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 >

第12部分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第12部分

小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 法尊法师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庚二、依止后世安乐方便

 

第二、习近后世安乐方便分二:

 

辛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归依

辛二、一切善乐所有根本发深忍信

 

辛一、趣入圣教最胜之门净修归依

 

初中分四:

 

壬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归依

壬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

 

壬一、由依何事为皈依因

 

因虽多种,然于此中是如前说。于现法中速死不住,死殁之后,于所生处亦无自在,是为诸业他自在转。其业亦如入行论云:‘如黑暗依阴云中,刹那电闪极明显,如是佛力百道中,世间福慧略发起,由是其善唯羸劣,恒作重罪极强猛。’诸白净业势力微劣,诸黑恶业至极强力,故堕恶趣。由思此理,起大畏怖,次令发生求依之心。犹如《陈那菩萨》云:‘安住无边底,生死大海中,贪等极暴恶,大鲸嚼其身,今当归依谁?’总为二事─由恶趣等自生怖畏;深信三宝,有从彼中救护堪能。故若此二唯有虚言,则其归依亦同于彼。若此二因,坚固猛利,则其归依亦能变意─故应励力勤修二因。

 

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

 

第二、由依彼故所皈之境分二:

 

癸一、正明其境

癸二、应归依此之因相

 

癸一、正明其境

 

如百五十颂云:‘若谁一切过,毕竟皆永无,若是一切种,一切德依处。设是有心者,即应归依此,赞此恭敬此,应住其圣教。’谓若有一能辨是依、非依慧者,理应归依《无欺归处佛》、《薄伽梵》,由此亦表法及僧宝,如归依七十颂云:‘佛法及僧伽,是求脱者依’。

 

癸二、应归依此之因相

 

应归之相分四:

 

初者,谓自即是极调善性,已能证得无畏位故,若未得此则如倒者依于倒者,不能从其一切畏中救护他故。

 

第二者,谓于一切种度所化机善方便故,此若无者,纵往归依,亦不能办所求事故。

 

第三者,谓具大悲故,此若无者,虽趣归依不救护故。

 

第四者,谓以一切财而兴供养,未将为喜,要以正行而修供养乃生喜故,此若无者则定顾视先有恩惠,不与一切作归处故。总之自正解脱一切怖畏,善巧于畏度他方便,普于一切无其亲疏大悲遍转,普利一切有恩无恩是应归处,此亦唯佛方有非自在等,故佛即是所归依处。由如是故,佛所说法,佛弟子众皆可归依。由是苦于摄分所说此诸理上,能引定解,专心依仰,必无不救;故应至心发起定解。由能救自二种因中,外支或因无所缺少,大师已成,然是内支,未能实心持为归依而苦恼故,是故应知,虽未请求,由大悲引而作助伴,复无懈怠,无比胜妙真归依处现前安住为自作怙,故应归此。赞应赞云:‘自宣我是汝,无怙者助伴,由大悲抱持,一切诸众生。大师具大悲,有愍愿哀愍,勤此无懈怠,有谁与尊等。汝是诸有情,依怙总胜亲,不求尊为依,故众生沉溺。若正受何法,下者亦获利,能利他诸法,除尊非余知。一切外支力,尊已正成办,由内力未全,愚夫而受苦’。

 

壬三、由何道理而正皈依

 

第三、由何道理而归依者。摄抉择中略说四事:

 

癸一、知功德

癸二、知差别

癸三、自誓受

癸四、不言有余而正皈依

 

癸一、知功德而皈依者,须能忆念皈处功德。

 

其中有三:

 

子一、佛功德

子二、法功德

子三、僧功德

 

子一、佛功德

 

今初分四:身功德者。谓正思念诸佛相好。此亦应如喻赞所说而忆念之。如云:‘相庄严尊身,殊妙眼甘露,如无云秋空,以星聚庄严。《能仁》具金色,法衣端严覆,等同金山顶,为霞云缚缠。尊怙无严饰,面轮极光满,离云满月轮,亦莫能及此。尊口妙莲花,与莲日开放,蜂见疑莲华,当如悬索转。尊面具金色,洁白齿端严,如净秋月光,照入金山隙。应供尊右手,为轮相殊饰,由以手安慰,生死所怖人。能仁游行时,双足如妙莲,印画此地上,莲华何能严’?

