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下圣坛的周恩来-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地只穿件汗衫或圆领衫,赤脚踩双凉鞋。但电铃一响,就赶紧穿制服,全身严整地去
见总理。
记得有次热浪袭击北京,热得人要死要活,张开嘴喘气。总理开会回来,汗水湿了
全身。他匆匆去冲凉,从卫生间出来,已,经又是全身披挂,制服领扣都系严了。在办
公桌前坐下,还认真戴上工作袖套。
我们帮他开了电扇,电扇前还放盆凉水。但那风仍然是灼人的热风,总理刚坐下,
汗水已经又流出来。
“总理,”我终于忍耐不住,打断他的办公:“我想给您提条意见。”
“噢?”总理抬起头,由于汗水不断被电扇风吹干,脸上变得粘湿;他认真望住我:
“说吧,有什么意见?”
“天气这么热,”我朝办公室外望一眼,在聒耳的蝉鸣声中,空气热得浮动波颤,
“你不脱外衣,我们也就不好脱,太受罪了,影响办公啊。”
邓大姐很少有地也走进了总理办公室,支持我的意见:“是啊,这么热。你那是干
吗呀?又是背心又是衬衫,外边还要套制服,穿那么多!”
总理打量自己:“我觉得还可以……问题不大。”
“等觉出不可以就晚了。再说,大家都捂着……”
“你们可以脱,不要跟我比。”总理还不肯放弃“形象”。
“你不脱,我们怎么好脱呢?”我拿定主意要让总理解脱些,轻松些,“在家里又
没什么影响问题,完全没必要受那个热罪……”
这时,许多秘书和卫士也进来劝说,提意见。总理见众口一词,才勉强动手去解领
扣、衣扣。
从这天开始,总理在办公室才不再坚持穿制服,穿上了汗衫或香港衫,但他一次也
不穿圆领衫,更不肯赤脚穿凉鞋。
记得1954年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来华访问,天气热得厉害,艾德礼穿上了短袖衫,
总理却仍然保持他的礼貌,整整齐齐地穿:着制服,并且认真扣严了领扣和每一颗纽扣。
总理在公开场合一直严整地穿制服,偶尔在游览时穿过西服;他有一身西服,基本
没怎么穿,好象只在日内瓦会议和出访非洲时穿过那么几次。
总理自己礼貌严整,对周围人也这样要求。有次,某国大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总
理去参加了。虽然时值盛夏,总理依然制服加身,严格齐整。他向使馆内走去时,目光
在跟随的政府官员中一扫。政府官员受总理影响,也都注意外事活动中的形象,个个衣
冠楚楚。唯有黄炎培老先生不大在意,穿着一条西装短裤就来了。
总理招招手,叫来礼宾司一位同志,小声吩咐:“你去提醒黄老,怎么穿短裤来了?
主人会误以为对他们不尊重。你请他赶紧换条长裤再来。”
但是,这种礼貌要求也有不得不放一边的时候。
总理出访越南,胡志明主席到他下榻处来看望。面对闪光灯和照相机镜头时,胡志
明脚踏“陆海空”胶鞋,身穿制服,保持了他平日的形象。记者拍照一结束,胡志明马
上脱衣换绸衫,一边催促:“都快把制服脱掉,我先脱。”他特意关照老朋友周恩来:
“我知道你礼貌多,可也得分在哪儿。到这儿就是到家了,没那么多礼。”
胡志明历来没那么多“礼”,在他的总统府里也是这样,新闻记者一拍照完,他就
忙脱衣服,宽松一下自己。周恩来出访的原则是“客随主便”,到这里也就只能随胡志
明紧着脱制服了。
回国后,这个故事从我们3组传到1组(负责毛泽东的卫士组叫1组,刘少奇的为2组,
周思来的为3组),又传到毛泽东耳朵里。毛泽东听后一笑:“恩来也能被脱了制服。”
毛泽东进城27年,在我的记忆里只去过西花厅一次,小坐片刻就走了。他习惯召人
来,没有或极少有串门的时候。他见到的周恩来自然都是“制服形象”,不能想象他还
会在外事活动中被动员脱下衣服。
也巧了,周思来访问过越南,胡志明又来访问北京,也赶上个大热天。毛泽东一候
拍照告一段落就脱衣服,一边脱一边催促胡志明:“脱脱,到我这里来就是到家了,放
开些,随便。”
那天也确实闷热,毛泽东脱得剩下个背心时,仍在催促胡志明:“脱脱,脱光了谈
话舒服。”
胡志明脱下制服就想停,见毛泽东脱得剩个背心,只好继续脱。等他只剩件背心时,
毛泽东已经光了膀子,笑着催促:“都脱了。到家了,随便。”
胡志明怔了一下,手抚长须呵呵笑了。他笑起来很像孩子。把手中的折叠扇用力合
上,客随主便,一下子脱光了膀子,两位领袖人物就这么光着膀子高谈阔论天下大事。
这件事传到总理耳中,我们开玩笑说:“幸亏总理没去,总理要是去了可该怎么
办?”
