好亲近。

    因此史钦明当即跟李修维亲热地叫道:“修维老哥,以后我家里头就蒙你照顾了!”

    柳鹏却是说道:“你们就要相互照顾了,史老爷,钦明,我得把丑话说得前头,我们龙口现在用人也有规矩,史老爷把钦明推荐给我,我不胜感激,以后钦明就是我的左膀右臂,但是我们龙口用人毕竟是要有点章法的……”

    史钦明越发有些难堪,他没想到自己这个未来的举人送到柳鹏身边当个记室,柳鹏居然还跟自己谈条件挑三拣四,但这是老父亲的安排,他即使不想干,也得先干上一段时间再说。

    史载勋却是大声笑道:“好,我果然没看错人,上至省郡,下至寒门之家,都得有个章法才行!”

    柳鹏继续说道:“现在龙口有个规矩,要出来独当一面的人必须要在研习班研习一段时间,一期研习班刚好是三个月,只是修维这一期虽然快要结业,下一期还要等一等,所以就要委屈一下钦明。”

    看到自己的儿子仍然没明白,史载勋却是走到了史钦明身边附在耳边轻声说了三个字:“翰林院!”

    史钦明一开始还老大不愿意,他这个读书种子精通经史子集博物广识,根本不用进什么研习班,但是老父亲一提醒,他却是一激灵,这就是翰林馆啊!

    大明自正统以后就是“非翰林不得入阁”,只有进了翰林院才有好前程,柳鹏这个“研习班”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实质却跟翰林院十分相近,都是培育核心力量的地方,只有在研习班镀过金才能在龙口真正混得开。

    这研习班哪怕即便不是翰林院,那也得是龙口的国子监!

    姜还是老的辣!

    老父亲一提醒史钦明当即明白过来:“三个月一期?现在只剩下不到一个月了?柳少,我跟你商量一个事,我跟修维老哥一起在研习所学一学,正式研习一段时间,再读一期研习班”

    进士、举人之中最常见的就是“同年”,史钦明虽然是个读种人,但是人情世故也是极为达练,他当即就看出其中的关键,不管在研习班里面有没有收获,自己至少是多上了一批“同期”的关系。

    不过是三个月而已,自己在研习班里面多学三个月,那就等于又多上一批同期,这些同期的身份不管是柳鹏还是李修维都是没说清楚,但肯定是龙口的栋梁干将,跟他们攀上一层“同期”的身份,自己绝对不亏。

    柳鹏当即答应了下来:“只是这样就要委屈钦明,钦明你放心便是,虽然咱们龙口用人自有章法,但是能照顾到的事情,我一定尽量照顾到!”

    只是史钦明最关心的就是这个研习班的学员与学习内容,因此没多久他就找到机会逮住李修维咨询道:“老李,咱们这算是同期了吧?您跟我说一说,咱们这一期研习班到底学些什么,我前面缺了两个月的课程,肯定得补补课!”

    李修维知道自己接下去要到昌邑来担任巡防队长,能不能打开局面很大程度依靠这些昌邑缙绅的配合,因此他当即就说道:“我们研习班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只有接下去独当一面的才有资格在研习班研习……”

    而听到李修维讲到研习班的学员甚至还有柳飞的时候,史钦明惊喜莫名,他暗中想道:“这是詹事府与左右春坊官啊!”

    史钦明虽然被认为读书种子,但是他老父亲既然是个死读书的老儒,他自然不可能一心死读书,不但精通经史子集,而且对国朝典制也是了若指掌。

    詹事府与左右春坊官是什么?那自然是东宫官!这研习班就是龙口的东宫官!

    大明开国以后,东宫官自来是最吃香的,当然柳鹏年纪尚轻,虽然已经结婚还有两位正妻,但柳家的嫡子真要开蒙读书也是六七年之后的事情。

    现在柳飞地位特别超然,进入研习班能跟他一起读书那自然就是龙口的詹事府与左右春坊官,当然李修维这些粗人是不明白这个理由。

    因此史钦明的观念一下子就转换过来,他不再认为柳鹏让他到研习班研习是挑三拣四刻意为难,恰恰相反,这是特别器重他的表现。

    如果柳鹏不让他到研习班研习,而是直接派他出去独当一面,他反而感觉会放心不下,自己若是能在研习班镀上两层金,那么在龙口就没有什么人敢刻意为难自己。

    不过研习班既是翰林院,又是东宫官,那么史钦明就知道自己要端正立场,不能跟柳飞太过亲近,不然就是自寻死路。

    东宫官更要格外小心,史钦明不用翻史书,本朝就有太多太多的先例了!

    而李修维就考虑起给史钦明补课的问题:“老兄,咱们研习班讲究中西兼顾,柳少定了章程,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史钦明虽然是个读书种子,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他当即问道:“咱们研习所还教西学吗?这西学是指什么?”

第453章 莫欺少年() 
“泰西学问,气象万千,包罗万象,这其中的学问门大着!”李修维当即回答史钦明:“咱们既然是同期了,我就私下跟你多说一句,我知道老史你精通经史子集,绝对堪称大材,但是想要在我们龙口混得开,一定得多掌握几门西学才行!”

    为什么在龙口混得开必须多掌几门西学才行?史钦达没问具体怎么回事,但是他明白这肯定是柳鹏的要求,或者这是柳鹏的个人喜好。

    对于这一点他已经牢牢地记下来了,虽然他从来没学过什么“西学”,但是他却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着绝对的信心,而且也不排斥在博物学上多精通一门西学。

    他读了这么多年经史子集,博览群书目无书不阅,别说是什么“西学”,就是“北学”、“南学”也绝对不在话下。

    只是这种想法他并不会说出来,他只是继续追问起了课程的安排,接着李修维就透露了一点国史教育与东三府风土教育的细节。

    一听到这门课程是由丁子杭本人编写的材料而且框架是柳鹏定下来的,史钦明就后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