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

第8部分

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8部分

小说: 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0万份。默多克在出版业的最大成功是在英国,正是那漂亮的一击,使他创造了亿万美元的股票价值。
  “爱拼才会赢”,拼搏是一种过程,是一种境界,历经拼搏,使鲁伯特?默多克在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最大潜能,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体会着搏击长空的快感。历经拼搏的他直面人生,引吭高歌。
  第十五式 勤奋是梦想的翅膀
  [安德鲁?卡内基]1835年生于苏格兰,13岁只身闯荡美国,从一文不名的苏格兰穷小子,40年后成为富可敌国的钢铁大王。他不仅是20世纪初美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美国商业精神的创立者,也是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和个人奋斗的楷模。
  勤奋,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谁又能真正地做到勤奋,真正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懈地努力呢?有人说,我有一副聪明的大脑,什么事都能取得成功;也有人说,只要我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勤奋与否不是很重要。其实,对于每个人来说,不论你是否聪明还是你是否掌握了有效的方法和技巧,都需要勤奋来实现目标和理想,都需要勤奋做成功的基石。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至理名言:“成功是1%的天分和99%的勤奋。”可见,天分也许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勤奋。我们只习惯看到别人的成功和辉煌,看到别人的光鲜亮丽和富有,殊不知在这成功的背后,有多少勤奋、努力和汗水才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如果说成功是一张色彩绚丽的糖纸,那么包裹在这里面的就是勤奋。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幼时家里生活十分贫困,安德鲁?卡内基11岁随父迁至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勒格尼。由于家庭生活的贫困,安德鲁?卡内基13岁起便开始做工,他做过棉纺厂小工,当过邮电员。他受教育不多,但是自己拥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依靠个人的勤奋自学成才,并兴办铁路,开采石油,建造钢铁厂,终于成为亿万富翁,成就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安德鲁?卡内基的父亲威尔?卡内基以手工纺织亚麻格子布为生,母亲玛琪则以缝鞋为副业。父母虽穷,却为人正直,始终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卡内基的祖父是个性情开朗机智幽默,而又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卡内基作为长孙,以祖父的名字命名。他的外祖父是个天生的雄辩家,也是个富有才智的政治家,是当地颇为活跃的政治领袖。或许是祖辈遗传基因的作用,卡内基自小就勤奋向上乐观进取,这对他一生的影响极大。
  在卡内基出生的第二年,父亲用积攒的钱添置了3台纺织机,并雇佣了几名工人。家中境况有所好转,全家搬进了一幢有小阁楼的平房里。卡内基从小就很勤快,经常帮家里做事。由于没有自来水,他起床后,挑上一副大水桶,去附近的一口井边排队打水。打完水后,才吃早饭、上学。晚上回来要帮母亲做活,同时心里还需默诵着在学校学到的诗和文章。
  1843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了丹弗姆林。手工纺织业不堪蒸汽机的冲击,日渐衰颓,纷纷破产。卡内基一家的生活也每况愈下,帮工被解雇,织机被变卖。母亲只有开一间小铺子,以维持生计。由于1846年的欧洲大饥荒和1847年的英国经济危机,卡内基一家实在熬不下去了,于是写信给前几年移居美国的两位姨妈,表示也要举家前往美国。两位姨妈回信说,眼下就业机会很多,正是赴美的良机,希望他们快去。

  第22节:第三招天道酬勤(3)