 

语功德者。谓随世界所有有情,同于一时各各申一异类请问,能由刹那心相应慧悉皆摄持,以一言音答一切问,彼等亦能各随自音而生悟解。应思惟此希有道理,如谛者品云:‘若诸有情于一时,发多定语而请问,一刹那心遍证知,由一音酬各各问。由是应知胜导师宣说梵音于世间,此能善转正法轮,尽诸人天苦边际。’又如百五十颂云:‘观尊面可爱,从彼闻此等,极和美言音,如月注甘露。尊语能静息,贪尘如雨云,拔除嗔毒蛇,等同妙翅鸟。摧坏极无知,翳障如日光,由摧我慢山,故亦等金刚。见义故无欺,无过故随顺,善缀故易解,尊语具善说。且初闻尊语,能慰闻者意,次若正思惟,亦除诸贪痴,庆忍诸匮乏,亦放逸者归,令乐者厌离,尊语相称转。能生智者喜,能增中者慧,能摧下者翳,此语利众生。’应如是念。

 

意德分二。智功德者,谓于如所有性、尽所有性,一切所知,如观掌中庵摩洛迦,智无碍转,能仁智遍一切所知。除佛余者,所知宽广,智量狭小悉不能遍。如赞应赞云:‘唯尊智能遍,一切所知事,除尊余一切,唯所知宽广。’又云:‘世尊堕时法,一切种生本,如掌中酸果,是尊意行境。诸法动非动,若一若种种,如风行于空,尊意无所碍。’无如是念。

 

悲功德者,如诸有情为烦恼缚,无所自在,能仁亦为大悲系缚无所自在,是故若见诸苦众生常起大悲恒无间断。如百五十颂云:‘此一切众生,惑缚无差别,尊为解众生,烦恼长悲缚,为应先礼尊,为先礼大悲,尊知生死过,令如此久住。’谛者品亦云:‘若见痴黑暗,常覆众生心,陷入生死狱,胜仙发悲心。’又云:‘若见欲蔽意,大爱常耽境,堕爱贪大海,胜者发大悲。见烦惑众生,多病忧逼恼,为除众苦故,十力生大悲。能仁常起悲,终无不起时,住众生意乐,故佛无过失。’应随忆念。

 

业功德者。谓身语意业,由其任运无间二相而正饶益一切有情。此复由于所化之别,堪引化者,能仁无不令其所化会遇圆满,远离衰损,定作一切所应作事。如百五十颂云:‘尊说摧烦恼,显示魔谄动,说生死苦性,亦示无畏所。思利大悲者,凡能利有情,此事尊未行,岂有此余事?’赞应赞云:‘尊未度众生,何有是衰损?未令世间会,岂有此盛事?’应忆念之。此是略说念佛道理。若由种种门中忆念,亦由多门能发净信。若能数数忆念思惟,则势猛利常恒相续。余二宝德亦复如是。由如是修,若善了解,则诸经论多是开示三归功德,此等皆能现为教授。

 

念观察修,皆是分别,于修行时,而弃舍者,是遮此等集聚资粮。净治罪障非一门径,故于暇身,摄取无量坚实心藏,应当了知为大障碍。此等若作常时修持,心随修转,故于初时修心稍难,后时于彼能任运转。又若能念:愿我当得如所随念如是佛者,是发菩提心。一切昼夜恒得见佛,于临终时任生何苦,然随念佛终不退失。三摩地王经云:‘教汝应悟解,如人多观察,由住彼观察,心能如是趣。如是念能仁,佛身无量智,常能修随念,心趣注于此。

 

此行坐住时,欣乐善士智,欲我成无上,胜世愿菩提。’又云:‘清净身语意,常赞佛胜德,如是修心续,昼夜见世依,若时病不安,受其至死苦,不退失念佛,苦受莫能夺。’《博朵瓦》云:‘若数数思渐能深信,渐净相续,能得加持,由于此上获得定解,故能由其诚心归依。若于所学能正习学,则一切事悉成佛法。吾等对于诸佛妙智,尚不计为准洽占卜。’此复说云:‘譬如有一准利卜士,说云我知汝于今年无诸灾患,则心安泰。彼若说云,今岁有灾,应行此事,彼事莫为,则励力为。若未能办心则不安,起是念云:彼作是说,我未能办。若佛制云,此此应断、此此应行,岂置心耶?若未能办,岂忧虑耶?反作是言,诸教法中,虽如彼说,然由现在,若时若处,不能实行。须如是行,轻弃佛语,虽住自知。’若不观察,随心爱乐,唯乱于言。若非尔者,内返其意,详细观察,极为谛实,故当数数思佛功德,励力引发至心定解。此若生者,则于佛所从生之法及修法众亦能发起如是定解,是则归依至于扼要,此若无者即能转变心意归依且无生处,况诸余道。

