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哥马利传-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手机访问 m。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整理
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蒙哥马利》
作者:尼格·汉米顿
内容简介
蒙哥马利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1887年11月17日,他出生在伦敦肯宁顿的一个牧师家中。不满两岁时,随其父亨利·蒙哥马利主教前往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1902年一回到英国,就被送入圣保罗学校就读。1907年1月,进入桑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加入英国在印度的驻军行列,任上尉排长,由此开始了漫长的军旅生涯。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最初作为一名中尉排长随部队一起参加作战,在一次战斗中胸部和腿部中弹负伤,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伤愈后被任命为旅参谋长,又随部队再次奔赴前线。战场的枪林弹雨使他多次遇险,但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 1920年1月,蒙哥马利跨进坎伯利参谋学院的大门,同年12月毕业后,参加过爱尔兰战争。1926年1月,被调回参谋学院任教官。1930年,他受陆军部指派重编步兵训练手册,在手册中他特别强调重视坦克的进攻威力。1938年10月,蒙哥马利奉调到巴勒斯坦,任新编第8师师长,升为少将。1938年8月,接任英国远征军第3师师长。
序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在这场以法西斯 轴心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为另一方的大战中,双方投入的兵力兵器之多、
战场波及范围之广、作战模式之新、造成的损失之大、产生的影响之深远都 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大战结束近 50 年来,物换星移,事过境迁,但它仍以
其恢宏的气势、深刻的内涵、丰富的底蕴,磁铁般吸引着中外众多的军事家、 历史学家去探究和著述。由军内外一批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军事史学、作者撰
写的这套《二战八大将帅》丛书就是这方面的又一新作。
战争可谓人类所能参加的最惊险、最激烈,最残酷的较量,而将帅则 堪称战争的灵魂。古人曾说,克敌之要在手将得其人。观古今中外历史,王
朝之增变,国家之兴亡,莫不与将帅之优劣有关。当然,决定战争胜败的因 素是多方面的。战争的性质,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这些都是至关重要的因
素。然而,将帅作为战争(或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其作用也是决不容 忽视的。可以说,无卓越之将帅,即不能创彪炳之功业,无优秀之指挥,则
不能获辉煌之胜果。所以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子说:“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法国的拿破仑亦说:“攻略高卢者,非罗马
之军队,而系恺撒,震动罗马者,非迦太基之士兵,而系汉尼拔,侵入印度 者,非马其顿之军队,而系亚历山大。”将帅之于战争,永远是人们研究和
了解战争的重要内容。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法西斯侵略者制造的巨大悲剧。在这场正义与邪恶, 进步与反动的空前激烈的大厮杀、大搏斗中,站在前列披坚执锐、角力斗智
的是同盟国异彩纷呈的众多将帅。他们或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或羽扇轻摇、 运筹帷幄,导演了一幕幕激越高昂、波澜曲折的活剧,使残酷的战争闪烁出
人类智慧与勇气的火花。
《二战八大将帅》丛书从中重点选收了苏联的朱可夫和崔可夫、美国 的麦克阿瑟和巴顿、英国的蒙哥马利,他们都是二战中的风云人物,是同盟
国所依赖的柱石,个个功名显赫。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朱可夫多谋善断、 胆略过人,具有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具有组织实施庞大的坦克
机械化兵团进攻和防御作战的杰出才能。正如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说:“朱 可夫确实是率领大批军队进行战争的统帅的统帅。”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战时荣任太平洋西南战区总司令,指挥美国陆海空三军力量,实行“蛙跳” 战术,直取日军防线纵深地带的主要目标,从澳大利亚经菲律宾一直打到日
本国土。受命于危难之际的蒙哥马利制订作战计划十分细致彻底,善于稳扎 稳打,是一位阵地战大师。巴顿作为坦克进攻作战的行家里手,则是一名“热
血豪胆”的沙场老将。这几位将领不仅具有良好的战略战术素养,而且对国 家的政治目标也有比较透彻的了解,二者的均衡发展,使他们在夺取一个个
战役胜利的同时,能够在战略上高敌一筹、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军事领域 达到了光辉的顶点。
当然,这些将帅并不是天生的神灵,从初上战场的新兵到登上军事“金 字塔”顶端的著名将帅,他们无不经过了艰苦的磨练和刻苦的学习。朱可夫
还在列宁格勒高级骑兵学校时就把事业、职责置于一切之上,房间里地图铺
满地板,上面勾画得密密麻麻。他们普遍重视从历史知识中吮吸营养。麦克 阿瑟说:“军事比其它大多数职业更需要依靠前人明智的决断作为制定未来
方案的参考。”巴顿则高声宣布:“你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军人,就必须了解 历史。”他们对新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预见力,能够及时发现和研究武
器装备的变化及其对作战方式的影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武器装备的迅猛发 展呼唤着作战模式的划时代变革,在各国军事学术界守旧与变革的激烈争执
中,这些著名将帅几乎全是敢走新路的勇者。朱可夫反对把坦克作为步兵支 援武器的作法,积极主张建立苏军的坦克机械化部队。巴顿则是美军坦克部
队的创始人之一。二战初期,他带着强烈的兴趣注视着欧洲战争的发展,如 饥似渴地阅读代表当时先进思想的有关人物的军事理论和作战指导原则。此
外,这些将帅均懂得任何灵巧的现代化武器系统都不能代替受过严格训练、 富有经验和作战勇敢的士兵,只有平时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才能带出一支纪律
严明、指挥统一、战斗力强的精锐之师。朱可夫、崔可夫、蒙哥马利、巴顿 都以治军严明著称于世。
这套丛书还收入了三位分属于德、日法西斯国家的将领,他们是山本 五十六、戈林、隆美尔。这三位将领都是疯狂发动法西斯侵略战争的罪犯,
但是他们在战术领域的创造仍是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日本武士山本五十六 是日本海军航空兵的缔造者,在偷袭珍珠港时首次把航空母舰编队投入实
战,一举开创了世界海战史上的航空打击时代,开始之初,由他率领的日本 联合舰队横扫了东南亚和整个西太平洋地区。希特勒的心腹爱将隆美尔,在
