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福积德造命法-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况是外国的古礼;我们是现代人,何必学古时候的礼节呢?现代人见面最敬礼是三鞠躬,我们何必还要跪地顶礼呢?这即是‘狂者’。以为戒律是约束我们、拘束我们的,反而说那些持戒的人着相——《金刚经》里讲破相,要离相修行,何必执着戒律,死在戒相之下!有没有真正死在戒相之下呢?真有!不是没有。但是对于那些持戒的人,也未必完全都着相,里面还有极高明的人,他不着相,修一切善。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有许多是古佛再来的,绝大多数都是明心见性的人。他为什么还要在戒相上斤斤计较呢?那是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换句话说,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着相修行对现前有好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纵然不能成佛作祖,绝不会堕三恶道;不受恶的果报,这有什么不好呢?所以不可被那些狂慧之言所蒙蔽,认为那些似是而非的理论很有道理,就把戒律看轻了,这是错误的。
‘愚者防己愧怍,谓为渺茫’,这是第二类人,这种人自己亏心事做多了,心里有鬼,他不敢提戒律,一提戒律,就觉得自己一身都是罪过。但在表面上又不好意思说,说了难为情,因此一谈到戒律,就说善恶果报之事渺茫,不足凭信。这个论调与前面不太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都是不能够接受,不肯断恶修善。这都是护短,自己有毛病、有短处,而不知悔改。祖师给我们讲,除了这两种人——不是狂,就是愚——之外,有谁不信受呢?那一个人不相信因果报应呢?
“人惟苦不知愧耻耳,知愧便不敢遂过,知耻便不敢因循。有愧耻心,即为其人入道因缘。”尤注在此说的“愧耻心”,就是佛法讲的“惭愧”。有惭愧心的人,就有入道的因缘。换句话说,不知道惭愧的人,入道就很难。至于因果问题,下文引梦东禅师的两句话,说得非常之好。
故梦东云。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而深信因果者。终必大明夫心性。此理。势所必然也。
梦东禅师(即彻悟禅师)此言,是说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上根利智),他绝对不会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中下根性者,能够深信因果报应,他将来一定能明白心性之学,与上上根相同。换句话说,他也能明心见性,也能成佛作祖。印祖引用梦东禅师这两句话,非常的重要。实际上就是祖师开导我们,学大乘佛法的人,乃至于到佛法的最上乘,也不能离开“因果”。
‘善谈心性者’,这是指禅宗的大德,所谓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这在大乘法里是最上乘者。禅师说这一句话,并不是没有依据,我们在《藏经》里面可以考察得到。凡是真善知识,绝对不会背弃因果的。我们以近代虚云老和尚来说,有不少同修看过虚云老和尚的《法汇》。但是老和尚在圆寂前的两、三年,也就是最后的遗教——《方便开示录》,自始至终都是教我们注重因果的道理,念佛求生净土。
尤注说:“梦东禅师为前清乾嘉间法门第一人。”乾嘉是指乾隆、嘉庆年代。‘法门中第一人’,这是推崇他,在当时佛法里是一代的高僧。他本来是禅宗的祖师、禅宗的大德,他以禅宗祖师的身分,大力的弘扬净土。因为净土法门才是真正的三根普被、利钝兼收。尤注说:梦东禅师“晚年退修直隶怀柔县红螺山资福寺。莲风大扇,遐迩(远近)向化,道俗归心。迄今净因广植,法门中咸推红螺寺为中国黄河以北第一念佛道场。有《彻悟禅师语录》刊行于世,言言金石,字字牟尼。今日方便摄心之化,流布益广,师之宏法功德无有限量矣。”彻悟(梦东)禅师也是净宗的一代祖师,对于净宗确实贡献很大。北方之有念佛法门,是他老人家一个人提倡弘扬,犹如晚近印光大师在苏州灵岩山的道场一样。
他这两句话——‘善谈心性者,必不弃离于因果’,非常有名。尤注说:“过去所造为因,现在所受为果。现在所造为因,未来所受为果。”这是告诉我们因果通三世,故菩萨畏之。尤注说:“苦乐因果皆由自心之所感,十方三际一切事相,无一不发生于瞥尔妄动之生灭心中,亦无一不消除于本来清净之真如心中。一毫端上纳尽华藏世界,事相无量,无一而非因果;无量因果,无一不出之于心性,心性不易见,即可借因果以见之。”