 

子二、法功德

 

法功德者。谓由敬佛而为因缘,应作是念;佛具无边功德者,是由证修灭道二谛,除过引德,以为自性教证二法而得生起。如正摄法经云:‘诸佛世尊所有无边无际功德,从法生起,受行法分,法所化现,法为其主,从法出生。正法行境,依于正法,法所成办’。

 

子三、僧功德

 

僧功德中。正谓诸圣补特伽罗,此亦由念正法功德,由其如理修行门中,而为忆念。正摄法经云:‘于诸僧伽应如是念:谓说正法,受行正法,思惟正法;是正法田,受持正法。依止于法,供养于法,作法事业,法为行境,法行圆满。自性正直,自性清净;法性哀愍,成就悲愍。常以远离为所行境,恒趣向法,常白净行’。

 

癸二、知差别

 

由知差别而归依者。如摄分说,由知三宝内互差别而正归依。此中分六:相差别者,现等菩提是佛宝相,即彼证果是法宝相,由他教授而正修行是僧宝相。业差别者,如其次第,善转教业,断烦恼苦所缘为业,勇猛增长业。信解差别者,如其次第,应树亲近承事信解,应树希求证得信解,应树和合同一法性共住信解。修行差别者,如其次第,应修供养承事正行,应修瑜伽方便正行,应修共受财法正行。随念差别者,谓应别念三宝功德,如云:‘谓是世尊等。’生福差别者,谓依补特伽罗及法增上,生最胜福。佛及僧二是依初义,此复依一补特伽罗及依众多补特伽罗生长福德,以于僧伽定有四故。

 

癸三、自誓受

 

由自誓受而归依者,谓由誓受依佛为师,依般涅槃为正修法,归依僧伽为修助伴。由如是门而正归依,如毗奈耶广释中说。

 

癸四、不言有余而正皈依

 

由不言余而归依者。谓由了知内外大师及其教法,诸学法者所有胜劣,唯于三宝执为归处,不执与此相违师等是所应归。此二所有差别之中,师差别者,谓佛圆满无边功德,所余大师与此相违。殊胜赞云:‘我舍诸余师,我归依世尊。此何故为尊?无过具功德。’又云:‘于余外道教,如如善思惟,如是如是我,心信于依怙。如是非遍智,宗过坏其心;心坏者不见,无过大师尊。’教差别者,谓佛圣教由安稳道得安乐果,息生死流,净诸烦恼,终不欺罔。乐解脱者,唯一善妙,清净罪恶,外道教法与此相违。如殊胜赞云:‘何故由尊教,安乐得安乐,故于说法狮,尊教此众生。’赞应赞亦云:‘谓应趣应遮,清净及杂染,此是雄尊语,与余言差别。此纯显真如,彼唯欺罔法,尊语与余言,除此须何殊?此专一妙善,彼唯障碍法,尊语与余言,除此有何别?由彼染极染,由此能清净,此即依怙语,与余言差别。’僧伽差别由此能知。

 

壬四、既皈依已所学次第

 

第四、既归依已,所学次第。分二:

 

癸一、摄分中出

癸二、教授中出

 

癸一、摄分中出

 

初中有二四聚。初四聚中,亲近善士者,谓如前说善知识者,乃是一切功德依处。观见是已而正亲近,由归依佛即是归依示道大师,随顺此之正行,即是亲近示道师故。听闻正法及如理作意者,随其所应,谓当听闻若佛所说、若佛弟子所说法教诸契经等,及若作意何种所缘能息烦恼,即应作意。由归依法,于教证法,应当现证,此即是彼随顺行故。法随法行者,谓应随顺般涅槃法而修正行。由归依僧,于趣涅槃补特伽罗应执为伴,其随顺行,谓应与诸趣解脱者共同学故。

 

第二四聚中,诸根不掉者,谓根于境放散之后,意亦随逐于境掉动,深见过患令意厌舍。受学学处者,谓随力受学佛制学处。悲愍有情者,谓佛圣教由悲差别,故归依此。于诸有情,亦应悲愍断除损害。应时时间于三宝所勤修供养者,谓应日日供养三宝。

 

癸二、教授中出

 

第二、教授中出分二:

 

子一、别学

子二、共学

 

子一、别学

 

初中分二:

 

丑一、遮止应学

丑二、修行应学

 

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