入侵法国、进军北非和抗登陆于诺曼底中出尽风头,尤其在指挥德军精锐坦 克部队鏖兵北非时,他狡诈多变,以少胜多,一度进抵阿拉曼、兵临开罗城,
撼动了英国北非防线的中枢神经,成为闻名遐迩的“沙漠之狐”。纳粹德国 军衔最高的“帝国元帅”戈林,也在组建德国空军并使其密切协同地面部队
进行“闪击战”中为希特勒上下汗马功劳。但是,这些将领远不能同上述五 位同盟国将领相比,他们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一名出色的战术家,却不
是什么战略家。他们缺乏通观全局、深谋远虑的战略才能,一旦在一个战略 方向独当一面时便显得力不从心。尤其重要的是,他们都死心塌地地为法西
斯、为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卖命。他们在战术领域的创造,只是将法西斯的侵 略推向顶点。他们的才干不仅没有造福人类,反而阻碍和延缓了人类历史发
展进程。他们因此也就成了千古罪人,而且终于不能逃脱失败的命运。
所谓“二战”八大将帅”,当然不是说二战将帅仅此八位,或说他们是 最显赫的八位。一些同样或更加著名的将帅,如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只是
因为已有传记出版,这套书中未再收入。对已收入的八位,不论是反法西斯 的英雄,还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战犯,这套书的作者们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全面展示 传主的生平事迹。不仅写他们的军事生涯、重要战绩,而且注意写他们的家
庭背景、生活经历和恋爱婚姻,揭示出他们成为将帅的人生轨迹;不仅一般 地写他们的治军作战,而且注意从政治上、战略上评价其成败得失,以使读
者得到有益的启示。丛书力图融学术性与知识性、哲理性分析与生动的描述 为一体,使之读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当前的世界正处于大变动时期。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在一个较 长时期内有可能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然而,世界还远非伊甸园,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的存在仍然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一切为祖国的安
宁、人民的幸福立志从戎的热血青年,一切即将成为将帅或立志成为将帅的 指战员都应该读读这套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这套将帅传记能够为
有志者和广大的读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前言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场全球性浩劫,先后有 60 多 个国家和地区,20 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这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世界上
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反对法西斯侵略、保卫国家独立的旗帜下, 团结起来,同仇敌忾,与德意日法西斯军队进行了长期的浴血奋战,最后终
于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都涌现出一批能征善战、足智多谋、敢打硬仗和 恶仗的著名将领。英国著名军事家、政治家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就是这样 一位声名卓著的战将。
蒙哥马利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1887 年 11 月 17 日,他出生在伦敦肯 宁顿的一个牧师家中。不满两岁时,随其父亨利·蒙哥马利主教前往澳大利
亚的塔斯马尼亚。
1902 年一回到英国,就被送入圣保罗学校就读。1907 年 1 月,进入桑 德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1908 年 9
月,被分到皇家沃里克郡团,驻防印度。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最初作为一名中尉排长随部队一起参加作 战,在一次战斗中胸部和腿部中弹负伤,不得不住进医院治疗。伤愈后被任
命为旅参谋长,又随部队再次奔赴前线。
战场的枪林弹雨使他多次遇险,但都逢凶化吉,转危为安。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任第 3 师师长,率部赴法国和比利时抗击德军。
英国从敦刻尔克撤退后,他在英国本土先后任第 5 军和第 12 军军长、东南 军区司令。1942 年上半年,英军在远东战场节节败退,在中东战场丢城失
地,不断后撤,战场形势对英国极为不利。在这危急的关头,蒙哥马利出任 英国驻北非第 8 集团军司令,他不仅遏止了德军的攻势,而且在阿拉曼战役
中打败德意非洲军团,取得决定性胜利,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危急局势。随后, 蒙哥马利率部乘胜追击 1000 多英里,于 1943 年 5
月迫使德意军队在突尼斯 投降。
北非战局结束后,他率部与美军一起转战西西里和意大利,并于 1944 年。及月出任第 21 集团军群司令,负责计划、组织和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
1944 年 6 月 6 日诺曼底登陆成功之后,他指挥第 21 集团军横扫法国北部、 比利时、荷兰和德国北部。
1944 年 9 月 1 日,他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1945 年 5 月 4 日在吕讷堡
荒原接受德国北方军的投降,后任英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46…1948 年 任大英帝国陆军参谋总长。
1948…1951 年任西欧联盟各国陆海空军总司令委员会主席。1951…1958 年任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最高副统帅。1958
年秋退役。曾荣获英国各 种高级勋章和外国勋章。
蒙哥马利戎马生涯 50 年,服役时间超过了威灵顿、马尔巴勒和蒙克。 退休之后他继续参加国际国内政治活动达 10 年之久,到 1968 年才完全退出
公共生活。他把精力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到各国访问,就国际关系发 表见解;二是撰写历史著作和电视广播稿;三是参与国内政治。因此,他不
仅会见过斯大林、赫鲁晓夫、铁托、毛泽东、周恩来、尼赫鲁等许多著名政 治家,而且写下了《回忆录》、《正确判断的方法》、《领导艺术之路》、《三个
大陆》和《战争史》5 部著作。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蒙哥马利元帅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分别 于 1960 年和 1961 年两次应邀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
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亲切接见。通过访问,他对我国有了较深刻的了解,认 为中国革命“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