  卡内基全家来到美国以后,父亲又操起老本行织起了桌布和餐巾,并且自己去沿街叫卖,挨门兜售。尽管如此,赚的钱远不够一家。母亲以缝鞋为副业,经常缝到深更半夜,而卡内基和弟弟汤姆呆在一旁帮忙。就这样,一家人每周只赚5美元,日子过得相当清苦。
  为了给父母分忧,年幼的卡内基进了一家纺织厂做了一名童工,周薪只有1美元20美分。后来,他又干起了挣钱稍多一点的工作:烧锅炉和在油池里浸纱管。油池里的气味令人作呕,灼热的锅炉使他汗流浃背,但卡内基还是咬着牙坚持干下去。当然,他并不甘心如此潦倒一生,而要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在卡内基14岁的时候,他在匹兹堡市的大卫电报公司找到一个送电报的差事。为了胜任这个工作,在短短一星期内,卡内基由完全不熟悉匹兹堡市区的街道到对这里的任何一个小角落都了如指掌。他每天都提早一小时到达公司,打扫完办公室后,他就悄悄跑到电报房学习发电报。他非常珍惜这个秘密学习机会,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很快就熟练掌握了收发电报的技术。卡内基对工作的勤奋,颇得总经理的赏识。一个月末的一天下午,卡内基被单独留了下来。当他跨进总经理办公室时,心里七上八下,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工作中有什么疏忽,做错了事。但大卫总经理却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比其他人更努力、更勤快,所以从这个月开始给你单独加薪。”卡内基高兴得差点哭出来。他领了13。5美元,比上个月多出2。25美元。对年仅15岁的贫苦少年来说,这是笔巨款。
  当时的电报作为先进的通讯工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每天走街串巷送电报,滴滴答答拍电报的生活,卡内基就像进了一所学校。他熟悉每一家公司的名称和特点,了解各公司间的经济关系及业务往来。日积月累之中,他熟读了这无形的商业百科全书,这使他在日后的事业中获益匪浅。
  由于聪明勤勉,加上在送信期间苦练出的高超的电报技术,1853年,他被宾夕法尼亚州铁路公司聘为职员,一待就是十年。十年的工作使卡内基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尤为重要的是他在工作中掌握了现代化大企业的管理技巧。他24岁就升任该公司的西部管区主任。
  他抓住时机参与投资,牛刀小试频频得手,慢慢地积累了一些资金,为他以后开办自己的公司奠定了经济基础。1856年,卡内基在斯考特的劝说下买了10股亚当斯快运公司的股票,共计600美元。而当时,卡内基的积蓄一共才不超过60美元,但他分析认为亚当斯快运公司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公司,于是与母亲商量,把房屋作为抵押来换取贷款。果然不久后,一张10美元的红利支票就送到了卡内基的手上,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股票投资,可以说是初战告捷。
  随后,卡内基将卧铺车的发明者伍德拉夫引见到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建立了一家火车卧铺车厢制造公司,自己通过借贷投资买下该公司八分之一的股份。一年之间,这项投资便为卡内基赢得了5000美元的红利,是所投资金的25倍!卡内基抓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鸡”,到1863年,年仅28岁的卡内基已是股票投资行业的行家。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资本和货币资本后,1865年,卡内基果断地辞掉了铁路公司的职务,一心一意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他创办了匹兹堡铁路公司、火车头制造厂以及铁路制造厂,并开办了炼铁厂,开始涉足钢铁行业。
  卡内基分析了当时美国钢铁业的现状,他发现传统钢铁行业的生产过于零散,从采矿、炼铁到制成铁板、铁轨等成品,一个环节就有一个厂家,这样层层地收取利润,使成品的价格大大提高。要想降低成本,只有跳过一个个的中间环节,建立一个囊括整个生产过程的供、产、销一体化的公司,卡内基决心建立这样一个面目全新的现代化钢铁公司。
  有了明确的构想,卡内基开始了考察工作。他发现,成本低廉的酸性转炉炼钢法已经发明,他特地亲赴英国考察了发明者贝西默在生产中运用该法的实际情况。其次,美国的钢铁市场十分广阔,供不应求。而铁矿在美国极为丰富,密执安大铁矿已进入大规模开采阶段。再次,就财力而言,卡内基已拥有数十万美元的股票及其他财产,他决定改变四处投资的老办法,将资金集中到钢铁事业中来。最令卡内基信心十足的是他在钢铁公司10余年间所掌握的管理大企业的本领。于是,到1873年底,他终于与人合伙创办了卡内基—麦坎德里斯钢铁公司。公司共有资本75万美元。卡内基投资25万美元,是最大的股东。在随后的20多年间,卡内基使自己的财富增加了几十倍。

  第23节:第三招天道酬勤(4)

  1881年,卡内基实现了童年的梦想,与弟弟汤姆一起成立了卡内基兄弟公司,其钢铁产量占美国的1/37。1892年,卡内基把卡内基兄弟公司与另两家公司合并,组成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钢铁帝国——卡内基钢铁公司。他终于攀上了自己事业的顶峰,成了名副其实的钢铁大亨。他与洛克菲勒、摩根并立,是当时美国经济界的三大巨头之一。
  卡内基的成功关键在于他的勤奋。从他的贫困的家庭背景和艰难的创业过程中,我们看不到他有什么优势,他所拥有的就只是勤奋的精神,勤奋改变了卡内基的命运,实现了他的梦想。
  勤奋是梦想的翅膀,在漫漫创业长路中必须为自己的梦想保重自己,必须深知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一个人就像船上的领航员,在湍急的漩涡风浪里,要不停修正航向。对勤奋者而言,到处都是路,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最关键的时候不能停止前进,等到水退了,就要看清楚,哪儿是浅滩,哪儿是岩石,这一切必须计算到并且及时绕过去。不能懒惰地躺在甲板上晒太阳,等待水位自动降低,大浪自动落下,否则到时搁浅的是梦想,晒干的是我们既定的人生目标。
  第十六式 吃苦耐劳,以勤补拙
  [王永庆]1954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王永庆在台湾的富豪榜上雄居首席,在世界化学工业界居于“50强”之列,是我国台湾省惟一进入“世界化工企业50强”的企业王。其麾下的台塑集团已经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下辖台湾塑胶公司等9家公司,员工7万多人,资产总额达1。5万亿新台币,形成了名副其实的庞大“王国”。
  古人说过:“天生我才必有用。”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的专长都大不相同。虽然自己天生就不如人,但是只要用心来学,终究可以开拓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世界著名的“塑料大王”王永庆通过自己刻苦耐劳的打拼,终究到达自我顶峰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好的环境和条件;只要不怕苦;“一勤天下无难事”;任何不可能的事,都将变成可能。
  王永庆并没读过多少书,从小在米店当学徒,后来一步步发迹,成为闻名世界的“塑料大王”。那么,王永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四个字——“吃苦耐劳”。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932年,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当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当时,一些老字号的米店占据了周围大部分的市场,而王永庆的米店因规模小、资金少,没法做大宗买卖。若专门搞零售吧,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经营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没有人愿意到他这一地角偏僻的米店买米。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感觉到要想米店在市场上立足,自己就必须具有一些别人没做到或做不到的优势才行。仔细思考之后,王永庆很快从提高米的质量和周到的服务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纪30年代的台湾,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铺放在马路上晒干,然后脱粒。沙子、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人们在做米饭之前,都要经过一道淘米的程序,多有不便,但买卖双方对此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王永庆却从这一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带领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出售。这样,王永庆米店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深受顾客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第24节:第三招天道酬勤(5)

  王永庆在提高大米质量的同时,在服务上也更进一步。当时,人们都是自己前来买米,自己运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