总理只是笑,未了说一句:“也许就谁都不用脱了。”
总理穿衣还有个大讲究,是只有我们这些身边人才知道的,外界难以知晓。就是讲
究保密,有时甚至是“严格保密”。
从莫斯科到阿尔及尔,从日内瓦到雅加达,许多国家的服务员都知道周思来总理有
个皮箱子,警卫人员看守很严,里边不知藏有多少重大机密或钱财。特别是到第三世界
国家,一旦决定给他们援助,有的服务员就指指那箱子,悄悄问我们的同志:“你们援
助我们的钱都锁在那个箱子里面吧?”
每逢这时,我们只能笑着摇摇头,但马上又感慨万千地点点头,心里别有一番酸涩
的滋味。实在说,给他们的每一项援助,都与这个皮箱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这其实是总理的行李箱,里边装有他的生活用品。
有一条总理在家使用的棉被。这是出于卫生和安全上的考虑,也是因为总理用惯了
自己的被子,所以出国不使用宾馆的高级被褥。总理这条被子的被面是绿色平纹布,被
里是粗糙的白市布,中间一个薄薄的棉花套。还有个养麦皮枕头,进城后始终是这个枕
头,很旧了。
有件睡衣,进城时就穿着,早磨光了绒毛。由于总理睡前有办公习惯,背部着床多,
所以那里首先磨薄磨破。先破小洞,我们就动手补,渐渐磨成大洞,补不胜补,就将整
个后背换掉,破了再补,补丁摞补丁,一直穿到去世也舍不得买新的。
有三双袜子,没一双不带补丁,特别是脚掌部分,几乎每星期都要由我们拿去补一
次两次。卫士成习惯了,总理一上床,就检查他的袜子,发现新洞,马上拿走去补。第
二天早晨再提着袜子进来交给总理穿。这种情况直到有了尼龙袜子后才稍好些。尼龙袜
子结实,不那么容易破。
总理的毛巾更不好见人。擦脸巾磨得没了绒毛,渐渐像了纱布,渐渐磨出洞,洞越
来越大时,总理就将毛巾从中间剪开,将两边换到中间对缝起来继续用。因为毛巾都是
中间使用多,先磨破,而两边很少磨损。
总理的擦脚巾更不好说,是用废纱布缝起来当脚巾,几十年就是这样用纱布。
总理用的牙杯上,印有“保家卫国”,这个牙杯用到去世。无须多说,“保家卫国”
4个字,就说明了这个杯子的年头和质量。
总理使用的是猪鬃牙刷,白玉牙膏,力士牌香皂。那时的力士牌香皂没有香味,碱
性大,我曾帮他买过一块檀香皂,结果挨了顿批:“你是不是还想买些香水头油回来?”