这是将因果与心性的道理,讲到了极处。心性是讲“体”,而因果是讲“相”与“用”。在《十四讲表》里说的是体、相、用。所谓体,就是讲心性,心性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本体;因与果,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用。这个关系怎么能分开呢?如果真正懂得其中的关系,就晓得心性与因果是一而二,二而一,一体之两面。
修持若是偏重在心性上,不谈因果,不理会因果,则心性的道理也不能透彻,这是必然的,因为理与事是分不开的。如果我们真正要在理性上通达,事相上绝不能舍弃。这一句话是对上根利智的人讲的,下面一句合起来看,则是三根普被。我们没有那么高的天分——顿悟明白心性的道理确实不容易——,但是我们从事相上下手,可以说人人皆有分。我们都读过《弥陀经》,《弥陀经》的极则就是说心性的道理;但是带业往生的事相,完全是因果感应。阿弥陀佛在因中发的愿是“因”,现在修成极乐世界是“果”。我们现在深信净土法门,发愿求生是“因”;将来报身尽了的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往生是“果”。诸位必须要深信这个法门,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才能获得。
深信因果将来一定可以明心见性。只要往生极乐世界,纵然是下品下生,也能证得圆满佛果。经上说往生极乐世界,就证得三不退,就是经上讲的一生补处菩萨,这岂不是人人都有分吗?到了补处菩萨才大明心性,大明是究竟圆满的明了。我们娑婆世界是苦因苦果,极乐世界是乐因乐果。在这个地方,果报我们不必重视,须要看重的是在修因上。由修因上来说,这一本小册子,就是教我们造“乐因”,后来的果报当然就是“乐果”。但是不善于修学的,像袁了凡居士,他所造作的是苦乐相对的乐因,将来果报还是在娑婆世界人、天两道享福。而人天两道的福报,是万万享不得的。
享福就容易迷惑颠倒。人间再大的福报,你能享几年呢?纵然活两百岁,也不过是两百年而已。两百年享完了以后怎么办?依然六道轮回。这个事情太可怕了!太可悲了!所以说人间天上的福报我们都不要。我们修什么才是真正的乐因呢?修净业。什么叫净业?所谓净业就是在断恶修善之中,以至诚心、清净心,老实念佛求生净土。
断恶修善的目标是在自己心地清净,除此以外什么都不求。正如同《弥陀经》讲的,我们念佛主要是在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这是无漏的善法。这一种的业因与西方极乐世界的果报才相应,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假如我们不懂这个道理,断恶修善祈求人、天福报,那也能得到。但这么一来,我们一生修行所下的苦功,也不过换得来生享一生福而已,这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享福没有不迷惑颠倒,所以享福报当中又造无量罪业,这是我们特别要警觉的。
菩萨在这个心最初一动的时候,就能知道后来果报是否清净,这是与我们凡夫不相同的所在。十方三世一切事相,皆是讲的果,有果必有因。这个因,没有一桩不是由我们心地最初一念的生灭心中,现起十法界依正庄严。明心见性成了佛之后才明了,真心理体上本来没有一切妄相。这个道理虽然很难懂,但是不能不懂。我们在讲堂里面,大经大论上常常讨论这问题,常常提起这个问题。一遍、二遍、十遍、二十遍,我们悟不过来不要紧,千遍、万遍必然有个悟处,这是我们应当要明了的。所以经一定要多看,一定要多听,目的就是要开悟。
我们获得清净心的现前,然后才晓得,像《华严》里面所讲的无障碍法界。此地举了一个例子:“一毫端上纳尽华藏世界。”这一个例子是指事事无碍的境界。由此可知,不但在我们六道凡夫境界里,六道以外四圣的境界中,也就是说整个十法界的依正庄严,没有一桩不是因果感应的道理——成佛有成佛之因,做菩萨有做菩萨之因,三途有三途之因,这是我们要明白的。明白之后,十法界就可以随意选择,我希望到那一个法界,我就造什么样的因。换句话说,十法界里可以自作主宰了,就不会随业力飘荡了。
《了凡四训》就是教我们在境界里作主,改造命运。而凡夫没有一个不随命运转移的,那一个人能逃得出命运呢?能逃得出命运的,过去讲只有修行人。所以看相算命的,他不看修行人。为什么呢?修行人的命相看不准,因为他自己能改造。如果修行人被看相算命的算得很准,还对看相的夸奖几句,自己还不晓得反过来惭愧——修了这么多年,还是在命运手中,一点都没有转过来;那他的修行是一点都没有进展的!
