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第32部分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会谈后,周恩来接受了美国《民族》周刊记者访问,表 示:“为了缓和台湾地区的紧张局势,中国提议和美国坐下来谈 判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政府的态度博得了国际舆论的好评,同时也使美国政府 作出了迅速反应。4月26日,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愿 意同中共举行双边会谈。后经英国穿针引线,开始了中美大使级 会谈。会谈虽然没有在台湾等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对缓和 台湾地区紧张形势,促成中美双方的相互了解起了积极的作用。
  中美大使在日内瓦会谈,蒋介石极为不安。
  有一次,他在接见美国合众通讯社社长时,说道: “本人坦白认为:自由世界在亚洲冷战中,正遭遇失败。很 不幸的,至少在亚洲,自由世界的外交已造成一种支持与鼓励中 立主义的印象。……今日所谓中立主义,一方面使共产集团之收 获益臻巩固,而另一方面使俄共政治经济的邪恶势力之渗透发 展,较前更为容易。而其最大作用,就是可使自由亚洲人民对于 西方国家对共产主义所持之最后意向究竟如何,更感惶惑。故在 亚洲赢得冷战之主要措施,为美国应有一坚定反共政策之表示。”
  蒋介石的话既表示了他对亚洲一些国家的不满,也表示了他 对美国反共政策不坚定的不满。蒋介石敢怒敢言,却不敢造次, 不管怎样,台湾小朝廷还得靠美国活着。而要让美国去跟一个已 有八亿人的共和国作战,美国也就不称其为美国了,它是宁做警 察,不当士兵的,更不会让战火烧到它的后院。
  美国就这样撑着,蒋介石也就这样忍着。
  海峡这边的共产党人,特别是毛泽东却从不肯等闲。要么 打,不打那就谈,僵持不是毛泽东的性格。
  1956年上半年,中共对台湾的国民党,发动了新中国成立 以来第一次巨大的和平攻势,频频向台湾发出了和谈信息。1956年1月,毛泽东、周恩来宣布:“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 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1月25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
  “台湾那里的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 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
  不久之后的1月30日,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正式宣布了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指出:“凡是愿意走和平道路的,不管任何人,也不管他们过去犯过什 么罪过,中国人民都将宽大对待,不咎既往;凡是在和平解放台 湾这个行动中立了功的,中国人民都将按照立功大小给予应得的 奖励。”
  4月,毛泽东又提出“和为贵”、“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 以诚相见,来去自由”的主张。
  同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会议上阐述了毛泽东的上述思 想,指出:
  “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并且希望台湾当局在他们认为适当的时机,派遣代表到北京或者 其他适当地点,同我们开始这种商谈。”
  9月30日,来中国参加国庆活动的印尼总统苏加诺,与毛 泽东就恢复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问题,进行了长谈,在谈话最 后,毛泽东表示:“对付美国人是要有一点办法的,要有两条, 一条不行。第一是坚持斗争,每天都要叫,这是你的办法。第二 是不要着急,这一条是不登报的。我们同蒋介石也是这样微妙的 关系。我们要同他恢复友好和合作的关系。我们过去合作过两 回,为什么不能合作三回呢?但是蒋介石反对。他每天反对,我 们就每天说要同他合作。这样就使我们的蒋委员长很难处,他的 内部正在分化。” 10月,毛泽东会见有关朋友,表示:如果台湾 回归祖国,一切可以照旧,台湾现在可以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 大陆通商,但是不要派特务来破坏,我们也不派“红色特务”去 破坏他们,谈好了可以签个协定公布。台湾可以派人来大陆看 看,公开不好来就秘密来。台湾只要与美国断绝关系,可派代表团回来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全国委员会。
  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又讲到: “我们在会上印发了艾森豪威尔给蒋介石的信。我看这封信主要 是给蒋介石泼冷水,然后又打点气。信上说需要冷静,不要冲 动,就是说不要打仗,要靠联合国。这是泼冷水。蒋介石就是有 那么一点冲动。打气,就是说要对共产党继续采取强硬的政策。 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出乱子上。在他看来,乱子已经出了,共产 党是没有办法阻止它的。各有各的观察吧!”