从此,再没人干这种“讨人厌”、“讨人嫌”的傻事。
总理的内衣内裤,件件补丁摞补丁。因为怕国外有传染病,我们要保证总理的安全,
所以他的内衣内裤不能拿到街上去洗。何况总理的内衣裤补丁那么多,拿出去影响未必
好。万一是用搅洗机,这样的衣服肯定会被搅破。在家我们可以帮总理洗衣,在国宾馆
显然没办法,没法拿出去晾晒,万一被照张相,还不知会引出什么故事来?所以,出国
就只能交大使馆,请馆里的女同志帮忙洗。每逢这时,都是大使夫人亲自动手为总理洗,
许多大使夫人都是边洗边哭。记得总理在马里访问时,大使赖亚力的夫人看到总理穿的
衣服,有的补丁摞补丁,有的布都糟了,稍一用力就破个洞;所有这些衬衣,只有领口
袖口是换了新,露在外面一圈不会被人发现里面的内衣破旧成什么样。她一边洗一边流
眼泪,轻轻喃出几声“总理……”就是说不出一句完整话。
作为我们一个六七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的总理,穿这样破旧的衣服,叫外国服务员看
到了会怎么议论?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国情,和我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也不同,难免不理
解,所以还是向他们严格保密为好。所以,每天早晨总理一起床,首先由我们的卫士进
去,该收的收,该藏的藏,行李箱锁严实了,才放服务员进。到了晚上,总理再休息时,
才开锁取出卧具、牙具和衣物。
服务员见不到开箱子,自然以为里面都是贵重之物。但是,以总理为代表,中国人
民正是这样节俭奋斗,才尽自己所能省出了钱物支援那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民。
当然,对于那个年代的许多援助应当怎样评论?要有具体的分析,不能一概肯定,
也不应一概否定。但其基本说法没错:援助是相互的。
总理的节俭不只表现在“补丁”上,主要还是脑子里时时想着。
他的毛巾磨破了中间部分,就剪开来将两边缝到中间用。毛泽东也是这样。总理还
有个特点。我们用破两三条毛巾,他的毛巾才磨破。我们都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就是总
理从来不两手抓了毛巾用力拧干,只是用两手合力挤出毛巾里的水。这样毛巾虽然不会
挤干,擦着不如拧干的毛巾舒服,但挤毛巾不会挤断纤维,而拧毛巾会拧断纤维,这是
总理讲给我们的道理,所以他的毛巾使用时间长。
他每次刷过牙,总要多甩一阵牙刷。我们纳闷,先后有几位同志问:“总理,你刷
牙怎么没完没了甩牙刷牙杯呀?”总理笑着问:“你看牙刷上的猪鬃怎么扎在牙刷把上
的?”
“当然是用线扎上去的。”
“水不甩尽就会把线沤断的。”总理笑着解释,“而且,这么甩一甩也是运动,一
举两得,何乐不为?”
总理对于他的制服,很讲究,不允许有补丁。这么大个国家的总理,穿着补丁衣服
会客显然不好。所以,他对衣服穿用都很仔细,减少磨损。比如办公,一定要戴袖套,
他每天批阅公文常在10个小时以上,袖底很容易磨破。即便戴着袖套,每件衣服最先磨
破的仍然是袖底部位。既不能丢弃旧衣,又不能带补丁,这时总理就把衣服交我拿到王
府井去织补。富有经验的老师傅们采用织补的办法,衣服补好了,还不会叫人一眼看出
补丁。
对于内衣内裤,总理不大讲究补丁的形状用料,但是,袖口领口是一定要搞好的。
有的确良布后,我曾建议把总理磨破衣领或磨得已经毛边了的衣领,都换成的确良衣领,
总理对这个建议很满意,表扬我:“既节约,又能较好地保证我们中国人的脸孔。”
对自己人,总理不在乎“脸孔”。每次出国,大使馆都是提个漂亮的小皮箱,把总
理的换洗衣服装走。洗净晒干后,再用漂亮的小皮箱装回来。
1963年底到1964年初,总理计划出访欧、亚、非的19个国家,后因乌干达政局动荡,
减为访问14国。当年这是一次很有国际影响的出访。
记得到了埃及,大使馆来人,也是用漂亮的皮箱把总理的换洗衣服装走了。送还衣
服时,陈家康大使的夫人徐克立亲自来到宾馆,一见当时的卫士长成元功,就开始发火:
“你们简直不象话!”原来,她也是亲自为总理洗了衣服。她不是边洗边哭,而是边洗
边难过,边上火,现在抖开总理的旧衣服朝着成元功发作了::你看看,你们都看看2
这种旧衣服,连我们使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谁再穿,你们就叫总理穿这样的衣服?太不
象话了!”
成元功苦笑说:“我们不想给他做新衣服吗?可你能说服了他吗?”
“那不行,后面还要走好多国家呢,我们六七亿人口的大国,总理穿这样的衣服怎
么行呢?”徐克立从包里取出三件外国衬衫,说:“我和老陈用自己的钱买了3件衬衫,
我们知道总理的习惯,这不是花公家,算我们送他的还不行吗?”
徐克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她知道总理从不肯让公家花钱,不要出国补助,她可
不知道总理对衣装的第一要求应是能表现出中国人的脸孔,怎么可能接受外国衬衫呢?
但我们跟她讲不明白,
最简单的办法还是叫她自己去碰碰壁:“那最好你自己去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