袁了凡是个凡夫俗子,都能扭转命运;我们是佛门四众第子,要不能改造命运,那还谈什么修道呢?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第一步就是要改造自己命运,这是祖师特别提倡流通本书的用意所在。也就是给我们在佛法里面,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后大、小乘的经典,我们才能得受用。末后一句‘此理,势所必然也’,这个道理势在必然。
须知从凡夫地。乃至圆证佛果。悉不出因果之外。有不信因果者。皆自弃其善因善果。而常造恶因。常受恶果。经尘点劫。轮转恶道。末由出离之流也。哀哉。
这是祖师对于一般凡夫的悲痛与感叹。由梦东禅师的两句话,我们就明白了,因果的道理,凡圣皆不能避免,皆不能超越。现在先问我们自己相信不相信呢?如果能相信因果报应,这一种人就是经上所讲的多善根、多福德。不相信因果报应,那是少善根、少福德。不信因果他就不肯修善因,不修善因就是自己放弃可以得到善果的机会,这真叫做自暴自弃。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我们要注意“断恶修善”是我们本分上的事情,我们应该要这样做,至于善的果报根本不要理会。富贵、功名、长寿、多子孙,一概都不要求。你的善因厚了,自然就报得了,何必要求呢?如果你要求,那个善就不是真善。古德教我们“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即是只问修善因,不理会善果——善积厚了,果报自然现前。这多么自在!不相信善恶果报的,必然是常造恶因;常造恶因的人,恶业成熟,焉有不受恶报的道理!果报不可思议。印祖在此地给我们讲‘常受恶果,经尘点劫’,常受恶报。“尘点劫”是指时间之长。
尤注说:“劫,最长时间也。一千六百八十万年为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历第一中劫曰成劫,历第二中劫曰住劫,历第三中劫曰坏劫,历第四中劫曰空劫,循环往复多不胜计曰尘劫。”“尘”是指微尘,成、住、坏、空四个中劫合起来称为一大劫。这就是说明我们要是不相信因果报应,依然造作恶因,没有不堕恶道的。一堕恶道,苦报的时间就太长了。我们学佛的同修门,要想在这一生真正有成就,必要从深信因果上做起。换一句话说,最低限度的好处是不堕恶道,这是给那些凡夫俗子,没有志气的人所讲的。对于真正聪明智慧有志气的人说,最低限度也要带业往生,这才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佛菩萨教诲之恩。要能带业往生,现前我们所做的正助双修就要精进。所谓正修,即二六时中佛号不间断,忆佛念佛,一切时、一切处,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助修则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也就是这一篇给我们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断恶修善,不希求一切福报。求什么呢?只求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这就决定可以带业往生了。这样修学正是再稳当不过的,决定可以成功。如其不然,纵然来生享人天福报,福报享尽了,还是免不了轮转恶道,这是很可怕的事。须知“众生以善恶业力轮回六道,(一)天道,(二)人道,(三)阿修罗道,(四)地狱道,(五)饿鬼道,(六)畜生道。地狱、饿鬼、畜生为三恶道”。‘末由出离之流’这就是讲我们六道生死凡夫,不相信因果报应,所以才出不了轮回,是很值得哀伤的。
圣贤千言万语。无非欲人返省克念。俾吾心本具之明德。不致埋没。亲得受用耳。
此处说的‘圣贤’,包括世出世间。世间的圣贤人和出世间的圣贤人,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说千言万语,目的只是一个——教我们‘返省’,教我们‘克念’。反省是“慧”,克念是“定”;反省是看破,克念是放下。念是什么呢?妄念。克