  3月,毛泽东在接见外宾时,又说:“台湾的情况现在有变 化。美国现在想搞垮蒋介石。它正在扶植一派人,想用这派人来 代表蒋介石。现在我们需要帮助蒋介石来反对美国。因为问题 是:蒋介石好些呢,还是美国所扶植的更亲美的势力好些?台湾 像目前这样作为美国半占领地好些呢,还是台湾成为美国完全占 领地好些?美国、英国这些国家要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它们 想一方面承认我们,一方面又承认台湾。我们的方针是:承认我 们就不能承认台湾。我们不怕它们不承认。美国愈晚承认愈好,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清理内部。”
  毛泽东说的一些事,曾在台湾引起颍�
  ●2。蒋介石决不容忍“亲美派”拆台
  吴国桢与孙立人事件最为引入瞩目。
  吴国桢是湖北人,生于1903年。他早年考入中国最高学府一一清华大学。毕业后越洋留学美国,饱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后获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学位。返国后,吴氏历任国民党中宣部副 部长、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和上海市长等要职,是蒋家小朝廷官 场红得发紫的人物。
  蒋介石之所以器重吴国桢,固然是由于吴毕业于美国,与美国政界有相当的联系,同时也由于吴从不结党营私,对蒋绝对忠 诚。据说他到外交部当次长时,只随身带了一位秘书,用了几星 期后,就打发他走了,几年下来,不用一个私人。吴国桢做事特 别讲求效率,令出必行。由于他强调法治,在上海市长任内就有 “民主先生”之称。他个人能力极强,能为蒋独当一面,又有着 漂亮的仪表,能用英语流利演说,很有一股洋派神气。
  国民党退台之初,最为突出的问题是争取美援。1949年12 月15日,蒋介石尚未复“总统”职就以台岛最高行政长官的身 份任命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对此,吴本人开始也摸不着头脑。 因为陈诚掌管台湾省主席大印还不足一年,正当风雨飘摇之际,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且在吴上任省主席之职不久前,陈诚曾约吴 谈过一次话,陈邀吴屈就台湾省主席秘书长一职,遭吴婉谢。吴 对蒋说:“陈诚将军不是做得很好吗?我当恐怕不合适,最好由 俞大维担任。”
  蒋则毫不避讳地说:“你很恰当。我要你今后合力争取美援。”
  吴国桢出任台湾省主席的第三个月,蒋介石宣布复“总统” 职,同时任命陈诚为“行政院长”。吴国桢心里明白:“为了他把 省主席的位置让给我,他一直耿耿于怀,老是卡着我。”吴国桢 向蒋介石提出辞职。
  蒋介石依然不避讳他:“辞修和我斗,你就和他斗,我支持你。”
  蒋介石有说假如同真话的本领,吴国桢飘飘然了。并暗地里 发誓“钧座惨受大陆失败之教训,已锐意改革,故敢冒死犯险, 竭智尽忠,以图报效”。
  既然蒋介石对吴国桢宠爱如此,为何又遭蒋抛弃呢?吴国桢 自己认为是因为蒋经国之故。
  早在1948年8月,蒋经国奉父命以督导员身份赴上海“打老虎”。当时蒋经国持尚方宝剑,雄心勃勃,想在上海一显身手。 他当时手法严峻而急切,但效果不佳,演变成只拍“苍蝇”不打 “老虎”的局面。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祯除了不同意蒋经国的做 法之外,市长权力被架空,亦使吴颇为不悦。蒋经国与吴的矛盾 由此发端。
  蒋氏父子退守台湾后,一切以巩固这最后的立足之地为核 心,由此,蒋经国又奉父命独揽了整个台湾岛的安全、情报与特 务系统大权。蒋经国虽名为“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职务,却能 一手遮天,躲在幕后发号施令。只要戴上红帽子,想抓谁就抓 谁,想杀谁就杀谁。吴国桢对蒋经国能忍且忍,对他手下的特务 打手的横行霸道却难以容忍,直接告到老蒋:“非改革不可,任 何机构不通过保安司令部,不能随意抓人。逮捕后14天,一定 要释放,或起诉。”
  蒋介石打起哈哈,顾左右而言他。
  吴国桢还向蒋介石进言:“国民党党费应不用国家经费而向 党员筹募,且应鼓励反对党之成立,俾能奠定两党制度。”对于 蒋经国领导的许多不在编机关、特务组织预算外的经费要求,吴 往往不客气地予以婉拒。吴后来告诉蒋的另一反对派雷震说: “我只是采用消极行动,不发给经费,所以蒋经国恨死我了。”
  吴国桢因惊宠而骄,以为蒋介石真把他当作心腹,竞天真地 向蒋介石说:“如钧座厚爱经国兄,则不应使其主持特务,盖无 论其是否仗势越权,必将成为人民仇恨的焦点。”
  蒋介石不言,脸色有变。
  直到此时,吴国桢才明白蒋老先生“爱权之心,胜于爱国; 爱子之心,胜于爱民。”
  而蒋介石也渐渐明白吴国桢“不识相”,并暗下除之之心。
  1953年10月30日,蒋介石为过65寿诞,与宋美龄去台北 郊外草山避寿,特邀吴国桢夫妇上山吃晚饭,并留他们过夜。第二天吴氏夫妇返归台北时,发现开汽车的司机不见了,派人找也 未能找到,只得由蒋氏另派一名司机开车下山。那天该吴氏夫妇 走运,正巧吴夫人腹泻,开车不久就停车到路旁一老百姓家方 便。等吴氏夫妇回到汽车旁,发现司机脸都吓白了。原来汽车的 三个车轮的螺丝钉都早已被人拧掉了。如果不是吴夫人闹腹泻, 汽车飞速到某转弯处,车轮必飞脱车身,吴氏夫妇也将粉身碎骨 了。
  吴国桢死里逃生后,大彻大悟:现美台关系已好转,他完成 了使命,蒋不必再通过他来向美国拉关系。蒋介石怕吴与美国的 关系太深,会埋下顶替蒋氏的后患。想到这一层,吴国桢认为不 能再呆在台湾了。回到家里,又发现家中电话有人窃听。心慌如 麻的吴国桢忽然想到美国好友美联社记者阿瑟戈尔,他找到阿 瑟,对他神秘地说:“阿瑟,把手放在圣经上,我要告诉你一件 事,你要发誓,帮我保密。”
  阿瑟戈尔吃惊地瞪圆了眼睛:“什么事这样严重?”
  吴国桢递给阿瑟一些文件:“有几封信,请你带回去交给 《纽约时报》、《芝加哥论坛报》和《时代》、《生活》的亨利鲁斯, 假使我不幸去世,请全文公布,没有事,请代为保存。”
  吴国桢与阿瑟戈尔会面之事,逃不过蒋氏父子的眼线。当阿 瑟离台返美时,宋美龄亲自为阿氏送行,并邀他为其私人秘书, 但阿瑟不肯背叛朋友,婉拒宋氏邀请。
  1953年4月,吴国桢迫于各方面压力,向蒋介石请辞台湾 省主席一职。5月,吴国桢夫妇得到美国邀请,准备赴美。蒋介 石欲扣留,经宋美龄从中周旋,最终放行。但吴年近八旬的老父 及次子吴修潢不准同行,留作人质。
  吴国桢初到美国,顾及老父和次子的安全,谨言慎行,没有 半句对蒋氏父子的不满之词。来年元月,台湾传出“吴国桢携资 外逃”的风声。吴国桢立即写文辟谣,但台湾各报无人敢登。这年2月,吴国桢毅然向台湾当局发难,对台发表不同政见。台岛 内许多忠于蒋家的要员们纷纷指责吴国桢“反对”、“狂妄”。在 一片无中生有的谩骂声中,吴国桢在美刊出《上总统书》,批评 蒋介石“自私之心较国之心为重,且又固步自封,不予任何人以 批评建议之机会”。吴将攻击的主要矛头直指太子蒋经国,说他 是台湾政治进步的一大障碍,应该将他送入美国大学或研究院读 书,在大陆未恢复之前,不必重返台湾。至此,吴国桢与蒋氏父 子正式决裂。
  “ 蒋介石心胸狭窄,不能见谅于吴国桢,使吴成了蒋氏父子权 力重新组合下的栖牲品。1984年吴国桢病逝美国,葬于佐治亚 州滨海小城。他终生遗憾的是在他有生之年没有完成揭露蒋氏父 子统治内幕的著作。有幸的是,蒋经国的老部下刘宜良(即江 南)在美留学期间,多次访问吴国桢,并从吴氏手中收集大量资 料,著成《蒋经国传》。然而正当此书出版之际,江南便遭枪杀。 事后查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